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12-6 出版社: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一 作者:莊巨忠 編 頁數(shù):465 字數(shù):447000 譯者:《亞洲的貧困\收入差距與包容性增長》翻譯組
Tag標簽:無
內容概要
《亞洲的貧困收入差距與包容性增長--度量政策問題與國別研究》由莊巨忠編著,收錄了與上述研究相關的精選論文,共分為三個部分。第一部分聚焦于亞太地區(qū)收入、非收入不平等與貧困問題的最新趨勢及這些問題的根本原因所在;第二部分考察了與包容性增長相關的選定政策議題,包括就業(yè)、公共服務的獲取、社會保障及治理與制度;第三部分包含六項國別研究,提供有關增長、貧困及不平等的發(fā)展動態(tài)與政策挑戰(zhàn)方面的豐富資訊。
書籍目錄
引言
序言與致謝
編著者
縮略語、首字母組合詞和符號
第1章 亞洲的貧困、不平等和包容性增長
莊巨忠、艾弗茲·阿里
1.1 引言
1.2 為何發(fā)展中亞洲正在接受包容性增長?
1.3 包容性增長:相關概念
1.4 本書背景及關鍵發(fā)現(xiàn)
附錄 發(fā)展中亞洲的組成
第一部分 衡量不平等和貧困
第2章 亞洲的不平等和貧困狀況
J.薩爾賽多·凱恩、拉納·哈桑、羅達·麥格桑博
2.1 引言
2.2 衡量不平等的指標
2.3 亞洲地區(qū)的不平等情況
2.4 探尋不平等產生的原因
2.5 結束語:國家政策與不平等
附錄 第2.3節(jié)中所使用的分配數(shù)據(jù)
第3章 亞洲的非收入貧困與不平等情況
阿賈伊·坦登、蘇珊·斯帕克斯
3.1 引言
3.2 非收入貧困和不平等的概念和衡量
3.3 非收入貧困
3.4 非收入貧困當中的不平等
3.5 收入貧困與非收入貧困之間的關系
3.6 結論
第4章 亞洲的性別平等與包容性增長
新見洋子
4.1 引言
4.2 性別平等與包容性增長:概念與措施
4.3 亞洲和太平洋地區(qū)在性別平等方面取得的進步
4.4 對性別不平等的實證研究的評述
4.5 結論
第二部分 有關包容性增長的若干政策問題
第5章 促進充分就業(yè)、實現(xiàn)包容性增長:投資和產業(yè)政策的作用
吉瑟斯·菲利普
5.1 引言:什么是包容性增長?
5.2 發(fā)展中國家面臨的主要限制條件是什么?
5.3 為什么要充分就業(yè)?誰應該負責達到這一目標?
5.4 投資在創(chuàng)造充分就業(yè)方面發(fā)揮什么作用?
5.5 規(guī)劃與產業(yè)政策
5.6 結論
第6章 為何基本服務的獲得不具備包容性?
萬廣華、魯思·弗朗西斯科
6.1 引言
6.2 獲得基本服務的機會不平等:簡要說明
6.3 提供服務的障礙與成功干預的案例
6.4 結論
第7章 亞洲的社會保護
樸東炫
7.1 引言:發(fā)展中亞洲國家實行社會保護的理由
7.2 社會保護的基本知識:基本概念
7.3 發(fā)展中亞洲的社會保護現(xiàn)狀
7.4 亞洲養(yǎng)老金制度和養(yǎng)老金改革
7.5 未來的路
第8章 治理和制度質量及其與增長和不平等之間的關系:亞洲的現(xiàn)狀
莊巨忠、埃曼紐爾·德·迪奧斯、安納利·拉格曼-馬丁
8.1 引言
8.2 治理/制度與增長和不平等之間的關系:文獻綜述
8.3 治理/制度與增長和不平等之間的關系:亞洲的現(xiàn)狀
8.4 結論
第三部分 國別研究
第9章 增長、收入差距和勞動力市場:菲律賓案例
孫賢華
9.1 引言
9.2 通過收入構成解釋增長
9.3 收入構成對收入差距的影響
9.4 勞動力市場指標
9.5 連接增長與勞動力市場特征
9.6 勞動力市場上存在的收入差距
9.7 解釋勞動力收入的差距
9.8 教育和勞動力市場
9.9 結論
第10章 尼泊爾的貧窮與不平等情況:實證分析
新見洋子
10.1 引言
10.2 貧困與不平等的最近趨勢
10.3 對于動態(tài)貧困的決定因素的實證分析
10.4 結論
附錄 數(shù)據(jù)和方法
第11章 解析收入差距:中國,1990-2005年
林暾、莊巨忠、大馬哩·亞西亞、林芬
11.1 引言
11.2 數(shù)據(jù)
11.3 方法
11.4 實證結果
11.5 結論
第12章 收入流動性的變遷:中國,1991-2002年
尼納·科爾、約翰·潘凱弗爾
12.1 引言
12.2 資料來源和研究過程
12.3 農村和城市家庭中的收入差距和流動性
12.4 收入流動性的相關性
12.5 關于收入差距的長期視角
12.6 結論
第13章 勞動力市場中的職業(yè)隔離與性別歧視:以泰國和越南為例
孫賢華
13.1 引言
13.2 社會福利
13.3 分解方法:分隔、歧視和收入差距
13.4 通過個人特征調整福利
13.5 個人特征對福利的性別差別的凈效應
13.6 經驗分析
13.7 結論
附錄 數(shù)據(jù)表和圖表
第14章 通過食品安全實現(xiàn)社會包容:菲律賓國家食品計劃
施卡·賈哈、阿施施。梅拓
14.1 引言
14.2 全球食品價格危機和菲律賓的大米價格
14.3 NFA大米計劃
14.4 NFA計劃的成本
14.5 誰從NFA補貼中獲益?
14.6 窮人獲得NFA計劃支持的途徑和NFA計劃向非窮人的外流
14.7 結論
章節(jié)摘錄
版權頁: 插圖: 所有人機會平等的重要性在于其內在價值和工具作用。內在價值方面,是依據(jù)這一信念,即平等的機會是基本人權,在獲取機會方面差別對待個人是不道德的。工具作用來源于意識到獲取機會方面的平等會增加增長潛力,而不平等則破壞增長并使增長不可持續(xù),原因是不平等會導致對人力資源的無效使用,降低制度和政策的質量,侵蝕社會凝聚力,并增加社會沖突。 基于機會平等的包容性增長區(qū)分了由于個人環(huán)境造成的差距和由于個人努力造成的差距。根據(jù)羅默(2006年)的研究,諸如文化、宗教信仰、家庭背景和父母教育、性別以及(有時)個人因素無法控制的地理位置等個人環(huán)境因素,是不應要求個人來負責的。環(huán)境差別造成的差距常常反映市場、政策和制度與治理失靈以及社會排斥。而這些問題應該通過公共政策干預解決。相反,個人努力受個人控制,所以個人應對此負責。這種差距反映并增強了促進創(chuàng)新、企業(yè)家精神和增長所需的基于市場的激勵機制(喬杜里和拉瓦雷,2007年)。 區(qū)別與努力相關的差距和與環(huán)境相關的差距引發(fā)了結果不平等和機會不平等之間的重要區(qū)別(世界銀行,2006年)。機會不平等在很大程度上來自個人環(huán)境差別,而結果不平等(例如收入)常常反映努力和環(huán)境方面差別的一些結合。如果政策干預成功確保完全的機會平等,則結果不平等只反映努力方面的差異,并可以視為“好的不平等”,這是任何增長過程所固有的(喬杜里和拉瓦雷,2007年)。另一方面,如果所有個人努力程度相同而政策干預不能完全消除與環(huán)境相關的差距,則相應的結果差異是“壞的不平等”。盡管這兩種極端情況在分析中有用,但有人稱許多亞洲的發(fā)展中國家最近差距的擴大可能同時包括“好”和“壞”的不平等(喬杜里和拉瓦雷,2007年)。使機會平等(強調消除與環(huán)境相關的壞的不平等以減少結果不平等)應該是包容的核心并成為發(fā)展中亞洲包容性增長戰(zhàn)略的主要關注點。
媒體關注與評論
“亞洲各國政府已了解到日益加劇的收入差距問題將威脅國內穩(wěn)定和前景。但苦于尋找在不扭曲經濟激勵機制的前提下促進更佳分配的方法。本書從學術的角度深入闡述了所述問題及其解決方案,提供了一個穿越政策迷宮的方法。此外,本書切實回應了亞洲危機。在歌頌亞洲‘輝煌華麗’的成果日益增加的今天。充當起了警世的角色。” ——布魯金斯學會沃爾芬森發(fā)展中心全球經濟與發(fā)展項目高級研究員 霍米·卡拉斯(Homi Kharas) “基于結合經濟增長與機會不平等程度降低以實現(xiàn)包容性增長的創(chuàng)新概念框架,這些作者完全有能力解決度量及政策設計問題。學者、學生及從業(yè)者都應閱讀本書。透過本書了解亞洲的近期社會經濟發(fā)展情況?!? ——世再銀行主管拉美事務的副首席經濟學家 弗朗西斯科·費雷拉(Francisco H.G.Ferreira) “本書闡述了在亞洲實現(xiàn)更高程度包容性增長的必要性及對亞洲包容性增長戰(zhàn)略關鍵元素的獨特理解?!? ——世界銀行首席經濟學家 林毅夫 “如何使廣大群眾得益于經濟增長是經濟發(fā)展面臨的核心挑戰(zhàn)之一。本書包含關于如何迎接該挑戰(zhàn)的重要分析和見解,可能引起研究人員和政策制定者的濃厚興趣?!? ——倫敦政治經濟學院經濟學和政治學的Kuwait教授 蒂莫西·貝斯利(Timothy Besley) “本書全面深入地討論了亞洲這一發(fā)展中地區(qū)的貧困及收入差距的程度和格局,從概念和實證維度考察了亞洲的包容性增長,并向各國及國際組織提出了政策建議,對研究人員和從業(yè)者具有指導意義?!? ——康蔡爾大學世界事務T.H.Lee教授、應用經濟學國際教授、經濟學教授 拉維·坎伯(Ravi Kanbur)
編輯推薦
《亞洲的貧困、收入差距與包容性增長:度量、政策問題與國別研究》的出版是眾多人士共同努力的結晶。21名ADB工作人員及其研究伙伴參與了各章節(jié)的寫作。崔莉-扎法魯拉、艾瑞克?凡?贊特及安納利?萊格曼-馬丁參與了《亞洲的貧困、收入差距與包容性增長:度量、政策問題與國別研究》的編輯工作。艾奇?卡巴納斯和喬?馬克?格納班負責《亞洲的貧困、收入差距與包容性增長:度量、政策問題與國別研究》的設計和排版。麗麗貝斯?波特、法蒂瑪?德拉莫斯?布蘭科和莉娜?西巴爾則負責《亞洲的貧困、收入差距與包容性增長:度量、政策問題與國別研究》校對并在各階段提供行政支持。
名人推薦
“亞洲各國政府已了解到日益加劇的收入差距問題將威脅國內穩(wěn)定和前景。但苦于尋找在不扭曲經濟激勵機制的前提下促進更佳分配的方法。本書從學術的角度深入闡述了所述問題及其解決方案,提供了一個穿越政策迷宮的方法。此外,本書切實回應了亞洲危機。在歌頌亞洲‘輝煌華麗’的成果日益增加的今天。充當起了警世的角色?!?——霍米?卡拉斯(Homi Kharas) 布魯金斯學會沃爾芬森發(fā)展中心全球經濟與發(fā)展項目高級研究員 “基于結合經濟增長與機會不平等程度降低以實現(xiàn)包容性增長的創(chuàng)新概念框架,這些作者完全有能力解決度量及政策設計問題。學者、學生及從業(yè)者都應閱讀本書。透過本書了解亞洲的近期社會經濟發(fā)展情況?!?——弗朗西斯科?費雷拉(Francisco H.G.Ferreira) 世再銀行主管拉美事務的副首席經濟學家 “本書闡述了在亞洲實現(xiàn)更高程度包容性增長的必要性及對亞洲包容性增長戰(zhàn)略關鍵元素的獨特理解?!?——林毅夫 世界銀行首席經濟學家 “如何使廣大群眾得益于經濟增長是經濟發(fā)展面臨的核心挑戰(zhàn)之一。本書包含關于如何迎接該挑戰(zhàn)的重要分析和見解,可能引起研究人員和政策制定者的濃厚興趣?!?——蒂莫西?貝斯利(Timothy Besley) 倫敦政治經濟學院經濟學和政治學的Kuwait教授 “本書全面深入地討論了亞洲這一發(fā)展中地區(qū)的貧困及收入差距的程度和格局,從概念和實證維度考察了亞洲的包容性增長,并向各國及國際組織提出了政策建議,對研究人員和從業(yè)者具有指導意義?!?——拉維?坎伯(Ravi Kanbur) 康蔡爾大學世界事務T.H.Lee教授、應用經濟學國際教授、經濟學教授 本書原版由亞洲開發(fā)銀行于2010年以英文出版,書名為:Poverty,Inequality,and InclusiveGrowth in Asia:Measurement,Policy Issues,and Country Studies,978—1—84331—845—3,亞洲開發(fā)銀行,2010年,馬尼拉。中文版在亞洲開發(fā)銀行的安排下出版,但這并不是亞洲開發(fā)銀行的官方翻譯。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