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解放(上中下)

出版時間:2009-10  出版社:中國檔案出版社  作者:上海市檔案館 編  頁數(shù):全3冊  字數(shù):820000  

前言

  今年是上海解放60周年,上海市檔案館以此為契機,開發(fā)利用大量館藏檔案和圖片,繼編輯出版《上海解放》圖冊后,又編輯出版了《上海解放》史料匯編。通過匯編這些史料,旨在再現(xiàn)上海解放、接管和開始新的建設的全過程。  60年前的5月12日,上海戰(zhàn)役拉開序幕。根據(jù)中央指示精神,上海戰(zhàn)役既要打一場城市攻堅戰(zhàn),而又不能把城市打爛了,要爭取把上?;旧贤暾亟庸苓^來,是謂“瓷器店里捉老鼠”。為此,解放軍把攻擊的重點放在敵人重點設防的吳淞,鉗擊吳淞口,封鎖敵人海上退路,切斷敵人搶運上海物資的通道,而暫時不攻擊上海市區(qū)。在經過極為艱巨的外圍攻堅戰(zhàn)后,三野司令部下達了《淞滬戰(zhàn)役攻擊命令》,各部隊于23日同時發(fā)起總攻。在上海人民的配合下,5月25日上午,人民解放軍完全控制了蘇州河以南市區(qū),至27日下午,上海全部解放。28日,上海市人民政府成立。  值得我們永遠銘記和懷念的是,為了完整地保全上海,保護上海人民的生命財產,人民解放軍共殲敵約15.3萬人,同時作出了重大犧牲,我陣亡指戰(zhàn)員達7612人,其中連以上干部410名;負傷24122人。同時還有72位來自全國各地的支前民工和干部,也將熱血和生命奉獻給了上海。英烈們在上海戰(zhàn)役中的英勇業(yè)績和獻身精神,是人民心中永遠的豐碑。由于他們和無數(shù)革命先輩們的浴血奮戰(zhàn)并想方設法加以保護,上海這座中國乃至亞洲最大的工商都市終于比較完整地回到了人民手中,開始了人民自己管理大上海的新時代。

內容概要

本書是利用上海市檔案館館藏檔案和相關文獻資料編輯的反映上海市解放前后真實歷史情況的大型檔案文獻匯編,內容包括解放前夕上海市政治、經濟、文化、歷史等方面的概況;人民解放軍政治攻勢、戰(zhàn)役戰(zhàn)斗等軍事斗爭情況;上海市解放后的接管政策、接管過程、各界反映;接管上海市后的政權建設、城市建設、恢復和發(fā)展生產等方面的情況。     本書主題鮮明,材料翔實,記述客觀,信息量大,不僅適用于研究中國現(xiàn)代史的學者,而且適合普通讀者閱讀,是一部具有思想性、史料性、可讀性的精品讀物,是新中國成立以來首部以檔案反映上海市解放這一重大史實的文獻。

書籍目錄

第一篇  解放前夕的上海  一、黎明前的上海  二、沖破黑暗的斗爭第二篇  解放上海  一、戰(zhàn)役部署與準備  二、戰(zhàn)役過程  三、里應外合,迎接解放第四篇  接管上海  一、接管準備  二、接管綜述  三、政權接管  四、財經接管  五、文衛(wèi)接管第四篇  建設上海  一、綜述  二、安定社會秩序  三、整頓財政稅收  四、恢復工商貿易  五、調控金融業(yè)  六、穩(wěn)定糧油市場  七、管理市政公用事業(yè)附錄后記

章節(jié)摘錄

  因此,如何籌辦民食?如何防止游資囤積?如何適當?shù)拇_定糧價?為應注意的問題之一。第二,工業(yè)生產問題:上海是一個擁有1200多家工廠的城市,其生產成品遠銷國內各地(如棉紗、面粉),有的且能大量出口(如內衣、絲織品、搪瓷制品)。但內中以輕工業(yè)占極大的比重。全市42萬余產業(yè)工人中,紡織業(yè)擁有23萬8千人,卷煙業(yè)擁有4萬余人,二者即占全部工人之百分之七十弱。另外,機器工業(yè)約3萬余人,其制出成品大部分與紡織有關,化學工業(yè)中漂白粉、硫化元等的制造,亦以紡織業(yè)為其銷路。故解決上海主要輕工業(yè)的生產問題(尤其是紡織),亦即大體解決了上海工業(yè)的生產問題。這種以輕工業(yè)為主的情況,其方便處是它們所需的原料均來自農村,而我們則已解放了不少供給上海這種原料的農村(自然有的不足供應)。其困難處即這些原料的出產地,均是離上海很遠的地方,必須掌握大量運送它們的交通工具。維持上海工業(yè)生產動力供應的燃料問題,其情況亦如是?! ∶骸烙嬌虾C吭滦杳?8萬噸,過去的重要來源為開灤、華東(賈汪)、淮南及臺灣四礦,湘鄂諸煤礦亦供應少量。內中華東、淮南及開灤三礦供應上海18萬噸用煤毫無問題,問題在運輸。估計以華東、淮南煤炭每月10萬噸沿津浦運京、滬,每月需30噸車皮330余個,以開灤煤炭每月14萬噸自海上南運需5千噸以上的專輪十一二艘(以每月運兩三次計算)?! ∶藁ā虾<啅S紗錠如全部開工,月約需棉花663,100市擔,1948年每月原棉消耗量為623,650擔。在大批棉產區(qū)早被我軍解放,國民黨政府運輸工具不足,棉農拒絕低價出售及國內棉花基本不足等情況下,目前國民黨政府主要以外棉(內中又以美棉為主)維持上海紗廠開工,而將1948年國棉的搶購集中于陜西、河南、湖北、蘇北及浦東五個地區(qū)。這五地區(qū)1948年的棉產量,據(jù)偽農林部及紡聯(lián)會估計為5,934,000擔,內中除去農民自用百分之三十外,計可收購410余萬擔。國民黨政府雖擬在該五區(qū)搶購258萬擔,但實際上決購不出100余萬擔,故有300萬擔左右可由我們掌握,以之供應上海、江蘇、湖北諸紗廠,可維持3個月的開工。不過上海棉紡業(yè)以紡細紗為主,需要長纖維棉花,國內僅陜西、河南諸地可以供給一部分,過去均需仰給外棉,這是值得我們注意的?! 煵荨虾T滦锜熑~16,330市擔,戰(zhàn)前由河南、山東供給,其中以青州及許昌供給最多?! ×砩虾T滦栊←?,047,926市擔(以全部開工計算,現(xiàn)僅開工三分之一,戰(zhàn)前除在江蘇及津浦沿線采購外,另由國外補足),大豆206,087擔(過去由東北供給),菜子[籽]、花生、芝麻等95,726擔(山東供給),用以維持面粉及榨油工業(yè)的開工。

圖書封面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上海解放(上中下)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0條)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