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11-12 出版社:中國青年 作者:艾治平 頁數(shù):297
Tag標簽:無
前言
前言 前言 每次走進書店,看到琳瑯滿目封面花樣翻新的唐詩宋詞元曲等類的書,它們有的標明“三百首”、“六百首”以至“九百首”,有的標明“精選”、“精品”、“詳注”等類字樣,總引起我的感觸:優(yōu)異的中國古代詩歌只有這么一些嗎?距今千年左右的唐詩宋詞,歷代的選注者數(shù)以百計千計,為什么現(xiàn)在仍有這么多人擁擠在這條巷道里呢?雖然這類書近二十年來大同小異以至同而不異的越來越多,但人們?nèi)允勤呏酊F?! ∥沂悄赀^半百才以古典文學為自己專業(yè)的。自知時已過晚,因此“畫地為牢”:以唐宋詞為主,以唐詩為輔,攤子盡量小,不越雷池一步。只有講課科研需要,才稍涉其他方面。當前幾年讀到一位學殖頗深以研究明清近代文學著稱的學者說清詞“內(nèi)容之真、善、美,頗不易企及。這是清詞承宋之緒而后來居上者一”。再云:“回頭來看宋詞……比較清詞苑學人云集的盛況,何只是曹、鄶小邦之望泱泱大國楚。這是清詞根茂實遂、膏沃光曄高出于宋詞者二。”未等看完緊接下面的“復次則是清詞流派的眾多……”我就在文旁批了八個字:“果真如此?未必如此!”說來也巧,沒有過幾天我收到北京賀新輝兄主編《全清詞鑒賞辭典》的約稿信。好家伙,一下就是三十二首,而且沒有我較熟悉的納蘭性德等人的作品,基本上是我從未讀過的詞。我用盡所有的辦法,最后還是有三五首覺得不能自圓其說,比如曹溶的《齊天樂·倦圃秋集和沈客子》:“屋里青山,至今留晉嘯。”明明白白淺顯通俗的九個字,但它說的是什么呢?后來請教以《清詞史》著稱的蘇州大學教授嚴迪昌兄,蒙他告訴我,這里用的是今典:“屋里青山”,指房中花木盆景,由山西任上帶回,故曰“至今留晉嘯”。正是由于上面說的這些事,引起我研讀清詞的興趣,也逐漸理解了為什么唐詩宋詞的選注本琳瑯滿目充斥書肆而清詞的專門著述卻寥寥無幾。從這以后的幾年來隨著對清詞認識日益加深,我也越來越感覺到自己是多么的淺薄無知。時至今日,如果可以將宋詞與清詞齊頭并論的話,我覺得從思想、藝術(shù)、美感、情味等種種方面說,清詞絕不在宋詞之下。因此我為自己曾經(jīng)寫過的那八個字的批語而慚愧。今述清詞特出之處犖犖大者計有五端: 其一,關(guān)于清詞的研究和探討,應該說我們方在篳路藍縷的階段。因為我們目前看到的收容量最大的還只是一部葉恭綽輯錄的《全清詞鈔》。作為編輯印刷中的《全清詞》,不久前也剛剛出版了順、康兩卷。但據(jù)從其事者估計,清詞作者約一萬人,作品在二十萬首之上。單從數(shù)量說,是唐、五代、兩宋詞不可比擬而元、明詞不能望其項背的。數(shù)量之大,至少說明在從清王朝建立(1644)至辛亥革命成功(1911)這長達二百六十余年的時光里,清詞興旺發(fā)達,繁榮昌盛! 其二,從詞的形式的形成,文人詞的出現(xiàn),直至明末清初的云間詞派,一向視詞為不能登大雅之堂的“小道”、“小技”。唐五代的詞,是為“綺筵公子”們“遞葉葉之花箋,文抽麗錦”;“繡幌佳人”們“舉纖纖之玉指,拍按香檀”;從而達到“助嬌嬈之態(tài)”、“資羽蓋之歡”的目的。于是“南朝宮體”、“北里倡風”都出現(xiàn)在舞臺上了。從南唐詞為“娛賓遣興”,到北宋初的“聊佐清歡”,到北宋中葉的“析酲解慍”,到北宋末年周邦彥詞的“柳欹花”、“玉艷珠鮮”。詞風基本上無大變化。中間雖有蘇東坡的“登高望遠,舉首高歌”,實際并未“一洗綺羅香澤之態(tài),擺脫綢繆宛轉(zhuǎn)之度”。從總體說,我曾經(jīng)以“男歡女愛,離情別緒”概括北宋詞,就多數(shù)作品看,大體是不差的。到南宋,“國家不幸詩家幸,賦到滄桑句便工”(趙翼)。以辛棄疾為首的豪放詞派成,他們的“滄桑篇”,又多從自己的功名利祿出發(fā)。“了卻君王天下事”,是為了“贏得生前身后名”??畤@“卻將萬字平戎策,換得東家種樹書”。而席上尊前,歌酒流連,登高攬勝,拍欄桿,看吳鉤,仍忘不了“喚取紅巾翠袖英雄淚!”息影林泉,過的也仍是“夜來依舊管弦聲”的生活。這種情況歷兩宋而不變的根本原因是:人們的詞體觀念根深蒂固,未發(fā)生大變化。只有到清初陳維崧高呼:“選詞所以存詞,其即所以存經(jīng)存史也夫!”詞開始擺脫“小道”、“小技”的桎梏,登上與詩賦并轡的文學寶座。而到清中葉周濟振聾發(fā)聵的一聲:“詩有史,詞亦有史,庶乎自樹一幟矣!”只有到這時,詞真正揚眉吐氣,得到它從所未有的而應有的尊嚴!唐宋時人們對詞體的認識尚未發(fā)展到此一地步,更無清中葉以后的外敵入侵,成就也自有不同?! ∑淙?,不論你是先鋒派未來派,或你的前衛(wèi)性作品技法多么藻飾遮障,煙籠霧罩,文學范疇內(nèi)的作品,總是以自己的思想透過藝術(shù)手段來感受讀者。因而思想的強弱和功利性并不由于你的不承認便不存在。曾經(jīng)主持我國古籍整理工作的李一氓先生于《題跋》集中在跋《瑤華集》(蔣景祁編)后說:“言清詞而不重清初期詞,則有清一代無詞。”眾所周知,清初詞多反映民族情結(jié),站在漢族的立場,它有著強烈的愛國主義感情。我在《論清初詞的民族情結(jié)》一文中說:“這類詞大多意境融徹,所描繪的生活圖景與表現(xiàn)的思想感情,水乳和諧。使人通過想象和聯(lián)想,有深入其境的強烈感染。清初名家如王夫之、屈大均、吳偉業(yè)、陳維崧等,并非專以詞名家,其中有人填詞乃其余事耳!但清人見識廣,學問深,各種藝術(shù)手法成竹在胸,運用自如,往往寓議論于不自覺,即使一首小詞,也構(gòu)成深邃幽美的意境。”其思想之深厚,其藝術(shù)之凝練含蓄,唐五代北宋詞固不能比,即南宋的辛棄疾、劉過、劉克莊、王沂孫、張炎也遠不可及。 從另一方面看,歷代的愛國詩(詞)反映的基本是民族之間的矛盾,而清代舉凡鴉片戰(zhàn)爭、中法戰(zhàn)爭、中日戰(zhàn)爭、太平天國革命、義和團運動以及光緒帝的珍瑾二妃的被殺被囚,在詞里均有反映。詞的內(nèi)容擴展到直至越洋而來的外國侵略者,這是自詞產(chǎn)生以來從未見過的,只有清人獨占鰲頭。當然,如我在《論晚清的愛國詞》一文所云:“從鄧廷楨、林則徐到‘清季四大詞人’等等,對清室都是矢志忠貞的。‘朕即天下’千百年來的封建桎梏畢竟太深了。在那特定的社會里,忠君和愛國如一根藤上的瓜,總是糾纏在一起的。杜甫尚且‘每飯不忘君’,蓋由于此。但在嚴正的忠奸面前,他們常又是清醒的。辛亥革命后以遺老自任的朱祖謀(孝臧),不受袁世凱的高級顧問之聘,卻以君臣大禮跪拜遜帝溥儀。”總之我認為清詞重在兩端,即清初和晚清?! ∑渌模宕行┰~人本身是經(jīng)學、史學、聲韻學、佛學、玄學、道藏學、律法、輿地、甲骨文以至西方哲學等的專家。這些大學者的詞,有時有饾饤、獺祭魚、為譚獻所厭倦的“皮傅”,為謝章鋌所詛咒的“搜索蕪雜”、“點鬼之簿”的情況,這不能不給研討清詞帶來一定的困難,也常使讀者望而卻步。但當你解開這一個一個謎底后,又覺得它內(nèi)蘊邃遠,意味深長,與那些浮薄或外表花里胡哨囊空腹枵之作,形同霄壤?! ∑湮?,經(jīng)過千年的藝術(shù)積淀,清代詞藝到了爐火純青的地步。在這些大學問家手上,“百煉鋼化為繞指柔”,“從心所欲不逾矩”。劉熙載稱賞蘇東坡的“無意不可入,無事不可言”,嚴格地說,只有到了清詞人才真正實現(xiàn)?! ∩鲜鑫宥说年P(guān)鍵在于詞體之“尊”到清代始得到普遍的認可。而這,在宋詞豪杰之士蘇、辛的頭腦中,似只是“曇花一現(xiàn)”,何況只學了蘇、辛皮毛或不為其牢籠的“反對派”呢!在研讀清詞的實踐中,改變了我對清詞的“不敬”與無知;再加上唐詩宋詞之類的書泛濫,于是觸發(fā)我在清詞上下一番工夫?! ”緯肚逶~品讀》,選清詞九十二闋,分別作了評賞。評賞盡量簡要,但字、辭、句的意義淵源及典故出處、思想深度、藝術(shù)魅力,均在闡釋之列,進而對全詞作出評價。“麻雀雖小,五臟俱全”,都包括在千字左右的小文中。有人認為這類稿容易寫,我卻感覺相當難。原因在于:不僅須徹底弄懂這首詞,還須了解作者的身世、時代背景以及作者的其他作品。要寫出像我的業(yè)師俞平伯先生《讀詞偶得》、《清真詞釋》那樣精邃縝密的學術(shù)水平,更是難上加難。 原來品讀清詞一百四十八闋,近七十闋在香港《大公報》上發(fā)表(自1995年3月26日至2002年12月6日),余者發(fā)表于北京《全清詞鑒賞辭典》(有少數(shù)幾篇兩地均有發(fā)表),后來與研究清詞的八篇論文合成一本書出版。本書這次均經(jīng)認真修訂,并新寫柳如是、秋瑾、呂碧城、吳梅八闋。往事歷歷如在目前,對于交往多年,真誠幫助過我的香港《大公報》溫海、關(guān)禮光先生,北京中國文聯(lián)出版社賀新輝先生,謹致衷心的謝忱,請接受我這個耄耋之人的深深祝福?! ?011年8月24日 北人南來六十二年于嶺南
內(nèi)容概要
《清詞品讀》是一部清詞鑒賞的力作。
清詞創(chuàng)作數(shù)量之龐大、涉獵范圍之廣泛、創(chuàng)作藝術(shù)之凝練,在詩詞發(fā)展史上空前絕后。但對清詞的鑒賞并未引起足夠的重視。本書選取了吳偉業(yè)、陳維崧、朱彝尊、王士禎、納蘭性德等為大眾熟知的詞人作品,還創(chuàng)新性地發(fā)掘出柳如是、文廷式、孔尚任、秋瑾等大家的精品佳構(gòu),并系統(tǒng)地進行了評鑒賞析。對廣大青少年讀者學習中國古典詩詞、了解清詞的藝術(shù)成就有很大的助益。
作者簡介
艾治平,1925年生,河北省樂亭縣人。北京大學中文系畢業(yè)。著名古典文學研究專家、學者,現(xiàn)任暨南大學中文系教授,中國韻文學會、中國唐代文學學會理事。著有《古典詩詞藝術(shù)探幽》《宋詞的花朵》《婉約詞派的流變》《清詞論說》《花間詞藝術(shù)》《詞人心史》等。
書籍目錄
李雯
浪淘沙·楊花(金縷曉風殘)
吳偉業(yè)
賀新郎·病中有感(萬事催華發(fā))
丑奴兒令·艷情(低頭一霎風光變)
曹溶
踏莎行·答客問云中(堠雪翻鴉)
永遇樂·雁門關(guān)(眼底秋山)
宋琬
蝶戀花·旅月懷人(月去疏簾才數(shù)尺)
余懷
桂枝香·和王介甫(江山依舊)
柳如是
夢江南·懷人(其十三)
夢江南·懷人(其十五)
夢江南·懷人(其十九)
夢江南·懷人(其二十)
宋徵輿
蝶戀花·秋閨(寶枕輕風秋夢?。?br />王夫之
燭影搖紅(瑞靄金臺)
摸魚兒·東洲桃浪(剪中流)
吳綺
滿江紅·醉吟(海上閑云)
周季琬
蝶戀花·春歸(影落中庭花欲午)
史鑒宗
鷓鴣天·詠鷓鴣(何處行春不可憐)
毛奇齡
風蝶令·斗草(喜摘惟紅豆)
陳維崧
南鄉(xiāng)子·刑州道上作(秋色冷并刀)
好事近(分手柳花天)
滿江紅·秋日經(jīng)信陵君祠(席帽聊蕭)
沁園春(十萬瓊枝)
月華清(漠漠閑愁)
虞美人·無聊(無聊笑捻花枝說)
朱彝尊
桂殿秋(思往事)
一剪梅(復帳紅羅四角寬)
解佩令·自題詞集(十年磨劍)
風流子(南接聞早雁)
高陽臺(橋影流虹)
屈大均
長亭怨·與李天生冬夜宿雁門關(guān)作(記燒燭)
董以寧
鷓鴣天·寄(兩小無猜直到今)
彭孫遹
畫屏秋色·蕪城秋感(野照蕪城夕)
萬樹
惜分飛·蠡城別友(豆酒新槽花露滴)
王士禎
浣溪沙(二首其一)
醉花陰(香閨小院閑清晝)
蝶戀花·和漱玉詞(涼夜沉沉花漏凍)
顧貞觀
金縷曲(季子平安否)
錢芳標
憶少年(小屏殘燭)
孔尚任
鷓鴣天(院靜廚寒睡起遲)
納蘭性德
鵲橋仙(倦收緗帙)
畫堂春(一生一代一雙人)
昭君怨(深禁好春誰惜)
金縷曲·贈梁汾(德也狂生耳)
陳仿
如此江山·西湖有感(銷魂最憶西陵路)
王時翔
臨江仙(不斷柔情春似水)
厲鶚
百字令(秋光今夜)
謁金門·七月既望,湖上雨后作(憑畫檻)
憶舊游(溯溪流云去)
江昱
鷓鴣天·冬夜感舊(午夜寒多酒不勝)
曹雪芹
西江月·嘲賈寶玉二首(無故尋愁覓恨)
蔣士銓
水調(diào)歌頭·舟次感成(偶為同命鳥)
趙文哲
霓裳中序第一(輕煙弄暝色)
錢大昕
桂枝香·蟹(江干小市)
黃景仁
丑奴兒慢·春日(日日登樓)
賣花聲·立春(獨飲對辛盤)
張惠言
水調(diào)歌頭·春日賦示楊生子掞(百年復幾許)
木蘭花慢·楊花(盡飄零盡了)
李兆洛
疏影(都無故物)
金式玉
相見歡(微云渡盡窗綃)
鄧廷楨
月華清(島列千螺)
周濟
蝶戀花(柳絮年年三月暮)
渡江云·楊花(春風真解事)
董士錫
江城子·里中作(寒風相送出層城)
龔自珍
鵲踏枝·過人家廢園作(漠漠春蕪春不?。?br />臺城路(山陬法物千年在)
項鴻祚
水龍吟·秋聲(西風已是難聽)
湘月(繩河一雁)
玉漏遲·冬夜聞南鄰笙歌達曙(病多歡意淺)
減字木蘭花(闌珊心緒)
蔣敦復
百字令·經(jīng)阮嗣宗墓下作(一堆黃土)
蔣春霖
琵琶仙(天際歸舟)
周星譽
永遇樂·登丹鳳樓懷陳忠愍公(放眼東南)
張景祁
秋霽·基隆秋感(盤島浮螺)
曲江秋·馬江秋感(寒潮怒激)
莊棫
鳳凰臺上憶吹簫(瓜渚煙消)
譚獻
蝶戀花(六首其五)
諸可寶
鶯啼序(西風遠吹病燕)
樊增祥
滿庭芳(萬里橋邊)
王鵬運
念奴嬌·登旸臺山絕頂望明陵(登臨縱目)
滿江紅(風帽塵衫)
沁園春(詞汝來前)
文廷式
賀新郎(別擬西洲曲)
蝶戀花(九十韶光如夢里)
鄭文焯
月下笛(月滿層城)
鷓鴣天(諫草焚余老更狂)
朱孝臧
洞仙歌·丁未九日(無名秋?。?br />鷓鴣天·庚子歲除(似水清尊照鬢華)
況周頤
蘇武慢·寒夜聞角(愁入云遙)
水龍吟(聲聲只在街南)
秋瑾
齊天樂·雪(朔風蕭瑟侵簾戶)
呂碧城
滿江紅·感懷(晦暗神州)
吳梅
臨江仙(短衣羸馬過邊塵緊)
章節(jié)摘錄
1 李雯 (1608—1647),字舒章,江南華亭(今上海市松江)人。少與陳子龍、宋徵輿齊名,創(chuàng)立幾社,稱“云間三子”(云間,松江縣古稱)。詞宗《花間》,形成“云間詞派”。生當明清易代之際,子龍抗清殉國,李雯入清官中書舍人,徵輿清順治四年(1647)舉進士,官至副都御史。但后二人的身世之感,仍時流露于詞中。這首詠《楊花》即其例?! ±颂陨?middot;楊花 李 雯 金縷曉風殘,素雪晴翻,為誰飛上玉雕闌?可惜章臺新雨后,踏入沙間! 沾惹忒無端,青鳥空銜,一春幽夢綠萍間。暗處消魂羅袖薄,與淚偷彈?! ∽T獻評本詞云:哀于墮溷。(《篋中詞》一) 柳色嫩黃,如絲如縷,曉風吹拂,與晏殊“楊柳風輕,展盡黃金縷”(《蝶戀花》)景似同,而一“殘”字實景中寓情耳。“素雪晴翻”,源于韓愈“楊花榆莢無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飛”(《晚春》)。詩含揶揄,本有“楊花榆莢”雖“無才思”,亦不愿甘心藏拙之意。再云:“為誰飛上玉雕闌?”用白玉雕飾的闌干,指宮廷富貴人家。李煜云:“雕闌玉砌應猶在”(《虞美人》)可證。這里作者以楊花自喻,入仕清廷,非真不知:“為誰”,實慨乎之言。既“殘”而“翻”,暗示良材未為世用,愧恨交并——而恨又多于愧的。前結(jié)自云“可惜”,此意更顯。此處兩典參用:一、《漢書》卷七十六《張敞傳》:“然敞無威儀,時罷朝會,過走馬章臺街,使御史驅(qū),自以便馬拊面。”二、尤袤《全唐詩話》卷二:“世傳(韓)翃有寵姬柳氏,翃成名,從辟淄青,置之都下。數(shù)歲,寄詩曰:‘章臺柳,章臺柳,顏色青青今在否?縱使長條似舊垂,也應攀折他人手。’柳答曰:‘楊柳枝,芳菲節(jié),可恨年年贈離別。一夜隨風忽報秋,縱使君來豈堪折!’后果為蕃將沙吒利所劫。”意謂章臺雨后,楊花飄零,被走馬踐踏,沒入沙間!比喻人仕清廷,聲名委之塵土了?! ?ldquo;沾惹忒無端”,故作縱筆,強自解脫;“青鳥空銜”,由上句的己身如沾風惹雨,而言及入仕清廷推薦之人。“青鳥”,據(jù)《山海經(jīng)·大荒西經(jīng)》:“有三青鳥,赤首黑目,一名曰大,一名少,一名曰青鳥。”郭璞注:“皆西王母所使也。”后因借指使者。李商隱《無題》:“蓬山此去無多路,青鳥殷勤為探看。”從一“空”字更見出悔意,引出柳絮成萍,幽夢纏繞的悲苦。蘇軾《次韻章質(zhì)夫楊花詞》、《水龍吟》:“曉來雨過,遺蹤何在,一池萍碎。”而楊花和綠萍又皆為飄泊之物,亦如自己的情懷。陳廷焯說:“感慨時事……特不宜說破,只可用比興體,即比興中亦須含蓄不露。”(《白雨齋詞話》卷一)本詞全借楊花以自喻,始終“含蓄不露”,直至歇拍才直抒無限傷情,“與淚偷彈”。既有“花間”的“生香真色”,又表現(xiàn)出無可奈何的縷縷家國之思?! o獨有偶,“云間三子”的陳子龍、宋徵輿各有《楊花》詞,陳子龍調(diào)寄《浣溪沙》:“百尺章臺撩亂飛,重重簾幕弄春暉。憐他飄泊奈他飛。 淡日滾殘花影下,軟風吹送玉樓西。天涯心事少人知。”王士禎評曰:“不著色相,詠物神境。”從“憐他”、“天涯”等句看,“色相”,隱約可見。宋徵輿調(diào)寄《憶秦娥》:“黃金陌,茫茫十里春云白。春云白,迷離滿眼,江南江北。 來時無奈珠簾隔,去時著盡東風力。東風力,留他如夢,送他如客。”譚獻評曰:“身世可憐。”詞通篇哀楊花,亦自哀也。宋徵輿比李雯小十歲,與明王朝的瓜葛更少一些。揚雄《法言·問神》:“故言,心聲也;書,心畫也。聲畫形,君子小人見矣。”從詩品中往往可見出人品的?! 莻I(yè) (1609—1672),明末清初詩人。字駿公,號梅村、鹿樵生,江蘇太倉人。崇禎四年(1631)科會試第一,殿試第二,由翰林院編修累官左庶子。后任南明福王弘光朝的少詹事等官職。入清后被迫應召,官至國子祭酒。未久,乞歸。他長于詩,各體皆備,“歌行一體,尤所擅長”。與錢謙益、龔鼎孳合稱“江左三大家”。詞不多作,“要皆合于《國風》好色《小雅》怨悱之致”?! ≠R新郎·病中有感 吳偉業(yè) 萬事催華發(fā)。論龔生、天年竟夭,高名難沒。吾病難將醫(yī)藥治,耿耿胸中熱血。待灑向、西風殘月。剖卻心肝今置地,問華佗解我腸千結(jié)。追往恨,倍凄咽。 故人慷慨多奇節(jié)。為當年、沉吟不斷,草間偷活!艾灸眉頭瓜噴鼻,今日須難決絕。早患苦,重來千疊。脫屣妻孥非易事,竟一錢不值何須說。人間事,幾完缺?! £愅㈧逃衷疲骸顿R新郎·病中有感》一篇,梅村絕筆也。悲感萬端,自怨自艾。千載下讀其詞,思其人,悲其遇。固與牧齋不同,亦與芝麓輩有別。(《白雨齋詞話》卷三) 謝章鋌云:梅村淮南雞犬,眷戀故君,其《賀新郎·病中有感》云(詞見上)。不作一毫矯飾,足見此老良心。遭逢不幸,讀之鼻涕下一尺。(《賭棋山莊詞話》卷八) 從上述引文知清人皆謂此詞為梅村臨終絕筆,但近人以此詞早載于談遷《北游錄》中,當寫于順治十二年(1655)前。起句破空而來,感慨萬端,總括其平生歡戚際遇,后所述之事,皆由此而生。接用《漢書》卷七十二《龔勝傳》典:龔勝字君賓,西漢哀帝時官光祿大夫。王莽篡位后,屢征勝為上卿,固辭不受,語使者曰:“吾受漢家厚恩,亡(無)以報,今年老矣,旦暮入地,誼豈以一身事二姓,下見故主哉?”絕食積十四日死,時年七十九歲。“有老父來吊,哭甚哀,既而曰:‘嗟乎!薰以香自燒,膏以明自銷。龔生竟夭天年,非吾徒也。’遂趨而出,莫知其誰。”(引同上)對不“以身事二姓”而后絕食以死的龔勝,發(fā)出由衷的贊嘆。“吾病”,語意雙關(guān),兼指因失節(jié)而生的心病,故一曰“難將醫(yī)藥治”;再曰名醫(yī)華佗亦難“解我腸千結(jié)”。而從熱血灑向西風殘月和心肝置地種種表白中,沉恨凄咽之情,溢于言外?! ∠麻犉鹁淙允瞧瓶斩鴣恚潪槊鞫龅?ldquo;故人”陳子龍、楊文聰、夏允彝父子等人的崇高氣節(jié)。而自己呢?“為當年沉吟不斷,草間偷活!”此“當年”指順治十年(1653)九月,梅村被迫入京,行前涕泣曰:“余非負國,徒以有老母,不得不博升斗供菽水也。”接二典合用,一見《晉書》卷四十三《郭舒?zhèn)鳌罚海ㄍ酰┙淘唬?ldquo;平子以卿病狂,故掐鼻灸眉頭,舊(疾)復發(fā)邪!”一見《隋書》卷六十四《麥鐵杖傳》:“及遼東之役,請為前鋒,顧謂醫(yī)者吳景賢曰:‘大丈夫性命自有所在,豈能艾炷灸(額),瓜蒂噴鼻,治黃不差,而臥死兒女中乎?’”說即使用艾灸眉頭瓜噴鼻的療法也不能治自己的病。他意識到當年遭受的痛苦現(xiàn)在又將接踵而來。漢武帝劉徹曾言:“吾誠得如黃帝,吾視去妻子如脫(屣)耳!”(《史記》卷二十八《封禪書》)這里則是說:拋開家庭(妻、孥)的拖累,是一件不容易的事!并且用灌夫罵臨汝侯(灌賢)“生平毀程不識不值一錢”(《史記》卷一百零七《魏其武安侯列傳》)來自責。一結(jié)萬感交集,愧生筆底:“慷慨多奇節(jié)”的“故人”成為完人,而自己只能是名節(jié)有虧的“缺”者! 概言之,此詞無論寫于他到京后任清廷官吏時,或十五年后的臨終時,都句句表現(xiàn)出他對出仕清廷的沉哀深痛。詞先以“天年竟夭,高名難沒”的西漢龔勝作對照,痛恨自己的不能慷慨赴死。這種椎心刺骨的心病,即使華佗再世,也“難將醫(yī)藥治”。下闋,贊死者的奇節(jié),愧生者的偷活,并清醒地感到,名節(jié)既虧,已一錢不值。再進一步說,這種一失足成千古恨的極端痛苦,即使用“艾灸眉頭瓜噴鼻”的奇妙療法,也“難決絕”,無論如何排除不了。最后贊人責己——而贊人更是為了責己。痛心疾首,百轉(zhuǎn)千回,對自己進行了深刻的反省。從這個角度說,不失為一首至情之作。 在長期封建社會的歷次改朝換代之際,有些士大夫?qū)幩啦磺缥奶煜?、史可法等成了民族英雄;也有的主動或被迫出仕新朝。吳偉業(yè)由于姻親友好陳之遴、陳名夏、龔鼎孳等由明入清的大臣舉薦于前,鄉(xiāng)人老母畏懼催促于后,迫于時事和親情,一度出任清秘書院侍講、國子監(jiān)祭酒。梅村除南歸后鄉(xiāng)居寫了大量愛國詩詞外,于應召北上途中經(jīng)下相(故址在今江蘇省宿遷縣西),他贊頌為明死節(jié)的志士左懋第:“上林飛雁無還表,頭白山僧話子卿。”(《下相極樂庵讀同年北使時詩卷》)北上至臨清遇大雪時,以南北風光的對比,委婉含蓄地表達出眷懷故國的心情:“十丈黃塵千尺雪,可知俱不似江南。”(《阻雪》)至于《過淮陰有感》”浮生所欠止一死,塵世無由識九還。我本淮王舊雞犬,不隨仙去落人間。”更表現(xiàn)出為世事所累,不能以身殉國的痛苦心情。他如《病中》:“忍死偷生廿載余,而今罪孽怎消除?受恩久債須填補,縱比鴻毛也不如。”《遣悶》:“故人往日燔妻子,我因親在何敢死?憔悴而今至于此,欲往從之愧青史。”都表現(xiàn)出他內(nèi)疚愧悔之情。正是:“以視夫身仕興朝,彈冠相慶者,固不同;比之自諱失節(jié),反托于遺民故老者,更不可同年語矣。”(趙翼《甌北詩話》卷九) ……
編輯推薦
“名家品經(jīng)典”系列為現(xiàn)當代著名學者鑒賞、品讀中國古典詩、詞、文、小說的著作集成,旨在提高廣大青少年的文學素養(yǎng)和鑒賞水平。本系列作者均為現(xiàn)當代古典文學研究界的專家和權(quán)威,學養(yǎng)深厚,眼力獨具;所鑒賞品讀的對象均為中國古典文學中的經(jīng)典作品。收入本系列的圖書,均為學習中國古典詩、詞、文、小說的入門和基礎(chǔ)讀物。這些讀物在現(xiàn)當代產(chǎn)生過廣泛影響,對今天的青少年學習古典文學仍有不可替代的價值和作用。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