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12-8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作者:袁祖亮 主編 頁數(shù):397 字數(shù):397000
內容概要
元代疆域橫跨亞歐、空前遼闊,國內外交流擴大、多元文化碰撞、人口遷移頻繁、民族的融合與新生,使元代諸多人口問題呈現(xiàn)出獨特性和復雜性。元代史料分散、蕪雜,可資借鑒的前人成果較少,所以元代人口史研究具有相當大的難度和挑戰(zhàn)?!吨袊丝谕ㄊ?:元代卷》作者李莎綜合運用了歷史文獻學,民族學和人口學等學科的研究方法,將紛繁復雜的歷史現(xiàn)象進行爬梳整理,多層次、多角度地對元代人口問題進行整體而系統(tǒng)的綜合研究,展現(xiàn)元代人口史的基本面貌,分析探尋其歷史特點和一般規(guī)律?!吨袊丝谕ㄊ?:元代卷》充分利用了現(xiàn)有的文獻資料,重視前人研究成果,對元代人口政策、人口素質、人口構成、人口思想及姓氏分布等問題的論述具有一定創(chuàng)見性。《中國人口通史9:元代卷》還借助大量的圖表將所搜集的原始史料進行分類排比,并一一注明資料來源,從而更加凸顯出本書的參考價值和學術意義。
書籍目錄
緒論
第一節(jié) 蒙元概說
一、分期、疆域與人口數(shù)量
二、統(tǒng)治制度與發(fā)展狀況
第二節(jié) 本書的研究意義、內容和方法
一、研究意義
二、研究內容
三、主要研究方法
第三節(jié) 元代人口研究概況
一、人口數(shù)量問題研究概況
二、人口統(tǒng)計與管理問題研究概況
三、人口分布與遷移問題研究概況
四、區(qū)域人口問題研究概況
五、民族人口問題研究概況
六、城市人口問題研究概況
七、人口的婚姻家庭問題研究概況
八、人口政策問題研究概況
九、人口思想和人口素質問題研究概況
十、人物與家族問題研究概況
第一章 元代的戶口概況
第一節(jié) 元代的全國戶口概況
一、《元史》所載全國戶口及存疑
二、蒙古國時期全國戶口問題
三、大元時期全國戶口問題
第二節(jié) 元代各級政區(qū)和基層行政組織的人口概況
一、各級政區(qū)的人口概況
二、基層行政組織的人口概況
第二章 元代的人口分布
第一節(jié) 元代的地區(qū)人口分布
一、研究方法
二、元代人口在現(xiàn)代各省區(qū)的分布概況
第二節(jié) 元代的人口比重和人口密度
第三章 元代的人口政策
第一節(jié) 人口管理與戶籍制度
一、蒙古草原地區(qū)的千戶制與青冊
二、全國大部分地區(qū)的諸色戶計、戶類、戶等與鼠尾文簿
第二節(jié) 人口的俘掠屠殺和賞賜政策
一、人口的俘掠屠殺政策
二、罪人家屬人口的籍沒充賞制度
第三節(jié) 人口的賦役優(yōu)免政策
一、元代的賦役制度
二、人口的賦役優(yōu)免政策
第四節(jié) 人口的刑律優(yōu)免政策
一、蒙古、色目和官員的司法特權和刑律優(yōu)免政策
二、僧、道等宗教群體的司法特權和刑律優(yōu)免政策
三、老耄、幼疾和蠢愚的“三赦”政策
四、其他特殊群體的刑律優(yōu)免政策
第五節(jié) 人口的救助賑濟政策
一、倉儲制度
二、賑恤制度
第六節(jié) 醫(yī)療政策
一、統(tǒng)治階級的醫(yī)療政策
二、軍士的醫(yī)療政策
三、貧民的醫(yī)療政策
四、罪犯囚徒的醫(yī)療政策
五、醫(yī)療政策的保障機制
第七節(jié) 收養(yǎng)政策
一、官方收養(yǎng)政策
二、民間收養(yǎng)政策
第八節(jié) 官方撫恤和官員給假養(yǎng)老政策
一、官方撫恤政策
二、官員休假養(yǎng)老政策
第四章 元代的人口遷移
第一節(jié) 俘掠、進獻、買賣人口遷移
一、俘掠人口遷移
二、進獻人口遷移
三、買賣人口遷移
第二節(jié) 征調服役、官吏遷轉、人質遷移
一、征調服役
二、官吏遷轉
三、人質遷移
第三節(jié) 屯田遷移
一、屯田遷移舉例和遷移政策
二、屯田的規(guī)模及分布
第四節(jié) 流民和逃人的遷移
一、滅金攻宋和治理中原初期人口的逃亡流移
二、全國統(tǒng)一后到元末的流民浪潮
三、流民和逃人的遷移政策
第五節(jié) 罪犯流放貶徙
一、流刑條款與遷移實例
二、謫、謫戍制度和遷移實例
三、流放貶徙人群、地點和相關制度的考察
第六節(jié) 其他類型的遷移
一、降附、亡國、離叛類遷移
二、政治防范、實郡縣京師類遷移
三、政治聯(lián)姻、經(jīng)濟文化交流類遷移
第五章 元代的人口素質
第一節(jié) 元代人口的身體素質
一、元代人口壽命
二、元代人口身高
三、元代人口異?,F(xiàn)象
第二節(jié) 元代人口的文化科學素質
一、元代教育的恢復發(fā)展與全國人口文化素質總體提升
二、元人的文化科技成就與生產(chǎn)勞動技能
第三節(jié) 元代人口的思想道德素質
一、蒙古族的傳統(tǒng)思想觀念、道德規(guī)范與行為
二、元人的思想道德觀念與行為
第六章 元代的人口構成
第一節(jié) 官員構成
一、元代的官制
二、元代官員數(shù)量構成
三、元代官員品級構成
四、官員數(shù)量構成、品級構成與人口數(shù)量的關系
五、官員的銓選、任職制度與民族構成
第二節(jié) 吏員構成
第三節(jié) 區(qū)域人口構成
一、《至順鎮(zhèn)江志》中鎮(zhèn)江路的戶口與人口構成
二、《至元嘉禾志》中嘉興路的戶數(shù)與人口構成
三、《至正金陵新志》中集慶路的戶口與人口構成
四、《大德昌國州圖志》中昌國州的戶口與人口構成
五、《大德南海志》中廣州路的戶口與人口構成
六、其他史料中的區(qū)域戶口與人口構成
七、小結
第七章 元代的婚姻家庭與人口
第一節(jié) 元代的婚姻家庭形式和制度
一、蒙古族的婚姻家庭形式和制度
二、其他民族的婚姻家庭形式和制度
三、元人的初婚年齡
第二節(jié) 元代的家庭人口規(guī)模
一、全國及區(qū)域戶均人口
二、個體家庭人口規(guī)模
三、元人的妻妾、子女數(shù)量
第八章 元代的人口姓氏與分布
第一節(jié) 元代姓氏概況
一、元代各族人口的姓氏概況
二、元代姓氏的來源與變化
第二節(jié) 元代人口姓氏分布及其規(guī)律
一、元代人口姓氏分布的研究方法
二、元代人口姓氏分布
三、元代人口姓氏分布規(guī)律
四、比較與結論
第九章 元代的人口思想
第一節(jié) 蒙古社會分土分民的人口管理思想
第二節(jié) 實邊固塞、土流共治的人口思想
一、通過人口遷移,使邊疆各民族雜居融合
二、建立調整行政建制,加強中央對邊地的控制和管轄
三、招撫任用土人,實現(xiàn)土官與流官的共同治理
第三節(jié) “重惜人命”的人口思想
第四節(jié) 其他人口思想
一、重視人口繁衍的思想
二、重視子嗣和重男輕女的人口思想
三、民本主義的人口思想
四、馬端臨的人口思想
附錄一 元代個人壽命資料(873人)
附錄二 元代人口姓氏分布資料(1418人)
主要參考文獻
索引(按筆畫為序)
后記
章節(jié)摘錄
?。ǘ┲T色戶計研究元代按照職業(yè)、民族、宗教等,將全部人口劃分為民戶、軍戶、站戶、匠戶、鹽戶、儒戶、驅戶、僧、道等諸色戶計加以管理。學界對一些重要戶計分別做了專題研究。陳高華先生探討了元代軍戶、站戶的來源、管理制度、承擔的封建義務和所受的封建剝削等問題,估計軍戶數(shù)量有二三十萬戶,站戶有30萬戶。他認為在元代的諸色戶計中,數(shù)量最大的是民戶,其次是站戶和軍戶;正、貼戶制是元代戶籍制度的一個重要特點,在軍戶中最明顯,站戶和其他一些戶中也存在類似的情況;將全國居民劃分為封建義務不同的諸色戶計,是元代賦役制度與戶籍制度的基本特點之一。高樹林先后系統(tǒng)深入地研究了元朝民戶、匠戶、冶煉戶、茶戶、酒醋戶和鹽戶的構成、數(shù)量和比重、管理制度、承擔的封建義務等@。他的主要結論是:元朝民戶戶計最多,占全國總戶數(shù)的80%左右,是元代“諸色戶計”中最基本的戶計,也是元朝賦役的主要承擔者,由州縣衙門及其下屬城鄉(xiāng)的社會基層機構坊、都、社等統(tǒng)轄;匠戶(不包括冶煉戶計和鹽戶)是元代“諸色戶計”中戶數(shù)較多的戶計之一,分為系官匠戶、諸投下的私屬怯憐口和民間散居的匠人三個基本類型,統(tǒng)管機構十分復雜。其中系官匠戶是元代匠戶的主干戶計,估計有110萬戶,占至元二十七年全國總戶數(shù)的8010左右;冶煉戶計包括金戶、銀戶、銅戶、鐵戶、鉛錫戶、礬戶、朱砂戶、水銀戶等,分不同職業(yè)承擔不同的稅役。他們的人口數(shù)量都不多,但各戶總數(shù)都缺乏資料記載。元代對冶煉戶計多實行入場服役的管理制度,也存在定額歲課制和抽分制等,其封建束縛性比唐宋進一步加深;元政府對鹽戶實行嚴密控制和管理,元代鹽戶大概共36057戶——54812戶,為元文宗至順元年(1330年)全國總戶數(shù)13400699戶的0.27%-0.41%,為元代財政提供了國家總收入的800/0左右,是元朝諸色戶計中勞苦最深的戶計之一?! 「邩s盛在元代匠戶的研究中認為,蒙古軍在西征與占據(jù)華北期間擄掠的工匠不下100萬戶,在這批為數(shù)十分龐大的民眾中,特別是漢地民眾中,絕大多數(shù)是因“畏死”而混入工匠行列的。元代官營局院、投下私屬工匠及其后備力量的數(shù)目可達千萬之眾。匠戶的家庭人口一般在5口以上,多達10口左右的情況比較常見。胡小鵬專門研究了元代匠戶中民匠和系官匠戶的來源、數(shù)量、管理制度和地位等。吳小紅根據(jù)《經(jīng)世大典》中關于元代江西行省各路船戶戶數(shù)的記載,推算世祖至元末年,江西站戶共計37000多戶,每站平均300多戶;元代江西站戶數(shù)量為4萬戶左右、約20萬人。李治安將元代投下戶分為蒙古直屬千戶部民、諸王兀魯思封戶、五戶絲食邑戶和投下私屬四類,重點討論了各類投下人戶的身份特征?! ?/pre>圖書封面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