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治理

出版時間:2004-2  出版社: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作者:郎咸平  頁數(shù):547  譯者:易憲容  
Tag標簽:無  

前言

  譯者序:公司治理在于保護中小投資者  已有的許多研究表明,如何回報投資者一向以來都是上市公司問題的核心,而回報中小投資者所采取的方式、態(tài)度與辦法都涉及如何對待和保護他們利益的核心問題。因此,保護中小投資者利益是一家上市公司及至整個證券市場繁榮與發(fā)展的關鍵??梢哉f,股市繁榮就在于有效地保護中小投資者。試想,如果中小投資者的利益不能受到保護,公司內部人肆無忌憚掠奪  走公司的利潤,還有人愿意為這樣的公司投資嗎?如果沒有人對公司投資,股市如何繁榮?而就是這樣一個最基本的常識在我們的市場中,不少人卻會視而不見、聽而不聞?! ≡谥袊?,資本市場已經發(fā)展了十多年,從發(fā)展規(guī)模上來看其成績不小,但積累的問題卻很多很多。何也?在國人的眼里,一碰到市場出現(xiàn)問題,一強調證券市場的建設,人們往往就會強調市場的法制不足,強調加強法制建設的重要性,強調政府對市場的管理或管制,這些說法當然沒有什么錯,但是卻沒有把握住中國證券市場的問題所在,沒有去反思一下現(xiàn)行證券市場的制度安排是否能夠有效地保護中小投資者的利益,如果不能夠保護中小投資者的利益,無論是國內還是國外,證券市場能夠長期穩(wěn)定地發(fā)展嗎?從安然事件以來,美國股市為什么會一直“跌跌不休”,最大的問題就在于上市公司以欺詐的方式來掠奪中小投資者的財富,就在于投資者對股市沒有信心。再來看中國股市,從2001年以采,中國股市也一直熊氣漫天,政府對此也出臺了一系列利好政策,但是股市中小投資者不領情,股指只能是進一步而退兩步,問題在哪里?問題也就于廣大投資者對股市沒有信心。試想,在一個沒有信心的市場中,有誰愿意進?  最近有報道說證監(jiān)會已廢除了一些舊的規(guī)章制度,政府試圖通過調整現(xiàn)行的制度安排來改善市場的環(huán)境,來增加廣大投資者對市場的信心。這當然是一個好的開端,但就目前的情況而言,與市場所暴露出的一系列問題及市場的要求相比還相差很遠。近年來金融市場的發(fā)展與法律體系之間的關系成為現(xiàn)代金融學理論研究的熱點問題。一些實證研究表明,不同的法律體系對投資者保護的差異性決定了資本市場資源的配置效率及繁榮程度。因為,證券是一種私人合同,它實質是代表了上市公司對證券持有人的隱性負債,這類負債隱藏于標準化的、可轉讓的股票中。在股票中,債務關系是隱含的,“債權人”的權利請求顯然要弱于正式而詳細地列明權利與義務的一般合約。證券所隱含的許多權利實際上依賴于法律體系和政府監(jiān)管條例來完成??梢哉f,證券的價值由它們所隱含的法律權利和保障這些權利的司法體系共同決定;在某種情況下可能更多的是依賴于法律體系對投資者權利的保護程度和這種保護的有效性??梢?,法律體系對投資者的保護是十分重要的。為了使法律制度能夠有效地保護投資者的利益,大多數(shù)國家需要廣泛的法律、監(jiān)管和司法制度改革,必須看到任何法律制度的不完全性在不斷地改進。這正是近年來郎咸平教授一直所主張與身體力行的事情。我想,郎咸平教授之所以能夠在這樣短的時間內聞名國內證券市場,就在于他的觀念、主張與要義都是在如何保護中小投資者的利益,在于如何把上市公司運作的真相告訴廣大的中小投資者,就在于把保護廣大投資者的利益放在第一要義。  當然,更為重要的是,郎咸平教授的這些觀念、主張與要義,并非僅是腦袋里簡單的空穴來風,也不僅是某種理論的植入,而是對現(xiàn)代公司的實證研究長期積累的結果?,F(xiàn)在奉獻給讀者的這本40萬字的作品,就是對現(xiàn)代公司實證研究的結果。在現(xiàn)代公司治理理論中,最基本的問題就是如何建立有效的公司治理結構。這一直是理論界與管理層最為關注的問題。特別對上  市公司來說,有效的公司治理結構是上市公司質量好壞的基礎。但是,什么是有效的公司治理結構?它的機制、運作模式如何?國外的公司治理結構是整齊劃一的嗎?在現(xiàn)行的約束條件下,應該建立什么樣的公司治理結構?等等,這些都是需要很好地回答的。因為,無論是從國內,還是從國外來說,如何建立有效的公司治理機制是世界普遍存在、人們一直在探討及嘗試解決的問題。因為,有效的公司治理結構不只在于公司的經理如何實現(xiàn)所有者利益最大化的同時實現(xiàn)自身的利益最大化,而且還在于不同的經濟環(huán)境、不同的文化背景下采取怎樣的公司治理模式,在不同的制度安排下如何來協(xié)調委托人與代理人的利益關系等等更為復雜的問題。而郎咸平教授的這本書,不僅從一般性的意義上以實證的方式全面分析上市公司治理的運作機制與實際運作過程,如公司股利政策、公司長期債政策、公司破產與重組、公司兼并與收購、公司經營方式及公司股權結構,而且對不同的制度文化背景下的公司股權結構進行討論與辨析。這樣就可能站在更新的高度、更深厚的背景上來理解公司治理機制的運作、來理解不同的市場體系下中小投資者的利益是在什么樣的條件下受到侵害及如何保護的??梢哉f,這正是該書的理論特色。也正是在這基礎上,郎教授的不少研究成果具有相當?shù)脑瓌?chuàng)性,如公司財務破產的研究就被美國最為流行的羅斯《財務學》教科書所采用。很簡單,一種學說如果沒有原創(chuàng)性是很難納入教科書的知識體系的。郎咸平教授對公司治理理論的貢獻,在此我不一一評說,有心的讀者可以自己讀其作品就可更深入地了解。我現(xiàn)在僅是列舉一些更直觀的資料,讓讀者自己來評估郎咸平教授本書的價值?! ?hellip;…

內容概要

公司治理一直是現(xiàn)代國內外企業(yè)中最為困難的問題。《公司治理》則是以此為切入點,用現(xiàn)代金融學的方法與范式,以實證的數(shù)據(jù)剖析了具體的案例,揭發(fā)了問題的實質。本書的出版對中國公司治理制度的確立與完善具有重要的意義。

作者簡介

郎咸平,著名的華人金融學家,香港中文大學、長江商學院合聘講座教授,《歐洲財務管理》雜志總編輯。1986-1987年獲沃頓商學院財務學博士學位并留校任講師。1987-1994年,密西根州立大學,俄亥俄州立大學,紐約大學,芝加哥大學任教。聘任為世界銀行顧問。1994-2003年初,歷任香港中文大學財務學系教授、講座教授。從1997年以后,開始將研究重心轉移至亞洲公司財務金融。

書籍目錄

譯者序:公司治理在于保護中小投資者郎咸平自序第一部分 公司股利政策  一、股息公布:現(xiàn)金流信號與自由現(xiàn)金流假說  二、圍繞股息公告的內部人交易:理論和證據(jù)  三、股息和利益侵占第二部分 公司長期債政策  四、管理者自身利益對公司資本結構影響的經驗檢驗  五、資產出售、企業(yè)業(yè)績和謹慎管理的代理成本  六、杠桿作用、投資與企業(yè)增長  七、不良負債重組與公司私下重組的實證研究  八、宣告破產在行業(yè)內的傳染效應和競爭效應的實證分析  九、公司業(yè)績下滑時的大企業(yè)自愿重組  十、管理業(yè)績、托賓的Q和成功收購要約獲得的收益  十一、自由現(xiàn)金流假說對投標者收益檢驗的案例第五部分 公司的多元化經營與投資策略的分析第六部分 股權結構的分析第七部分 金融市場的定價和特性參考文獻

章節(jié)摘錄

  對于內部人侵占,公司所付的股息率提供了一個視角,因為股息將控股股東自由控制的財富按比例轉移給了所有的股東。相反的,資產負債表中的科目可能被操縱,以有利于控股股東。我們將股息定義為付給普通股和優(yōu)先股股東的所有現(xiàn)金股息。所付股息的比率以下列四個比率來測量: ?。?)股息/現(xiàn)金流比率(Div/cf),這里的現(xiàn)金流定義為經營中獲得的所有現(xiàn)金,減去停止經營的非現(xiàn)金科目之后的凈值。 ?。?)股息/嬴利比率(Div/earn),這里的贏利是指付息及完稅后,但在非經常項目之前的贏利。 ?。?)股息/銷售額比率(Div/sale),這里的銷售額是凈銷售額?! 。?)股息/幣值比率,這里的市值是普通股和優(yōu)先股的全部市場價值?! 」上⒙蕼y量的多樣化使我們的結論免于某一種測量方式所帶來的偏差,這種偏差可能是由于會計慣例或者控股股東操縱而導致的。在每一個案例中,我們不用年度資料,而是使用1992—1996的五年平均數(shù)來平滑掉噪音和偶然因素。對于五年期間資料不全的公司,我們計算其有完整的資料的年份的平均值以最大化我們的樣本規(guī)模。我們針對行業(yè)效應,通過扣除同一行業(yè)樣本公司(由兩位SIC代碼度量)的股息率中位數(shù),來調整每個公司的股息率,這樣就導出了公司的行業(yè)調整后(IA)股息率?! ∽罾硐胧牵瑐鶛嗳嗽谒较轮亟M和破產之間的選擇的動力可以利用比較分派給各個類型的債權人(抵押借款人、公眾債券持有者等)的證券的價值來直接估算。盡管這類直接比較方法由于缺乏相關的價格資料而無法執(zhí)行,對普通股收益的分析仍可以提供一些債權人私下解決的動力如何決定的見解?! ∩弦徊糠种薪o出了關于可以利用公司的某些特性來預期私下重組的嘗試能否成功的證據(jù),我們有興趣知道股票市場是否能作此預期。通過檢驗在重組計劃宣布前后股票所取得的異常收益,我們可以估算是否市場也在使用類似的信息預期私下重組成功的可能性?! 榱藱z驗這種可能性,我們對股票收益進行兩組相關的分析。首先,我們根據(jù)私下重組債務的計劃最終是否成功對樣本中的公司進行劃分。如果市場平均而言對此結果的預期是正確的,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兩個子樣本組的股價反應是不同的:這種方法要求市場在做出預見時所用的信息沒有任何預先的限制。同樣的方法被Bradley等(1983)用于分析在失敗的收購案例中目標公司股價的表現(xiàn)。第二,我們使用橫截面資料回歸來分析宣布日收益與在預期私下重組計劃成功可能性的對數(shù)回歸中所使用的變量之間的關系。這種方法暗含了市場信息僅包含這些變量中的某些部分?! ⊥ㄟ^分析在整個重組期間的累計股票收益,有可能確定相關重組成本間的差別。成功的重組獲得正的累積異常收益與私下重組的總成本(市場價值較高)比破產的總成本低的假設是一致的。這使得我們可以比較私下重組和破產的成本,而不必直接度量這些成本。Baldwin和Mason(1983)對MasseyFerguson的債務重組(包含在當前的樣本中)的分析就采用了類似的方法。  在宣布結果期間的股票收益包含更多的有關該方案下債務重組的相對重組成本的信息。如果需要所有債權人一致同意,在宣布重組成功時的異常收益會反映因避免破產而節(jié)約的重組成本。給定所有的債權人(和股東)同意該計劃,每個債權人的財富,以至公司的價值,在私下重組時比破產情況下更高。  我們已經證明了,Q值隨著多元化程度的提高而降低。我們目前所使用的方法都是Q與多元化程度相關的截面資料。這就提出了一個問題,搞多元化的公司本身是低Q公司還是它們本來是高Q公司,通過多元化變成了低Q公司。換句話說,是那些業(yè)績很差的公司搞多元化,發(fā)現(xiàn)那樣也沒有提高業(yè)績,還是業(yè)績很好的公司搞多元化,結果變得業(yè)績很差?  在表12.8中,我們提供了樣本期間內增加部門數(shù)目的單部門公司資料。我們將這些公司稱為實施多元化公司,并假定增加部門數(shù)目的公司,或者是收購了新部門,或者是擴充了業(yè)務范圍,大到正好使它滿足了公告要求。我們報告了整個樣本期間的相關統(tǒng)計量的均值和中位數(shù)。在作統(tǒng)計時,我們按照以下方式標準化變量。考慮一家公司,它在t+1年將部門由一個增加到兩個。我們計算了在t年部門調整后的Q,這個Q通過公司自身的Q與當年所有單部門公司的平均Q相減來得到。利用這些部門調整后的Q,就可以計算出將要實施多元化的單部門公司的平均Q。我們使用相同的方法構造Q中位數(shù),只不過使用公司的Q減去當年同部門數(shù)的所有公司的Q的中位數(shù)。同理,我們計算了所有的部門調整后的統(tǒng)計。從表12.8的資料可以看出,選擇實施多元化公司的Q比部門調整后的平均Q低。但是結果在常用的統(tǒng)計水平上并不顯著。與此相反,這個結論在經濟上卻是顯著的,因為這就暗示著那些要實施多元化的公司的Q,比不實施多元化的公司低10%有多。多元化公司的部門調整后的Q中位數(shù)也較低,并在0.01水平上顯著。實施多元化的公司為何Q較低?一個可能的解釋就是市場對實施多元化做出業(yè)績更差的預期。這傘解釋看起來也不是很正確,因為實施多元化的公司也有很差的會計業(yè)績?! ≡诒?2.8中,部門調整后的Q和行業(yè)調整后的Q存在矛盾。對于實施多元化公司的部門調整后的Q,所有的資料都指向同一方向,即實施多元化公司的Q較低。對于行業(yè)調整后的Q,實施多元化公司的Q均值較高,但并不顯著,而Q中位數(shù)較低。對于差異的經濟數(shù)量,中位數(shù)比均值更小。因此,表12.8支持這樣一個觀點,實施多元化的公司處在較差行業(yè)內,而不是那種行業(yè)內較差的公司實施多元化的觀點。這個證據(jù)又一次說明了行業(yè)效應不能被忽略,但它無助于理解為什么實施多元化的公司看起來具有所屬行業(yè)平均的Q,但行業(yè)調整后的貼現(xiàn)值卻是顯著的?  ……

編輯推薦

  《公司治理》成書于2004年2月,出版后深受讀者的歡迎,本書的研究對中國公司治理制度的確立與完善,對中國金融、證券業(yè)的監(jiān)管與發(fā)展具有重要的意義。本書對宏觀經濟政策制定人士,經濟理論研究人士,金融、財務工作者,證券資本市場工作者,各類股票投資者具有很高的參考價值。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公司治理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108條)

 
 

  •   郎教授對公司治理這本書寫得不錯,書有引用了大量的學術論文,對目前中國企業(yè)走向國際化進程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   相當經典的論文,并且郎教授在前沿里面對公司治理的定位和研究方法介紹的也相當透徹
  •   中國的公司總想做大做強,但是就像郎教授所講述的,都是過于浮躁,不一步一個腳印的去學習積累??傁胍豢诔詡€胖子,所以先學習新的治理理念以后,不斷地去積累然后在思考如何做大做強。目前來說如何高效融資,分散風險才是關鍵。支持“郎”式觀點
  •   個人覺得本書應該不適合作為公司治理教材,而是郎教授的論文集??赡苁潜救怂接邢薨?,感覺書上很多知識都比較深,看起來也比較吃力。但是好好讀了以后,真的是收益匪淺。
  •   論文的形式,連接起來的因素就是郎教授從剛踏入公司治理,到最后轉到亞洲經濟研究這一時間過程,論文沒有說空話,大話,套話。很直接,很精彩。
  •   郎教授的經典著作,對研究上市公司的治理比較有用。
  •   公司治理學問大.
  •   了解現(xiàn)在情況下,公司多元化投資的策略,方法。公司重組,并購等相關的知識。
  •   如果想做公司,就要拜讀一家郎教授的大作。
  •   老實說,買的時候,其實并沒有仔細注意到這些問題。這本書,其實是郎咸平教授的論文集。寫的都是很專業(yè)的文章。我粗略的看了一遍,由于自己不是經濟學的科班出生,再加上,也沒有想在經濟學方向上發(fā)展,感覺,這本書對自己的作用不是很大。不過,對于經濟學的研究生,或者是喜歡研究經濟學的人,個人覺得這本書應該還是要好好買來讀一下的。至少,本書的很多觀點,在我看來,還是非常新穎和獨特的??偟膩碇v,這本書,不是大眾讀物。
  •   極強的專業(yè)性,大學數(shù)學和經濟學沒好好學的不要買,買了也看不懂,(ㄒoㄒ)(ㄒoㄒ)(ㄒoㄒ)(ㄒoㄒ)
  •   這是郎咸平的第二本書,很受用,從管理者的角度看自己。
  •   沖著對郎咸平大師的崇拜買了這本書讀起來有點吃力也許這就是專業(yè)性的魅力吧不過會用更長的時間慢慢去看---在攀登金字塔的道路上需要建持不懈的精神
  •   本書的特點適合于做學術研究的人員研讀。是奠定郎先生的學術地位的硬道理。我們通過讀郎先生的論文,可以從中學到其是如何找尋問題,如何從紛亂的現(xiàn)象之中找出規(guī)律,哪怕是一點點的聯(lián)系,也是對社會的貢獻。書中的論點在郎先生的很多言論中已有,本書的價值在于論點的“論證”過程即郎先生的思維,這是更有價值的。
  •   一直挺喜歡教授的東西,挺好
  •   朗教授確實是世界一流的學者。。。推薦下
  •   雖然有一些用不上,但是很有實踐的味道!改變思維方式比較重要的!不錯的反省的思考的書!
  •   郎教授的書太深奧。適合有經濟學基礎的人看
  •   此書囊括了郎教授在經濟學研究方面的代表性的文章,是學習經濟學的一本不錯的經典參考書籍。
  •   對寫論文非常有用,是郎教授的論文集。適合有一定基礎的人看。
  •   郎教授的專業(yè)論文,很枯燥,適合有意此專業(yè)的人學習。。。
  •   配貨送貨速度都很快,書質量非常好,裝幀紙張都很好,外皮無劃痕無破損。書很厚,沉淀淀的,沒想到郎教授這本市面上幾乎已經快絕版的老書,質量能這么好。謝謝當當!
  •   通過郎先生的書,我個人認為,讓你學到很多未了解的知識,從中,你對此專業(yè)受益匪淺。
  •   喜歡這本書因為作者這個人,還沒看所以不敢妄加評論~
  •   一本專業(yè)而又深奧的書 如果看懂了將會受益終生 我會努力理解這本書的知識。
  •   本書主要重托賓的Q值理論展開,詳細分析了股利政策、長期債務、破產重組等等,太深了,不是一般人能夠看懂的。就算是專業(yè)人士,也未必看得懂。
  •   這本書的理論深度很高,零水平就不要看了
  •   裝訂不整齊。
  •   不錯,觀點新穎犀利,很喜歡
  •   好書,絕對是本有深度的書。
  •   質量不錯 內容也很好
  •   5星
  •   買給家人看的,都很喜歡
  •   書的內容很好,貌似不好懂,書的紙張不是很好
  •   ***e this book, it provides useful tool
  •   送別人的 反正也看不懂 給5分啦
  •   好書,導師推薦
  •   深入分析,需要認真看
  •   一本很好的教材,還沒有看,不過書的系統(tǒng)性很強。
  •   給朋友買的,比實體店里便宜,值
  •   學術論文集。搜索排名非常靠前的。
  •   看包裝是正版的。很滿意,就是配貨的速度慢了一些。送貨的人員是晚上來的,事先沒有通知。當時沒有零錢給,他也沒有帶錢,專門跑下去打散錢,才付的款。有些小波折。
  •   看了還行
  •   純學術論述,初學者看很辛苦
  •   文章粗略翻了一下,很有難度,估計我都將看不懂。
  •   寫的很好,通俗易懂
  •   是我看過少數(shù)的幾本好書
  •   很好滴書~!
  •   VeryGood!
  •   永遠支持郎哥,他的就是一針見血,書如其人
  •   沒來得及細看,但沖著郎先生這三個字,給個滿分。
  •   有時間還是想靜下心來讀讀這些名人的書籍。
  •   不錯的書籍,內容很好,紙質不錯
  •   書是正版,內容不錯,印刷也很好,值得購買!
  •   商品很不錯,快遞速度也是很快的,包裝還算不錯!
  •   郎咸平的專業(yè)書,非常不錯?。?/li>
  •   公司治理 是一本不錯的好書
  •   內容有益,受益匪淺。好好學習,努力中。。。
  •   同事推薦的,還沒時間看
  •   公司治理方面的世界級權威教材,朗咸平也是世界公認的頂級學者。
  •   很不錯的一本書,也很專業(yè),對于法律、公司運作的人都值得一看。
  •   這是郎咸平之所以成為世界一流經濟學家的資本,他的論文集,包括他的幾篇世界著名的論文。對我來說,我只吸收他論文的結論,至于數(shù)學推理過程我看不懂,也不用看。所以這部書的這個價格對我來說就貴了點,好在我也算見識了這種類型的文章該怎么寫了,這也是我買這本書的初衷。但對這個專業(yè)的高端研究者來說就是非常寶貴的材料了,這個價格那是超級便宜了。
  •   適合學財務及相關專業(yè)的人讀,非專業(yè)的讀確實有難度,全是論文!
  •   其實就是郎咸平的學術論文的中文版,不想做研究的話,這本書價值不算太大
  •   郎咸平的學術成果集合!硬通貨!
  •   有些中文翻譯感覺不是很到位,希望能夠改進,不過教授的水平還是很不錯的
  •   郎教授的論文集很專業(yè),要很專心的讀~
  •   但本人才梳學淺,里面的微積分不是很懂,數(shù)學差啊!
  •   這本書內容和印刷質量都不錯。
  •   封面感覺不好,書頁還比較好。
  •   內容不錯,值得一看,賺分走人。
  •   雖然很多地方看起來比較吃力,但是對提高自己的學習很有幫助
  •   內容詳實,可讀性強。
  •   書不錯,值得一讀
  •   和書的名字一樣,對于老總們是非常需要閱讀的。
  •   是一個論文合集,有深度。
  •   寫的很全面,很深入,是管理人員很好的書本。
  •   粗略地翻了一下,感覺是太過于專業(yè)和學術,與郎教授平時的演講和博客文章風格不一樣,不是那么通俗易懂。如果你不是研究公司財務和投資的專業(yè)人士,不推薦你買此書。

    不過此書給我一個意外收獲:發(fā)現(xiàn)原來郎教授的學術水平是世界一流的,他的學術成就不是國內批評他的那幫所謂“專家,大師”能企及的。

    郎教授可不是僅僅是有良心。。。。
  •   而且其中的理論是否適用于中國還有待研究。不過,搞公司研究的學者有必要讀,里面的論文都是刊登在頂級的國際學術雜志上的。朗咸平,有實力,不是吹的。
  •   這本書沒有一定的專業(yè)基礎就別買了,看不懂,我是學財務出身的都覺得有點困難,理論性太強
  •   是郎咸平論文的結集出版,又想了解郎的論文的可以看一下,但有難度,非專業(yè)人士不建議購買
  •   質量一般。
    我要罵郎咸平。同樣的內容居然換個書名又在人民出版社出版,而且質量差的很,很多文句不通。人民出版社和編輯也都該罵。真是朝他們的媽。
  •   不是學金融的。此本書看不懂。
  •   應該不錯,專業(yè)度很強的。
  •   比較深奧,不求甚解
  •   可以用做學習使用。
  •   我現(xiàn)在還看不懂。。。
  •   不是大眾讀物,買回來看了一下,太生僻,是郎先生的論文集。難讀懂。不建議沒有背景的讀者購買。
  •   理論性很強,還要有比較好的數(shù)學基礎,不太讀得下去
  •   翻看了一下,屬論文性質,有深度,也有閱讀的難度。
  •   一般般,感覺本書不具有特殊性
  •   郎教授的文章拼接,不系統(tǒng),有點自吹自擂。
  •   觀點犀利
  •   文字很樸實,生動,適合我們這類人閱讀
  •   咸郎平的,公司治理
  •   郎教授的書必買
  •   性價比還是一般般
  •   老郞的書啊
  •   評《公司治理》
  •   公司治理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