出版時間:2006-12 出版社:中央民族大學 作者:鐘子林 頁數(shù):291
Tag標簽:無
前言
中國共產(chǎn)黨第十五次全國代表大會提出了跨世紀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的宏偉目標與任務,并提出以“科教興國”的戰(zhàn)略思想作為實現(xiàn)這一宏偉目標的基本方針,把教育的發(fā)展放在了整個中華民族振興的突出位置。教育部又制定了《面向21世紀教育振興行動計劃》,把現(xiàn)代遠程教育工程作為跨世紀教育改革和發(fā)展的重點工程之一,提出形成開放式教育網(wǎng)絡,構(gòu)建終身學習體系的目標。這一構(gòu)想與目標,符合國際教育發(fā)展的共同趨勢,是解決我國目前教育需求不斷增長與教育資源相對短缺矛盾的有效措施。同時,也是貫徹黨的十五大精神,落實“科教興國”戰(zhàn)略思想的重大舉措?! ≈醒胍魳穼W院創(chuàng)建于1950年,已有50余年的教學歷史,是我國國家級唯一的一所重點藝術(shù)院校和“211工程”建設大學,對我國音樂教育事業(yè)的發(fā)展承擔著重要的責任。為此,中央音樂學院于1999年12月21日成立了“現(xiàn)代遠程音樂教育中心”(2001年更名為“現(xiàn)代遠程音樂教育學院”),2002年2月22日中央音樂學院現(xiàn)代遠程音樂教育學院被教育部審核批準為高等院校遠程教育試點單位?! ≈醒胍魳穼W院現(xiàn)代遠程音樂教育學院將通過遠程音樂教育網(wǎng)絡,把最新的、科學的、體系化的教學內(nèi)容與方法,用最快、最有效的方式傳遞到全國的各個地區(qū),促進全國音樂教育的民主化(即普及化,特別關(guān)注邊遠地區(qū))、終身化(具有高度靈活性,不受校園教育的地域、時間、年齡限制)、多樣化(面向社會音樂文化領域中多層次人才的知識需求)。
內(nèi)容概要
怎么把20世紀不同流派和風格的音樂敘述得很有條理,是編寫中的一個難題。流派、國家和作曲家三者關(guān)系縱橫交錯,不容易分得既很清晰而又不重復?,F(xiàn)在這本教材的體例與原來的《西方現(xiàn)代音樂概述》一樣,突出了流派,但有很大缺陷:把某個作曲家僅僅放在某一個流派中來進行介紹,這樣做,容易使人誤解,好像這個作曲家就僅僅是屬于某個流派似的。而實際上這個作曲家完全有可能也與其他流派有關(guān)。20世紀,特別是20世紀下半葉,許多作曲家經(jīng)常采用多種風格進行創(chuàng)作,不同時期也往往會發(fā)生變化,不能簡單地給他們貼上一個標簽,固定在某個流派之中。本教材之所以仍然把他們放在某個流派下面敘述,是因為沒有找到更好的體例,另外,也只是想說明他們的創(chuàng)作曾經(jīng)和某個流派有關(guān)而已。同樣道理,教材中所列作品選介也只是某個作曲家的作品舉例,并不意味著這首作品就一定屬于某個流派。 對于20世紀70年代以后的西方音樂,如何進行梳理和說明,也許過一段時間回過頭來可以看得更加清楚。現(xiàn)在所做的,只是盡可能地向讀者介紹一些新近的情況,是否恰當,比起其他章節(jié)來,更有待檢驗。
作者簡介
鐘子林,男,教授,1933年1月出生,浙江省杭州市人。曾任中央音樂學院圖書館館長,音樂學系主任?,F(xiàn)任中央音樂學院音樂學系博士生導師。開設的理論課程有“西方現(xiàn)代音樂”、“美國流行音樂”、“搖滾樂的歷史與風格。、 “英語音樂文獻閱讀”等多門。指導研究生多名。
書籍目錄
序言20世紀音樂的變化及其原因初探第一部分 1945年以前 第一講 表現(xiàn)主義音樂(上) 第一節(jié) 概述 第二節(jié) 奧地利 1.簡況 2.勛伯格 作品選介:《月迷彼埃羅》 《華沙幸存者》 第二講 表現(xiàn)主義音樂(下) 1.貝爾格 作品選介:《沃采克》 《小提琴協(xié)奏曲》 2.威伯恩 作品選介:《五首管弦樂小品》 《交響曲》 第三講 新古典主義音樂(上) 第一節(jié) 概述 第二節(jié) 斯特拉文斯基 作品選介:《春之祭》 《浦契涅拉》 《詩篇交響曲》 第三節(jié) 德國 1.簡況 2.興德米特 作品選介:交響曲《畫家馬蒂斯》 《小室內(nèi)樂》 3.韋爾 作品選介:《三分錢歌劇》 第四講 新古典主義音樂(下) 第四節(jié) 意大利 第五節(jié) 法國 1.簡況 2.奧涅格 作品選介:《太平洋231號》 《第三交響曲“祭禮”》 《火刑堆上的貞德》 3.米約 作品選介:《屋頂上的?!贰? 《世界的創(chuàng)造》 4.普朗克 作品選介:《d小調(diào)雙鋼琴協(xié)奏曲》 第五講 民族主義音樂(上) 第一節(jié) 概述 第二節(jié) 匈牙利 1.簡況 2.巴托克 作品選介:《十五首匈牙利農(nóng)民歌曲》 《神奇的滿大人》……第二部分 1945年以后主要參考書目20世紀西方音樂名詞解釋人名索引
章節(jié)摘錄
第七講其他之一:布里頓與蒂皮特 1945年以前的音樂中,除了上述三個主要流派及其有關(guān)的作曲家外,還必須提及其他一些不宜被納入某個特定流派的重要作曲家(雖然在介紹不同國家音樂簡況時曾經(jīng)提到過他們的名字),以及其他一些較次要的流派。他們當中,大體有兩種情況:或比較靠近傳統(tǒng),或帶有更多的實驗性質(zhì)。前者如英國的布里頓和蒂皮特、蘇聯(lián)的普羅科菲耶夫和肖斯塔科維奇(又如奧爾夫、沃爾頓、米亞斯科夫斯基等),后者如微分音音樂、噪音音樂?! 〉谝还?jié)布里頓 布里頓(Benjamin Britten,1913-1976)生于薩??丝ぢ逅雇蟹蛱亍Pr候也是莫扎特式的一位神童。7歲時就能夠像閱讀神話故事似的閱讀交響樂和歌劇總譜。到14歲,已寫有10首鋼琴奏鳴曲、3首鋼琴組曲、6首弦樂四重奏、一部清唱劇和許多歌曲。1930年人皇家音樂學院學習,在此之前,已從英國作曲家布里奇(Frank Bridge,1879-1941)學習,為他日后的創(chuàng)作打下了扎實的功底。音樂學院畢業(yè)后,為紀錄影片、廣播等寫了大量音樂,不但積累了戲劇音樂創(chuàng)作的豐富經(jīng)驗,而且有機會結(jié)識了當時一些進步的文學界人士,如詩人奧登(W.H.Auden)等,對他的思想有很大影響。1939年,他仿效奧登旅居美國,以求得更好的創(chuàng)作環(huán)境。同行的有英國著名男高音歌唱家皮爾斯(Peter Pears),他們兩人友誼深厚,布里頓有很多聲樂作品是專為他而寫的。但是,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的嚴峻形勢和德國空軍大規(guī)模轟炸英國,使他感到他必須回到祖國。
編輯推薦
《20世紀西方音樂》這本教材與1991年由人民音樂出版社出版的《西方現(xiàn)代音樂概述》內(nèi)容基本相似,進行了一定能夠的整理和修改;而《西方現(xiàn)代音樂概述》是從1981年起我在中央音樂學院開設的一門課程的講稿基礎上整理而成的?!?0世紀西方音樂》是西方音樂通史中的最后一個部分,主要涉及印象派以后的西方各種不同流派和風格的音樂。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