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體育教學的理論與實證研究

出版時間:2010-8  出版社: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  作者:胡永紅  頁數:222  

內容概要

有效體育教學是教師遵循體育教學過程的規(guī)律,成功引起、激發(fā)、維持和促進了學生的體育學習,相對有效地達到了既定教學效果的教學,其核心是關注學生的進步或發(fā)展以及教學的效益。本研究對有效體育教學進行了理論探討和實證研究。研究內容和結果如下:    一、構成有效體育教學的理論基礎。教學教育過程最優(yōu)化理論、適應性績效理論、管理方格理論、權變理論、自我效能理論、成就需要理論、交往的需要與學習動機理論、心理學理論、系統(tǒng)論以及非指導性教學理論。    二、有效體育教學的內涵。有效體育教學含義包含“有效果”“有效益”和“有效率”三方面。其中,“有效果”主要從學生有無進步方面得到體現;“有效益”指學生學到了東西或學生學得好;“有效率”是單位教學投入內獲得較多的教學產出。有效體育教學的內涵還包括:教與學相互依存、教學行為選擇與目標的確立要立足于多學科、有效體育教學是一套策略。有效體育教學的理念包括:關注學生的全面進步和發(fā)展:以促進學生學習為宗旨;需要教師具備效益意識:需要教師具備反思意識。    三、有效體育教學的特征。充分的教學準備;教學組織科學;教學清晰明了;有效促進學生的體能技能身體素質等多元發(fā)展:高效利用時間;教學內容的量度合適,有效內容量大:重視教學過程;體育教師的教學觀念具有鮮明的現代化意識;關注學生身心成長的全面性;有效體育教學具有多樣性。    四、有效體育教學的影響因素。包括體育教師因素、學生因素、教學內容、體育教學環(huán)境、現代體育教學手段、自然條件因素六大方面。其中,體育教師因素包括體育教師的教學觀念、學科教學知識、責任感、教學效能感以及教學能力、體育教師主導作用的發(fā)揮:學生因素包括學生的體能技能基礎、學習策略、學習動機、學習興趣、參與程度和參與方式:教學內容因素包括體育教學中的有效內容和無效內容、教學內容的數量、教學內容的度、教學內容的實效性、教學內容是否符合學生興趣、教學有效內容量;體育教學環(huán)境因素包括體育教學的場館器材充足情況、體育教學的人文環(huán)境、同場上課班級數量的多少。另外,影響有效體育教學的因素還包括現代體育教學手段以及自然條件因素。    五、有效體育教學標準的研制。在閱讀文獻資料的基礎上,向全國部分一線骨干體育教師、專家學者等進行了三輪調研,運用層次分析法、EXCEL軟件和SPSS統(tǒng)計包等工具,制訂了包括4項一級指標,14項二級指標,44項三級指標的有效體育教學標準體系。    六、體育教學有效性的實地調查。對廣東、湖南兩省11所中學、20名體育教師、20個教學單元、70節(jié)體育課進行了現場課堂觀察,對其課堂信息進行統(tǒng)計分析,對體育教學的效果進行了城鄉(xiāng)、兩省、新熟手、示范性學校和非示范性學校等不同維度的統(tǒng)計對比。    七、提高體育教學的有效性的策略。包括:精心選擇教學內容,提高體育教學的有效內容量;增加學生有效練習時間,優(yōu)化體育課堂時間管理:保持適宜的運動負荷;減少和預防運動損傷;保持合適的練習密度:增加體育與健康知識的掌握量;保持良好的師生交往:保持合適的心理負荷;激發(fā)學生動機;優(yōu)化課堂教學實際時間。

作者簡介

胡永紅,1972年11月出生,湖南雙峰人,教育學博士。1995~2000年在湖南漣源鋼鐵股份有限公司工作;2000年9月~2003年7月,在湖南師范大學體育學院攻讀體育教育訓練學專業(yè)碩士學位,師從蘇益華教授;2003年至今,在韶關學院體育學院工作;2006年9月~2009年6月,在福建師范大學體育科學學院攻讀體育教育訓練學專業(yè)博士學位,師從周登嵩教授。目前,主要從事體育人文社會學研究,研究涉獵學校體育學、體育學研究方法論與體育學學科建設、體育經濟學等領域。自2004年始,以第一作者或獨立身份共發(fā)表論文近20篇,其中7篇發(fā)表在體育類核心期刊上,另有10多篇論文分別入選由中國科學技術協(xié)會和中國體育科學學會主辦的學術會議。擔任高職高專十一五規(guī)劃教材《體育與健康》副主編,參編全國體育院校統(tǒng)編教材《學校體育學》,共承擔或參與廳局級以上課題6項。

書籍目錄

緒論第一章  有效體育教學的涵義及相關理論  第一節(jié)  有效體育教學的內涵  第二節(jié)  有效體育教學的理念  第三節(jié)  本章小結第二章  有效體育教學的理論基礎  第一節(jié)  教學過程最優(yōu)化理論  第二節(jié)  適應性績效理論  第三節(jié)  管理方格理論  第四節(jié)  權變理論  第五節(jié)  信息理論  第六節(jié)  自我效能理論  第七節(jié)  成就需要理論  第八節(jié)  交往的需要與學習動機理論  第九節(jié)  心理學理論  第十節(jié)  系統(tǒng)論  第十一節(jié)  非指導性教學理論  第十二節(jié)  本章小結第三章  有效體育教學的特征  第一節(jié)  充分的教學準備  第二節(jié)  教學組織科學  第三節(jié)  教學清晰明了  第四節(jié)  有效促進學生的體能、技能、身體素質等多元發(fā)展  第五節(jié)  高效利用時間  第六節(jié)  教學內容的量度合適,有效內容量大  第七節(jié)  重視教學過程  第八節(jié)  關注學生身心成長的全面性  第九節(jié)  有效體育教學的多樣性  第十節(jié)  本章小結第四章  有效體育教學的影響因素  第一節(jié)  體育教師因素  第二節(jié)  學生因素  第三節(jié)  教學內容  第四節(jié)  體育教學環(huán)境  第五節(jié)  現代化的體育教學手段  第六節(jié)  自然條件因素  第七節(jié)  本章小結第五章  有效體育教學標準的研制  第一節(jié)  有效體育教學指標體系構建的原則  第二節(jié)  有效體育教學指標體系的篩選方法  第三節(jié)  有效體育教學指標體系的確定  第四節(jié)  本章小結第六章  體育課堂觀察暨育效體育教學標準的驗證  第一節(jié)  體育課堂觀察的理論與方法學基礎  第二節(jié)  體育課堂觀察樣本學校的選擇  第三節(jié)  體育課堂觀察具體結果及分析  第四節(jié)  本章小結第七章  提高體育教學有效性的策略  第一節(jié)  選擇和優(yōu)化教學內容策略  第二節(jié)  優(yōu)化體育課堂時間管理策略  第三節(jié)  安排運動負荷策略  第四節(jié)  減少和預防運動損傷策略  第五節(jié)  安排練習密度策略  第六節(jié)  增加體育與健康知識的掌握策略  第七節(jié)  促進師生交往策略  第八節(jié)  安排心理負荷策略  第九節(jié)  激發(fā)學生動機策略  第十節(jié)  本章小結第八章  結論  附錄1  有效體育教學標準體系專家調查表(第一輪)  附錄2  有效體育教學標準體系第—輪調查結果統(tǒng)計(骨干教師)  附錄3  有效體育教學標準體系第—輪調查結果統(tǒng)計(專家學者)  附錄4  體育課堂觀察記錄合成表  附錄5  有效體育單元教學學生問卷調查表  附錄6  有效體育教學標準體系第二輪專家調查表  附錄7  有效體育教學標準指標體系專家賦權值表  附錄8  有效體育教學標準各級指標權重表

圖書封面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有效體育教學的理論與實證研究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0條)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