錐齒輪設計的新方法

出版時間:2012-10  出版社:科學出版社  作者:鄧效忠、魏冰陽  頁數(shù):224  字數(shù):296750  

內(nèi)容概要

《錐齒輪設計的新方法》系統(tǒng)論述了錐齒輪的幾何參數(shù)計算與設計的基本原理及方法,介紹了該領域內(nèi)一些創(chuàng)新性的研究成果。內(nèi)容主要包括:錐齒輪與準雙曲面齒輪的設計原理,非零傳動設計,高齒制設計,高重合度螺旋錐齒輪的設計方法,錐齒輪與準雙曲面齒輪的強度評價準則與壽命計算方法;錐齒輪的裝配、受力分析、質(zhì)量檢驗等內(nèi)容。
《錐齒輪設計的新方法》可作為從事齒輪傳動設計、制造、檢測的工程技術人員和科研人員的參考書,也可作為高等學校相關專業(yè)研究生的教學用書。

書籍目錄

前言第1章 錐齒輪概述1.1 錐齒輪的分類1.1.1 直齒錐齒輪1.1.2 弧齒錐齒輪1.1.3 零度錐齒輪1.1.4 準雙曲面齒輪1.2 錐齒輪齒廓的形成1.3 錐齒輪的術語定義1.4 錐齒輪的節(jié)錐1.5 弧齒錐齒輪的旋向與螺旋角1.5.1 旋向1.5.2 螺旋角1.5.3 弧齒錐齒輪的當量齒輪1.6 弧齒錐齒輪的重合度1.6.1 端面重合度1.6.2 縱向重合度第2章 錐齒輪的設計2.1 齒輪基本參數(shù)的確定2.1.1 小輪直徑估算2.1.2 齒數(shù)的確定2.1.3 齒寬設計2.1.4 螺旋角的確定2.1.5 壓力角的選取2.2 切齒方式與中點曲率2.2.1 逐齒銑削工序法2.2.2 連續(xù)滾切工序法2.3 輪齒的收縮2.3.1 輪齒的收縮類型2.3.2 齒高收縮方式2.4 弧齒錐齒輪的輪齒設計2.4.1 齒高系數(shù)與中點工作齒高2.4.2 頂隙與中點全齒高2.4.3 中點齒頂高系數(shù)2.4.4 齒根角2.4.5 面錐角2.4.6 大端參數(shù)2.4.7 弧齒厚系數(shù)與中點法向弧齒厚2.4.8 大端法向許用側(cè)隙2.4.9 中點法向弦齒厚及中點法向弦齒高2.5 錐齒輪的根切檢驗第3章 準雙曲面齒輪設計3.1 準雙曲面齒輪概述3.1.1 準雙曲面齒輪的特點3.1.2 準雙曲面齒輪的偏置3.2 初始參數(shù)選取說明3.2.1 齒數(shù)的選取3.2.2 螺旋角選取3.2.3 平均壓力角3.2.4 刀盤半徑3.2.5 齒高系數(shù)與齒頂高系數(shù)3.2.6 輪齒收縮方式3.3 準雙曲面齒輪副的基本幾何3.3.1 原始單葉雙曲面3.3.2 準雙曲面齒輪的節(jié)錐及其幾何要素3.4 準雙曲面齒輪副節(jié)錐的確定3.4.1 節(jié)錐面參數(shù)方程3.4.2 縱向齒形與螺旋角3.4.3 極限壓力角3.4.4 極限曲率半徑3.5 準雙曲面齒輪節(jié)錐的迭代法求解3.6 準雙曲面齒輪的輪坯設計3.6.1 大輪輪坯尺寸3.6.2 小輪輪坯尺寸第4章 錐齒輪設計的新方法4.1 弧齒錐齒輪“非零變位”4.1.1 非零變位原理4.1.2 分錐變位的幾種形式4.1.3 切向變位的特點4.1.4 分錐綜合變位4.2 非零變位系數(shù)的選取4.2.1 徑向變位4.2.2 切向變位4.3 “非零”變位準雙曲面齒輪的設計方法4.3.1 準雙曲面齒輪的“非零變位”設計原理4.3.2 “非零變位”設計計算步驟4.4 高齒制準雙曲面齒輪的設計方法4.4.1 設計方法4.4.2 優(yōu)化設計方法4.5 輪齒接觸分析4.5.1 輪齒接觸分析TCA的原理4.5.2 傳動誤差4.5.3 輪齒承載接觸分析4.5.4 考慮邊緣接觸的輪齒承載接觸分析4.6 傳動誤差所反映的嚙合信息4.6.1 傳動誤差所反映出的主要嚙合信息4.6.2 幾何傳動誤差幅值4.7 提高齒面有效重合度的設計方法4.7.1 接觸路徑與重合度4.7.2 提高齒面有效重合度的設計方法第5章 錐齒輪的強度評價5.1 錐齒輪強度問題概述5.1.1 適用范圍5.1.2 計算中應考慮的因素5.1.3 其他考慮因素5.2 輪齒承載能力準則5.2.1 抗點蝕能力與彎曲強度之間的關系5.2.2 點蝕5.2.3 硬化層剝落5.2.4 彎曲強度5.3 基本計算公式5.3.1 抗點蝕能力5.3.2 彎曲強度5.4 影響強度因素的系數(shù)5.4.1 過載系數(shù)5.4.2 安全系數(shù)5.4.3 工作系數(shù)5.4.4 動載系數(shù)5.4.5 尺寸系數(shù)5.4.6 載荷分布系數(shù)5.4.7 抗點蝕鼓形系數(shù)5.4.8 彎曲強度縱向曲率系數(shù)5.4.9 幾何系數(shù)5.4.10 應力循環(huán)系數(shù)5.4.11 抗點蝕硬度比系數(shù)5.4.12 溫度系數(shù)5.4.13 可靠性系數(shù)5.4.14 抗點蝕彈性系數(shù)5.5 強度幾何系數(shù)5.5.1 接觸強度幾何系數(shù)5.5.2 彎曲強度幾何系數(shù)5.6 準雙曲面齒輪的抗點蝕能力及彎曲強度評價5.6.1 評價方法的特別說明5.6.2 抗點蝕能力5.6.3 彎曲強度5.6.4 幾何系數(shù)第6章 錐齒輪的輪坯、支承與裝配6.1 輪坯設計依據(jù)6.1.1 壓緊面6.1.2 定位面6.1.3 輔助定位面6.1.4 背錐實體6.1.5 載荷方向6.1.6 軸齒輪6.1.7 帶凸緣輪轂6.1.8 花鍵內(nèi)孔6.1.9 齒圈設計6.1.10 柱銷6.1.11 輪轂上的凸緣6.2 公差要求6.2.1 輪坯尺寸和公差6.2.2 圖紙中的輪坯尺寸標注6.2.3 輪齒精度6.2.4 齒面粗糙度6.2.5 公差等級選擇6.2.6 側(cè)隙6.3 錐齒輪支承的設計6.3.1 支承設計要求6.3.2 支承類型6.4 受力分析6.4.1 切向力6.4.2 軸向力6.4.3 徑向力6.4.4 受力方向6.5 裝配6.5.1 正確的裝配6.5.2 標記6.5.3 齒輪副的定位6.5.4 側(cè)隙檢查6.5.5 側(cè)隙變化與軸向位移的關系6.5.6 端面游隙第7章 錐齒輪嚙合質(zhì)量檢驗7.1 齒面接觸印痕7.1.1 典型接觸印痕7.1.2 對接觸區(qū)位置要求的控制7.1.3 變形試驗7.1.4 圖形說明7.2 輪齒接觸檢驗與評價7.2.1 接觸印痕評價7.2.2 V、H與J檢驗7.2.3 工作平穩(wěn)性7.2.4 承載接觸印痕評價7.3 檢驗機上齒面接觸區(qū)發(fā)生變化原理分析7.3.1 小輪安裝距的改變對齒面接觸區(qū)的影響7.3.2 小輪偏置距的變化對齒面接觸區(qū)的影響7.3.3 V/H調(diào)整的作用與意義7.4 錐齒輪檢驗7.4.1 肉眼檢查7.4.2 輪坯檢驗7.4.3 輪齒各項要素檢驗7.4.4 側(cè)隙測量7.4.5 單齒面綜合檢驗7.4.6 金屬學特性檢驗參考文獻附錄A 錐齒輪設計標準數(shù)據(jù)附錄B 米納法則附錄C 錐齒輪強度幾何系數(shù)ZI/YJ圖表附錄D 準雙曲面齒輪幾何系數(shù)線圖附錄E 弧齒錐齒輪幾何計算示例附錄F 準雙曲面齒輪幾何計算示例附錄G 弧齒錐齒輪強度校核算例附錄H 準雙曲面齒輪強度校核算例

編輯推薦

《錐齒輪設計的新方法》由鄧效忠、魏冰陽所著,本書第1章從錐齒輪的分類開始講述了錐齒輪的基本知識。第2、3章是關于錐齒輪與準雙曲面齒輪的幾何學,給出了弧齒錐齒輪、準雙曲面齒輪的設計方法,并對重要公式進行了解析和推導,同時對ANSI/AGMA2005—3、ANSI/AGMAISO23509一A08錐齒輪設計標準做了一定程度的剖析。第4章對“非零變位”、高齒制設計、高重合度數(shù)字化設計等研究成果進行了總結。第5章關于錐齒輪強度的評價是根據(jù)ANSI/AGMA2003一B97、AGMA932一A05資料編寫。第6章介紹錐齒輪輪坯設計、支承設計與裝配,第7章介紹錐齒輪嚙合質(zhì)量檢驗,這兩章內(nèi)容以前常被人們忽視,但它對于錐齒輪傳動設計又不可缺少??紤]到工程實用性及我國關于錐齒輪的設計標準尚不健全,本書在正文與附錄A~H引入了AGMA、ISO資料和標準中的一些圖表,供讀者參考。

圖書封面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錐齒輪設計的新方法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6條)

 
 

  •   學習了,非常好的錐齒輪設計書籍,很專業(yè),里面很多總結結論性的東西,很實用。
  •   設計人員的好助手。
  •   嗯,我說的是介紹的內(nèi)容,由于太寬,所以都介紹的不是很深入,作為專業(yè)的入門書籍還是不錯的
  •   去年剛見過鄧教授,買來他的新書學習一下。
  •   該書所述的新方法為第四章-非零變位,涉及到設計、重合度、TCA(印痕、誤差曲線)等信息。其它章節(jié)個人認為多是基礎性錐齒輪知識介紹,沒有涉及與機床、調(diào)整計算、切齒印痕修正方法等,恐怕對生產(chǎn)一線技術人員沒有太多幫助。
  •   剛拿到,幫朋友買的,待讀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