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病警鐘

出版時間:2006-1  出版社:上??茖W技術文獻出版社  作者:陳明政  

內容概要

人間百病在其發(fā)病之初甚至發(fā)病之前,往往都有一些可被人發(fā)現的“蛛絲馬跡”,即使是猝死等也不例外。
  如果有哪一個患者或其家人,能及早發(fā)現這些重要跡象,并知道它們是何種疾病的不祥之兆,盡快到醫(yī)院進一步診療,那么,他或他的家人便是一個有福之人。因為早治療要比晚治療更容易、更省錢、更省時,不會貽誤治療時機。
  本書集中外發(fā)病學之大成,按照通常的疾病分類法,在每一節(jié)中都使用一個警句作標題,一口氣向讀者提供了400多個這樣的“蛛絲馬跡”,涉及大病、重病和危病百余種,不愧是讀者的一個“福音”。
  本書向讀者提供了400多個這樣的“蛛絲馬跡”,涉及大病,重病和危病種百余種。本書全方位地向人們敲響所有各科主要病種的發(fā)病警鐘,融西方現代醫(yī)學和傳統(tǒng)中醫(yī)學知識于喜聞樂見的人體奇妙現象之中,在極具新穎、實用和趣味性的介紹中,可讓讀者掌握到復雜而又深奧的全科醫(yī)學知識。即使是健康人也會對它產生濃厚的興趣。

書籍目錄

第一章  傳染性疾病警鐘發(fā)燒、昏迷、嘔吐且四肢痙攣,要警惕乙型腦炎有感冒癥狀且面部潮紅,要警惕出血熱陣發(fā)性臍周疼痛,要警惕蛔蟲病夜間肛門癢,要警惕蟯蟲病中年人出現“老年斑”,要警惕肝炎疲乏、惡心且食欲減退,要警惕急性肝炎乳暈色澤變深,要警惕遷延性肝炎乙肝“帶菌者”,要警惕四種預后皮膚上反復出現蕁麻疹和扁平苔蘚等,要警惕丙型肝炎久咳少痰且疲倦發(fā)熱,要警惕肺結核胃切除后,要特別警惕肺結核第二章  呼吸系統(tǒng)疾病警鐘兒童吸氣時胸壁凹陷或速度減慢,要警惕肺炎吸氣較易呼氣難,要警惕支氣管哮喘久咳不愈,要警惕支氣管哮喘和支氣管擴張兩眉間蒼白,要警惕肺臟病變晨起后第一口痰異常,要警惕肺部疾患老年人胸悶伴紫紺,要警惕肺氣腫久咳帶血并反復發(fā)熱,要警惕肺癌伴有頭面部和上身浮腫的聲音嘶啞,要警惕肺癌第三章  消化系統(tǒng)疾病警鐘第四章  循環(huán)系統(tǒng)疾病警鐘第五章  泌尿系及男性生殖器疾病警鐘第六章  血液和免疫系統(tǒng)疾病警鐘第七章  營養(yǎng)、代謝及內分泌類疾病警鐘第八章  動脈神經系統(tǒng)疾病警鐘第九章  物理和化學因素所致疾病警鐘第十章  精神及心理性疾病警鐘第十一章  骨傷科疾病警鐘第十二章  風濕性疾病警鐘第十三章  皮膚病警鐘第十四章  性病警鐘第十五章  婦產科疾病警鐘第十六章  眼科疾病警鐘第十七章  耳鼻喉科疾病警鐘第十八章  口腔科疾病警鐘

章節(jié)摘錄

書摘老年人胸悶伴紫紺,要警惕肺氣腫    肺氣腫是肺腺泡的某一部分發(fā)生特異性擴張并伴有破壞性改變后,導致肺組織彈力減退和容積增大的疾病。此病多由慢性支氣管炎、反復發(fā)作的支氣管哮喘、支氣管擴張、慢性纖維空洞性肺結核和塵肺等發(fā)展而來,其病因與吸煙、空氣污染以及過敏和感染等有關。此病極易與慢性支氣管炎、哮喘等呼吸道疾病相混淆,誤診率高,如不早期發(fā)現,及時診治,發(fā)展到后期時難以治愈,因而是目前我國和全球死亡率極高的一種疾病。    肺氣腫的早期癥狀不明顯,與其他呼吸系統(tǒng)慢性疾病無明顯區(qū)別,主要體征是胸悶及口唇、手指發(fā)紺變紫,并漸成桶狀胸,呼吸困難并逐漸加重。其典型癥狀是在勞動或劇烈活動時出現呼吸困難并漸漸加重,直至靜臥時亦可出現。    到醫(yī)院叩診檢查兩肺時,可發(fā)現有過度輕音;聽診呼吸音普遍減弱,呼吸延長,并發(fā)感染時肺部可有濕音;肺下界下降,移動性消失或減少;X線胸片可表現出雙肺透亮增強,外周肺紋減少,橫膈下降,運動不良;肺功能明顯減弱。    由于慢性呼吸道疾病種類多,體征表現無明顯區(qū)別,自我診斷時可從肺功能呼吸困難的程度上判斷患病程度的輕重。肺功能呼吸困難程度大約分為五度:第一度,工作、步行及上下樓梯與同齡健康者相同;第二度,平地步行與同齡健康者相同,但上坡或上樓梯時則跟不上健康者;第三度,平地步行按自己的速度可走1千米以上,但達不到健康人的速度;第四度,行走要做多次休息,連50米的距離也不能一氣走到底;第五度,說話、轉身、穿衣、用餐均會發(fā)生呼吸急促。重度肺氣腫患者的呼吸功能約在第四度和第五度中,死亡率較高。    久咳帶血并反復發(fā)熱,要警惕肺癌    近半個世紀以來,肺癌(即支氣管癌)在我國的發(fā)病率和病死率都在急劇上升,在某些工業(yè)城市和個別礦區(qū)已居男性癌癥死亡的首位,在上海市的男性中肺癌死亡率為52.04/10萬。此病多發(fā)于40歲以上,特別是50~60歲的人群中,尤以煙齡超過20年的男性為主,5年生存率不超過10%。    早期發(fā)現肺癌并爭取采用以手術為主的綜合治療措施,是提高5年生存率的關鍵,而持久咳嗽、咳血并反復發(fā)熱則是早期肺癌的一大基本特征。    肺癌因其所處的位置不同,功能損害也不同,所以產生的癥狀也各不相同。由于腫瘤多在大氣管上生長,刺激性強,故易產生咳嗽。據臨床觀察,約有50%的肺癌患者有刺激性嗆咳,也可說成是陣發(fā)性于咳,咳時無痰或只有少許白色泡沫痰。在繼發(fā)感染后,痰的質量隨之改變,或痰中帶血,或咯血,此時應高度警惕。    咳血在早期肺癌病例中具有特殊性,如系中心型肺癌,咳血常出現在病程的早中期,血量并不多,質鮮紅或與泡沫混為一體。其原因在于腫瘤表面的血管豐富,咳嗽損及了血管表層,導致血管破裂。如果偶然發(fā)現咳血較多,并反復咳血,此時應高度加以警惕。    中心型肺癌在支氣管內生長時,如果迫使管腔半阻塞或全阻塞,可產生阻塞性肺炎,患者發(fā)熱一般在38℃左右,經抗炎治療可暫時退熱,但因阻塞的病變未除,過不多久肺炎又會重現,形成反復性肺炎,反復發(fā)熱。一旦出現這種情況,患者應首先想到早期肺癌的可能性。    當然,其他許多疾病也會出現咳嗽、咯血和發(fā)熱的體征,這要經過細細觀察和辨別才能把它們的病因區(qū)別開來。即使到醫(yī)院用X線拍片檢查,也難免不與肺炎、肺結核等一般病征相混淆,必須反復檢驗痰中的癌細胞,或作淋巴結、胸膜以及肺穿刺等活組織檢查和胸水脫落細胞檢查等,才能初步確診。    P16-17

媒體關注與評論

書評世間萬事萬物都有一個從發(fā)生到發(fā)展的全過程,人間百病也無一例外地都有一個從體內到體外,從隱匿到顯現,從先兆到癥狀,從量變到質變的演變過程。    人間百病在其發(fā)病之初甚至發(fā)病之前,往往都有一些可被人發(fā)現的“蛛絲馬跡”,本書向讀者提供了400多個這樣的“蛛絲馬跡”,涉及大病,重病和危病種百余種。

編輯推薦

  人間百病在其發(fā)病之初甚至發(fā)病之前,往往都有一些可被人發(fā)現的“蛛絲馬跡”,即使是猝死等也不例外。

圖書封面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發(fā)病警鐘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1條)

 
 

  •   不錯,對于一些疾病可起到提示作用。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