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11-12 出版社: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作者:陳春生 頁數(shù):236
Tag標簽:無
內(nèi)容概要
作者將瞿秋白放在20世紀風云際會的歷史背景下,考察了他與俄羅斯文學的關(guān)系,著重探討了瞿秋白的文化心理與接受俄羅斯文學的關(guān)系,以及在“紅色30年代”瞿秋自在有限的空間中對蘇俄革命文學理論接受過程中的選擇和轉(zhuǎn)換,分析了瞿秋白政治理想與審美理想之間的錯位性矛盾。為我們了解作為政治家的瞿秋白和作為文學家的瞿秋白提供了新穎的視角,是瞿秋白研究中又一新成果。
作者簡介
陳春生,男,湖北羅田人,1963年2月2日生,1980年考入湖北師范學院,1984年畢業(yè)留校任教,1987年考入華中師范大學世界文學專業(yè),1990年獲文學碩士學位。1996年考入武漢大學中文系中國現(xiàn)當代文學專業(yè),1999年獲文學博士學位。2001年進入四川大學文學與新聞學院博士后流動站工作,2003年出站。曾為湖北師范學院中文系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湖北師范學院教務(wù)處處長。湖北省跨世紀學術(shù)骨干、湖北省第二層次人才、湖北省政府津貼專家?,F(xiàn)為贛南師范學院文學教授、碩士生導師,江西省重點學科帶頭人。在《外國文學研究》、《魯迅研究》、《抗日戰(zhàn)爭研究》等刊物上發(fā)表論文50篇,出版專著7部,主要研究方向為20世紀世界文學、中外文學比較。
書籍目錄
緒論上編 瞿秋白與俄蘇文學(1919-1924)第一節(jié) 無意的碰撞與選擇的必然第二節(jié) 借鑒、模仿與創(chuàng)造第三節(jié) 畫稿與心程:《餓鄉(xiāng)紀程》和《赤都心史》第四節(jié) 理性思考:對俄羅斯文學史的研究一二第五節(jié) 建構(gòu)現(xiàn)實主義的批評范式下編 瞿秋白與俄蘇文學(1931-1934)第一節(jié) 糾偏:在艱難中微調(diào)第二節(jié) 對馬列文論的傳播和介紹第三節(jié) 傳遞媒介:從列寧到毛澤東第四節(jié) 高爾基:被現(xiàn)實化了的新樣板第五節(jié) 俄羅斯文學視角下的《多余的話》 結(jié)語主要參考書目后記
章節(jié)摘錄
在重建自己的信仰和價值觀的過程中,托爾斯泰把目光投向了中國的老子、莊子和孔子以及佛教,試圖從古老的東方哲學中尋找真理。據(jù)統(tǒng)計,從1884年到1910年,這20多年的時間里,托爾斯泰寫過和編過10余種有關(guān)中國哲學思想的著作和論文。他閱讀有關(guān)中國的專著和譯本達32種之多。1877年,托爾斯泰非常欣賞老子的“道”和“無為”思想,后來開始閱讀和研究老子,并寫了《論老子學說的精髓》。1891年10月,出版家列杰爾列詢問他,世界哪些作家和思想家對他影響最深,他回答說,孔子和孟子“很大”,而老子則“巨大”。他在給中國人張慶桐的信中,頗為自豪地說:“因為很久以來,我就相當熟悉中國的宗教學說和哲學。”在給辜鴻銘的回信中,可以看出他晚年的思想與老莊學說之間的聯(lián)系,他說:“中國人現(xiàn)在只有繼續(xù)像他們過去一樣,過著和平的、熱愛勞動的和從事農(nóng)業(yè)的生活,在行為上遵循著他們的三種宗教:儒教、道教、佛教的道義,這三種宗教的道義是相符合的,就是要從一切人的權(quán)力統(tǒng)治之下解放出來(儒教),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予人(道教),實行自我犧牲,溫順,對一切人和一切的生物都要慈愛(佛教),如果這樣做,那么他們現(xiàn)在所遭受的一切痛苦將會自行消失,也沒有任何力量能使他們屈服。”①這實際上是托爾斯泰主義的中國哲學式的闡釋。托爾斯泰特別欣賞老子所說“上善若水”,莊子的“無為而治”,佛家的“忍”,認為這些都是對人生的感悟?! ?hellip;…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