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瓷下西洋研究索引》

作者:鄭培凱,李果,尹翠琪,黃慧怡  
Tag標(biāo)簽:無(wú)  

內(nèi)容概要

自唐代以來(lái)外銷(xiāo)瓷就是重要商品,流傳到東南亞以及日韓等鄰邦,在物質(zhì)文明擴(kuò)散方面有著重大影響,但具體影響如何,除了少數(shù)傳世精品以及零星的出土殘片外,整體的歷史圖像是不清楚的。
近二三十年來(lái),我們對(duì)中國(guó)外銷(xiāo)瓷器在世界文明發(fā)展史上的認(rèn)識(shí)有了相當(dāng)重大的變化。沿海各地沉船的發(fā)現(xiàn),中國(guó)東南地區(qū)大量窯址的考古發(fā)掘,東南亞考古出土的中國(guó)陶瓷,以及科技探測(cè)手段的更新,使得文獻(xiàn)不曾記載的陶瓷外銷(xiāo)現(xiàn)象,通過(guò)大量實(shí)物的面世,有了比較清晰的面貌。
本書(shū)自2002年開(kāi)始策劃并運(yùn)作,是一本匯集十二至十五世紀(jì)中國(guó)陶瓷與中外貿(mào)易相關(guān)研究資料的工具書(shū)。本書(shū)盡可能廣泛收集有關(guān)陶瓷研究書(shū)刊的條目,中文條目約4000多條,英文條目約1100多條,其中收錄了1995年至2004年中的相關(guān)條目1600多條,幫助研究者掌握近十年的研究趨勢(shì),所收條目按內(nèi)容分類(lèi)編排,共分陶瓷考古發(fā)現(xiàn)、陶瓷外銷(xiāo),水下考古學(xué)、古陶瓷科學(xué)測(cè)定等七類(lèi),方便讀者有的放矢地查找。另外,本書(shū)精心制作了六個(gè)附錄,包括收藏古陶瓷的博物館等相關(guān)機(jī)構(gòu)的簡(jiǎn)介、書(shū)籍名稱(chēng)、期刊名稱(chēng)及作者索引等,為讀者了解陶瓷研究提供了更多快捷渠道。

作者簡(jiǎn)介

鄭培凱,山東人,臺(tái)灣大學(xué)外文系畢業(yè),副修歷史。曾任教于紐約州立大學(xué)、耶魯大學(xué)、佩斯大學(xué)、臺(tái)灣大學(xué)、臺(tái)灣清華大學(xué)。1998年在香港城市大學(xué)協(xié)辦中國(guó)文化中心(Chinese Civilization Centre),并擔(dān)任中心主任及教授。
山東日照人,1949年隨父母赴臺(tái)。自幼家教很?chē)?yán),從小就要看古書(shū),因此打下深厚的中文基礎(chǔ)。臺(tái)灣大學(xué)外文系畢業(yè)。在臺(tái)灣就讀外文系時(shí),由於受到白先勇等學(xué)長(zhǎng)的影響,一度熱衷于實(shí)驗(yàn)劇場(chǎng)與現(xiàn)代詩(shī)。于1970年負(fù)笈美國(guó),攻讀歷史,獲耶魯大學(xué)歷史學(xué)博士。在美國(guó)留學(xué)期間,當(dāng)時(shí)主要鉆研明以后的歷史,比較東西方的文化交流,并曾圍繞這些主題寫(xiě)了很多學(xué)術(shù)論著。閑暇看的多是「五四」以來(lái)的文學(xué)作品,例如魯迅、茅盾、巴金等人的著作。因?yàn)檫@些書(shū)籍當(dāng)時(shí)在臺(tái)灣都是不讓讀的「禁書(shū)」。他在一次專(zhuān)訪中說(shuō):“我沒(méi)事就在那邊有系統(tǒng)地看,完全漫無(wú)目的,就像海綿一樣吸。那段讀書(shū)時(shí)光,如今回想起來(lái)還是覺(jué)得幸福?!?  寫(xiě)詩(shī)時(shí),鄭培凱用的筆名是“程步奎”。起初是因?yàn)樵谙愀郯l(fā)表批評(píng)臺(tái)灣政府的文章,故用筆名逃過(guò)文網(wǎng),后來(lái)覺(jué)得好玩,寫(xiě)詩(shī)用筆名“程步奎”;寫(xiě)學(xué)術(shù)文章則用本名“鄭培凱”。在眾多文學(xué)體裁中,鄭培凱對(duì)詩(shī)情有獨(dú)鐘,他讀書(shū)時(shí)代就認(rèn)識(shí)鄭愁予、余光中、周夢(mèng)蝶等人,不時(shí)切磋詩(shī)作的創(chuàng)作心得。有一段時(shí)間頗受歐美詩(shī)歌影響,甚至還用英文寫(xiě)詩(shī)。近年越寫(xiě)越少,在旅行途中感覺(jué)時(shí)空轉(zhuǎn)換,詩(shī)意盎然之際也有會(huì)寫(xiě)下一些詩(shī)作。   曾任教于紐約州立大學(xué)、耶魯大學(xué)、佩斯大學(xué)、臺(tái)灣大學(xué)、臺(tái)灣清華大學(xué)。1998年在香港城市大學(xué)協(xié)辦中國(guó)文化中心(Chinese Civilization Centre),并擔(dān)任中心主任及教授(創(chuàng)辦至今)。同時(shí)兼任香港藝術(shù)發(fā)展局顧問(wèn)、香港康樂(lè)及文化事務(wù)署顧問(wèn)、香港民政事務(wù)局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咨詢(xún)委員會(huì)委員、香港民政事務(wù)局港臺(tái)文化合作委員會(huì)委員、上海市新聞出版局出版博物館文庫(kù)學(xué)術(shù)委員會(huì)顧問(wèn)、香港嶺南大學(xué)通識(shí)教育咨詢(xún)委員會(huì)主席、浙江大學(xué)中國(guó)文化客座教授、逢甲大學(xué)特約講座教授等職。研究范疇包括中國(guó)文化意識(shí)史,涉及藝術(shù)思維、藝術(shù)創(chuàng)作、藝術(shù)欣賞、評(píng)論與文化思維的關(guān)系和文化美學(xué)等。文藝創(chuàng)作以現(xiàn)代詩(shī)及散文為主?,F(xiàn)今主要負(fù)責(zé)的研究項(xiàng)目有:二十世紀(jì)昆曲傳承、陶瓷下西洋(12-17世紀(jì))、茶與中國(guó)文化、經(jīng)典翻譯與文化思維等。

書(shū)籍目錄

前言
這 是 一 本 匯 集 12 至 15 世 紀(jì) 中 國(guó) 陶 瓷 與 中 外 貿(mào) 易 相 關(guān) 研 究 資 料 的 工 具 書(shū) , 是 香 港 城 市 大 學(xué) 『 陶 瓷 下 西 洋 : 中 國(guó) 陶 瓷 與 東 西 海 外 貿(mào) 易 』 多 學(xué) 科 研 究 計(jì) 劃 的 成 果 之 一 。
本 書(shū) 儘 可 能 廣 泛 收 集 有 關(guān) 陶 瓷 研 究 書(shū) 刊 的 條 目 , 中 文 條 目 約 4000 多 條 , 英 文 條 目 約 1100 多 條 , 其 中 收 錄 了 1995 年 至 2004 年 間 的 相 關(guān) 條 目 1600 多 條 , 幫 助 研 究 者 掌 握 近 十 年 的 研 究 趨 勢(shì) 。 所 收 條 目 按 內(nèi) 容 分 類(lèi) 編 排 , 共 分 陶 瓷 考 古 發(fā) 現(xiàn) 、 陶 瓷 外 銷(xiāo) 、 水 下 考 古 學(xué) 、 古 陶 瓷 科 學(xué) 測(cè) 定 等 七 類(lèi) , 方 便 讀 者 有 的 放 矢 地 查 找 。 另 外 , 本 書(shū) 精 心 製 作 了 六 個(gè) 附 錄 , 包 括 收 藏 中 國(guó) 古 陶 瓷 的 博 物 館 等 相 關(guān) 機(jī) 構(gòu) 的 簡(jiǎn) 介 、 書(shū) 籍 名 稱(chēng) 、 期 刊 名 稱(chēng) 及 作 者 索 引 等 , 為 讀 者 了 解 陶 瓷 研 究 提 供 了 更 多 快 捷 渠 道 。

陶 瓷 工 藝 的 發(fā) 展 是 中 國(guó) 文 明 的 一 件 大 事 ; 陶 瓷 作 為 貿(mào) 易 商 品 流 傳 , 影 響 中 國(guó) 周 邊 地 區(qū) 人 民 的 日 常 生 活 , 改 進(jìn) 人 們 生 活 用 具 的 品 質(zhì) , 是 歷 史 發(fā) 展 的 重 大 現(xiàn) 象 。 然 而 , 由 於 文 獻(xiàn) 記 載 不 足 , 過(guò) 去 對(duì) 陶 瓷 的 銷(xiāo) 運(yùn) , 如 何 由 近 而 遠(yuǎn) , 自 東 到 西 , 從 中 國(guó) 經(jīng) 南 海 逐 漸 散 佈 到 印 度 洋 沿 岸 各 地 , 乃 至 於 間 接 轉(zhuǎn) 賣(mài) , 向 世 界 各 地 輻 射 的 情 況 , 認(rèn) 識(shí) 是 比 較 模 糊 的 。 我 們 雖 然 知 道 外 銷(xiāo) 瓷 自 唐 代 以 來(lái) 就 是 重 要 商 品 , 流 傳 到 東 南 亞 以 及 日 韓 等 鄰 邦 , 在 物 質(zhì) 文 明 擴(kuò) 散 方 面 有 看 重 大 影 響 , 但 具 體 的 影 響 如 何 , 除 了 少 數(shù) 傳 世 精 品 以 及 零 星 的 出 土 殘 月 可 以 述 說(shuō) 殘 斷 的 記 憶 之 外 , 整 體 的 歷 史 圖 像 是 看 不 清 楚 的 。
近 二 三 十 年 來(lái) . 我 們 對(duì) 中 國(guó) 外 銷(xiāo) 陶 瓷 在 世 界 文 明 發(fā) 展 史 上 的 認(rèn) 識(shí) , 有 了 相 當(dāng) 重 大 的 變 化 。 沿 海 各 地 沉 船 的 發(fā) 現(xiàn) , 中 國(guó) 東 南 地 區(qū) 大 量 古 窯 口 的 考 古 發(fā) 掘 , 東 南 亞 考 古 出 土 的 中 國(guó) 陶 瓷 , 以 及 科 技 探 測(cè) 手 段 的 更 新 , 使 得 文 獻(xiàn) 不 曾 記 載 的 陶 瓷 外 銷(xiāo) 現(xiàn) 象 , 通 過(guò) 大 量 實(shí) 物 的 面 世 , 有 了 比 較 清 晰 的 面 貌 。 我 們 不 但 知 道 了 轉(zhuǎn) 運(yùn) 外 銷(xiāo) 瓷 的 海 船 每 吹 載 運(yùn) 量 達(dá) 到 數(shù) 萬(wàn) 之 多 , 知 道 參 與 轉(zhuǎn) 運(yùn) 的 船 隻 有 中 國(guó) 船 也 有 來(lái) 自 印 度 洋 的 阿 扯 伯 海 船 , 知 道 早 在 鄭 和 下 西 洋 之 前 ( 更 遑 論 達(dá) 伽 馬 東 來(lái) , " 發(fā) 現(xiàn) 新 航 道 ") 中 國(guó) 陶 瓷 貿(mào) 易 的 航 線 就 已 經(jīng) 到 達(dá) 東 非 , 更 知 道 外 銷(xiāo) 瓷 大 量 製 作 的 產(chǎn) 地 , 有 許 多 是 名 不 見(jiàn) 經(jīng) 傳 的 福 建 沿 海 窯 口 , 知 道 外 銷(xiāo) 瓷 與 浙 、 閩 、 粵 沿 海 地 區(qū) 以 至 江 西 腹 地 經(jīng) 濟(jì) 與 手 工 業(yè) 發(fā) 展 有 看 緊 密 關(guān) 係 。
在 2001 年 , 我 提 出 " 陶 瓷 下 西 洋 : 中 國(guó) 陶 瓷 與 東 西 海 外 貿(mào) 易 " 這 個(gè) 研 究 課 題 時(shí) , 許 多 考 古 資 料 ( 包 括 水 下 考 古 方 面 ) 已 經(jīng) 得 到 初 步 整 理 , 科 技 測(cè) 試 的 手 段 ( 具 體 為 改 良 的 熱 釋 光 和 X 螢 光 分 析 ) 也 逐 漸 成 熟 。 我 當(dāng) 時(shí) 認(rèn) 為 , 若 能 整 合 中 國(guó) 沿 海 窯 口 的 考 古 資 料 、 東 南 亞 乃 至 於 印 度 洋 沿 岸 的 出 土 材 料 ( 特 別 是 水 下 考 古 的 沉 船 資 料 ) 、 陶 瓷 類(lèi) 型 學(xué) 及 美 術(shù) 考 古 的 研 究 、 陶 瓷 科 學(xué) 測(cè) 定 , 輔 之 以 歷 史 文 獻(xiàn) 的 印 象 式 敘 述 , 應(yīng) 當(dāng) 可 以 對(duì) 中 國(guó) 瓷 器 作 為 文 明 載 體 , 如 何 沿 看 環(huán) 太 平 洋 區(qū) 擴(kuò) 散 到 印 度 洋 地 區(qū) 的 歷 史 軌 跡 , 做 出 比 較 具 體 明 晰 的 勾 勒 。 因 此 , 我 當(dāng) 時(shí) 定 下 了 微 觀 具 體 研 究 與 宏 觀 理 論 探 索 兩 個(gè) 相 輔 相 成 的 方 向 , 希 望 在 具 體 科 研 項(xiàng) 目 的 運(yùn) 作 中 , 有 看 明 確 的 理 論 與 方 法 來(lái) 指 導(dǎo) 。
我 們 選 定 的 具 體 研 究 目 標(biāo) , 是 12 至 15 世 紀(jì) 泉 州 附 近 的 外 銷(xiāo) 瓷 窯 口 以 及 東 南 亞 ( 特 別 是 柬 埔 寨 的 吳 哥 窟 ) 出 土 的 中 國(guó) 瓷 片 , 通 過(guò) 科 學(xué) 測(cè) 定 , 建 立 比 較 明 確 的 時(shí) 代 與 產(chǎn) 地 的 數(shù) 據(jù) 資 料 庫(kù) , 再 以 之 對(duì) 比 窯 口 出 土 瓷 片 與 海 外 發(fā) 掘 瓷 片 的 關(guān) 係 , 希 望 能 為 流 落 海 外 的 中 國(guó) 陶 瓷 找 到 " 娘 家 " 。 這 個(gè) 具 體 研 究 項(xiàng) 目 , 在 2002 年 6 月 至 2004 年 11 月 間 , 得 到 香 港 城 市 大 學(xué) 跨 學(xué) 科 研 究 計(jì) 劃 的 經(jīng) 費(fèi) 資 助 , 編 號(hào) 9010007 , 已 經(jīng) 取 得 初 步 成 果 , 並 出 版 了 《 陶 瓷 下 西 洋 : 十 二 至 十 五 世 紀(jì) 中 國(guó) 外 銷(xiāo) 瓷 》 ( 香 港 : 香 港 城 市 大 學(xué) 中 國(guó) 文 化 中 心 . 2003 年 12 月 ) 一 書(shū) 。
在 宏 觀 探 索 方 面 , 我 主 要 是 整 合 不 同 研 究 領(lǐng) 域 的 成 果 , 對(duì) 世 界 史 的 發(fā) 展 ( 特 別 是 物 質(zhì) 文 明 擴(kuò) 散 與 貿(mào) 易 交 流 ) 提 了 新 的 看 法 。 明 確 指 出 , 自 漢 唐 以 來(lái) 的 南 海 貿(mào) 易 , 在 宋 元 期 間 已 經(jīng) 發(fā) 展 成 一 個(gè) " 雛 形 世 界 體 系 " (Proto-World System) 。 跨 越 的 地 域 是 從 環(huán) 太 平 洋 西 邊 , 進(jìn) 入 印 度 洋 , 籠 罩 整 個(gè) 伊 斯 蘭 世 界 , 一 直 到 非 洲 東 岸 與 地 中 海 地 區(qū) , 而 中 國(guó) 外 銷(xiāo) 瓷 的 傳 播 , 就 是 理 解 此 一 " 中 國(guó) 一 伊 斯 蘭 雛 形 世 界 體 系 " 的 最 明 確 樣 本 與 指 標(biāo) 。
說(shuō) 起 這 個(gè) 宏 觀 看 法 的 成 形 , 軌 得 上 溯 到 1970 年 代 , 我 在 耶 魯 大 學(xué) 歷 史 系 求 學(xué) 期 間 , 受 到 該 校 兩 代 歐 洲 經(jīng) 濟(jì) 貿(mào) 易 史 學(xué) 者 的 影 響 。 最 先 是 讀 了 Robert Lopez 對(duì) 地 中 海 東 岸 絲 網(wǎng) 貿(mào) 易 的 研 究 , 接 看 閱 讀 他 編 的 《 地 中 海 世 界 的 中 古 貿(mào) 易 資 料 選 編 》 , 以 及 《 中 古 時(shí) 期 的 商 業(yè) 革 命 》 , 對(duì) 歐 洲 中 古 時(shí) 期 的 貿(mào) 易 有 了 初 步 認(rèn) 識(shí) 。 更 進(jìn) 一 步 讀 了 Harry Miskimin 對(duì) 遠(yuǎn) 程 貿(mào) 易 與 城 市 經(jīng) 濟(jì) 發(fā) 展 的 關(guān) 係 的 研 究 , 我 從 中 想 到 , 東 西 方 交 通 貿(mào) 易 除 了 陸 路 絲 綢 之 路 , 在 海 上 發(fā) 展 的 情 況 如 何 ? 這 個(gè) 問(wèn) 題 困 擾 了 我 二 三 十 年 , 一 直 沒(méi) 有 清 晰 的 答 案 。 與 此 同 時(shí) , 我 閱 讀 了 布 勞 岱 爾 (Fernand Braudel) 的 菲 力 普 二 世 時(shí) 代 地 中 海 區(qū) 域 歷 史 研 究 及 三 鉅 冊(cè) 世 界 文 明 史 研 究 , 也 讀 了 華 勒 斯 坦 (Immanuel Wallerstein) 川 現(xiàn) 代 世 界 體 系 》 的 第 一 冊(cè) , 對(duì) 於 宏 觀 歷 史 架 構(gòu) 產(chǎn) 生 了 莫 大 的 興 趣 , 但 又 極 不 滿(mǎn) 意 這 幾 位 歷 史 大 師 對(duì) 中 國(guó) 歷 史 的 組 疏 , 對(duì) 具 體 材 料 語(yǔ) 焉 不 詳 。 更 困 擾 我 的 是 連 接 東 西 文 明 的 中 間 地 帶 伊 斯 蘭 文 明 在 經(jīng) 濟(jì) 商 貿(mào) 、 文 明 傳 播 上 到 底 扮 演 什 麼 具 體 角 色 , 我 依 然 是 霧 裡 觀 花 , 模 模 糊 糊 。 直 到 1980 年 代 , 對(duì) 世 界 史 的 架 構(gòu) 性 宏 觀 解 釋 , 基 本 上 都 是 " 西 方 中 心 " 的 。 雖 然 史 家 ( 包 括 湯 恩 比 、 麥 克 耐 爾 以 及 上 述 諸 家 ) 不 斷 強(qiáng) 調(diào) 要 打 破 " 西 方 中 心 論 ° , 要 對(duì) 各 個(gè) 文 化 的 主 體 發(fā) 展 給 予 一 定 的 尊 重 與 歷 史 地 位 , 但 是 限 於 資 料 的 掌 握 , 也 因 為 近 五 百 年 來(lái) 歐 洲 擴(kuò) 張 的 影 響 , 對(duì) 歷 史 上 早 已 形 成 的 " 中 國(guó) - 伊 斯 蘭 雛 形 世 界 體 系 " 無(wú) 法 明 確 認(rèn) 識(shí) 。 1989 年 牛 津 大 學(xué) 出 版 了 Janet L ﹒ Abu-Lughod 的 《 歐 洲 霸 業(yè) 之 前 : 西 元 1250 - 1350 世 界 體 系 》 , 對(duì) 過(guò) 去 的 宏 觀 解 釋 提 出 了 質(zhì) 疑 , 綜 合 前 人 研 究 , 提 出 歐 洲 霸 業(yè) 開(kāi) 始 之 前 就 已 有 " 世 界 體 系 " 的 規(guī) 模 與 脈 絡(luò) 。 歐 洲 的 崛 起 與 擴(kuò) 張 , 正 是 循 著 亞 洲 世 界 體 系 早 已 舖 就 的 藍(lán) 圖 進(jìn) 行 掠 奪 與 強(qiáng) 佔(zhàn) , 而 歷 史 的 時(shí) 機(jī) 又 恰 在 亞 洲 世 界 體 系 運(yùn) 作 的 衰 落 之 際 。 Abu-Lughod 的 提 法 十 分 發(fā) 人 深 省 , 然 而 她 使 用 的 材 料 並 不 堅(jiān) 實(shí) , 對(duì) 中 國(guó) 及 伊 斯 蘭 研 究 的 論 點(diǎn) 全 依 仗 前 人 的 研 究 , 從 而 進(jìn) 行 " 歷 史 社 會(huì) 學(xué) " 的 推 論 。
我 提 出 " 中 國(guó) - 伊 斯 蘭 雛 形 世 界 體 系 " , 固 然 是 受 上 述 學(xué) 術(shù) 論 述 的 影 響 , 但 最 重 要 的 還 是 通 過(guò) 對(duì) 外 銷(xiāo) 陶 瓷 的 實(shí) 證 歷 史 分 析 來(lái) 立 論 。 在 這 宏 觀 探 索 的 過(guò) 程 中 , 我 們 也 具 體 做 了 一 項(xiàng) 工 作 , 即 將 " 陶 瓷 下 西 洋 " 項(xiàng) 目 研 究 過(guò) 程 中 收 集 到 的 相 關(guān) 資 料 , 編 製 成 一 本 索 引 。 納 入 中 文 與 英 文 的 言 目 , 再 附 以 相 關(guān) 研 究 及 收 藏 機(jī) 構(gòu) 的 資 料 , 以 期 學(xué) 者 可 以 藉 此 進(jìn) 一 步 探 索 這 個(gè) 牽 連 寬 廣 的 領(lǐng) 域 , 對(duì) 歐 洲 世 界 體 系 崛 起 之 前 的 東 方 世 界 , 特 別 是 東 方 海 洋 世 界 , 能 夠 進(jìn) 一 步 闡 釋 分 析 。
本 書(shū) 自 2002 年 開(kāi) 始 策 劃 並 運(yùn) 作 , 迄 今 已 三 個(gè) 年 頭 。 通 過(guò) 參 與 項(xiàng) 目 的 諸 位 研 究 人 員 的 努 力 , 總 算 達(dá) 到 了 預(yù) 期 的 成 果 。 我 要 在 此 特 別 感 謝 研 究 項(xiàng) 目 的 成 員 : 大 學(xué) 物 理 及 材 料 科 學(xué) 系 的 梁 寶 鎏 博 士 、 中 國(guó) 文 化 中 心 的 李 果 老 師 、 施 靜 菲 老 師 、 尹 翠 琪 老 師 , 以 及 本 項(xiàng) 目 特 聘 的 研 究 助 理 黎 婉 欣 小 姐 、 黃 慧 怡 小 姐 及 陳 鎮(zhèn) 泰 先 生 。 在 搜 集 及 校 訂 這 些 文 獻(xiàn) 資 料 的 過(guò) 程 中 , 黎 婉 欣 與 黃 慧 怡 花 的 功 夫 數(shù) 多 , 雖 然 這 是 工 作 的 本 份 , 但 她 們 的 專(zhuān) 業(yè) 情 神 及 負(fù) 貴 態(tài) 度 , 還 是 要 在 此 特 別 表 揚(yáng) 的 。 本 書(shū) 定 稿 的 四 人 小 組 成 員 是 : 鄭 培 凱 、 李 果 、 尹 翠 琪 、 黃 慧 怡 。 這 三 位 同 事 , 特 別 是 李 果 老 師 , 從 開(kāi) 始 堅(jiān) 持 到 最 後 , 看 到 出 書(shū) 的 成 果 。 我 相 信 , 他 們 一 定 和 我 一 樣 , 感 到 十 分 欣 慰 。
本 書(shū) 資 料 來(lái) 自 香 港 各 大 學(xué) 固 書(shū) 館 及 相 關(guān) 機(jī) 構(gòu) 的 藏 書(shū) , 也 利 用 了 互 聯(lián) 網(wǎng) 資 源 , 儘 可 能 廣 泛 搜 集 了 相 關(guān) 書(shū) 籍 及 期 刊 的 條 目 。 完 成 初 稿 後 , 我 們 還 特 別 邀 請(qǐng) 福 建 博 物 院 考 古 所 所 長(zhǎng) 栗 建 安 、 曼 谷 大 學(xué) 東 南 亞 陶 瓷 博 物 館 總 館 長(zhǎng) Roxanna Brown 博 士 、 臺(tái) 灣 大 學(xué) 藝 術(shù) 史 研 究 所 所 長(zhǎng) 謝 明 良 教 授 、 香 港 中 文 大 學(xué) 文 物 館 林 業(yè) 強(qiáng) 館 長(zhǎng) 、 泉 州 海 外 交 通 史 博 物 館 副 館 長(zhǎng) 李 國(guó) 清 教 授 等 人 修 訂 , 增 添 了 不 少 資 料 , 也 要 在 此 致 謝 。
這 是 一 本 主 題 明 確 的 工 具 書(shū) , 匯 集 了 十 二 至 十 五 世 紀(jì) 中 國(guó) 陶 瓷 與 中 外 貿(mào) 易 的 相 關(guān) 材 料 , 希 望 能 提 供 一 些 研 究 的 提 示 , 為 整 合 陶 瓷 科 技 探 測(cè) 、 窯 址 考 古 、 水 下 考 古 、 中 外 物 質(zhì) 文 明 交 流 及 海 洋 發(fā) 展 史 做 些 基 礎(chǔ) 工 作 。 索 引 所 收 的 中 文 條 目 約 4000 多 條 , 英 文 條 目 約 1100 條 , 其 中 收 錄 了 1995 年 至 2004 年 中 的 相 關(guān) 條 目 1600 多 條 , 有 助 於 研 究 者 掌 握 近 十 年 的 研 究 趨 勢(shì) 。 工 具 書(shū) 的 編 印 是 繁 瑣 的 工 作 , 也 是 吃 力 不 討 好 的 工 作 , 因 為 錯(cuò) 誤 難 免 , 還 望 讀 者 海 量 包 涵 , 並 指 出 我 們 的 錯(cuò) 漏 , 則 不 勝 感 激 。
鄭 培 凱

圖書(shū)封面

圖書(shū)標(biāo)簽Tags

無(wú)

評(píng)論、評(píng)分、閱讀與下載



用戶(hù)評(píng)論 (總計(jì)0條)

 
 

 

250萬(wàn)本中文圖書(shū)簡(jiǎn)介、評(píng)論、評(píng)分,PDF格式免費(fèi)下載。 第一圖書(shū)網(wǎng) 手機(jī)版

京ICP備13047387號(hào)-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