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10-4 出版社:電子科技大學出版社 作者:謝世廉 編 頁數(shù):106
內容概要
《涼山彝族畢摩文化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性及法律保護機制研究》創(chuàng)新性地從畢摩文化是否能夠被納入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體系入手,分析了該文化的特征,針對性地就涼山畢摩文化與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標準之間的異同進行對比研究,在此基礎上針對社會上“畢摩文化是封建迷信,不是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觀點進行駁論并對其進行定性,確認了畢摩文化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性,強調了對其實施保護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書籍目錄
諸論第一篇 彝族畢摩文化概述一、畢摩文化源遠流長二、以經書和儀式為載體表現(xiàn)的多面性立體文化(一)畢摩文獻(二)畢摩儀式三、瀕于消失的畢摩文化(一)歷經摧殘的畢摩文化(二)畢麾文化存在的社會基礎在日漸消失(三)畢摩文化的易損性極強(四)畢摩文化的異化在日益加快第二篇 畢摩文化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性一、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概念和標準(一)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概念(二)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標準二、畢摩文化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性(一)畢摩文化具有歷史、藝術、科學等多方面的珍貴價值(二)畢摩文化扎根于彝民族這個特定群體的日常生活中,具有民族獨特性(三)畢摩文化處于瀕危狀態(tài),具有“面臨消失的危險(四)畢摩文化是符合人性,順應可持續(xù)發(fā)展,促進民族團結和社會進步、社會和諧的第三篇 保護畢摩文化的法律機制設想一、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立法的現(xiàn)狀二、保護涼山彝族畢摩文化的法律機制設想(一)建立依法保護畢摩文化的法律觀念機制(二)依據(jù)民族區(qū)域自治法,制定涼山保護畢摩文化的法律體系與執(zhí)行、遵守機制(三)打破傳統(tǒng),設計合理的傳承人培養(yǎng)保護機制(四)加大投入,制定落實文獻保護操作規(guī)范附錄一 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民族民間文化保護條例附錄二 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民族民間文化保護條例附錄三 云南省麗江市東巴文化保護條例附錄四 安徽省淮南市花鼓燈藝術保護條例參考文獻后記
圖書封面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涼山彝族畢摩文化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性及法律保護機制研究 PDF格式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