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09-7 出版社:東南大學出版社 作者:(韓)景熙文 主編,王震東,陳文靜 譯 頁數(shù):207
前言
我從韓國首爾大學牙科醫(yī)學院畢業(yè)后,在慶熙大學醫(yī)院接受了傳統(tǒng)的方絲弓技術培訓。開始使用的是標準方絲弓托槽(沒有轉距、軸傾角等),接著使用了布薩方絲弓托槽,當拉尖牙到位后,都使用淚滴曲(Bullloop)內收前牙?! ⊥ǔ_@樣做的治療結果還是令人滿意的。但是,當我面對伴高角的安氏Ⅱ類病例時,遇到了很大的問題。這類病例結束時,雖然咬合關系不錯,但卻伴有嚴重舌傾的上頜切牙、駘平面和下頜平面變陡及下頜的順時針旋轉。因此,當治療結束時,患者及家屬會認為他們的側貌比治療前還要不理想(圖1),對治療結果不滿意。這時,我同樣很不開心,迫切希望能夠有一種方法可以解決這類現(xiàn)象?! ?982年,我有幸學習了最基本和改良的Tweed技術以及水平支抗技術(Level Anchorage System,LAS)。這樣,我就在水平支抗技術的基礎上,運用標準方絲弓托槽和改良Tweecl技術矯治安氏Ⅱ類病例,其矯治效果要優(yōu)于以前。但是,我還是不能控制矯治中下頜的順時針旋轉(圖2)。 1986年4月,我參加了在美國圖森(Tucson)舉辦的Tweed-Merrifield學習班,學習了定向力技術(direc-tional force mechanics),認識到通過J鉤高位牽引可以解決我以往遇到的問題。這樣我又開始在臨床采用這種技術,盡管治療時間比較長,但治療結果還是令人滿意的(圖3)?! ∪欢捎谶@種技術往往需要患者的配合,對于不配合的患者其矯治結果就不理想。這樣我和我的同事們就開始尋求不需要頭帽的定向力技術。我認為解決這一問題的關鍵是理解定向力技術的生物機械原理。我們必須找到一種不依賴于患者配合的穩(wěn)固的支抗源。
內容概要
為了改變這種不利情況,我們設計了新型的正畸用純鈦微種植體。它具有一個帶孔的頭部,可以用來固定結扎絲和彈力裝置?;砍柿切?,利用相應的手柄(driver)可以方便地植入或取出,種植體頸部穿齦部分為光滑面,可以減少對牙齦的刺激。微種植體骨內部分帶有螺紋,有利于植入。 這樣,我們的矯治系統(tǒng)就變成利用微種植體作為支抗的定向力系統(tǒng)。當然,后來我們?yōu)榱藴p少弓絲彎制和椅旁操作時間,也采用直絲弓托槽。最終我們將這種矯治系統(tǒng)稱為微種植體支抗正畸技術(microimplant anchorage orthodotics)。該系統(tǒng)包括定向力機制、方絲弓或直絲弓托槽和微種植體3個組成部分。例如,在拔牙病例中,我們使用微種植體作為支抗,就幾乎沒有支抗喪失,甚至在關閉拔牙間隙后還可以推磨牙向遠中。因此,我們認為微種植體在以下情況下可以發(fā)揮絕對支抗的作用:內收前牙;遠移磨牙;矯治鎖合;調整中線;壓低牙齒;矯正合平面。
書籍目錄
第一章 正畸骨支抗的歷史 以往的正畸種植體研究 總結 參考文獻第二章 微種植體植入部位及其尺寸的選擇 微種植體尺寸選擇指南 微種植體長度選擇 微種植體直徑選擇 微種植體植入部位選擇指南 上頜 下頜 參考文獻第三章 新型微種植體的開發(fā)及其臨床應用 術語 ABSOANCHOR微種植體的型號 總結 參考文獻第四章 微種植體植入術 微種植體植入過程中的術語 微種植體植入方向 微種植體頭部暴露方式 植入方法 輔助切口 常用微種植體植入裝置 套裝 手術過程 植入 自攻植入法 開放法和閉合法 避免牙根損傷 斜向植入和垂直植入 加力時機 微種植體的取出 術后處理 結論 參考文獻第五章 微種植體支抗的生物力學基礎 拔牙病例中最大限度內收上頜前牙機制 上牙弓的中位牽引機制 上牙弓的低位牽引機制 上牙弓的高位牽引機制 拔牙病例中最大限度內收下頜前牙機制 下牙弓的中位牽引機制 下牙弓的低位牽引機制 下牙弓的高位牽引機制 上前牙壓低機制 下前牙壓低機制 最大限度地內收和壓低前牙 滑動法VS關閉曲法內收前牙 開(牙合)病例中壓低后牙機制 上頜前牙根舌向轉矩控制機制……第六章 微種植體臨床應用第七章 微螺釘和微種植體應用的成功失敗率參考文獻
章節(jié)摘錄
300~500 rpm(轉/分)的轉速,同時用生理鹽水沖洗,可以減少植入時的產(chǎn)熱,還有助于局部潤滑。而高轉速(如30 000 rpm)植入,產(chǎn)熱量會很多,從而導致牙槽骨的壞死。在骨質密度高的區(qū)域植入微種植體時,高轉速不適合。在比較致密的骨皮質區(qū),醫(yī)生在退出導鉆時必須小心,應先停止轉動再退出,這樣不僅可以降低產(chǎn)熱,還可以避免擴大預備道。在選擇鉆頭長度時,要考慮植入?yún)^(qū)周圍的情況和微種植體植入的長度(圖4-27)。例如垂直植入時,可以考慮選用較短的鉆頭(25 mill)?! rannemal,k和其同事(1985、)根據(jù)骨皮質的厚度將骨質分為4級(圖4-28)。通常上頜骨的骨皮質較下頜骨薄且軟。不過,由于個體差異,不同患者的骨皮質厚度變異較大,有時甚至同一患者的不同側骨皮質厚度的變異都不同。在使用導鉆時,有經(jīng)驗的醫(yī)生就會知道患者植人區(qū)的骨質情況?! ∫话闱闆r下,由于微種植體較短,醫(yī)生不必擔心其會進入相鄰的解剖結構,如上頜竇、腭大神經(jīng)和血管及下頜神經(jīng)管等(圖4-29,圖4-30)。但是,不同患者解剖結構的變異較大,所以植入前要仔細檢查。如果微種植體必須垂直植入,而植入?yún)^(qū)的根間距又很小的話,可以先整平牙弓,移動牙齒,在根間距變大后再植入微種植體。植入時要考慮根間距、骨皮質的厚度和質量。在上頜頰側、上頜腭側和下頜頰側采用無切口助攻植入法的具體步驟見圖4-33~圖4-35。
圖書封面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