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11-4 出版社:南京大學出版社 作者:王興國
Tag標簽:無
內容概要
本書在介紹郭嵩燾生平事跡時,著力揭示其思想發(fā)展的邏輯進程,并糾正了前人關于其生平事件的某些誤記;首次系統(tǒng)考訂了其著作寫作、出版和存世流傳情況。對學術界過去研究較多的郭氏政治、自強、外交等思想,本書作者有新的開拓;對前人研究較少或未曾涉及的領域,如郭氏的軍事、經濟、哲學、經學、考據、倫理、教育、科技、文學藝術等方面的思想,則設立專章進行了比較深入的研究。在研究中,除了分析其獨到的思想學說和文化學術貢獻外,還特別注意探討傳主在這些領域,如何首開中外文化交流和中西文化比較研究之風氣。
本書初版榮獲第5屆湖南省社會科學優(yōu)秀成果一等獎。
作者簡介
王興國研究員。1937年出生于湖南省長沙縣樟橋(今屬株洲市郊區(qū)云田鄉(xiāng))。1961年畢業(yè)于中國人民大學哲學系。1983年起,任湖南省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所長至今?,F任國際儒學聯合會理事、中國哲學史學會理事、中國《周易》研究會理事、中國實學史學會理事、中國近現代哲學史研究會理事、船山學社社長、湖湘文化交流學會副會長以及湖南省哲學學會、湖南省孔子研究會、湖南省書院研究會、湖南省譚嗣同研究會副會長等職。專著存《楊昌濟的生平及思想》、《毛澤東早期哲學思想研究》(合著)、《毛澤東與佛教》、《王船山認識論范疇研究》(合著)、《賈誼評傳》等10余種,發(fā)表論文100余篇。南京大學中國思想家研究中心南京大學出版社
書籍目錄
《中國思想家評傳叢書》序
緒論 時代、思潮與郭嵩燾
一、兩對根本的社會矛盾
二、兩股鮮明的時代思潮
三、兩重不同的歷史地位¨
第一章 家庭、師友及青少年時代(1818一l851年)
一、先世源流,家族概況
(一)源遠流長的家世;
(二)各具個性的祖、父輩人物
(三)才華出眾的兄弟子侄
二、師友交游,學術承受
(一)主要師承關系
(二)在本縣的交游
(三)讀書岳麓時的交游
(四)在京師的交游
三、科舉仕途,館幕生涯
……
第二章 與太平軍相終始的國內官場生涯
第三章 從通知洋務第一人到出使西方第一人
第四章 晚年生活、后人評論及平生著作
第五章 “君與民交相維系”的政治思想
第六章 窮究本末,全面學習西方的自強思想
第七章 以理制勝,以禮相待的和平外交思想
第八章 兵政“同源而異用”的軍事思想
第九章 “以通商賈、阜財用為本圖”的經濟思想
第十章 “求實效不為虛語”和“得幾則勢如破竹”
第十一章 調和漢宋、堅持致用的經學考據思想
第十二章 “人心風谷為立國之本”的倫理思想
第十三章 政教、制造無不出于學的教育科技思想
第十四章 “有我性情學問”的文學藝術思想
索引
重要參考書目
后記
章節(jié)摘錄
版權頁: 如前所述,郭氏兄弟與左宗棠既是同鄉(xiāng),又是至交。早在道光三十年(1850年),當太平軍起義之前不久,他們就憑借自己敏銳的政治嗅覺,預感到社會動亂即將來臨,因此“為山居結鄰之約”。當太平軍圍攻長沙之后,郭氏兄弟與左氏兄弟相率避入湘陰縣東南部玉池山附近的梓木洞(今屬汨羅縣)的李濟湘之家。李濟湘,字石帆,為郭嵩燾從姑之子。梓木洞人心風俗醇厚,又有山水、朋友之樂,的確是個避兵佳處。 這年八月,張亮基接任湖南巡撫。由于胡林翼的推薦,張亮基數次派人禮聘左宗棠出山入幕。當時在長沙守城的江忠源亦來信勸說。左宗棠開始猶豫,后來郭嵩燾兄弟及其仲兄左宗植說:“公卿不下士久矣。張公此舉,宜有以成其美?!弊笞谔挠谑浅鋈螐埩粱涣?,從此走上了功名之路,并成為清王朝的“中興名臣”。張亮基在聘左宗棠入幕之后,接著又招郭崑燾入幕。關于左宗棠與郭崑燾入張亮基幕的時間,郭崑燾之子郭慶藩在郭崑燾的《行述》中說:“銅山張公奉命撫湘,梯城入守。張公耳左公名久,至則走幣延左公幕府。數月后又禮聘先大夫。左公專主軍政,文檄、函牘、調發(fā)兵食,多出先大夫?!笨梢姡鶏嫚c入張亮基幕可能是在咸豐三年年初了。他的“出山”也是與郭嵩燾的大力支持分不開的。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