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學視野下的新型毒品

出版時間:2009-6  出版社: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有限公司  作者:夏國美  頁數(shù):296  
Tag標簽:無  

內容概要

  這本書從全球視角對毒品問題進行了分析、思考、具有強烈的時代特征。與一般禁毒類書的區(qū)別在于,它從文化的角度審視了毒品之所以泛濫的成因。

作者簡介

   夏國美,上海社會科學院社會學研究所研究員,人類健康與社會發(fā)展研究中心執(zhí)行主任,上海市禁毒專家委員會委員,美國歐道明大學訪問學者。主要著作有:《穿越人性隧道——現(xiàn)代情愛論》(1999)、《花落紛飛——城市失業(yè)女性生存賦》(2001)、《圍不住的春色當代性倫理新論》(2001)、《中國艾滋病問題報告》(2002)、《HIV/AIDS in China》(2004)等;主編:《艾滋病立法:專家建議及其形成過程》(2006),《中國健康大趨勢》(2008)。

書籍目錄

禁毒是全社會的共同責任(代序)劉云耕第一章 導論 第一節(jié) 毒品濫用的演變    一、從藥品到毒品的演變    二、毒品刺激的不斷升級    三、時尚魅影中的毒品文化 第二節(jié) 毒品政治的災難    一、社會規(guī)范與社會失控    二、毒品政治與人類災難    三、人性自由與社會越軌    第二章 全球毒品問題透析 第一節(jié)   當今世界毒品形勢        一、全球性的毒品制販網絡正在形成    二、化學合成毒品的消費市場迅速膨脹    三、苯丙胺類興奮劑流行的原因     第二節(jié)   全球毒品流通的歷史背景    一、殖民與毒品    二、戰(zhàn)爭與毒品    三、娛樂與毒品 第三節(jié)   全球禁毒模式概覽    一、國際毒品管理體系    二、各國禁毒模式簡介 第四節(jié) 反毒戰(zhàn)爭的挑戰(zhàn)    一、制度與毒品    二、貧窮與毒品    三、犯罪與毒品    四、娛樂與毒品    五、互聯(lián)網的陷阱第三章 新型毒品的流行及其危害 第一節(jié) 毒品的定義及常見種類 第二節(jié)   新型毒品的種類及其作用機制    一、冰毒    二、搖頭丸    三、氯胺酮    四、三唑侖    五、氟硝西泮 第三節(jié) 新型毒品在中國的流行    一、東亞與東南亞的苯丙胺類毒品形勢    二、新型毒品在中國流行的趨勢 第四節(jié)   新型毒品流行的危害    一、新型毒品的成癮性與危害    二、新型毒品對社會文明的破壞第四章 傳統(tǒng)毒品與新型毒品的比較研究 第一節(jié)   兩類受訪者的群體特征比較    一、關于調查樣本的來源和代表性    二、人口特征比較    三、行為特征比較 第二節(jié)   毒品演變對吸毒研究的啟示    一、吸毒研究的基本理論與分析框架    二、吸毒何以會成癮的社會學角度的再探討    三、吸毒與風險性行為第五章 毒品亞文化 第一節(jié)   社會轉型與毒品亞文化    一、當今中國毒品亞文化的轉向    二、毒品亞文化轉向的社會轉型背景    三、當今中國毒品亞文化的特點 第二節(jié)   毒品亞文化形成的要素、群體特征及原因    一、毒品亞文化的形成要素    二、毒品亞文化形成的原因 第三節(jié)   禁毒教育的悖論    一、教育的盲區(qū)    二、教育的悖論第六章 中國的禁毒之路 第一節(jié)   中國禁毒歷史的文化透視    一、中國早期禁毒的智慧和困惑    二、封閉的文化自大與局域性軟弱    三、經濟地域性和政治權威性對稱的奇跡 第二節(jié)   當代中國的禁毒文化    一、全球化時代局域控制的有限性    二、開放文化的人本趨向與剛性懲罰的無奈 第三節(jié)   中國禁毒模式的立法與文化演進    一、禁毒立法的爭論焦點    二、禁毒模式的范式理論    三、禁毒范式的社會系統(tǒng)    四、未來禁毒的文化趨勢附錄1 新型毒品使用者個案訪問篇附錄2  調查問卷后記

章節(jié)摘錄

  第一章 導論  “毒品問題”并非今日社會的新問題。科學家認為,人類可能在5000年前就開始從植物中提取致幻類毒品。①今天,玻利維亞和秘魯?shù)陌驳谒股皆∶袢韵袼麄兊南热艘粯邮褂霉趴拢嚎诶飵缀蹩偸遣煌5亟乐趴氯~或含著一個古柯葉球。鴉片,開始是被當做一種幾乎無病不治的萬靈藥使用的。1805年,德國人塞特納分解出了鴉片首要的活性成分并將其命名為嗎啡,這種活性物質具有10倍于鴉片的效力;19世紀末,科學家在嗎啡分子上進行了一次重要的化學轉變,于是,效能大約是嗎啡3倍的海洛因誕生了,它被當做可卡因的非上癮性替代品投放市場。③  無論是鴉片、嗎啡或海洛因,人類探究和應用此類物質的初衷主要是基于醫(yī)療的需要。然而,如同20世紀知識領域的兩項最偉大突破“核裂變”和“DNA”研究,在給人類福音的同時也給人類帶來了兩種最大的危險,即“核武器擴散”和“克隆人”一樣,19世紀對臨床醫(yī)學產生重大影響的嗎啡與海洛因,也未可預料地給人類帶來了巨大的苦難。正如哲學家羅素所言:“科學提高了人類控制大自然的能力,因此據認為很可能會增加人類的快樂和富足:這種情形只能建立在理性基礎上,但事實上,人類總是被激情和本能所束縛?!奔で楹捅灸茯屖谷祟愐淮未伍_啟“潘多拉魔盒”,從而引發(fā)一系列災難性的連鎖反應?! 〗雮€世紀以來,人類目睹了毒品問題的全球化,毒品蔓延的范圍已擴展到五大洲的兩百多個國家和地區(qū)。聯(lián)合國麻醉品管制署提供的資料顯示,20世紀 50年代,全球的吸毒人數(shù)約為910萬人,但目前該數(shù)字已上升為兩億多人,其中17至35周歲的青壯年占78%;20世紀50年代,全球的毒品交易額為年均20多億美元,但現(xiàn)在已達8000至1萬億美元。為懲治毒品犯罪、阻止毒品蔓延,世界各國投入了大量的人力、財力、物力,布下天羅地網,但毒品的生產、提煉、走私和吸食非但沒有禁絕,反而花樣翻新,變本加厲,對人類健康和社會發(fā)展帶來空前的威脅?! ≈袊鞘艿蕉酒肺:ψ顬閲乐氐膰摇?9世紀中葉,西方殖民主義者強行向中國輸入鴉片,中國人民深受其害。新中國成立前,全國范圍內種毒、制毒、販毒、吸毒現(xiàn)象十分嚴重,當時有100萬公頃的罌粟種植,有30萬人以販毒為業(yè),吸毒總人數(shù)大約為2 000萬。以當時人口總數(shù)5.4億計,平均每27個人當中就有一個是癮君子。新中國成立后,人民政府開展了聲勢浩大的禁絕煙毒運動,收繳毒品,禁種罌粟,封閉煙館,嚴厲懲辦制販毒品活動,短短3年時間,就基本禁絕了為患百余年的鴉片煙毒,創(chuàng)造了舉世公認的無毒國奇跡?! ∪欢?,30年后,中國的毒品問題又開始面臨新的挑戰(zhàn)。隨著世界經濟一體化格局的形成,西方社會巨大的毒品消費刺激了世界各國的毒品生產和流通,毒品問題逐漸演變?yōu)橐粋€全球性問題,開放的中國也無法例外。1991年,中國登記在冊的吸毒人數(shù)是14.8萬人,1992年為25萬人,1994年為38萬人,1995年為52萬人,1997年為54萬人,到2008年底,已達112.7萬人。如果按每一顯性吸毒人員背后至少有4名隱性吸毒人員的國際慣例計算,國內的實際吸毒人員已達450萬之眾。盡管自2006年以來,中國濫用海洛因等傳統(tǒng)毒品的人數(shù)開始趨于穩(wěn)定,基本保持在70萬人左右,但濫用冰毒、搖頭丸、氯胺酮等新型毒品的人卻呈不斷擴大蔓延之勢。①  吸毒在英語中叫作“drug abuse”。意為“藥品濫用”。但是,無論從哪個角度來看,被稱為毒品的藥品都不能與其他藥品相提并論,因為毒品所造成的身體和精神依賴性,即人們通常所說的“毒癮”,對人類的危害有目共睹。對于大多數(shù)成癮者來說,對渴求用藥的強烈欲望是很難擺脫的。而毒品犯罪不僅會與黑社會、暴力、兇殺等聯(lián)系在一起,成為許多刑事犯罪和社會治安問題的重要誘因,還會導致艾滋病等多種傳染病的擴散流行,給人類安全帶來巨大威脅?! ∨c中國百年前遭受帝國主義外來鴉片入侵的災難不同,今日中國的毒品危害主要已經不是強敵壓境,公開入侵的結果,而是在全球化背景下,由人們自身的生活方式、生活態(tài)度和文化理念的演變給毒品的滲透提供了潛在的市場。  經歷了舊中國一百多年災難深重的痛苦,又經歷了新中國前三十年艱辛摸索的磨難,迅速改變貧困落后的面貌,以健康強盛、不受欺凌的姿態(tài)立足世界民族之林,是中國人民基本的需求和最大的愿望;發(fā)展經濟、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是中國改革開放不可阻擋的歷史潮流和社會進步的必由之路?! 〉?,隨著經濟的發(fā)展及自由時間的逐漸增多,現(xiàn)代人正面臨著更重大、更棘手的問題——物質富足之后精神世界的嚴重貧乏。如今,“郁悶”二字成了很多人,尤其是年輕人的口頭禪;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非同步發(fā)展,不僅讓一些人失去了生活的目標,產生了意義的真空,也加劇了酗酒、吸毒、賭博及其他不健康的甚至可能導致犯罪的生活方式的蔓延?! ∪祟惖恼J識總是隨著實踐的發(fā)展而不斷深化的。在經濟落后的條件下,擺脫貧困、走向富裕是人們普遍的渴望。但是,一旦實現(xiàn)了從貧困向富裕的轉化,由充裕的閑暇與過度的消費催生的享樂主義價值觀,以及由此造成的普遍的社會病,已經成為威脅人類未來健康發(fā)展的更嚴峻挑戰(zhàn)。對此,具有洞察力的20世紀的思想家們早已有過許多經典言論。如著名經濟學家凱恩斯在1932年就在《預言與勸說》一書中預言:“經濟問題將可能在100年內獲得解決,或者至少是可望獲得解決。這意味著,如果我們展望未來,經濟問題并不是‘人類永恒的問題’?!匀祟惓霈F(xiàn)以來,第一次遇到了他真正呶、永恒的問題——當從緊迫的經濟束縛中解放出來以后,應該怎樣來利用它的自由?科學和復利的力量將為他贏得閑暇,而他又該如何來消磨這段光陰,生活得更明智而愜意呢?”  今天,我們曾經稱之為“西方社會病”①的種種現(xiàn)象,已經不再是一種地域性現(xiàn)象,而是伴隨經濟發(fā)展而出現(xiàn)的人類普遍的共性現(xiàn)象。因此,我們有必要借鑒發(fā)達國家的經驗教訓,從人類發(fā)展的固有規(guī)律深刻認識這種現(xiàn)象,對前進中的陷阱或誤區(qū)保持高度警覺和清醒的意識。  歷史的進程不是筆直的,文明的步伐常常在物質力量和精神力量的矛盾中交替。保持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均衡發(fā)展,是馬克思主義歷史辯證法深刻的政治藝術,也是中國共產黨“兩個文明一起抓”的基本方針。人類社會的文明進步不僅僅是創(chuàng)造美好,也包括戰(zhàn)勝罪惡。毒品的演變向我們發(fā)出的一個警示是:從發(fā)展和進步的根本意義上說,應對新型毒品的挑戰(zhàn)已經迫在眉睫,是亟待解決的重大的社會戰(zhàn)略問題。因此,弄清毒品演變背后的社會、文化和人性根源,為禁毒決策提供理論層面的科學依據,已經成為今后禁毒工作的一個重要方向?! ¢L期以來,人類始終將毒品當做一種外在的敵人,各國政府的現(xiàn)行政策無一例外,主要集中在如何禁絕毒品和遏制毒品來源的視角上。但是,盡管我們付出了艱辛的努力,卻依然沒有從根本上找到解決毒品問題的最后法寶。因此,反對毒品的每一次戰(zhàn)役勝利之后,都會出現(xiàn)一個新的戰(zhàn)場?! ∵@一現(xiàn)象本身應該引起我們的反思:人類對毒品的認識是否還存在著盲區(qū)?面對傳統(tǒng)毒品向新型毒品的演變,我們是否到了應該換一個角度思考問題的時候?  如果我們不只是從毒品本身去解讀它對人類的危害性,更注重從人類自身的弱點去尋找毒品何以能夠持久發(fā)生魔力的根源,那么,我們是否可能在對毒品的認識和禁毒的決策方面獲得某種新的進步呢?  本書所要揭示的就是這樣一個從新的視角所思考的問題?! 』仡櫰窈迫鐭熀5慕臼穼嵑头N種理論,關于毒品作用的心理機制以及人性本身的弱點如何受制于毒品的研究成果已經非常豐富,但其中的多數(shù)研究只是以個人為主體或從生物學角度展開的行為分析。問題是,社會生活中的個人行為常常是超越純粹生理的界限而帶有歷史和文化內涵的,尤其是進入信息社會中的個人,歷史因素的積淀和社會文化的濃縮已經以全新的方式籠罩或滲透到個人行為中?! ≡诋敶鐣?,毒品的流行不僅與特定的社會階層或群體緊密相關,而且與社會政治、經濟環(huán)境,特別是某種文化思潮的影響密切相關。文化和信息的全球高度一體化,導致個人行為的社會文化特征越來越濃厚,在某些情況下,個人行為的反映幾乎可以看成是社會演變的縮影。因此,盡管法律可以將個人的行為結果規(guī)定為個人意志的產物,并由個人自己承擔最終的法律責任,但是,從吸毒行為的形成機制和文化根源中可以發(fā)現(xiàn),構成世界難題的毒品濫用現(xiàn)象,是具有深刻的社會文化背景和復雜的社會心理機制的。深入分析從海洛因濫用的明顯減少到新型毒品濫用的迅速增加的現(xiàn)象背后不斷演變的社會文化根源,對于提升禁毒決策的科學性和合理性無疑是有重要價值的?! ∪绻f,對付外來毒品的侵犯是一場傳統(tǒng)意義上的阻擊戰(zhàn),可以用比較強硬和痛快的方法去解決,那么對付現(xiàn)代毒品的滲透,便是一場綜合領域的持久戰(zhàn)。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社會學視野下的新型毒品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7條)

 
 

  •   新型毒品始終是個新問題,關注點較新。
    不過,新型毒品是個相對概念,早晚要重新定義。
  •   老式毒品鴉片海洛因等更多是令吸食者寧靜、萎頓和孤獨封閉,而新型毒品冰毒類則導致服用者急躁、狂熱、攻擊和群交性狂歡。
    過去嗎啡皮下注射往往在一個街角陰暗處悄然完成,癮君子閉目獨享,嗎啡類昔日曾作為治療性亢進的藥物使人陽痿,今日溜冰者卻在大庭廣眾之下吸食后參加性聚會,新型毒品直接令吸毒者性欲亢奮。
    人類在使用毒品成癮方面消費方式的進化,反應了現(xiàn)代人更趨于追求直接迅捷和互動的快感。
    書中另附大量的田野考察式訪談,作者見識不俗,有留學海外的學術背景,筆法干凈嚴整,態(tài)度認真。
  •   了解一下 還是很不錯的 。
  •   幫別人買的書,說還不錯,幫老師編書的參考書。
  •   送貨很及時,和訂貨時顯示的送達時間基本一致.就書而言也很好,贊一個
  •   書質量很好,內容還沒有看完
  •   作者的視角較新穎,論證扎實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