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音樂史簡明教程(上下冊)

出版時間:2006-5  出版社:上海音樂學院  作者:劉再生  頁數(shù):439  
Tag標簽:無  

內容概要

  高校音樂教育的成功與否直接關系到我國高等人才素質的培養(yǎng),而高校音樂教育的成敗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教材的質量水平。
  隨著國家對高校學生素質教育的日益重視,其教材也如雨后筍般層出不窮。然而,師生們卻難以從中獲得系統(tǒng)性、權威性、實用性兼?zhèn)涞膬?yōu)秀教材。為了擺脫這一困境,上海音樂學院出版社憑借其在學界擁有的強大學術、科研和教學優(yōu)勢,隆重推出“全國高校音樂教育大系”系列教材。該套教材涵蓋高校音樂教育的各個學科,不僅可以用作音樂專業(yè)的輔助教學內容,更適合于作為高等師范大學綜合性大學音樂教學的教材。
  作者本著“大學問普及化、大學者做教材”的理念,聘請了全國音樂學界各領域的專家分別寫作相應教程。他們既是各領域卓有建樹的一流學者,又是多年工作在教育第一線、個有豐富經(jīng)驗的優(yōu)秀教師,每一本教程都是他們多年學術、科研及教學成果的積累。
  “實用性強”是該套教材的又一大特點。每本教程都有簡明扼要的理論敘述之后,附有大量譜例及習題與答案,有利于教師的教學及學生的自學。
  相信該套教材不久將會成為全國高校音樂教育教材的理想范例!

書籍目錄

上冊:
 緒論
 第一編 樂舞時代
  第一章 原始社會音樂(9000余年前一公元前2070年)
   第一節(jié) 概述
   第二節(jié) 原始樂舞
   第三節(jié) 原始樂器
  第二章 夏、商音樂(公元前2070~前1046年)
   第一節(jié) 概述
   第二節(jié) 夏商樂舞
   第三節(jié) 夏商樂器
  第三章 西周春秋戰(zhàn)國音樂(公元前1046~前221年)
   第一節(jié) 概述
   第二節(jié) 禮樂制度
   第三節(jié) 新樂與古樂
   第四節(jié) 音樂機構
   第五節(jié) 音樂作品
   第六節(jié) 樂器和樂器分類法
   第七節(jié) 樂律理論
   第八節(jié) 音樂家
   第九節(jié) 音樂思想和音樂理論著作
 第二編 歌舞伎樂時代
  第一章 秦漢音樂(公元前221~公元220年)
   第一節(jié) 概述
   第二節(jié) 音樂機構
   第三節(jié) 宮廷音樂
   第四節(jié) 民間音樂
   第五節(jié) 古琴音樂
   第六節(jié) 樂律理論與記譜法
  第二章 魏晉南北朝音樂(公元220—589年)
   第一節(jié) 概述
   第二節(jié) 民間音樂
   第三節(jié) 音樂家
   第四節(jié) 樂律理論
   第五節(jié) 曲譜與記譜法
  第三章 隋唐五代音樂(公元581—960年)
   第一節(jié) 概述
   第二節(jié) 宮廷音樂
   第三節(jié) 音樂機構和音樂制度
   第四節(jié) 音樂形式與作品
   第五節(jié) 西域樂器
   第六節(jié) 記譜法和宮調理論
   第七節(jié) 音樂思想和音樂理論著作
   第八節(jié) 音樂家
   第九節(jié) 中外音樂文化交流
 第三編 民間音樂時代
  第一章 宋、遼、金、元音樂(公元960—1368年)
   第一節(jié) 概述
   第二節(jié) 文人音樂
   第三節(jié) 說唱音樂
   第四節(jié) 雜劇和南戲
   第五節(jié) 散曲音樂
   第六節(jié) 樂律理論和音樂理論著作
   第七節(jié) 遼、西夏、金、蒙古族的音樂
  第二章 明清音樂(公元1368—1911年)
   第一節(jié) 概述
   第二節(jié) 民間歌曲
   第三節(jié) 民間歌舞
   第四節(jié) 說唱音樂
   第五節(jié) 戲曲音樂
   第六節(jié) 民族器樂
   第七節(jié) 樂律理論和戲曲理論
   第八節(jié) 曲譜和記譜法
   第九節(jié) 中西音樂文化交流
 第四編 專業(yè)音樂創(chuàng)作時代
  第一章 清末民初音樂(公元1840一1919年)
   第一節(jié) 概述
   第二節(jié) 西方音樂的傳入
   第三節(jié) 學堂樂歌的興起
   第四節(jié) 近代早期音樂創(chuàng)作
   第五節(jié) 音樂社團與音樂機構
   第六節(jié) 音樂刊物和音樂理論著作
   第七節(jié) 音樂思想
  第二章 二十年代音樂(公元1919—1929年)
   第一節(jié) 概述
   第二節(jié) 專業(yè)音樂創(chuàng)作的開拓者——蕭友梅
   第三節(jié) “中國的Schubert”——趙元任
   第四節(jié) 高舉平民音樂旗幟的音樂家——黎錦暉
   第五節(jié) 中國二胡音樂的奠基人——劉天華
   第六節(jié) 音樂救國的理想主義者——王光祈
   第七節(jié) 音樂社團和專業(yè)音樂教育機構
   第八節(jié) 音樂理論著作
   第九節(jié) 音樂思想
   第十節(jié) 工農群眾歌曲和根據(jù)地音樂
  第三章 三十年代音樂(公元1930~1940年)
   第一節(jié) 概述
   第二節(jié) 時代的主旋律——救亡抗戰(zhàn)歌曲
   第三節(jié) 蕭友梅與國立音專
   第四節(jié) 黃自和學院派的音樂創(chuàng)作一
   第五節(jié) 救亡音樂的旗幟——聶耳與救亡音樂家的歌曲創(chuàng)作
   第六節(jié) 人民音樂家——冼星海的音樂創(chuàng)作
   第七節(jié) 音樂靈魂的回歸——歷史塵埃淹沒的作曲家江文也
   第八節(jié) 流行音樂的肇始
   第九節(jié) 歌劇藝術的探索
   第十節(jié) 音樂社團和音樂理論著述
   第十一節(jié) 音樂思潮的沖突
   第十二節(jié) 外籍音樂家對中國音樂文化的貢獻
  第四章 四十年代音樂(公元1941~1949年)
   第一節(jié) 概述
   第二節(jié) 勝利的旗幟迎風飄揚——戰(zhàn)爭年代歌曲
   第三節(jié) 從“音樂神童”到愛國的“叛徒”——中國小提琴家馬思聰?shù)呢暙I
   第四節(jié) 室內樂、鋼琴曲、管弦樂創(chuàng)作
   第五節(jié) 音樂機構與音樂社團
   第六節(jié) 音樂思想和音樂論著
   第七節(jié) 向“七大”獻禮的新型歌劇——歌劇《白毛女》的誕生
   第八節(jié) 本時代中國傳統(tǒng)音樂概況
下冊:
 第四編 譜例
  中國男兒
  男兒  第一志氣高
  送別
  黃河
  春游
  和平進行曲
  問
  “五四”紀念愛國歌
  教我如何不想他
  海韻
  可憐的秋香
  飛飛曲
  趕快畫
  除夜小唱(良宵)
  赤潮曲
  紅軍紀律歌
  抗敵歌
  畢業(yè)歌
  賣花詞
  中國人
  保衛(wèi)黃河(片斷)
  玫瑰三愿
  西風的話
  我住長江頭
  牧童短笛
  嘉陵江上
  長城謠
  打殺漢奸
  采桑曲
  大路歌
  塞外村女
  小野貓
  杉云追月
  一編“九一八”小調
  日落西山
  夜半歌聲
  到敵人后方去
  西湖竹枝
  二月里來好春光
  在那遙遠的地方
  毛毛雨
  賣油條
  五月的風
  夜上海
  何日君再來
  你這個壞東西
  茶館小調
  讀書郎
  歌唱二小放牛郎
  團結就是力量
  勝利鼓舞
  打得好
  思鄉(xiāng)曲
  彭浪礬
  曉風之舞
  花鼓
  晚會
  擁軍花鼓
  雄雞高聲叫
  我要活
  四郎探母一坐宮
  看大王
  夜深沉
  梁山伯與祝英臺樓臺會
  行街
  步步高
  二泉映月
 習題及答案
  (一)參考習題
  (二)自做習題
  (三)參考試題
 參考文獻
 后記

編輯推薦

本書按照上述中國音樂的歷史進程和各個時期的音樂形態(tài)兩條主線的交錯進行闡述。全書由“樂舞時代”、“歌舞伎樂時代”、“民間音樂時代”、“專業(yè)音樂創(chuàng)作時代”和“附錄”(譜例、習題、參考文獻)五個編目組成。史學層面縱向性歷史脈絡的清晰梳理和橫向性文化背景的宏觀視野是歷史著作的命脈;簡明扼要則是教材性著作之特色。故而名之曰:《中國音樂史簡明教程(上下)》。本書由劉再生著。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中國音樂史簡明教程(上下冊)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9條)

 
 

  •   書很適合學習音樂或考研的學生,價錢很不錯,總體很滿意~
  •   哈哈,釣魚島事件發(fā)生,當當還給我們送紅旗!好樣的?。?!
  •   老師推薦,同學們用了后果然好評!
  •   書挺好的,也沒有損壞
  •   我還沒看,書拿回來看上去挺好的,沒有破損
  •   是新書,沒有什么缺頁、破角的。是本好書
  •   商品不錯,只是評論很麻煩,只能一個一個評,而且評論一個得開一個網(wǎng)頁,不能一次性評論完,或者一次性單獨評論完每次評的多了,都很煩,真不想再評了,想砸了它。
  •   挺好的 老師要我們買的 當教科書用 挺快的就到了 挺不錯 加油
  •   請問下冊的習題有 多少??或者 有 沒有那種 專門考研的中國音樂史的 習題書。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