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黃河河情咨詢報告

出版時間:2009-5  出版社:黃河水利出版社  作者:黃河水利科學研究院  頁數(shù):283  字數(shù):420000  

內容概要

2005年黃河流域主要8座大型水庫的蓄水量較2004年增加114.4億m3。2005年小浪底水庫仍屬于攔沙初期運用階段,庫區(qū)淤積量為2.91億m3,淤積主要集中于汛期。自1997年截流至2005年11月,小浪底水庫庫區(qū)總淤積量為18.19億m3,庫區(qū)淤積部位主要在汛限水位225 m以下,庫區(qū)泥沙主要以異重流的形式排出;自運用以來,年均排沙比為16.38%。    自2003年,三門峽水庫實施了非汛期最高水位不超過318 m的運用方式。3年來,潼關以下庫區(qū)共沖刷泥沙1.65億m3;淤積重心逐漸下移,非汛期90%以上的淤積量集中在黃淤30斷面以下。2005年潼關高程下降0.23 m。    結合新時期黃河治理開發(fā)與管理的新要求,2005年咨詢的重點內容主要為:①河龍區(qū)間淤地壩攔沙作用分析;②渭河下游沖淤規(guī)律及輸沙用水量分析;③2003~2005年三門峽水庫運用效果總結分析;④小浪底水庫運用6年的效果總結分析;⑤黃河下游洪水期排沙比與來水來沙關系;⑥黃河下游洪水期分組泥沙沖淤規(guī)律;⑦黃河下游輸沙用水量分析;⑧寧蒙河段河床演變規(guī)律分析。黃河的水沙輸移及河床演變規(guī)律極為復雜,所開展的上述專題咨詢研究仍是初步的,對于諸如河龍區(qū)間的淤地壩攔沙作用、寧蒙河段河床演變規(guī)律、黃河輸沙用水量及分組泥沙造床作用等都需要進一步研究。

書籍目錄

前言第一部分 綜合咨詢研究報告  第一章 流域水沙特性的變化  第二章 河龍區(qū)間水土保持措施的減沙效益分析  第三章 寧蒙河段河床演變分析  第四章 渭河下游平灘流量變化及其對水沙條件的響應  第五章 三門峽水庫沖淤變化分析  第六章 小浪底水庫運用及庫區(qū)水沙運動特點  第七章 黃河下游水沙特性及沖淤演變分析第二部分 專題研究報告  第一專題 2005年黃河流域水沙特性分析    第一章 汛期降雨特點    第二章 流域全年水沙特點    第三章 洪水特點    第四章 水庫運用及對于流水沙的影響    第五章 流域引水及沖淤分布情況    第六章 近年來流域降雨及于流水沙變化的基本特點    第七章 主要認識  第二專題 河龍區(qū)間水土保持措施的減沙效益分析    第一章 研究區(qū)域水文泥沙概況    第二章 壩庫參數(shù)與減沙效益關系分析    第三章 水土流失治理度與減沙效益關系分析    第四章 淤地壩面積比與減沙比關系分析    第五章 水土保持措施對泥沙粒徑的影響分析    第六章 結論與建議  第三專題 渭河下游沖淤變化及輸沙用水量初步分析    第一章 近期渭河水沙變化    第二章 近期河道沖淤演變特點    第三章 渭河下游平灘流量變化與水沙條件響應關系    第四章 渭河下游洪水期輸沙及沖淤臨界水沙條件分析    第五章 渭河下游汛期輸沙用水量分析    第六章 結論與建議  第四專題 2005年三門峽庫區(qū)沖淤變化分析    第一章 入庫水沙條件    第二章 水庫運用情況    第三章 水庫沖淤變化    第四章 潼關高程變化    第五章 2003~2005年運用效果分析    第六章 主要認識  第五專題 2005年小浪底水庫運用及庫區(qū)水沙運動特性分析    第一章 入庫與出庫水沙條件    第二章 水庫調度方式及過程    第三章 庫區(qū)沖淤特性及庫容變化    第四章 異重流運動特點    第五章 小浪底水庫運用6年總結    第六章 主要認識及建議  第六專題 2005年黃河下游水沙變化及河床演變特性    第一章 下游水沙概況    第二章 下游洪水及沖淤特點分析    第三章 黃河下游沖淤演變分析    第四章 洪水期黃河下游河道排沙比與來水來沙關系    第五章 黃河下游洪水期分組泥沙沖淤演變分析    第六章 輸沙用水量分析    第七章 主要結論參考文獻

章節(jié)摘錄

插圖:(三)斷面法與輸沙率法對比分析2005年斷面法沖淤量與輸沙率法沖淤量有一定的差異。首先從全年沖淤量的沿程分布來看,斷面法在下游各個河段都發(fā)生沖刷,而輸沙率法在艾山一濼口河段發(fā)生了淤積,其他河段均發(fā)生沖刷。斷面法沖刷量是花園口一夾河灘和夾河灘一高村兩個河段最大,輸沙率法是小浪底一花園口和花園口一夾河灘河段兩個河段最大,可以看出,兩種方法在花園口一夾河灘河段計算的結果基本一致。差別較大的一個是小浪底一花園口河段,輸沙率法沖刷量比斷面法大0.351億t(斷面法沖刷量單位換算為億t,取y=1.4),另一個是夾河灘一高村河段,斷面法沖刷量比輸沙率法大0.330億t。差別較大的還有艾山一濼口河段,斷面法沖刷了0.257億t,輸沙率法卻淤積了0.075億t。其次,從時間分布來看,年內分配不同,斷面法沖刷量主要發(fā)生在汛期,輸沙率法沖刷量則非汛期和汛期相當。非汛期斷面法沖刷量比輸沙率法小0.421億t(單位轉換為億t,y=1.4),汛期斷面法沖刷量比輸沙率法大0.81l億t,全年來看差別較小,斷面法沖刷量大0.390億t。這種沖刷量在時間上的分布不同,主要因為非汛期斷面法沖淤量采用的是2004年10月和2005年4月兩個測次進行計算的,2005年汛前測量的時間離汛期還有兩個多月,特別是由于6月進行了為期23 d調水調沙生產運行,故計算2005年非汛期沖淤量時斷面法成果偏小。同理,汛期斷面法成果由于汛前測次較早,比實際汛期多了兩個多月,加之調水調沙的沖刷結果,因而汛期斷面法沖淤量偏大。為了使斷面法沖淤量和輸沙率法沖淤量對比更合理,按照大斷面測量的時間重新用輸沙率法計算了沖淤量。計算成果見表3-3。從表3.3中可以看出,輸沙率法的計算結果和斷面法計算結果仍有一些差別,主要表現(xiàn)在非汛期,汛期沖淤量兩種方法的計算成果基本一致。非汛期斷面法的計算結果比輸沙率法多沖刷了0.238億t,是非汛期輸沙率法沖刷量的185.9%;汛期斷面法的計算結果比輸沙率法多沖刷了O.152億t,是汛期輸沙率法沖刷量的10.1%;全年斷面法的計算結果比輸沙率法多沖刷了0.390億t,是汛期輸沙率法沖刷量的23.8%。

編輯推薦

《2005黃河河情咨詢報告》由黃河水利科學研究院編寫。

圖書封面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2005黃河河情咨詢報告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0條)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