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加入WTO《政府采購協(xié)議》問題研究

出版時間:2011-7  出版社:經濟科學出版社  作者:宋雅琴  頁數(shù):200  

內容概要

由宋雅琴編著的《中國加入WTO政府采購協(xié)議問題研究——站在國家利益的角度重新審視國際制度》的重要貢獻,在于積極探索和論證發(fā)展中國家在政府采購國際自由貿易制度中的地位、取向和政策。
本研究說明,后發(fā)展國家有可能適應經濟全球化的時代條件,在國際自由貿易框架內爭取發(fā)展機會和貿易利益,在政府采購市場競爭中創(chuàng)造新的貿易競爭優(yōu)勢,改變本國歷史和自然稟賦形成的既有比較優(yōu)勢。

作者簡介

宋雅琴
1981年生于山東煙臺。清華大學法學學士,管理學博士?,F(xiàn)為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助理研究員。
研究領域:公共管理、行政法學、政府采購。研究成果:主要論文發(fā)表于《中國政府采購》、《中國軟科學》、《經濟社會體制比較》等學術期刊。

書籍目錄


第一章 引言
第一節(jié) 問題的提出
第二節(jié) 研究背景
一、經濟全球化:全球治理與發(fā)展主權
二、政府采購:政府行為與市場機制
三、中國:貿易談判與制度發(fā)展
第三節(jié) 研究目的和意義
第四節(jié) 研究方法
一、資料來源
二、研究方法的優(yōu)點和局限性
第五節(jié) 篇章結構
第二章 政府采購、貿易自由化與發(fā)展:GPA理論綜述
第一節(jié) 新自由主義政府采購理論綜述
一、理論產生背景與內容概述
二、從歧視性采購到貿易自由化的理論嬗變
三、政府采購與發(fā)展:兩條路徑
四、新自由主義政府采購理論譜系
第二節(jié) 新自由主義政府采購理論批判
一、政府采購的目標體系
二、政府采購與發(fā)展:尋找第三條路
第三節(jié) 中國問題帶來的挑戰(zhàn)與機遇
一、現(xiàn)有理論的不足之處
二、理論發(fā)展的創(chuàng)新空間
第三章 國際制度、國家利益與國家行為:理論綜述與模型建構
第一節(jié) 國家行為模型:既有理論與擴展空間
一、現(xiàn)實主義的國家行為模型
二、自由主義的國家行為模型
三、建構主義的國家行為模型
四、國家行為模型的擴展空間
第二節(jié) 國際制度理論綜述
一、國際制度的概念
二、國際制度的本質
三、國際制度的有效性
第三節(jié) 國家利益理論綜述
一、國家利益的概念
二、國家利益的衡量
第四節(jié) 重新認識國家行為:一個范式整合的研究框架
一、范式比較與批判
二、范式整合與模型構造
第五節(jié) 本章小結
第四章 GPA的制度供給模式與制度供給內容
第一節(jié) GPA的制度分析框架
第二節(jié) GPA的系統(tǒng)特征:以WT0為依托
一、議程設置
二、制度來源
三、權利義務分配
四、WT0的系統(tǒng)特征及其對GPA的影響
第三節(jié) GPA的歷史特征
一、ITO時期至GATT1947時期
二、OECD討論時期
三、東京回合時期
四、烏拉圭回合時期
五、多哈回合時期
六、GPA修訂版
七、GPA的歷史特征
第四節(jié) GPA的規(guī)則特征
一、GPA的整體結構
二、GPA的序言:主旨與原則
三、發(fā)展中國家的特殊待遇條款
四、GPA的規(guī)則特征
第五節(jié) GPA的機制特征
一、出價結構
二、出價原則
三、諸邊出價分析
四、雙邊出價分析
五、GPA的機制特征
第六節(jié) 本章小結
第五章 GPA的有效性
第一節(jié) 測量國際制度有效性的概念框架
第二節(jié) 大國履約狀況考察:以美國為例
一、美國參與GPA相關的磋商和爭端解決情況
二、美國在經濟危機時期的履約情況
第三節(jié) GPA成員方間政府采購市場開放程度研究
一、數(shù)據(jù)來源
二、政府采購規(guī)模(GPA1979)
三、外國供應商中標情況(GPA1979)
四、日本政府采購市場開放情況(GPA1994)
第四節(jié) GPA的觀念內化效用研究
一、政策性條款對成員方的觀念內化作用
二、發(fā)展中國家的特殊待遇條款對成員方的觀念內化作用
三、政府采購市場自由化觀念對非成員方的內化作用
第五節(jié) 本章小結
第六章 GPA與中國政府采購制度變革
第一節(jié) 中國政府采購制度的建立和早期發(fā)展
一、公共財政體制改革與政府采購制度的引入
二、反腐倡廉對政府采購制度建立的推動
三、中國政府采購制度的初期形態(tài)與主旨
四、GPA與中國政府采購制度的早期互動
第二節(jié) 全球化時代中國發(fā)展環(huán)境變遷與國家利益的變動
一、國家利益客觀要素的變動:發(fā)展驅動力的轉變
二、決策者對客觀國家利益變動的主觀認識:國家競爭力
第三節(jié) GPA與中國政府采購制度的發(fā)展選擇
一、中國政府采購制度發(fā)展的兩條路徑
二、GPA的制度供給與中國國家利益的匹配程度
三、GPA的有效性與中國的政策選擇
第四節(jié) GPA的制度內化的過程:制度擴散與主動學習
一、GPA的制度擴散過程
二、中國的主動學習過程
第五節(jié) 中國政府采購制度的轉型
一、國內制度轉型
二、國際談判策略
第六節(jié) 本章小結
第七章 結論
第一節(jié) 主要結論
一、實證發(fā)現(xiàn)
二、理論認識
第二節(jié) 政策建議
一、中國加入GPA的談判策略
二、中國政府采購制度發(fā)展
第三節(jié) 不足之處與進一步研究的方向
附錄A GPA1979、GPA1994與GPA2006條文對照
附錄B GPA2006的具體改動
附錄C 成員方出價單中的例外條款和互惠條款
參考文獻
后記

章節(jié)摘錄

  第一節(jié)新自由主義政府采購理論綜述  一、理論產生背景與內容概述  政府采購引起西方學術界的重視始于20世紀70年代,當時西方資本主義國家陷入滯漲泥沼,需要通過國內制度變革和國際戰(zhàn)略轉變兩條路徑擺脫危機(Eveneteta1,2004)。經濟危機使西方民主國家普遍遇到財政危機,迫切需要通過降低財政支出改善財政狀況;與此同時,規(guī)模效益作用的凸顯激發(fā)了國內企業(yè)進行海外擴張的訴求。政府意愿與私人意愿的契合將政府采購制度推到了變革前沿。在國內層面上,政府采購強調物有所值原則的首要性,通過強化以公開招標為核心的競爭機制提高財政資金的使用效率;在國際層面上,OECD國家啟動了政府采購貿易自由化規(guī)則的制定和談判,旨在強化非歧視原則和透明度原則,從而拉開了政府采購貿易自由化的序幕。在這一過程中,歐共體地區(qū)和美國等工業(yè)化國家憑借國內政府采購制度的成熟性和革新性,始終居于政府采購改革領導者的地位,也使政府采購的國際制度深深地打下了歐美的烙印。與之相對應,深受新自由主義理論影響并深諳本國政府采購制度的這一代學者,將經濟自由化、私有化、市場化和全球一體化等新自由主義的核心思想注人政府采購制度設計中,通過貿易經濟學、貿易政治學、政策科學等多條路徑將政府采購塑造成一個核心目標明確、具有高度專業(yè)性、自給自足封閉體系。在這一體系中,“物有所值”(best value for money)成為政府采購的首要目標,“促進產業(yè)發(fā)展”、“改善社會公平”等均作為次要目標居于從屬地位。對財政資金使用效率最大化的追逐決定了充分的市場競爭是實現(xiàn)政府采購首要目標的最佳途徑,而新古典貿易理論則將市場競爭擴展到全球范圍。這一理論路線在制度上的映射就是G.PA的非歧視原則、透明度原則和以公開招標為核心的機制設計。然而,廣大發(fā)展中國家的首要目標是取得經濟發(fā)展,政府采購制度的自我完善固然重要,但尚不足以說服發(fā)展中國家放棄政府采購制度的政策功能,加入政府采購貿易自由化的進程。為此,秉持新自由主義的西方學者選擇了兩條路徑,一條通過論證自由貿易對發(fā)展的促進作用,使自由貿易成為溝通政府采購與經濟發(fā)展之間的橋梁,另一條則再次借助于治理理論,指出在國內改革動力不足以推動政府改革可持續(xù)進行的時候,需要借助于外部壓力推行那些有利于發(fā)展中國家的改革,進而實現(xiàn)經濟和社會發(fā)展。

編輯推薦

  后WTO時代  中國如何面對貿易自由化與發(fā)展主權之間的矛盾?  中國如何重新審視國際貿易體制?  中國政府采購制度何去何從?  中國政府采購市場開放前景如何?  第二次“入世”談判:探索中國與國際制度互動新模式的理論力作。  國內研究《政府采購協(xié)議》的拓疆之作

圖書封面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中國加入WTO《政府采購協(xié)議》問題研究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3條)

 
 

  •   建議全國從事政府采購和招標投標的理論、實務、管理者,都認真讀讀這本書,開卷很有益。中國加入WTO《政府采購協(xié)議》為期已不遠,我們需要理論和精神準備啊。
  •   專業(yè)很強啊?。?br />
    不建議也閱讀!
  •   有意向進行這方面的研究,多涉獵一些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