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10-4 出版社:南方 作者:維琪·麥肯基 頁數(shù):255 譯者:蓮心
Tag標簽:無
內(nèi)容概要
一位二十多歲的英國年輕女孩,在海拔一萬三千二百尺的喜馬拉雅山上的一個雪洞中獨自一人修行了十二年,一次次面臨生死的考驗。她最終抵達了人類的身心極限,完成了這項不尋常的閉關修行。她為什么要這樣做?是什么樣的力量促使她這樣做,她在洞中是怎樣生活的,她究竟屋悟到了什么?她要告訴世人什么?丹津•巴默出生及成長于倫敦,十八歲皈依為佛教徒,二十歲到印度,二十一歲出家,出家后,她在喜馬拉雅山修行長達二十年之久。近年來,她奔波世界各地弘法。?????? 《雪洞:喜馬拉雅山上的悟道歷程》由英國著名記者維琪•麥肯基執(zhí)筆,平實而生動的記載了丹津•巴默的悟道歷程。作為一本個人傳記,《雪洞:喜馬拉雅山上的悟道歷程》充滿吸引力。作為一次漫長的修行心路歷程,《雪洞:喜馬拉雅山上的悟道歷程》往往令讀者再三陷入深層的心靈思索?! ∷墓适略谖鞣绞澜缭缫殉蔀橐环N傳奇?!堆┒?喜馬拉雅山上的悟道歷程》首次將這個關于信仰的傳奇故事介紹給中國讀者。
作者簡介
維琪•麥肯基(Vicki Mackenzie)出生于英國。畢業(yè)于昆蘭大學,曾為《太陽報 》、《周日時報》、《今日電報》、《今日素描報》、《周日郵報》等幾十家媒體撰寫報道文章。1976年,曾前往尼泊爾參加藏傳佛教的冥思課程。曾出版《轉(zhuǎn)世》、《西方轉(zhuǎn)世上師》等書。
書籍目錄
1. 相逢 2. 困惑3. 尋道4. 第一步5. 上師6. 恐懼女性7. 拉乎爾8. 洞穴9. 面對死亡10. 女瑜伽士11. 女性之路12. 離開洞穴13. 遠見14. 老師15. 挑戰(zhàn)16. 疑問17. 今日
章節(jié)摘錄
洞穴 …… 最重要的事情就是水?! ∷忉屨f:“首先,我必須到距離此處大約四分之一英里的泉水里提水。夏天,我必須跑好幾次,將水背到洞穴中。冬天,如果我不能出去,我會將雪融化來用。如果你有將雪融化來用的經(jīng)驗,你會知道這是多么困難的一件事。一大堆的雪只能制造出一點點的水。幸運的是,冬天里你不需要很多水。因為你不必洗澡也不必洗衣服,所以你可以省下很多水。當我進入三年的閉關,無法離開我設限的范圍內(nèi)時,有個好心人為我支付了水管費,在洞穴圍墻內(nèi)安裝了水 管,這幫了我很大的忙。” 其次是如何解決食物的問題。在這個貧瘠的山區(qū),當然沒有東西可吃。沒有結(jié)漿果的矮樹叢,沒有果樹,也沒有黃澄澄的麥浪。丹津?巴默安排在夏季將食物運上來,但食物經(jīng)常沒有如期運來,逼得她不得不自己山上山下來回奔跑,每次都需要負荷著巨大的擔子。這樣花費了她很多時間和精力?! ‘斔鋈甑拈L期閉關時,澤林?多杰負責管理這件事。多杰回憶說:“我雇用勞力與驢子,幫她運送所有的必需品。煤油、糌粑、米、木豆、面粉、干蔬菜、奶油、烹飪油、鹽、肥皂、牛奶粉、茶、糖、蘋果,以及儀式用的糖、香等。除此之外,還雇用砍木工,將砍好的木塊運送上山。” 除了這些基本必需品外,丹津?巴默在洞穴外崖壁下開發(fā)了兩個苗床,種植蔬菜與花卉。食物喂養(yǎng)她的身體,花朵滋養(yǎng)了她的靈魂。后來幾年,她又嘗試種各種蔬菜花卉,看哪一種能夠適應巖石土壤。她說:“我試過各種蔬菜,如卷心菜、豌豆等。但是這些都被嚙齒動物吃掉了。它們唯一不吃的就是蘿卜與馬鈴薯。這些年來,我真正發(fā)現(xiàn)蘿卜是個好東西,我隨時都準備好如何推銷蘿卜去。”她還熱切地說,“我發(fā)現(xiàn),蘿卜是一種具有雙重價值的蔬菜。它有豐富的綠葉,它的綠葉其實是蔬菜中營養(yǎng)最豐富的,并且味道好極了,尤其是剛摘下來的時候。”她停了一會兒,夸張地說:“世上所有的美食,都比不上經(jīng)過漫長的冬天后,進入嘴里的第一口鮮蘿卜葉子。然后,就是蘿卜的球莖了,那也鮮美極了。葉子與球莖都可以切碎曬干,整個冬天,都可以享用這些極品蔬菜。”后來,她還開玩笑地說:“說真的,我正等待著有人出版《一百零八個烹煮蘿卜的方法》的書呢!” …… 堅忍是一方面情況,舒適也是人們考慮的一種情況。熱水浴、毛巾、香皂、軟床、清潔的床單、休閑椅、干凈的廁所,這些都是女性所需要和喜愛的東西,但巴默卻一樣都沒有。根據(jù)男人的說法,女性獲得開悟的最大障礙,就是渴望有舒適的物質(zhì)生活。他們說,女人的本性,就是希望像貓一 樣蜷曲在溫暖的火爐前。她們怎能忍受艱苦隔絕的環(huán)境呢,而這種隔絕狀態(tài)卻是靈修進步所必需的。丹津?巴默的做法和實踐都證明了他們是錯誤的?! ∷丛枰埠芎唵?,不過一個水桶而已。她很少洗澡,尤其在冬天,水很稀少的時候,而寒冷的氣溫讓身體一點臭味也沒有。夏天,戶外就是她的廁所,絕沒有人看見過她如廁。冬天,她用一個罐子上廁所,然后把它埋掉。這些事情都沒有煩擾過她。她說:“說心里話,我已經(jīng)很久沒有享用過抽水馬桶或者熱水淋浴了,我一點都不想那種舒服。” 在她的洞穴中,沒有電視機、收音機、音樂、小說。事實上,除了宗教書籍外,什么書也沒有。她徹底遠離任何形式的娛樂活動,這使她與苦行者修行一樣。她不斷重復地說:“我不缺少任何‘奢侈品’。達胡西的生活已經(jīng)將我訓練得很好。我擁有需要的一切東西。” …… 此外,嚙齒類動物也是丹津?巴默的熟客,它們常常偷吃她種植在園子里的卷心菜與豌豆。有時它們還進入她的儲藏室,企圖偷吃她的谷物和干蔬菜。丹津?巴默對這些來犯者又采取了一種驚人的友好態(tài)度。她說:“它們大部分是野鼠與大頰鼠。秋天的時候,老鼠特別多,它們都很可愛。有時,我用籠子把它們抓起來,再拿到屋外放走。觀看它們是非常有趣的事情,因為老鼠被抓到時,反應都不一樣。”她的說法暗含了佛教的信仰,由于動物同人類一樣,具有意念,它們與人類一樣也會有輪回,在這個永不止息的生生死死的河流中,它們過去或未來可能是人類,這種說法完全合乎邏輯?! ∷^續(xù)說:“有些老鼠很恐慌,膽怯地躲到籠子最深處的角落。有些老鼠生氣咆叫,企圖撕扯籠子逃離出去。還有一些老鼠非常友善,把小爪子放在鐵欄上,會把鼻子伸出來望著你,容許你拍拍它們。每只老鼠的反應都完全不一樣。” …… 她的另一個訪客是小鼬鼠。一次,她在菜園里看見它,當它感覺到被發(fā)現(xiàn)后,就要跑開,但最后很明顯地改變了主意,勇敢地留了下來,友好地與丹津?巴默接近。巴默說:“它快步奔向我,然后停下來,站著抬起頭來看。它的身體很小,我在它眼里一定龐大極了。它只是站在 那里看著我,然后它忽然興奮起來,它跑回圍墻,開始在墻上蕩秋千。它倒掛著一直望著我,觀察我是否仍然看著它,跟一個小孩子似的。” ……
編輯推薦
女性悟道的傳奇經(jīng)歷,完全超越了我們?nèi)粘I罱?jīng)驗。六平方米的雪洞,十二年不躺下來睡覺,只是專注地修行。33歲到45歲,她在海拔一萬三千兩百尺的雪洞中獨自修行。每年八個月的冬天,氣溫零下三十五度。美麗的倫敦少女,來到遙遠的喜馬拉雅山修行。遠離文明,獨守雪洞,過著深山野人般的原始生活?這不是傳說,也不是傳奇,而是一個西方淑女追求精神生活的真實人生。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