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10-8 出版社:清華大學出版社 作者:陳金英,唐正清,孔慶玲 主編 頁數:183
前言
隨著國內企業(yè)積極進行制造裝備更新,數控機床的大量使用,社會急需大批熟練掌握現代數控機床編程、操作、維修的技能型人才。為滿足培養(yǎng)各類技術人員的需要,服務于高等職業(yè)院校的數控教學,我們組織教學一線老師編寫了數控銑削編程與加工項目化教材。本書面向數控、模具行業(yè)和機電行業(yè)的崗位要求,按照項目化模式編寫,具有緊貼生產實際、內容簡明扼要、圖文并茂、通俗易懂的特點。以“技能訓練為目的,理論學習為基石”,合理安排理論與技能的比例,理論聯系實際,所有項目都經過實踐檢驗,程序段進行詳細、清晰的注釋說明。全書共分5個學習情境,學習情境1介紹了六面和階梯面銑削的工藝知識及機床的基本操作;學習情境2介紹了輪廓類零件銑削的工藝,簡單程序編制及機床的操作;學習情境3介紹了孔類零件銑削的工藝及程序編制等;學習情境4介紹了槽類零件銑削的工藝,程序編制及加工質量檢驗等;學習情境5介紹了曲面類零件銑削的工藝、宏程序編制及加工質量檢驗等。本書由國家示范性職業(yè)院校之一的北京工業(yè)職業(yè)技術學院陳金英、唐正清、孔慶玲主編。在編寫的過程中得到了北京工業(yè)職業(yè)技術學院馮海明院長、機電工程系主任牛小鐵、北方工業(yè)大學數控中心張超英老師的大力指導,在此一并深表感謝。在寫作過程中,參考了大量的文獻,作者盡可能一一注明,但由于文獻較多,疏漏在所難免,在此向被遺漏的作者表示歉意,并向所有參考文獻的作者表示衷心的感謝!限于編者水平,書中難免有欠妥之處,敬請讀者批評指正。
內容概要
本書是在積極推進新世紀高職高專教育人才培養(yǎng)模式和課程內容體系改革,實施基于工作過程的課程體系,配合項目化教學實踐的大背景下出爐的。本書結合數控專業(yè)特點,參照國家職業(yè)標準中級數控銑床銑工考核要求,以零件的數控銑削加工工作過程為主線編寫。全書共分5個學習情境6個項目,學習情境1介紹了六面和階梯面銑削的工藝知識及機床的基本操作;學習情境2介紹了輪廓類零件銑削的工藝,簡單程序編制及機床的操作;學習情境3介紹了孔類零件銑削的工藝,程序編制、孔的加工及質量檢驗;學習情境4介紹了槽類零件銑削的工藝,程序編制及加工質量檢驗;學習情境5介紹了曲面類零件銑削的工藝、宏程序編制及加工質量檢驗要點。每個學習情境中學習目標明確、操作性強,并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插入理論知識,使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展現了職業(yè)教育課程改革的理論研究和實踐成果。 本書既可作為數控技術應用專業(yè)、模具設計及制造專業(yè)、機電專業(yè)的高等職業(yè)教育教材,也可作為從事數控銑床工作的工程技術人員的參考書及數控銑床培訓用書。
書籍目錄
學習情境1 平面類零件編程與加工子情境1 銑六面 [任務目標] [任務描述] [知識準備] 1.1 工件在數控機床上的裝卡 1.1.1 機床卡具 1.1.2 工件定位 1.1.3 定位基準 1.1.4 定位方式和定位元件 1.1.5 工件卡緊 1.2 數控銑削加工工藝分析 1.2.1 零件的工藝分析 1.3 數控銑床的坐標系及基本操作 1.3.1 數控銑床坐標系 1.3.2 數控銑床的基本操作 [任務實施] [任務評價] [知識拓展] 1.4 工藝規(guī)程的相關知識 1.5 機械加工表面質量 1.5.1 表面質量對零件使用性能的影響 1.5.2 影響加工精度的因素及提高精度的措施 1.5.3 影響表面粗糙度的因素及改進措施 1.5.4 切削液 1.6 定位誤差 1.6.1 定位誤差的概念與類型 1.6.2 定位誤差的計算方法 1.6.3 幾種典型定位方式的定位誤差 1.6.4 工件以一面兩孔組合的定位誤差 [技能訓練]子情境2 銑階梯面 [任務目標] [任務描述] [知識準備] 1.7 數控編程概述 1.7.1 數控編程的概念 1.7.2 數控編程的內容與步驟 1.7.3 數控編程的種類 1.8 數控編程的基礎知識 1.8.1 數控編程標準 1.8.2 程序的結構與格式 1.8.3 數控銑床編程中常用指令 1.9 數控銑床的編程指令 1.9.1 快速移動指令COO 1.9.2 直線插補指令COl 1.9.3 刀具半徑補償C41、G42、G40 1.9.4 刀具長度補償指令C43、C44、G49 1.10 量具的分類與使用 [任務實施] [任務評價] [知識拓展] 1.11 坐標系設定指令G92 1.12 刀具的安裝 1.13 測量的基本知識 [技能訓練]學習情境2 輪廓類零件編程與加工 [任務目標] [任務描述] [知識準備] 2.1 銑削輪廓的進給路線 2.2 編程指令 2.3 銑削輪廓尺寸精度與表面粗糙度分析 2.4量具的使用 [任務實施] [任務評價] [知識拓展] [技能訓練]學習情境3 孔類零件編程與加工 [任務目標] [任務描述] [知識準備] 3.1 孔的加工 3.2 孔加工的走刀路線 3.3 FANUC系統(tǒng)固定循環(huán)功能 3.4 孔的測量及孔加工精度誤差分析 [任務實施] [任務評價] [知識拓展] [技能訓練]學習情境4 槽類零件編程與加工 [任務目標] [任務描述] [知識準備] 4.1 槽類零件的加工分析 4.2 檢測槽的工具及使用 [任務實施] [任務評價] [技能訓練]學習情境5 曲面類零件的編程與加工 [任務目標] [任務描述] [知識準備] 5.1 刀具選擇及曲面加工方法 5.2 參數編程 5.3 宏程序 [任務實施] [任務評價] [技能訓練]參考文獻
章節(jié)摘錄
1.產生加工誤差的原因 從工藝因素的角度考慮,產生加工誤差的原因如下?! 。?)加工原理誤差。采用近似的加工方法所產生的誤差,包括近似的成形運動、近似的刀刃輪廓或近似的傳動關系等不同類型。例如,用模數盤銑刀銑削齒輪時,齒廓是由模擬齒槽形狀的刀刃加工得到的。實際生產是把所用的刀具分組,每把刀具對應加工一定齒數范圍的一組齒輪。由于每組齒輪所用的刀具是按照該組齒輪最小齒數的齒輪進行設計。因此,用該刀具加工其他齒數的齒輪,齒形均存在誤差?! 。?)工藝系統(tǒng)的幾何誤差。由于工藝系統(tǒng)中各組成環(huán)節(jié)的實際幾何參數和位置相對于理想幾何參數和位置發(fā)生偏離而引起的誤差,統(tǒng)稱為幾何誤差。幾何誤差只與工藝系統(tǒng)各環(huán)節(jié)的幾何要素有關。對于固定調整的工序,該項誤差一般為常值。 ?。?)工藝系統(tǒng)受力變形引起的誤差。工藝系統(tǒng)在切削力、夾緊力、重力和慣性力等作用下會產生變形,從而破壞工藝系統(tǒng)各組成部分的相互位置關系,產生加工誤差并影響加工過程的穩(wěn)定性?! 。?)工藝系統(tǒng)受熱變形引起的誤差。在加工過程中,由于受切削熱、摩擦熱及工作場地周圍熱源的影響,工藝系統(tǒng)的溫度會產生復雜的變化。在各種熱源的作用下,工藝系統(tǒng)會發(fā)生變形,導致改變系統(tǒng)中各組成部分的正確相對位置,使工件與刀具的相對位置和相對運動產生誤差?! 。?)工件內應力引起的加工誤差。內應力是工件自身的誤差因素。工件經過冷熱加工后會產生一定的內應力。通常情況下,內應力處于平衡狀態(tài),但對具有內應力的工件進行加工時,工件原有的內應力平衡狀態(tài)被破壞,從而使工件產生變形?! 。?)測量誤差。在工序調整及加工過程中測量工件時,由于測量方法、量具精度及工件和環(huán)境溫度等因素對測量結果準確性的影響而產生的誤差,都統(tǒng)稱為測量誤差。
編輯推薦
國家最新標準,符合設計規(guī)范 突出機械現代設計的新方法 內容簡潔、實用,側重應用 配備有電子教案和習題解答
圖書封面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