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08-09 出版社:接力出版社 作者:劉墉 頁數(shù):209
Tag標簽:無
前言
格物致知真沒想到,我在離開電視N30年后,又站到了熒光屏前面,謝謝鳳凰衛(wèi)視,他們要我做節(jié)目,給我很大的自由,說我講什么都成。不過沒這么簡單,他們又花好幾個月的時間做了個調查,在網(wǎng)上調查大家希望我講些什么,我想就少數(shù)服從多數(shù),尊重大家的意見吧!根據(jù)55000多人票選,在我的17本書當中,閱讀人數(shù)最多的是《我不是教你詐》,占了12。5%,其次是《超越自己》,占10。4%。當問到對我哪種類型的作品比較感興趣時,31。2%的人選了“處世”,27%選擇“勵志”,23%選了“情感”。我想在未來的節(jié)目里,我就把這些項目的內容結合在一塊兒來談吧!一方面在特定的期間,集中談處世、勵志或感情,一方面不要太拘泥,可以隨時把內容延伸出去。話說回來,無論處世、勵志、感情,甚至文學、藝術、自然,不都是生活嗎?所以整個說起來,我談的是人生,是生活,從最生活的地方談生活,希望即使是小學生也能聽得懂。經常有人問我,自認為是文學家、藝術家、教育家、演講家,還是慈善家?我的答案是我寧愿做個“生活家”,就是在生活中感悟的人。所謂“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國”。《禮記?大學》篇里也說“致知在格物”,意思是只要我們深入地探討每樣事物的道理,就能得到系統(tǒng)的知識。還是舉幾個通俗的例子吧——阿基米德是怎么發(fā)現(xiàn)浮力的原理的?據(jù)說是他有一天洗澡,水放太多了,當他坐進浴缸,里面的水溢了出來,于是靈光一閃,光著身子就跑出去,大叫:“發(fā)現(xiàn)了!發(fā)現(xiàn)了!”他的靈感不是從生活中產生的嗎?還有牛頓是怎么發(fā)現(xiàn)萬有引力定律的?不是據(jù)說因為他被樹上的蘋果打到,于是想蘋果為什么往地面落,月亮卻不往地面掉,于是研究發(fā)現(xiàn)的嗎?伽利略也差不多,他關于“鐘擺原理”的靈感是怎么來的?不是據(jù)說是他有一次去比薩大教堂,看見裝修工人碰到的吊燈擺來擺去,于是往深處研究得來的嗎?連愛因斯坦都因為在伯恩坐電車的時候,看著城市里著名的鐘樓,心想如果電車以光速飛離,鐘樓上的時間和電車里的時間會不會不一樣,而漸漸想通了相對論。因為我們生活在這個世界?所以一切都以這個世界為基礎,一切靈感都由生活里產生,文學家在生活中有感悟,蟲鳴、鳥囀、竹韻、松濤、殘花、落葉、風霜、雨雪,哪一樣不在生活中?藝術家,無論畫的是人物、山水、花鳥,又有哪樣不是在生活中見到的?就算抽象畫,也是由生活中抽象的。譬如我20歲畫的一幅畫,乍看挺抽象,其實是畫臺灣墾丁公園的鐘乳巖洞。又如我前兩年畫的一幅山水,不是既抽象也具象嗎?再簡化一點,就怎么都看不出是瀑布了,只是它再抽象,還是由生活里產生的。詩歌、音樂也一樣,兩千多年前的古人就說了詩是心情的一種表現(xiàn)。在心為志,發(fā)言為詩,因為心里有情,有感動,所以說出來;說不夠,還要拉長了調子嗟嘆;嗟嘆還不夠,就要詠歌;唱還不夠,不自覺地就手舞足蹈起來。于是我們發(fā)現(xiàn)詩歌、舞蹈、音樂不但由生活里產生,而且是相通的。那源頭,那產生的力量,是我們的心,也是在生活里的感觸。所以我要說無論科學家、哲學家、文學家、畫家、音樂家,每個人都是“生活家”,當他們從生活里產生靈感,經過思想、創(chuàng)作,成為理論和作品之后,還是要用在生活之中。任何一種創(chuàng)作,如果不能落實于生活,幫助我們生活,引不起我們的感動,都是死的。這個《世說心語》的名稱,是源自劉義慶編纂的名作《世說新語》,在劉義慶的書里,記載了很多當時的小故事,分為“德行”、“言語”、“政事”、“文學”等等很多類,都寫得很淺白,有的能引人一笑,有的能發(fā)人深省,我的這個《世說心語》也一樣,非常輕松,十分實用。
內容概要
劉墉有很多頭銜——畫家、作家、演說家、慈善家……而他本人最喜歡最認可的稱謂卻是“生活家”。本書中,“生活家”劉墉思接千載,視通萬里,揮灑談笑,卷舒風云,在一派輕松幽默的話語中娓娓道出人生的智慧、處世哲學以及掌控瞬息萬變生活的體驗和經驗……點點滴滴,盡是睿思。 他會告訴你什么時候該說話,什么時候不說話,什么時候該說什么話;他也告訴你如何回答老板的問題,如何給人留下美好的第一印象;他還告訴你優(yōu)雅與關車門用力大小的關聯(lián),風度與在餐館說話音量的正負關系……這其中,有對生活中言談舉止、站立坐行的溫馨提示和引導,也有對文化的反思,對時代變遷的仔細推敲和考量。 在我們的生活中,從來不乏小故事、小機智、小聰明。而當這些碎玉散珠經由劉墉這位“生活家”穿針引線輕松道出后,自成一部生活哲學。它們親切如話家常,警醒如醍醐灌頂。它們是處世秘笈,同時,也是一部字句中蘸滿關愛與溫情的劉埔體散文。面對這位“生活家”,涉世未深的年輕人會茅塞頓開、恍然頓悟,對人生已多有閱歷的讀者也能在更廣闊的視界中洞見人性美丑,獲取共鳴哲思。 過去幾年間,劉墉先生用他在中國的版稅已經幫助了兩百多個大中學生就學,舉辦了幫助下崗工人子女的征文比賽,并捐建了薇薇希望小學等三十七所學校。請認定劉墉先生的正版書,勿購買盜版品,使他在中國的公益活動能夠推廣得更多、更廣。
作者簡介
劉墉,畫家、作家。一個很認真生活,總希望超越自己的人。曾任美國丹維爾美術館駐館藝術家、紐約圣若望大學駐校藝術家、圣文森學院副教授。出版中英文著作六十余種,在世界各地舉行個展三十余次。
創(chuàng)作的原則是“為自己說話,也為時代說話”;處世的原則是“不負我心,不負我生”?,F(xiàn)主持水云齋。有一顆很熱的心、一對很冷的眼、一雙很勤的手、兩條很忙的腿和一種很自由的心情。
書籍目錄
前言格物致知第一章 說錯話,滿頭包第二章 惜話如金第三章 閉嘴吸金第四章 識破障眼法第五章 把光芒讓給別人第六章 不要喧賓奪主第七章 實話實說:幫老板擋電話第八章 實話實說:誰要你多那句嘴第九章 實話虛說第十章 顛三倒四害死人第十一章 說出驚艷第十二章 給觀光客看什么(一)第十三章 給觀光客看什么(二)第十四章 人無近憂,必有遠慮第十五章 禮多人不怪第十六章 禮多被人怪第十七章 關車門與優(yōu)雅第十八章 “喂”出一個好印象第十九章 你怎么知道人家早下班了第二十章 一喂天下白 第二十一章 通電禁忌第二十二章 當心電話泄密第二十三章 小心被套話第二十四章 不妨換個方式說第二十五章 留神你的“行為語言”第二十六章 站著說還是坐著說 第二十七章 職業(yè)道德決定成敗 第二十八章 愛到舌尖留半句第二十九章 圍師必闕第三十章 好話好說第三十一章 感動自己再出口第三十二章 出奇制勝四高招第三十三章 成事不說(一)第三十四章 成事不說(二)第三十五章 成事不說(三)
章節(jié)摘錄
第一章 說錯話,滿頭包有道是“沉默是金”,在談怎么說話之前,我先得談怎么不說。因為禍從口出,常常不說要比說好得多。舉個最近的例子吧!上個月中國臺灣有位官員在被質詢的時候說錯了話,被K得滿頭包。事情是這樣的,臺灣南部連日豪雨,造成水災,于是有人質詢“農委會”的官員該怎么幫助受損的農民,那位官員回答:“根據(jù)我們的統(tǒng)計,云林、彰化、高雄,他們都沒有達到我們所謂的天然災害救助辦法的標準,比如說云林要達到一億八千萬,事實上,三個地區(qū)加起來損失差不多二千多萬而已?!备魑蛔x者一看,就知道他為什么被K了,只怪他多講了那“而已”兩個字。如果他講“三個地區(qū)加起來損失差不多二千萬,沒達到救助標準”,怎么可能有問題呢?請各位千萬別怪這個官員笨,要知道我們很多人都有這種“多說半句廢話”的毛病,而且往往因為那么半句廢話出問題。舉個我自己的例子,有一天我跟朋友約好中午碰面,因為辦公室忙,出門晚了些,對方著急了,又不知道我的手機號碼,就撥電話到辦公室問。電話是我秘書接的,她挺聰明,說:“劉先生早出門了,應該在路上,馬上就到了?!蹦阏f,她不是答得很好嗎?偏偏她畫蛇添足,又加一句:“劉先生很忙的!”我那朋友一聽就火了,回一句:“他忙?我不忙嗎?”跟著就看我進門了,又把那火發(fā)到我頭上:“你秘書說你忙,好像你遲到有理似的,你要知道我也忙耶!”你說我那秘書笨不笨?我又倒霉不倒霉?事實上,我的秘書非常聰明,而在講話的時候愛畫蛇添足的人常常都很聰明.再舉個大家常碰到或常犯的毛病。你是職員,老板問你今天客戶一共叫了幾箱貨。平常一天有一百多箱,那天特別少,只叫了十箱。你是不是很可能答:“報告老板,今天只叫了十箱耶!”你現(xiàn)在想,一定覺得這樣說沒什么錯。但我要很鄭重地告訴你:如果你只是個小職員、小主管,你錯了!除非你是合伙人、大主管或老板娘,你最好不要說“今天‘只’叫了十箱”,而應該講“今天叫了十箱”。甚至我得叮囑你,就算你是大主管或老板娘,你最好也說:“叫了十箱?!睘槭裁矗恳驗槟悴皇抢习?,你應該先客觀地把實際數(shù)字告訴他,下面他要跳起來或大吼:“什么?才叫十箱?怎么搞的?”都是他的事,你沒有資格用你的主觀去影響他。沒錯!你不能影響他!在心理學上有個實驗——給許多人看一段車禍的影片,然后一個一個分開問他們那車禍的情況。當問的人用“請您回憶一下那意外的情況”,或“請您回憶一下那車禍的情況”,又或者“請您回憶一下那慘劇的情況”時,因為使用“意外”、“車禍”、“慘劇”三個詞的不同,會造成那些答話的人很不一樣的形容。連對小孩都一樣喲!我們都認為小孩最誠實了吧!但是據(jù)實驗,如果你讓一個陌生人在幼稚園教室里走一圈就出去,然后問小朋友對剛才那個好可愛的叔叔,或剛才那個怪叔叔的印象的時候,可能得到很不一樣的答案。為什么?因為你給了他們導引。同樣的道理,當老板問你情況,你要先冷靜地、客觀地答事情,不能先加入自己的好惡意見。平??蛻粢唤胸浘褪且话傧洌裉旖惺?,跳不跳起來,冒不冒火,或要不要哭,要不要開會檢討,是老板的事,你要交給老板去思考?;蛟S你說你就是老板,也有這樣的職員,你不覺得不好,反而覺得職員這么說,是跟公司一個鼻孔出氣,是榮辱與共。對不起!你錯了。要知道,當小職員說“某某討厭的客戶今天來過”或“某某分店今天才賣了三樣東西”的時候,他顯然是幫你這個老板反應,甚至要指導你反應,好像說完就要看你露出厭惡的表情或火冒三丈。對一個有紀律的公司,對一個領導者,或對一個需要作出正確判斷的領導階層,做下屬的都應該先提供客觀的事實。同樣的道理,記者作新聞報道,也必須客觀。發(fā)生了兇殺案,在那嫌犯沒被判決有罪之前,你不能稱他為殺人兇手,只能說他是嫌犯,否則就可能是新聞審判。知道了這些,如果你是職員、小主管,下次你老板問你情況,我建議你先冷靜地告訴他實情,千萬別添油加醋,甚至火還沒起,你就先加油。相對的,如果你是老板,碰上這種愛添油加醋的職員,你也要糾正,說“今天叫貨叫的是多還是少,由我來判斷,請你們以后不要加這些形容詞”。現(xiàn)在讓我們回頭想想,如果臺灣那位官員只是客觀地答“農業(yè)損失二千多萬”,而不是“二千多萬而已”,是不是好太多了?第二章惜話如金去年十二月我在臺北參加了一個醫(yī)學座談會,到場的都是名醫(yī)。其中有位醫(yī)生談到他的一個同事,有一天晚上背痛,跑回自己醫(yī)院急診,才到就不疼了,請當班的同事檢查一下,認為沒什么大問題,就回家了,沒想到第二天正吃早餐呢,突然胸口劇痛,因為心血管剝離,送到醫(yī)院,已經回天乏術了。說到這兒,那位已經做大學副校長的醫(yī)生突然當著幾百位在場聽眾的面,哭了。他哭急診室的醫(yī)生第一次沒能細細檢查,更責怪那死去的醫(yī)生,明明自己是專家,為什么還那么輕忽,甚至自己說自己應該只是扭傷、神經痛,使得給他檢查的醫(yī)師這么一聽,也就沒往嚴重的地方去想。我有不少醫(yī)界的朋友,所以對醫(yī)生挺了解。我發(fā)現(xiàn)醫(yī)生雖然會給病人診治,卻常常忽略自己。偏偏因為他們是專家,當他自己認為自己沒事的時候,別的醫(yī)生也容易放松戒備,心想你自己都不覺得怎么樣,誰比你更知道自己,應該就沒事吧!譬如我有個醫(yī)生朋友,有嚴重的糖尿病,有一陣子他打球的體力很差,我偷偷問他太太有沒有發(fā)現(xiàn),他太太說不清楚病情,又說她丈夫是醫(yī)生,自己會照顧自己。還有一回,我問個醫(yī)生朋友,除了建議過了五十歲的病人做直腸鏡檢查(如果發(fā)現(xiàn)息肉,立刻割除化驗,就算是良性,三年之后也要再做直腸鏡檢查),自己有沒有也按時檢查?你猜我那醫(yī)生朋友怎么答?他說他六十歲了,從來沒做過,檢查出來怎么辦?你千萬別覺得不可思議,要知道人都有個毛病,就是怕身體檢查發(fā)現(xiàn)問題,有的人因此不查,連該做的定期驗血都不做。就算有了病征,去看醫(yī)生,還可能有個潛在的心理,認為自己沒病,也可以說他不愿面對自己的病,而且這心理可能包括醫(yī)生在內。說到這兒,進入了說話技巧的主題,也就是“少說廢話”。千萬別在應該聽別人說話或專心做事的時候,在旁邊啰啰唆唆。要知道,當你啰唆的時候,很可能影響別人的判斷,失去聽別人意見的機會,或造成對方的錯誤,結果損失的是自己。就繼續(xù)前面醫(yī)生的話題,談談看病吧!你知道有多少病人,明明去找醫(yī)生看病,卻從一開始就自己在扮演醫(yī)生嗎?讓我說個故事:老王剛旅行回來,從在美國時,就覺得胸口常疼,而且愈來愈嚴重,不得不去就醫(yī)。按說他只要告訴醫(yī)生他從什么時候開始疼、哪里不舒服、胸口怎么疼就成了,那老王卻可能一見醫(yī)生,先自己下判斷:“醫(yī)生!我最近左邊胸口老疼,不過是老毛病了。每次提重東西,尤其旅行提很重的行李之后,就會疼!我這次八成也是因為到美國旅行一路行李提上提下造成的。您給我開點止痛藥就成!”那醫(yī)生心想這是老毛病了,再聽一聽、敲一敲,搞不好,醫(yī)生一邊聽,那老王還一個勁兒地吹牛,說美國怎么好玩,迪士尼怎么精彩呢!結果明明應該做心電圖,甚至戴二十四小時監(jiān)測儀,到頭來全沒做,只給老王開點止痛和肌肉松弛的藥,就讓老王回家了。老王當然也很高興,因為醫(yī)生證實了他只是因為提太重的東西,拉傷了肌肉,根本就是老毛病。豈知,老王才進家門,突然一捂胸口,倒地不起,心臟病發(fā),死了!請問,是誰害了老王?是他自己??!誰讓他不該說話的時候說話,影響了醫(yī)生的判斷。我在上一章里,提到職員不應該以自己的主觀影響老板,因為你不是老板,老板作正確的判斷,需要的是客觀的資料。今天則強調一點,就是有些東西你可以說,但不必先說。譬如你要裝修房子,找來設計師。既然他是專家,你應該先聽他怎么說,而不是自己先講:我覺得這個門可以改到那邊,這里加個屏風,床頭上面像旅館一樣,加幾盞石英燈,地上用拋光的石英磚……請問,你這一說,設計師還能發(fā)揮他的創(chuàng)意嗎?你怎不想想,因為他是專家,能提出你完全想不到的好點子,比你原先的構想好得多呢?如果再碰上個圖省事的設計師,你怎么說,他怎么辦,辦得不好,反正是你的意思,你也不好不接。到頭來,請問,是他做設計師,還是你做設計師?如果都由你做了,連材料都自己想好了,你又何必付那么多設計費?不必說的時候先說,是人們的通病,你可能知道當人數(shù)鈔票的時候,千萬別去打擾,卻可能在銀行職員給你填表格,或醫(yī)生給你開藥單的時候,一個勁兒地跟他說話,如果金額弄錯了、賬號寫錯了、藥開錯了,你要怪誰?所以無論看病、裝修、上銀行、找律師,都要懂得有些話得先憋著。不是不說,而是等該說的時候才說。第三章閉嘴吸金去年我在電視上看到一個說相聲比賽,到場的全是高手,其中有一對是海外來的,內容比較特殊,口音也不同,雖然講得非常好,可惜大概不太抓得住現(xiàn)場觀眾的口味,一路說來,沒怎么引起笑聲。不過平心而論,他們說得真不壞,我也就津津有味地欣賞。沒想到,突然間,其中逗哏的那位突然停住了,好像忘了詞,然后對大家說了聲抱歉,表示說不下去了。按說那兩個人都是高手,在海外也一定經常上場,為什么當天會失常呢?我猜八成的原因,是現(xiàn)場的反應太冷,使說的人抓不住場子。過去他演出,抓得住觀眾的心,一定笑聲不斷,大家笑,一方面可以讓說相聲的人停頓一下,喘口氣,更重要的是能使他們獲得鼓勵,說得更帶勁。偏偏那天,北京的觀眾不一樣,使他們愈說愈慌,到頭來全亂了。聽的人沉默,不出聲音,有時候對講話的人,要比你跟他辯論,來得更有壓力。因為他抓不住你,不知道你怎么想,他好像一顆顆石子兒往洞里扔,下去,連一點回音都沒有,他能不緊張嗎?心想:天哪!這洞有多深哪!簡直不見底嘛!所以當你聽說一個人深沉的時候,眼前很可能浮現(xiàn)一個“惜話如金、莫測高深”的畫面?!澳獪y高深”,正是你不說話的好處。當別人說時,你只冷冷地聽,除非你是聽長官訓話。假使兩個人平等,你不講話,就顯得莫測高深,成了“他在明處,你在暗處”。你沒聽人常說某某演員,或某某人,如果不開口,還挺好,一開口,就露了底嗎?沒開口,為什么好?因為你不容易了解他,至于一開口,如果氣質不佳,內容貧乏,很可能立刻就露了底兒。好比“黔驢技窮”,當那驢子不叫、不踢的時候,從沒見過驢子的老虎,還可能怕怕的,等驢子大叫一聲,再踢那么一下,老虎立刻把驢子看穿,一口就把驢子咬死了。所以一個會說話的人,先要懂得什么時候不說,尤其當你沒把握的時候,可以讓對方先說,從對方的話里探虛實,甚至用這個方法偷偷學。對!偷偷學!舉個例子,你要買老式的家具,半竅不通,卻又怕吃虧,你可以去家具店集中的地方,先到第一家店,一樣一樣看。老板過來,問你對哪種感興趣,你只笑笑。于是那老板不得不主動介紹了:“您瞧瞧,這明式的如何?”接著你進另一家,進去繞繞,老板問你對什么感興趣,你說:“明式的吧!”老板立刻把你帶到明式家具的那區(qū),你再一樣樣看,不吭聲。這時候老板看你正端詳其中一樣,說:“哦!您要買明式的圈椅?”你跟著又出來了,進下一家店,才進門就問:“有沒有明式的圈椅?”老板趕快帶你過去,一樣樣介紹,看你正摸其中一把,就說:“這可是海南的黃花梨,還有,您瞧!這里有癭子,多漂亮!”好!接著你又出來了,進下一家,而且這次進門就問:“有沒有明式圈椅?要海南黃花梨,最好帶癭子裝飾的……”老板一聽,嗬!來了行家。這時候,如果你問價錢,而且說:“我可是比價,你開,我不還價,但是如果貴了,我轉身就走。”請問,他能不開低一點嗎?事實證明,你在行!最起碼你看過不少,真是比價。于是你可以拿著他開出的價錢,作比較,再去別家,甚至回你看過的前面那幾家。相反,如果你當初嘴巴大,進店門先說:“我要中國式的、老式的比較古典的椅子,木料要好一點?!蹦抢习迥芰⒖炭创┠闶峭庑小E錾霞樯棠懿缓莺萸媚銌??所以我說,你可以用沉默的方式去學習。學會了,再開口。再舉個真實的例子。我有個親戚由朋友介紹看上一棟房子,除了覺得鄰居的冷氣主機在陽臺上,有點吵,其他都滿意,價錢是一百五十萬。但是不知道合不合適,請我也去瞧瞧,做個參謀。我找一天去了,賣房子的一路問我,我除了報個姓,別的一律笑笑。她又問我要看大戶,還是小戶,我指指天:“大的!”小姐趕快說當然是大的。接著帶我進去,還一路介紹建筑外觀啊,建材啊,承建商多有信用啊,現(xiàn)在只剩下三個保留戶,都是最好的啦!我也都禮貌地點頭笑笑,只是特別指指陽臺,說:“鄰居的冷氣機好像會吵?!蹦切〗悴铧c跳起來:“哦!您一定來看過對不對?還是別人帶您看過?還好啦!只要換成‘氣密窗’就不會吵了,我們可以免費為您換。”我又點頭笑笑,找張椅子坐下,指指桌子說:“麻煩您把價錢寫給我?!毙〗阆肓擞窒耄€去打電話問長官,終于把價錢寫給我您猜怎么樣?我那朋友才問過,是一百五十萬,我拿到的是一百三十萬。為什么?按說他是由朋友介紹的,應該便宜??!而我從頭到尾沒說幾句話,憑什么比他問的便宜?
編輯推薦
《世說心語:劉墉處世秘笈》是鳳凰衛(wèi)視強檔節(jié)目的同期書?!妒勒f心語:劉墉處世秘笈》中,“生活家”劉墉縱橫捭闔,在輕松幽默的話語中道出了很多人生的智慧和處世的心得,如“惜話如金”、“實話實說:誰要你多那句嘴”、“你怎么知道人家早下班了”、“當心電話泄密”、“愛到舌尖留半句”,這些言談、交際技巧不僅對涉世未深的年輕人大有幫助,即使是頗有人生閱歷的人讀來,也會有恍然頓悟的感覺。 勵志大師劉墉30年后重返熒屏,加盟鳳凰衛(wèi)視,精心打造強檔日播節(jié)目,處世心得、人生智慧、心靈感悟、世間百態(tài)……盡在《世說心語——劉墉處世秘笈》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