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師智慧

出版時間:2010-3  出版社: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  作者:賈方  頁數(shù):311  字數(shù):200000  
Tag標簽:無  

內(nèi)容概要

  這些年,除了教學,就是東奔西走地拍攝,套句時尚的話說:不是在拍攝,就是在去拍攝的路上。拍攝已經(jīng)成為我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鏡頭則是我看世界的第三只眼?! ∥蚁肱牡念}材非常多,而這些年拍攝的主體主要是建筑與空間,是工作也是偏好??粗切目諘绲牡孛姘蔚囟鹄饨欠置鞯默F(xiàn)代建筑,看著那些潛藏在鬧市中古香古色的老建筑,看著那些千姿百態(tài)、造型多樣、色彩萬變的室內(nèi)空間,我常常有種莫名的感動。能夠?qū)⑽覀兯吹降倪@些美好事物用相機記錄下來,以影像的方式傳播開去,是一件非常振奮人心的事情。旅途奔波雖然有些辛勞,工作卻總是充滿期待?! ∮苗R頭記錄建筑是件愉悅的事,但要以文字的方式上升到理論的高度卻殊為不易。我們做教學工作的,平常講攝影方法與技術表現(xiàn)可以滔滔不絕,但要講到建筑攝影,還是個比較新的課題,需要謹言慎行。建筑也好,空間也好,完工前已經(jīng)有一大批建筑師、設計師、配套技術人員付出了艱辛的勞動。我們用鏡頭以自己對項目的理解進行影像再創(chuàng)作,記錄的其實是一個群體的勞動成果。對于集體的心血結晶,需要以認真嚴肅的態(tài)度對待,這也是我下筆“重逾千金”的原因所在。  搜索舊稿,發(fā)現(xiàn)那些鮮有的文字記錄根本無法和這幾年辛勞的拍攝等值起來。去年給《domus》寫了一篇關于建筑感悟的文章,感覺意猶未盡,小小的篇幅是無法把我的看法講敘清楚,今天要借《大師智慧》這本書一吐為快。我常常提及“忘記照相機”的觀點,在這里我想少談些攝影技術問題,而更多談些拍攝的感悟與體會。我就從自身的理解說起,也希望由此拋磚引玉,得到更多的回響與真知灼見。  對于建筑的認識,我大體上是從概念和人文這兩個層面去理解的。在我看來建筑是古老而神秘的話題,早在亞里士多德的《詩學》里,建筑就已經(jīng)作為一門藝術出現(xiàn),可以說是視覺形象藝術最早出現(xiàn)的形態(tài)。從藝術史中不難發(fā)現(xiàn),無論是人類早期藝術的居址壁畫,還是后來被我們視為經(jīng)典的西斯廷天頂畫,或是佛羅倫薩洗禮堂的大門,都和建筑不無關系,是建筑的一部分。無論古埃及的金字塔,還是中國的萬里長城,再或者比薩斜塔這些建筑都早已經(jīng)超越任何地域文化與意識形態(tài)的束縛而影響世界各地。藝術發(fā)展脈絡中很多思潮與流派都源于建筑術語。另外一點,建筑還可以說是人類有史以來最大規(guī)模的藝術實踐與創(chuàng)造活動,動用資金之龐大,參與勞動力量之多,試想有哪一種活動能夠比得上今天我們建設城市的力度。  攝影要比建筑年輕得多。從十九世紀攝影產(chǎn)生以來,不過一百多年的歷史,從它的自身來說,并不像建筑有那么多的輝煌的歷史。但攝影的出現(xiàn),卻給我們解讀世界提供了另外一種可能,打破了文字一統(tǒng)天下的單一局面,給了我們一個相對真實而客觀的信息渠道,并且對同時期繪畫的革命起到了強力催化作用,促使繪畫從寫實迅速地走向抽象。攝影發(fā)展之初,由于技術(早期受感光材料的限制導致曝光時間過長)的原因,建筑就已經(jīng)成為最早拍攝的對象。隨著時代的發(fā)展,專門為建筑服務的攝影便產(chǎn)生了。攝影早已今非昔比,它已經(jīng)不再是專業(yè)攝影師獨享的專利。數(shù)碼時代的到來打破了技術鴻溝,任何一個人都可以拿起相機的新拍攝時代促進了信息的空前繁榮,同時使得新一代的攝影師們不得不放棄原有的身價重新審視攝影。建筑攝影正逐漸走出對建筑忠實再現(xiàn)的單一訴求,開始探尋自己的語言。但發(fā)展史證明,每一次隨著技術進步而開啟新篇章的同時,又都會給藝術發(fā)展帶來暫時的停滯甚至倒退的危險。我正是經(jīng)歷了攝影的這一變革始末,才發(fā)自內(nèi)心的提出“要忘記攝影機,把精力與激情投入到更加廣闊的文化領域”,否則我們將會被淹沒在茫茫人海中?! ∵@本書收錄了我近兩年拍攝的優(yōu)秀室內(nèi)建筑作品,如果說有什么不同之處,那就是帶有強烈個人視角的解讀方式。我自認算是一個勤奮的攝影師,最近幾年近乎瘋狂地沉迷于拍攝,除去教學工作我?guī)缀跽加昧怂械目沼鄷r間。每年完成大大小小不少于100個項目的拍攝,這個數(shù)字讓我自己都吃驚不小,我想通過這種方式去解開自己的惑,去探知何為建筑攝影。有人談起“藝術何為,何為藝術”實在有些繞口,就像是高更當年疑惑的“人從哪里來到哪里去”。雖然這些問題可能永遠沒有答案,但卻是藝術的本質(zhì)問題,不得不思考。今天我把它的范圍縮小為“建筑何為,攝影何為”。最近看了本阿蘭•德波頓的《幸福的建筑》,里面有些觀點我甚是贊同——建筑因人而存在,人為追求幸福而存在,建筑為人提供幸福生活而存在。以此推理,攝影因人而存在,也應該為人謀求幸福生活。建筑從物質(zhì)到精神兩個層面為人服務,攝影則在精神層面為人服務。建筑攝影是通過對建筑題材的再創(chuàng)作而實現(xiàn)為人服務的最終目的的,因此拍攝時忘掉攝影機的存在,關注拍攝對象是必要的?! ∪耸菓雅f的動物,是追求藝術生活的動物,建筑正是現(xiàn)代人寄托情思的載體。陶淵明一句“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讓無數(shù)國人為之陶醉和向往,如今房地產(chǎn)開發(fā)項目中常常出現(xiàn)的“左岸”、“花園”等地產(chǎn)名稱,更是折射了人對藝術生活的回味。因此從這一意義來說,建筑的作用與意義就應該歸屬為以人為本和“人”、“生活”、“精神享受”相關聯(lián)的產(chǎn)物,任何一種建筑都無法擺脫,任何一個拍攝建筑的攝影師也不能回避應有的對“人”的關注與尊重。雖然建筑設計與建筑攝影關注的對象都是建筑,攝影的關注點卻有其獨特之處。作為一種看的方式,攝影更注重通過形式表達精神,傳遞信息,而對于建筑攝影來說,它的紀實性與創(chuàng)造性是并存的。不同角度、不同方式的“看”賦予了建筑截然不同的理解。而這種理解構成了建筑的存在感,它究竟以什么形式存在,以何種面貌呈現(xiàn),這很大程度上在于觀看者本身。對于建筑師來說,設計之前首先要面對的問題就是如何讓新建筑融合進現(xiàn)有的環(huán)境中。所以,他們理應恰當?shù)匕才判陆ㄖ拇嬖诳臻g,竭盡所能地考慮如何讓新建筑與原始環(huán)境和諧共存。但是,與建筑師的前期策劃相比,建筑攝影則更多地關注已經(jīng)存在的建筑和周圍空間的關系,他們習慣于從不同性質(zhì)的空間中尋找對比、協(xié)調(diào)等諸如此類的視覺關系。同時,更重要的是,作為一名專業(yè)攝影師,他的任務除了記錄空間影像之外,還必須親身體驗建筑所創(chuàng)造的空間。他們通常是作為建筑的見證者和體驗者來感受空間,并將這種體驗轉(zhuǎn)變?yōu)閳D像。所以,特殊的工作性質(zhì)使其更容易擺脫專業(yè)的思維定式,關注建筑真正的使用情況及其生長狀況。因此作為一名旁觀者,攝影師對于建筑的存在性這一問題似乎更有發(fā)言權?! ≡O計師希望通過建筑向人們傳達些什么,攝影師也希望通過鏡頭傳遞一些信息。每種建筑風格都訴說著一種對幸福的理解,司湯達說:“美即是對幸福的許諾”。他聰明地避免了對美的類型作出定義,通過幸福這個極具包容性的詞匯涵蓋了人類追求美的寬廣范疇。當建筑師們稱贊一幅建筑照片美的時候,實際上是照片實現(xiàn)了拍攝者和建造者的共同理想,于是建筑攝影獨立的藝術特性便呈現(xiàn)出來。發(fā)展至今天,建筑設計領域越來越重視建筑攝影的存在,有的甚至給予更多的期望,但攝影師和建筑師一樣有其自身的局限性,不可能適合所有風格與建筑題材的工作。建筑在不同的層次與階段有其自身的優(yōu)劣差異,建筑攝影只能起到美化與促進的作用,但絕不能夠從本質(zhì)上改變建筑的優(yōu)劣。這就需要談到攝影的另外一個可能性,那就是建筑攝影作品夸張了某些局部關系,從而為建筑提供了更多的解讀可能,也給相關讀者產(chǎn)生新的靈感提供了可能。直到現(xiàn)在我還相信被攝影抽象并放大了的建筑局部照片真的能使建筑局部重返現(xiàn)實變成創(chuàng)意之源,畢竟人們面對抽象形態(tài)的想象力要遠超過對寫實物體形態(tài)的想象。就如當我們看到一片云的時候,它可以被視為龍、鳳、牛、羊等,又有誰在看到一頭牛時可以有這么豐富的想象?! ∵@本書以《大師智慧》命名,而沒有使用諸如“美的許諾”之類的意想型的表述,是因為收錄其間的作品確實是在業(yè)界聲名卓著的國際一流設計公司在中國的經(jīng)典空間設計作品。選擇這些項目結集成書還有一個優(yōu)勢是:“大師”替我擋了箭,“智慧”又回避了下定義的尷尬,但是建筑攝影本身就是給了我們一個識別建筑相對明確卻狹隘的定義,回避了時間與環(huán)境的復雜性導致的情感多變,也因此它無法表達建筑的全部情感,卻強化了觀點,明確了訴求,個性也更加鮮明,這正是用精神層面的手段解釋物質(zhì)現(xiàn)象的必然結果。但愿這本書能夠幫助您對這些優(yōu)秀建筑有更鮮明的認知。

書籍目錄

酒店餐飲娛樂會所休閑公共空間銷售展示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大師智慧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1條)

 
 

  •   經(jīng)典空間設計,看了很有感悟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