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10-8 出版社:天津大學出版社 作者:朱廣宇 頁數:140
Tag標簽:無
前言
華夏民族歷史源流久遠,有著光輝燦爛的文化,對人類的發(fā)展作出了重要貢獻。隱遁于歷史煙云之中的明清皇家建筑和經典園林既是中華民族的的無價瑰寶,也是全人類共同的文化遺產。這些傳統建筑的裝飾藝術有著悠久的歷史和廣博的精神,即使是大致的回顧和賞析,也可感知其浩瀚的文化內涵與精彩的藝術魅力。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fā)展和群眾文化素質的普遍提高,越來越多的人們對這些傳統建筑藝術和建筑文化產生了濃厚的興趣。筆者以畫家和設計師的雙重身份,運用手繪的形式,從建筑歷史、美學特征和文化研究的角度,對這些具有代表性的皇家建筑和經典園林進行表現,以期達到研究分析傳統建筑室內外裝飾的藝術形式、探尋中國傳統文化與現代設計的關聯的目的?! ∷囆g的形態(tài)受社會管理模式的制約,不同的社會管理模式造就不同的藝術形態(tài),正如馬克思所說:“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也就是說,藝術能反映當時社會文化的一種“狀態(tài)”。它能站在社會的最高點,影射“格式塔”下的所有世態(tài)人情。有什么樣的社會環(huán)境,便有什么樣的社會意識和藝術形態(tài)。明清皇家建筑和經典園林極其注重對建筑室內外各界面的裝飾裝修,它承載著文明古國豐厚的文化,折射出不同時期的社會意識。繼承并發(fā)展本民族的優(yōu)秀傳統建筑文化,是當今設計師義不容辭的責任與義務。同時,隨著我國建筑裝飾業(yè)的不斷發(fā)展,皇家建筑的雍容華貴和經典園林的匠心獨運,為今天的室內外環(huán)境藝術設計師提供了取之不盡的豐富素材。如何較好地利用傳統文化作好現代環(huán)境藝術設計,創(chuàng)造在文化方面具有可持續(xù)發(fā)展動力的現代化環(huán)境,是值得我們重點思考的問題,也是撰寫這本書的動機之一?! ¢L期以來,由于對傳統建筑室內外裝飾裝修的濃厚興趣,筆者多次考察北京故宮和傳統園林,搜集和繪制了大量皇家建筑和園林建筑裝飾的資料,潛心研究和講授傳統建筑裝飾知識,出版了《中國傳統建筑室內裝飾藝術》等多部著作,并發(fā)表多篇論文。盡管本人在美院讀碩士期間的研修方向是油畫創(chuàng)作,但對鋼筆建筑畫卻是情有獨鐘。同時近20年的環(huán)境藝術設計教學及對祖國古老建筑文化和絢麗多彩的建筑裝飾的喜愛,促使我多年堅持對傳統建筑裝飾的研究和傳統建筑鋼筆畫主題創(chuàng)作的大力投入,可以說在圈內是較早去探索快捷、靈活的馬克筆表現手法的。尤其是在古建筑室內裝飾的表現上,一直將其作為藝術創(chuàng)作的一種方式,并取得了一定成績,得到了國內有關專家和行業(yè)人士的好評,也因此成就了本書所呈現的手繪形式,傳遞了中國傳統建筑豐富多彩的裝飾藝術。在這方面,手繪圖不但可以獨立欣賞,還可以彌補文字敘述所缺乏的生動性和形象的真實性,通過這些作品抓住讀者的視覺,進而引導讀者深入研讀傳統建筑,喜愛傳統建筑,弘揚我們的傳統文化?! ”緯牟糠肿髌肥枪P者主持“傳統建筑裝飾”課程的教學成果,其中得到了王章章、何四通、鄭鈞等同學的支持;同時,本書編輯亦對筆者的工作給予了熱心幫助。另外,本書參考和借鑒了部分其他作者的研究成果,在此一并表示感謝。由于時間倉促,工作量大,本書恐有不妥之處,敬請專家與同行給予批評指正。
內容概要
《手繪中國皇家建筑與經典園林》共分三大部分,包括皇家建筑、經典園林和傳統建筑裝飾與現代公共空間等內容,圖文并茂,條理清晰,集知識性與趣味性于一體。通過諸多皇家建筑和經典園林的作品實例,采用徒手繪制的手法進行表現,同時還附有部分實景照片和翔實的文字資料,兼顧讀者欣賞和研究之需?!妒掷L中國皇家建筑與經典園林》還對傳統建筑裝飾的形制、色彩、造型等方面的不同特征進行了闡述.強調了皇家建筑和經典園林室內外裝飾的功能性、藝術性和文化性,充分挖掘了傳統建筑裝飾的形式美感,揭示出其中蘊涵的象征意義,以期對現代建筑與室內設計的地域性和創(chuàng)新性有所幫助。同時,《手繪中國皇家建筑與經典園林》還特別附有手繪技法提示.對徒手表現傳統建筑畫作了深入淺出的技法分析,以供手繪愛好者學習和借鑒。
作者簡介
朱廣宇,中國美術學院碩士,現為溫州大學美術與設計學院副教授,系主任,長期從事環(huán)境藝術和建筑裝飾的研究、設計和教學工作。中國環(huán)境藝術設計學年獎評委會評審專家,浙江省職業(yè)技能鑒定專家委員會委員,油畫家、水彩畫家,溫州開明畫院副院長。
書籍目錄
第一章 皇家建筑1.1 外朝三大殿建筑裝飾1.1.1 太和殿1.1.2 中和殿1.1.3 保和殿1.2 后三宮建筑裝飾1.2.1 乾清官1.2.2 交泰殿1.2.3 坤寧宮1.2.4 御花園1.2.5 漱芳齋1.3 養(yǎng)心殿、西六宮建筑裝飾1.3.1 養(yǎng)心殿1.3.2 西六宮1.4 皇極殿、寧壽宮及樂壽堂建筑裝飾1.4.1 皇極門、皇極殿1.4.2 寧壽宮1.4.3 樂壽堂1.4.4 倦勤齋1.4.5 暢音閣戲樓1.5 皇宮建筑局部小品裝飾1.5.1 皇宮輔首裝飾與門釘1.5.2 皇宮藻井裝飾1.5.3 皇宮隔扇裝飾1.5.4 皇宮門獅1.5.5 皇宮匾額第二章 經典園林2.1 頤和園建筑裝飾2.1.1 仁壽殿2.1.2 樂壽堂2.2 拙政園建筑裝飾2.2.1 蘭雪堂2.2.2 遠香堂2.2.3 玲瓏館2.2.4 卅六鴛鴦館和十八曼陀羅花館2.2.5 香洲2.2.6 聽雨軒2.3 避暑山莊建筑室內外裝飾2.3.1 澹泊敬誠殿2.3.2 萬壑松風殿2.3.3 煙波致爽殿2.3.4 松鶴齋2.4 留園建筑廳堂裝飾2.4.1 看松讀畫軒2.4.2 五峰仙館2.4.3 林泉耆碩之館2.4.4 佳晴喜雨快雪之亭2.4.5 揖峰軒2.5 其他園林建筑室內外裝飾2.5.1 蘇州耦園2.5.2 蘇州網師園2.5.3 同里退思園2.5.4 蘇州怡園第三章 傳統建筑裝飾與現代公共空間3.1 傳統符號在現代設計中的形式重構3.1.1 運用現代觀念對傳統符號進行重構與簡化3.1.2 傳統元素與現代裝飾材料相結合3.2 傳統裝飾理念與現代空間設計3.2.1 “天人合一”的造園理念與現代空間設計3.2.2 “隔而不斷”的布局手法與現代空間設計3.2.3 “動靜相宜”的裝飾節(jié)奏與現代空間設計313傳統陳設與現代室內軟裝飾的融合結語參考文獻
章節(jié)摘錄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fā)展,金屬、陶瓷、玻璃、塑料、涂料、紡織品等新型材料應運而生,種類愈來愈多。不同的材料可以給人以不同的審美感受,選用恰當的材料與傳統圖案結合,可以豐富裝飾效果,體現時代氣息。比如有些亞面磚,模仿皇宮金磚風格的地面效果,稱為仿古磚,其紋路古韻自然,略帶凹凸起伏,表現手法豐富,裝飾效果就具有古時意境;又如一些墻紙、墻布、布藝,種類多樣,有完全的肌理紋路,也有仿各種材質的,也可仿傳統裝飾紋樣。它們隱形的圖案造型生動、版面規(guī)整、活而不亂,相當細膩,還有仿藍印花布的紋樣、福字印、壽字印等。 新穎的現代材料不斷出現,審美觀念和情趣也不斷更新,人們交流和融通愈發(fā)快捷,傳統裝飾元素理應很好地融人到當今的設計中來。著名建筑師梁思誠就說過要“中而新”,這無疑為每一位設計師指出了正確借鑒和應用傳統文化的原則:即在現代結構、材料、技術的建筑內部空間,運用傳統的室內處理和裝飾手法以及某些傳統構件來進行設計,使中國傳統式樣和現代建筑達到統一,既具有鮮明的民族特征,又具有強烈的時代感?! D3-7九間堂建筑空間設計秉承了江南的傳統建筑意韻,參照了從空間序列、采光設計及材質的運用,納入了其中的感覺和氣氛。在設計上則采用傳統的建筑符號并進行形式重構,用現代的建筑材料及營造標示我們所處的發(fā)展時代。其建筑立面及空間處理納入了中國傳統建筑構件的重要元素,如天窗、天井、小院落、石籠隔斷、遮陽設施等,但都采用了現代的簡約手法,帶出了傳統建筑的樸素、飄逸、寧靜、和諧,將該建筑的境界帶至另一層面。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