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12-7 出版社:山西出版?zhèn)髅郊瘓F,三晉出版社 作者:閆潤德 著 頁數(shù):708
前言
郭良孝 50年前的1961年,《山西文史資料》創(chuàng)刊,創(chuàng)刊號就是“紀念辛亥革命五十周年專輯”。那時,不少參加過辛亥革命的老人還健在,他們寫了一些回憶辛亥革命的文章,是實實在在的“三親”史料。后來的50年間,《山西文史資料》又陸續(xù)編發(fā)了不少這方面的史料,也出過專輯。今年,在辛亥革命100周年之際,山西省政協(xié)文史資料委員會在過去文史資料的基礎(chǔ)上,對辛亥史料作了進一步的搜集、挖掘和整理,組織編纂了《山西辛亥人物傳》,一是為紀念那場偉大的革命,緬懷革命先行者們的英雄業(yè)績,以發(fā)揚光大辛亥革命精神,激勵讀者為中華民族的復興而努力奮斗;二是為辛亥革命史研究,特別是辛亥人物研究提供一點借鑒。 瀏覽《山西辛亥人物傳》,我想可以歸納出幾個特點。 一是記述和評介歷史人物比較客觀和真實。辛亥革命的勝利,是以孫中山先生為代表的革命先行者們浴血奮戰(zhàn)、英勇犧牲的結(jié)果。在這場偉大的革命實踐中,山西的中國同盟會會員和許多仁人志士,也是拋頭顱,灑熱血,前仆后繼,勇往直前,建立了可歌可泣的英雄業(yè)績,在中國人民革命斗爭史上寫下了光輝的一頁。然而,人是歷史的人,是社會的人,隨著歷史的變遷和社會的發(fā)展,人們的思維方式、價值取向、人生理想、政治立場、道路選擇等都會發(fā)生變化,山西辛亥人物也不例外。辛亥革命后,他們各自選擇了自己的方向。但不管他們后來選擇了怎樣的政治立場,走上怎樣的人生道路,《山西辛亥人物傳》都給予歷史的記述和客觀的評介,包括研究山西近現(xiàn)代史繞不過去的閻錫山等重要人物,充分肯定了他們對辛亥革命的歷史貢獻。 二是遵從了政協(xié)文史資料“多說并存”的存史原則?!渡轿餍梁ト宋飩鳌肥珍浫宋飩饔?10多篇,人物簡介也是100多篇,涉及200多個歷史人物。 而由于作者或因政治立場不同,或因與傳記人物的關(guān)系不同,或因所選擇的記述和評介的角度不同,或因其他種種原因,出現(xiàn)了不同文章對同一人物的記述或評介不同,甚至前后矛盾、觀點相左的情況?!渡轿餍梁ト宋飩鳌窙]有“蓋棺論定”,而是堅持“多說并存”原則,充分尊重作者的見解、觀點和立場,保留了原作的記述和評介,以留待后人繼續(xù)研究與評說。這是歷史唯物主義的態(tài)度。 三是做到了收錄人物盡可能全面。有研究者認為,辛亥革命是一個不短的歷史時段,應(yīng)從1905年中國同盟會成立算起,至1928年北伐成功、全國統(tǒng)一為止。姑且不論這種觀點正確與否,但辛亥革命是一個歷史過程,辛亥起義是這個過程的一個節(jié)點這一看法恐怕是不會有大疑問的。因此,辛亥人物就應(yīng)該包括辛亥起義前后的歷史人物。正是基于這一認識,《山西辛亥人物傳》收錄了山西籍早期同盟會會員、參加辛亥起義人物、晚清預備立憲期咨議局議員和辛亥革命后議會議員三方面的有關(guān)人物。其中參加辛亥起義人物包括參加山西起義的本土人物和外省籍人物以及參加外省起義的山西籍人物。議會議員也是包括國家議會和省議會山西籍有關(guān)議員。這樣就使所收錄人物盡可能全面,至少是把一些重要的有代表性的歷史人物都記錄下來了。 四是圖文并茂,確有一些看點?!渡轿餍梁ト宋飩鳌愤x編了一部分辛亥人物后裔的文章,沉郁頓挫,聲情飽滿,讀來很是感人。同時新搜集到一些珍貴的歷史圖片,屬首次公開面世,并采取圖文混排,既好看好讀,又增加了歷史的厚重感,確有一些尚可圈點之處。 百年前爆發(fā)的辛亥革命,是上世紀影響中國歷史進程的最重大的歷史事件之一。這場革命,不同于歷史上的任何農(nóng)民起義,也不同于歷史上的歷次改朝換代,它成功推翻了清王朝的統(tǒng)治,徹底結(jié)束了中國兩千多年的君主專制,建立了中華民國,開啟了民主共和的新紀元。就這一層面講,辛亥革命是一場完全意義上的徹底的民主革命。而這場革命具其深遠的歷史意義還在于,它啟迪了國人的民主思想,促進了中華民族的覺醒,從此民主共和的觀念深入人心,影響廣泛且深遠,直至百年后的今天。 山西辛亥起義是中國辛亥革命的重要組成部分,曾對辛亥革命的成功產(chǎn)生過積極的作用和影響。首先,山西積極發(fā)展同盟會員,及早組建同盟會山西支部,為革命作了組織基礎(chǔ)。其次,山西同盟會員創(chuàng)辦刊物,積極宣傳進步思想,為革命作了輿論造勢。第三,同盟會山西支部積級謀劃革命,掌控武裝力量,為革命作了實力儲備。第四,同盟會山西支部實施“南響北應(yīng)” 戰(zhàn)略,策動山西起義,推翻了清政府在山西的專制統(tǒng)治。特別是太原起義成功后,山西民軍東出娘子關(guān),與革命黨人、清第六鎮(zhèn)統(tǒng)制吳祿貞部組成燕晉聯(lián)軍,扼守南北交通要沖石家莊,扣留了清政府運往武漢的軍用物資,切斷清廷與南方的聯(lián)系,阻止了清廷新任內(nèi)閣總理大臣袁世凱北上赴任,牽制了清軍,有力地支援了南方革命。1912年孫中山先生考察山西時,對山西辛亥革命在中國辛亥革命史上具有的重要作用和地位,作了充分的肯定和高度的評價:“去歲武昌起義,不半載竟告成功,此實山西之力……”應(yīng)該說,這一評價是客觀而中肯的。 總之,《山西辛亥人物傳》客觀記述了山西辛亥革命時期的重要人物,真實地再現(xiàn)了山西辛亥革命這段歷史。百年回望,不只是為重溫歷史,更是為醒思未來。在這一點上,希望《山西辛亥人物傳》能對讀者有所裨益。 2011年7月23日
內(nèi)容概要
《山西辛亥人物傳》是為慶祝辛亥革命勝利100周年,由山西省政協(xié)文史資料委員會組織傳主子女或相關(guān)人物寫作的回憶性文字。該書由274篇人物傳記構(gòu)成,內(nèi)容或詳或略,視其人在山西辛亥革命中所起作用大小而定?!渡轿餍梁ト宋飩鳌啡宋?、事件交叉重復出現(xiàn),從各個不同角度介紹事件和人物,既還原了那段歷史,又豐富了人物形象,具有很強的可讀性。
書籍目錄
閻錫山溫壽泉黃國棵姚以價谷思慎趙戴文景梅九王用賓續(xù)桐溪弓富魁李岐山張士秀李國華宋世杰云亨經(jīng)權(quán)南桂馨喬煦張瑜張煌常樾周玳張樹幟張培梅馬開崧徐一清李成林梁俊耀趙丕廉趙三成趙承綬續(xù)范亭王纘緒王建基李文楷閻玉清續(xù)式甫牛誠修齊寶璽王建屏李嵩山彭繼先王定圻力依仁高昶張淑琳金應(yīng)豫傅作義傅存懷嘉康杰趙萃珍趙萃瑛朱堯夫婦孫本然常法常育衛(wèi)恒泰王嗣昌賀炳煌陳玉麟楊愛源王靖國馬提太鄧紹禹石璜崔玉成張文達關(guān)芷洲康含光王江澄孫宗武劉以東李德山李建唐嚴慎修蘇連三閻晉杰薛律清趙良辰劉培業(yè)齊用宏景耀月喬義生劉盥訓李素劉懋賞何澄趙守鈺薛篤弼杜羲張瑞璣李亮工李培仁吳祿貞何遂孔庚仇亮史宗法孔繁蔚陳樹藩井勿幕井岳秀公孫長子阮尚賢劉冠三楊紫霞杜上化梁善濟馬駿劉篤敬崔廷獻許子翰陳敬棠米佩芬高洪李慶芳李生裕蔡侗王妙如王蘭溪山西辛亥人物簡介(以姓氏筆畫為序)丁致中馬鶴天王體元王鴻賓王蔭藩支應(yīng)遴蘭燕桂丁夢松衛(wèi)鴻志王澤山王虎臣王迎祺井介福臺壽民馬孔青于鳳山王棟材王家駒王玉琳毛致和葉復元馬龍章王丹青王國祜王夢弼王驤白映斗邢殿元馬延武王芝王鴻文王平政孔憲林石瑩吉麟定任涌劉拱璧劉德魁邢斌承李鳳翔李家有楊長榮楊生娃吳信芳陸近禮張桂書張之仲武澤霖榮福桐周維藩侯少白郝珍耿德勝郭朗清閻應(yīng)臺梁濟續(xù)廷梅焦純禮譚正喬孝恭劉精三孫長勝李秀李世杰李居義楊澄源楊泰巖應(yīng)芝邵修文張連升張博士尚德段邦憲趙承經(jīng)相黃祿郝富珍柴采臣郭鴻霖常珍梁上棟韓升泉傅拐子翟國瑸劉械劉綿訓孫占標李榮李志皋李西鵑楊沛霖楊天章狄樓海張成霖張起鳳張?zhí)m亭金殿元周俊杰趙星西宮保衡賈英徐翰文郭登瀛曹方來梁際蓉韓仰斗路福保冀學蓬劉干臣劉越西余欽烈李敏李尚仁李書勛楊彭齡嚴飛龍陳坤德張履太張清源苗文華單益三周象山趙子礽柳殿魁高保印徐掄元閻志遠景蔚文梁俊玉韓志仁解榮輅劉漢卿劉仲魁許壽山李大魁李樹勛李德懋楊瑞鵬吳匯之陳紹先張德樞張占魁苗雨潤榮炳周岐伯倪普香胡亮天高佩天徐宗勉閻虎臣謝禎祥銀繩武焦滇裴子清
章節(jié)摘錄
溫壽泉 符慶輝 溫壽泉(1881—1956),字靜庵。山西洪洞縣辛村鄉(xiāng)白石村人。清末秀才,山西武備學堂肄業(yè)。 1904年被清政府保送赴日本留學,1905年加入同盟會,1909年回國,任山西大學堂(今山西大學)兵學教官,山西督練公所會辦兼陸軍小學堂監(jiān)督。辛亥革命時,參加太原光復之役,任山西軍政府副都督,后任燕晉聯(lián)軍參謀長,北京政府陸軍部參議。1929 年后任國民黨河北省政府建設(shè)廳廳長。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應(yīng)周總理之邀,任中央文史研究館館員。 溫壽泉出生于貧苦的農(nóng)民家庭,本村有一位蘇姓老先生博學多才,其父溫必得為使兒子獲得就學機會,不得不長年為蘇家扛活,得以免費學習。溫壽泉專心攻讀,成績優(yōu)良。1902年溫壽泉考入山西武備學堂,受康梁變法思想影響,決心走革新道路。1904年以優(yōu)異成績被選送日本留學,先入東京振武學校,學習日語和科學知識,不久結(jié)識了孫中山,加人中華革命同盟會,參加革命活動。振武學校畢業(yè)后,進入日本陸軍士官學校學習,并同閻錫山等28人參加“鐵血丈夫團”,作為回國后各省軍事運動中心人物。同年11月由日本回國,任山西大學堂兵學教員,后參加清政府會試,被賜予陸軍炮兵科舉人,并授副軍校(相當中尉)。返省后被提為督練公所督辦兼陸軍小學監(jiān)督。宣統(tǒng)三年(1911)辛亥革命后,10月29日太原起義成功,溫壽泉被選為山西省副都督兼山西軍政部部長。清政府派兵人晉鎮(zhèn)壓革命,娘子關(guān)失守,溫率本部軍士南下,經(jīng)平陽、河津等地向運城進軍。1912年1月2 日成立了山西河東軍政府,在溫壽泉主持下由民政長遴選同盟會員接替各縣知事,宣布豁免舊欠錢糧,釋放在押犯,取消縣衙三班六房,廢除跪拜禮節(jié)及縣官坐轎出衙鳴鑼開道等惡習,河東氣象,一時更新。 南北議和后,袁世凱就任臨時大總統(tǒng),原清軍盧永祥部和王汝賢部撤離山西。 其間,溫壽泉致電孫中山大總統(tǒng),請求聯(lián)師北伐,以除袁逆。電文原文如下: 孫大總統(tǒng)、黃內(nèi)閣陸軍部長、黎副總統(tǒng)及各省都督、各軍政分署均鑒:敝省自陰九月初八日起義后,即聯(lián)合吳祿貞攻取北京。奈兵單械少,吳又被害,袁賊遠交近攻之策,陽與晉議和,暗調(diào)第三鎮(zhèn)全部第六鎮(zhèn)混成協(xié),于十月十八日晚猛攻娘子關(guān),連攻四日夜,我終以兵單彈光敗歸太原。清兵乘勢進迫省城,大肆殺傷。閻都督因顧全民命,分路退出。閻率兵四千余,北占大同(指續(xù)桐溪的忻代寧公團),與巡防義軍協(xié)攻歸化城以作根據(jù)。楊彭齡帶兵二千余,南攻河東地,已克復運城,與秦軍聯(lián)合,不日進攻河南。此太原失守后之情形也。清軍有意違約,袁賊居心奸險,望早日聯(lián)師北伐,除彼妖孽。再晉省槍少彈完,即乞顧全大局,伏賜接濟,寄由陜西轉(zhuǎn)遞河東為盼!晉軍軍務(wù)部部長溫壽泉叩真。 一九一二年一月十一日 1912年3月15日袁世凱任命閻錫山為山西都督,溫壽泉撤去在運城的軍政分府后,率部回太原擔任副都督兼軍政司司長。由于受閻錫山壓制,于是通電下野,解職北上舉家定居北平,任傅作義的高等顧問。據(jù)其兒媳肖景回憶,抗戰(zhàn)期間,侵華日軍曾多次威逼利誘,土肥原賢二亦曾登門勸說,要其執(zhí)掌山西,但其堅決不當漢奸,均予以拒絕。其間掩護了許多共產(chǎn)黨人開展革命活動??箲?zhàn)勝利后,軍調(diào)部王世英到北平與溫多次交談,后溫壽泉利用人事關(guān)系,設(shè)法營救劉少白、劉亞雄等人安全脫險。1948年,解放軍解放北平期間,溫壽全先生同他的學生傅作義多次商討,極力向其進言起義,和平解放北平。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溫壽泉先生當選為第一屆山西省政協(xié)委員,受周恩來總理邀請,任中央文史研究館館員。1956年病逝于北京,終年75歲。 1950一1953年,溫壽泉先生次子溫宗黃、兒媳肖景被其舉薦回洪洞一中任教,所帶學生成績優(yōu)秀?!拔幕蟾锩逼陂g,溫宗黃夫婦被劃為右派,后遷回白石村,其三間房產(chǎn)只留下過廳,后落實政策時洪洞縣給予了補償。 夫婦去世后都葬于洪洞祖墳邊。 由于近年政府修繕環(huán)北路,家中無人管理,溫家祖墳遂被推掉。 溫壽泉故居坐落在山西洪洞縣白石村,建于民國三年(1914),后人稱溫家大院。建筑風格為晚清,建筑面積5000余平方米,結(jié)構(gòu)建筑樸實不華?,F(xiàn)存有溫壽泉父親60大壽時,孫中山、黎元洪、黃興、閻錫山、趙戴文、王國祜共同送的賀壽匾額。 抗戰(zhàn)初期,紅軍抗日先鋒軍東征曾來到這里,播撒下革命的火種。朱德、彭德懷、鄧小平、左權(quán)、林彪、羅榮桓、聶榮臻、楊成武、楊得志、鄧華、韋國清等八路軍高級將領(lǐng)都先后在此居住和工作過,八路軍總部隨營學校校部所在地也在此院,著名的緬字擊隊之歌》就從這里誕生并唱遍中國。 溫家大院從2007年重新修繕,2008年10月,被山西省史志院認定為 “紅軍、八路軍紀念館”;2009年4月,被臨汾市委、市人民政府樹為“臨汾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溫壽泉先生的孫子溫葆林、溫惠林,孫女溫曼林在網(wǎng)上發(fā)現(xiàn)關(guān)于溫家大院的宣傳后,于今年6月7日回到白石村溫家大院,為我們提供了一些珍貴的史料。 溫壽泉先生忠貞愛國、忠厚正直的品德風范為后人景仰。 ……
編輯推薦
《山西辛亥人物傳》選編了一部分辛亥人物后裔的文章,沉郁頓挫,聲情飽滿,讀來很是感人。同時新搜集到一些珍貴的歷史圖片,屬首次公開面世,并采取圖文混排,既好看好讀,又增加了歷史的厚重感,確有一些尚可圈點之處??陀^記述了山西辛亥革命時期的重要人物,真實地再現(xiàn)了山西辛亥革命這段歷史。都給予歷史的記述和客觀的評介,包括研究山西近現(xiàn)代史繞不過去的閻錫山等重要人物,充分肯定了他們對辛亥革命的歷史貢獻。
圖書封面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