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10-10 出版社:海南出版社 作者:余世存 頁數(shù):277
Tag標簽:無
前言
人生在世,其意義并不全在未來,上友千古,重溫塵封于史的智慧,續(xù)接偉大的傳統(tǒng),尤其——如果稟有那份悟性和勇氣——復(fù)活先哲的經(jīng)典,領(lǐng)略不囿于時空暌隔而彌久更新的啟示,也許才是真實不虛的存在價值。未來,恰如所有智者所預(yù)示的,那是一片無法預(yù)言的虛空。人們的自由,與其說在不可知的未來,不如說在過去,如參天大樹圍繞自己那顆種子長成的年輪清晰可辨,如浩瀚星云總以巨大的渦漩狀環(huán)繞著某種神秘的奇點,所有的夢都是已然世界的反射,并暗示著未知天地的奧秘和信息。道術(shù)為天下裂既久,世象紊亂不已。中國總算窮盡三千年治亂循環(huán)的歷史周期性振蕩,卻又陷溺于世界性文明沖突的全球化整體危機的悖論。種種不祥之兆紛至沓來,人類最大生命共同體世俗性生機勃發(fā),有史以來最堅固的潘多拉盒子已被撬開,數(shù)以億計的人眾要求分享天文數(shù)字般的財富紅利,要求擁有陽光下最大物質(zhì)份額和生存權(quán)利的意志已君臨東土??涨暗恼w同質(zhì)性和同樣空前的個我主義一起膨脹,一場造山運動般犁庭掃穴式的中國再造浪潮正在席卷十數(shù)億生民,無人能丈量更無人能駕馭這泛濫無忌不知所終的浪潮。所有人都被裹挾而去,隨處可見舊世界的堤岸四處潰決。老中國正被連根拔起之際,極富憂患、矜憫、慈悲和生命意識的華夏靈性一片肅殺蕭索,唯有晨鐘暮鼓,蟬噪蛙鳴,唯見天兇地否,中國似乎又陷入某種罪與罰的輪回。萬物皆有始,一切都其來有自,這是這個不可理喻的宇宙和轉(zhuǎn)瞬即逝荒誕不經(jīng)的人生唯一可以理喻的事象。對于這個滔滔者天下皆是的時代,對于這個為虛無主義和末世感所魅惑的世界,尤其對于被物性迷狂和現(xiàn)代虛驕征服的中國,若欲免除又一輪洪水時代的浩劫,只有一條路可循:回溯源頭活水。幸而我們有清澈淵博的源頭,那是中華數(shù)千年不曾淪為禽獸也不曾徹底奴化的文明原典,中國斯文不喪的道德初衷,億兆生民歷經(jīng)滄桑而不墮不隳的精神根據(jù)。20世紀50年代,世界籠罩在美蘇冷戰(zhàn)和核蘑菇陰云之下。中國正借西方19世紀興起,在20世紀由蘇俄改造輸入的激進學說和絕對主義制度,開始一場史無前例的歷史-文明-民族虛無主義圣戰(zhàn),向不能作任何辯護的先賢先圣們宣戰(zhàn)。德國哲學家卡爾·雅斯貝爾斯卻在其卷軼浩繁的哲學世界史中,提出了“軸心時代”的文明史新理論,并且把孔子和老子尊為“思想范式創(chuàng)造者”和“原創(chuàng)性形而上學家”。
內(nèi)容概要
以第一人稱、第三人稱混合形式敘述中國先哲的人生心路、還原歷史。將老子的一生串成一個完整的人生歷程,關(guān)于老子與孔子、萇弘、常樅、秦佚、楊朱、周王室的關(guān)系,作者都交待得合理而平常,從語言、習俗、禮樂、天下變遷等方面部分還原了先秦的歷史。 通過講述老子的愛情、友誼、教育、仕途人生,探索道德經(jīng)思想的緣起。作者敘寫了老子的愛情、友誼、教育、仕途、隱居等一生的活動 沉思跟人生之旅相結(jié)合,哲理、常識處處可見,道德經(jīng)81章全部不著痕跡地融進各章節(jié)中,給讀者了解道德經(jīng)和老子的言路思路以很大的方便,毫不夸張地說,讀完《老子傳》,再讀《道德經(jīng)》如探囊取物。作者以散文式的、詩一般的語言,提供給讀者享受式的慢閱讀。
作者簡介
余世存,學者、詩人,青年思想家。湖北隨州人,畢業(yè)于北京大學中文系,歷任中國頂級戰(zhàn)略雜志《戰(zhàn)略與管理》執(zhí)行主編。目前為《中華英才》、《中國新聞周刊》、《南風窗》等多家媒體的專欄作家。
余先生是當代最重要的思想者,多次入選年度華人百名公共知識分子,被稱為“當代中國最富有思想沖擊力、最具有歷史使命感和知識分子氣質(zhì)的思想者之一”。
書籍目錄
序 回溯源頭活水:獨白與對話第一章 函谷之名第二章 樓觀講道第三章 慧極必傷第四章 少年舉意第五章 常樅絕學第六章 禮弄規(guī)范第七章 文字之秘第八章 鐘情懷春第九章 以身為度第十章 中年喪亂第十一章 周室尚賢第十二章 典藏觀想第十三章 王室講道第十四章 景王變法第十五章 王都旋渦第十六章 禮聞來學第十七章 景王崩了第十八章 萇弘化碧第十九章 溫國卜居第二十章 沛地傳道第二十一章 楊朱不仁第二十二章 孔丘無怪第二十三章 老子猶龍第二十四章 幾載回來第二十五章 文子自然第二十六章 曲仁觀世第二十七章 龍鳳扶風附錄 道德經(jīng)經(jīng)文后記 我為什么要寫老子傳
章節(jié)摘錄
常樅教弟子的辦法就是口誦,讓弟子們強行記憶,這就免不了督促弟子們背誦。有人冒尖一些,有人落后一些。大家總是把榮譽、目光都給予冒尖的弟子,因此,人人追求更冒尖,追求聰明第一。而那些落后一些的弟子的心理是什么樣的,永遠沒有人去關(guān)心;人們對他們多是不屑,是呵斥,是侮辱式的要求。徐任的聰明似乎天然地感覺到不為第一的可怕,面子、榮耀所在,他拼得不遺余力。為了死記硬背,他休息不好,神情恍惚。跟他比賽幾次后,我用盡了心力,也似乎明白自己跟他相比總是略勝一籌,這才故意輸了徐任幾次。這事后來真相大白,讓徐任明白虛榮之外,更有一種同學和諧相處的情誼在。讓徐任和師生們意識到,聰明過度到虛榮,是比愚蠢落后還要愚昧的事。這個真相如此堅實,深深地印在常樅和弟子們心里。同樣,對美、善來說,如果過分強化,它們也會轉(zhuǎn)化到對立面那里去,美將變得傻美,善將成為偽善,那都是丑惡的。但老子深深地體會到了學習競爭乃至社會競爭的壓力、弊端以及其必然性。人活在世上,只要他們追求的人生價值是人為的,那就必然有競爭。老子想,人其實沒有必要把出人一頭地、把高人一等看作多么了不得的事,因為那種出息那種高低都是相對而言的。沒有比較就沒有價值判斷,但價值判斷也因此不可避免地有人為之偽。在老子看來,只有在比較的同時意識到雙方或多方的相互依存,意識到它們的相互轉(zhuǎn)化,它們各自的存在才有希望和意義。天下人都知美之為美,那么丑陋的東西也就現(xiàn)形了,甚至說,天下人都知道去追求某種美,那個美其實是丑陋的,就像鄉(xiāng)下人說臭美一樣;天下都知道善之為善,那么不善的事物也就現(xiàn)形了,甚至說,大家都去做善事比如捐錢捐物,這種善其實有不善的一面,就像鄉(xiāng)下人說偽善一樣。鄉(xiāng)下人說一個人的美或善,是不為時間占有或放棄的。而不是像有些人,在規(guī)定的時間規(guī)定的地方打扮自己去行慈善。一句話,物極必反。
后記
人們多愛貼標簽,或說把人歸類,聽說我寫了《老子傳》一書,朋友就說我是一個文化保守主義者。這當然省事。只是我不知道文化有什么需要保守的,那些聲稱需要保守文化的人其實是在玩弄文化,使得窮苦匱乏的心靈深受污染、毒害。文明的每一次大創(chuàng)造之后,都會產(chǎn)出不肖子孫來敗家造孽,偉大的五四諸子之后即如此,偉大的先秦諸子之后也如此。我寫老子,希望能夠借老子的人生來示范一種文明或人生常識。時至今日,越來越多的人明白,我們的現(xiàn)代轉(zhuǎn)型是一種僭越人生常識的仿生生活,一個偽現(xiàn)代笑話。這其中有錯誤,更有罪行。用西方人的話,人民都犯下這樣那樣的罪錯了;用我們東方人的話,這是我們的共業(yè)。我們共同的業(yè)力帶來了共同的報應(yīng),水的污染、空氣的污染、食品的污染、土地的污染,地火水風或說金木水火土都污染了,天怒地怨……這個笑話通過手機、網(wǎng)絡(luò)、央視等傳媒無遠弗屆地傳遞給大家,大家笑過后繼續(xù)造業(yè)。
編輯推薦
聽老子講《道德經(jīng)》余世存傾兩年心血力作;人人都能讀懂的《道德經(jīng)》;散文的語言、詩歌的筆觸、小說的體裁、哲學的深度;司馬遷之后,第一部關(guān)于老子的思想傳記;王康等數(shù)十名作家、學者聯(lián)袂推薦;數(shù)十家電視、網(wǎng)絡(luò)、報紙等讀書頻道專門訪談推介! 《老子傳》作品特色:1.作品相關(guān)。以散文的語言、詩歌的筆觸、小說的體裁、哲學的深度還原老子的歷史原貌以及老子的人生心路歷程;以第一人稱、第三人稱混合形式敘述中國先哲的人生心路。從語言、習俗、禮樂、天下變遷等方面部分還原了先秦的歷史。通過講述老子的愛情、友誼、教育、仕途人生,探索道德經(jīng)思想的緣起。沉思跟人生之旅相結(jié)合,哲理、常識處處可見,《道德經(jīng)》81章全部不著痕跡地融進各章節(jié)中。2.老子相關(guān)。老子是中國哲學第一人。在西方,老子是東方哲學的代表,是充滿智慧的、有著無窮魅力的智者。據(jù)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統(tǒng)計,被譯成外國文字發(fā)行量最大的世界文化名著,除了《圣經(jīng)》以外就是《道德經(jīng)》。愛因斯坦書架上的書并不多,但有一本就是老子的《道德經(jīng)》德文譯本。美國前總統(tǒng)里根1988年在“國情咨文”講話中引用《道德經(jīng)》說:“中國的老子曰治大國,若烹小鮮?!薄白闱蚧实邸必惪硝U爾幾十年來一直將老子的《道德經(jīng)》放在他隨身攜帶的公文箱內(nèi)。他帶領(lǐng)德國隊奪得大力神杯后卻突然“隱退”,很多人表示不解。在接受《明鏡》周刊采訪時,他引用老子的一句話:“功成身退,天之道也?!?.制作相關(guān)。國內(nèi)著名書籍設(shè)計師張發(fā)財親自操刀封面、版式設(shè)計?! 独献觽鳌肺恼绿攸c: “以散文的語言、詩歌的筆觸、小說的體裁、哲學的深度還原老子的歷史原貌以及老子的人生心路歷程;以第一人稱、第三人稱混合形式敘述中國先哲的人生心路。從語言、習俗、禮樂、天下變遷等方面部分還原了先秦的歷史。通過講述老子的愛情、友誼、教育、仕途人生,探索道德經(jīng)思想的緣起。沉思跟人生之旅相結(jié)合,哲理、常識處處可見,《道德經(jīng)》81章全部不著痕跡地融進各章節(jié)中?!?/pre>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