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伊諾哀歌

出版時間:2009-10  出版社:同濟大學出版社  作者:[奧]里爾克  頁數(shù):199  字數(shù):184000  譯者:林克  
Tag標簽:無  

前言

  神圣羅馬帝國皇帝查理五世曾諷刺德語,說它只配用來與馬講話。其時為16世紀上半葉,馬丁·路德通過翻譯《圣經》而初創(chuàng)德語——詩人海涅說,路德把《圣經》譯成了“一種還完全沒有出生的語言”。自那以后,作為一個文化單元的德意志才算上了路。德意志在歐洲常被稱為“中央之國”(das Land der Mitte),至少在文化學術上這大概是可以成立的。  馬丁·路德為德意志確立了一個優(yōu)良傳統(tǒng)。有統(tǒng)計資料顯示,作為被翻譯的文字,德語僅次于英語和法語,位居世界第三;而在把其他文字譯成本民族語言方面,德語則在世界上占居首位——德國竟是當今世界第一翻譯大國!  看來這個德意志最合乎魯迅先生的理想了:既會“摹仿”又會“創(chuàng)造”。而這個理想自然也可以意味著:不會“摹仿”亦不會“創(chuàng)造”。先生還說:如果再不“拿來”,再不“摹仿”,那就依然無助,依然無望,終將落個“恨恨不已”而已。

內容概要

里爾克與葉芝、艾略特被譽為歐洲現(xiàn)代最偉大的三位詩人。他性情柔弱,精神卻最充溢,堪稱純粹意義上的詩人。他的詩上接浪漫派的傳統(tǒng),下開現(xiàn)代派之先河,語言的創(chuàng)意和思想的深蘊,都達到了迄今未被后世詩人企及的境地。本書選譯了詩人各個時期的佳作,尤以國內譯介較少的晚期遺篇為重點。譯者酷愛里氏之詩,多年來力求譯出神形皆似的作品。

作者簡介

奧地利詩人里爾克(1875—1926)出生于布拉格。少年時期五年的軍校生活使他的肉體和精神都備受摧殘。他具有女性的氣質,極度敏感、柔弱,狂熱而憂郁。詩人二十歲離開故鄉(xiāng),從此開始一生的流浪、沉思和寫作。早期的詩主要抒發(fā)個人的感受,纖巧華麗。中期則以“客觀的描述”為藝術原則,偏重于寫實的“物詩”在語言風格上已自成一體。《杜伊諾哀歌》和《致奧爾弗斯的十四行詩》這兩部晚期代表作,是里爾克一生的經驗和思辨的結晶,詩人從此對此在作出了獨特而深刻的闡釋,同時帶給人一種悲劇韻味的美感。

書籍目錄

禱告書  卷一修士的生活(五首)  卷二朝圣(四首)  卷三貧窮與死亡(六首)圖像集  入口  月夜  騎戰(zhàn)橋  思念  回憶  秋天  酒鬼之歌  挽歌——獻給克拉拉·威斯特霍夫新詩集  早年的阿波羅  少女的幽怨  愛之歌  pieta  女人為詩人歌唱  佛陀  天鵝  死亡經驗新詩續(xù)集  遠古的阿波羅殘軀  戀人之死  復活者  夏娃  大海之歌  威尼斯的晚秋  鏡前的女人  穆罕默德的受命  孩童  狗  靈光中的佛杜伊諾哀歌  哀歌之一  哀歌之二  哀歌之三  哀歌之四  哀歌之五——獻給赫爾塔·柯尼希夫人  哀歌之六  哀歌之七  哀歌之八——獻給R.卡斯納  哀歌之九  哀歌之十  杜伊諾哀歌的斷片(二首)  第十首杜伊諾哀歌最初的文本(斷片)  別讓你有過的童年  對立的詩節(jié)致奧爾弗斯的十四行詩  第一部  第二部  附錄詩人自注——關于《致奧爾弗斯的十四行詩》未編詩和斷片  卡普里島冬天的即興詩  芳香  夜行  戀人  為瘋子和犯人禱告  歌  致薩樂美  顯靈  珍珠散落  開花的扁桃  致天使  我將沒有下一個  這般吃力地抗拒強大的夜  致黑夜(組詩斷片)  以馬忤斯  那喀索斯  基督下地獄  震驚我吧,音樂  在無辜的樹木后面  為約翰·濟慈的遺像而作  像晚風一陣陣  你,預先失去的  轉折  怨訴  “人非死不可,因為認識她們”  感覺吧,這暗示幾乎發(fā)自每個物  致荷爾德林  被流放到心之山上  一九一四年圣誕前夕  聽一首節(jié)日樂曲有感  頌敲鐘人  摩西之死  挽歌——追悼一個男童之死  在帕特默斯島上主對約翰說的話  空間中的靈魂  致音樂  如果你只接住  一束小詩:抽芽的古琴  何時,何時,何時才是盡頭  花瓶畫  有人覺得它像葡萄酒  傾慕:真實的詞  旅行者  虛擬的人生  我們只是嘴  果實  巫士  既然插翅的狂喜曾使你  厄洛斯  呵,你們秘密地消逝  泉水汩汩噴涌  幾乎還無所謂:與你相偕  墓志銘  哀歌——致瑪麗娜·茨維塔耶娃  骨灰壇,罌粟果實的結節(jié)  來吧你,最后的,我認可你譯后記

章節(jié)摘錄

  為了它,少女們踏上旅程,  結伴而來,一如琉特樹,  男孩為它想變成男人;  熟悉成長者的女人  也熟悉誰也驅不散的恐懼?! ∫蛩木壒誓侵庇^之物  永駐,哪怕早已逝去,——  誰曾經構筑和建造,誰變成  環(huán)繞它的世界,霜凍,下露,  把它照耀,把它吹拂。  心的溫暖和腦的白焰  早已滲透了果實——  但你的天使像鳥群盤旋,  發(fā)現(xiàn)果實個個青澀?! ≈靼。何覀儽雀F獸更窮,  因為我們還沒有死去,野獸雖盲目,卻止于自己的死?! “涯侨速n給我們,他知道怎樣  把生命扶上攀援的架子,  在那里五月更早開始。  因為死已變得沉重而陌生,  緣由何在?它不是我們的死亡;  一個死最終擄走我們,  只因我們沒有使死亡成熟?! ∮谑怯幸粓鲲L暴抹去眾人?! ∧陱鸵荒炅⒃谀愕膱@子里,  我們是樹,欲結出甜蜜的死;  但我們老朽于收獲的日子,  如同被你打擊的石女,  我們鎖閉了,無奈產不出果實?! ∫只蛭业陌谅龥]有道理:  或樹木更好?我們不過是  浪蕩女人的懷腹和性器?——  我們跟永恒勾搭調情,  可是等到臨產的日子,  我們卻分娩死亡之死嬰;  那無比痛苦的畸形胎兒,  (仿佛可怕之物令他震驚)  他用手捂住未成形的眼睛,  突出的前額隱約可見  對一切未受之苦的恐懼,——  人人的終結無異于妓女,  死于剖腹產,臨盆的痙攣。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杜伊諾哀歌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34條)

 
 

  •   比較一下,確實好如網上所說,林克的翻譯還是不錯的,因為網上說此譯本是《哀歌》最好的譯本才買的。
    質量不錯,但注釋太少,不過里爾克的詩,注釋本本來就不多。
  •   封面裝幀很精美內斂,詩歌的斷句則看起來有點不習慣

    翻譯上還是比較滿意的,有幾首詩讀起來很有蓬勃的音樂感。里爾克的詩比較晦澀難懂,至少希望讀懂之前能因為譯作的美感而多讀幾遍嘛~~
  •   這些大詩人的作品有一種特性:那就是高翔的內在超越性,非常人之思所能及。正在研讀之中。
  •   深沉的里爾克
  •   人類的哀歌,里爾克的絕響。
  •   很好的書,本人有幸得到譯者贈送的《荷爾德林詩選》,哈哈。
  •   隔10多年后再次閱讀 不同啊。。
  •   作品沒什么可說的,只是要看翻譯的版本,因為沒有看到其他版本,所以,這個版本也非常滿意。
  •   其實這本書不錯的 蠻 有味道的
  •   拿到書的時候,撫過書的皮面,是陳舊的有些古典裝潢的感覺,很喜歡那種感覺,書的印刷還是有點瑕疵不過也不是什么大問題,在這么久找尋之后,終于可以拿到這本書了,心里還是很幸福的。
  •   當當網的圖書 就是好 買書就到當當網
  •   好書一本,稀飯
  •   比較了一下,這個版本的書還不錯~~迷戀
  •   還需要理由嗎?!
  •   一直喜歡林克翻譯的致奧爾甫斯的十四行詩,所以買了這本,不過看了杜伊諾哀歌我個人更喜歡綠原譯本的……總體來說還是很好的。里爾克~~~可以搭配著空靈一些的音樂閱讀~
  •   平常很少讀到外國文學當中的詩歌部分,接觸到的多是一些散文小說之類。外國文學老師在上個學期推薦給我們一些書,當中就有《杜伊諾哀歌》,在文學作品當中,個人比較偏好那種稍微帶有一些沉郁之風的作品,就想著讀來試試。
    拿到書之后,隨意翻翻還沒有多少感覺,但是真的準備很嚴肅的開始讀這樣一本書的時候問題就來了。因為平時很少接觸到這一類的作品,居然也有一些無從下手的感覺。坐在那兒靜靜地翻開,完全不能夠找到閱讀的感覺。這就好像聽音樂,不同風格的音樂必須要有與之相匹配的聽法。我曾經試過在無比擁擠的公交車上聽蔡琴的月光小夜曲,結果可以想象,除了人聲鼎沸,我什么都沒有聽到。
    聯(lián)系到這一點,不能想象,詩歌需要讀,而不僅僅是看,詩歌中的很多東西是需要投入與之相匹配的情緒,并且要從其跌宕起伏的韻律當中得出。我們所能看到的,只是很狹小的一方面。在平日的生活里,我們過多的依賴了視覺所產生的象,而忽視了其他的感官功能,由此我們也錯過其它的很獨特的感官體驗。
    到現(xiàn)在,這本《杜伊諾哀歌》我任然沒有讀完,所以在詩歌的內容方面我沒有什么獨到的理解。不過想想有一些很美好的事情在那里等待著你去觸碰,這也是一件很滿足的事情。
  •   翻譯稍微欠缺了點 還行吧
  •   剛拿到手,準備晚上看!謝謝送貨的大姐!
  •   這個版本翻譯的不錯,詩歌與哲學的傾向上,更傾向于詩歌,不過有些必要的背景未予以注明,會給讀者的閱讀增加難度
  •   書本質量蠻差 沒質感
  •   這個翻譯太晦澀、不同,有的為了看著整齊而不顧翻譯的真實、質美,讀來費勁。
  •   給孩子買的,還行,
  •   還沒有讀完 不是很會評論詩歌
  •   大愛里爾克,翻譯卻不夠過癮。
  •   這么翻譯的一般般
  •   其中的幾部作品讀過其它譯本,但這一本的翻譯實在難以讓我滿意
    雖說里爾克的作品本身就較比晦澀,但也不應這樣讓讀者無從下手
  •   只能說里爾克是比較厲害的,但我覺得翻譯的一般
  •   對比了國內幾個版本 該書譯文質量最好
  •   我以為是有德文的呢。。
  •   首先書的封面不是光滑的紙質的而且沒有任何防護,導致拿到手中的書有刮痕,一塊一塊的臟漬,完全不像新書。其次,是書的內容,我真的是非常非常喜歡里爾克,而且也知道他的作品很難翻譯,所以在買這本書之前查閱了很多資料,想對比找到最好的譯本。由于當當**杜伊諾哀歌的版本目前只剩林克和劉浩明兩個譯者的作品。經過對比后選擇了林克。之前是看過綠原先生的譯本的,雖然很多人說綠原現(xiàn)在的譯本有從英譯本轉譯,并不是德文原版轉譯,可是起碼在閱讀時可以感到美,感到詩歌在舌尖戰(zhàn)栗??闪挚讼壬^匠氣,導致語句和邏輯不通,完全不知所云,不符合中國人的閱讀習慣。這本書對我來說完全就是廢了……連閱讀的欲望都沒有……什么時候可以出現(xiàn)更好的譯本,畢竟一本書的翻譯不僅是要忠實原著,領悟其中精神,更重要的是思想的傳播。
  •   好在內容經典,里爾克
  •   或者是因為讀了綠原的在先,林克的版本總感覺不夠火候。最好是有德語原版給我讀,可惜買不到。
    喜歡文學的朋友,QQ2625 7388,我們認識一下吧。
  •   杜伊諾哀歌之一

    在其他地方看到的是:
    如果我叫喊

    誰將在天使的序列中聽到我

    即使他們之中有一位突然把我擁到他胸前

    我也將在他那強大的存在的力量中消失

    結果一看這本書的翻譯,意境就完全不同了。翻譯很糟糕啊,讓我到現(xiàn)在都不想看這本書了。
  •   俗云,言多必失。對林克來講,很是貼切。錯誤太多,根本沒有讀懂德文。漢字太拘泥,完全沒有了譯Novalis的輕靈。舊譯錯誤只字未改,卻不知道是什么原因。當初Dasha極力肯定他,結果,可能很多詩歌的翻譯甚至還不如綠原。譯后記里,林克說馮至譯里爾克“幾乎達到一字難易的程度”,但,比如馮至最經典的《豹》,第一句“它的目光被那走不完的鐵欄, / 纏得這般疲倦”,此“纏”字,就是將“geworden”(原型“werden”)誤讀為“gewoben”(原型“weben”);林克繼續(xù)贊揚馮至以結尾,說:“唯有大地上的歌聲,在歡慶,在頌揚”,這是他自己的譯文,馮至譯作“在頌揚,在歡呼”,看來馮至還不算是“一字難易”,而德語原文“heiligt und feiert”中,動詞“heiligen”(heiligt),既沒有“頌揚”的意思,也沒有“歡呼”的含義。新德漢的三條釋義大抵是“使神圣化;尊崇;為……辯護”,在神學術語或者在國語和合本圣經里,就是“分別為圣”,直白地說就是“祝圣”;德語的“Heilige”,即“圣徒、圣人”,因此,不用再Dasha更多廢話了。Dasha也不想繼續(xù)廢話羅列林克譯文的其他錯誤。畢竟,Dasha不是德語教師,也不是在批卷紙。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