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學基礎

出版時間:2010-8  出版社:中國輕工業(yè)出版社  作者:白以娟,劉嘉瑜 主編  頁數:244  

前言

  推進城市社區(qū)建設是黨中央、國務院為加強城市管理工作而作出的一項重大戰(zhàn)略決策。隨著基層社會管理由單位體制向社會體制的轉變,傳統(tǒng)的城市管理體制和管理辦法已難以適應現代化城市建設和管理的要求,需要探索新的思路和方法?! 「鶕洕l(fā)展與社會進步提出的新要求,加強城市社區(qū)建設,構建新的社區(qū)管理體制,把社區(qū)居民最大限度地組織起來,建設社區(qū),服務社區(qū),讓居民自己管理自己的事情,是黨領導廣大城市人民群眾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政治文明的又一偉大創(chuàng)舉,是我們黨在新時期加強城市管理和服務的新途徑。全面推進城市社區(qū)建設,合理利用社區(qū)資源,完善社區(qū)服務功能,實行社區(qū)居民自治,有利于提高廣大城市居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質量,滿足廣大群眾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求;有利于密切黨和政府同人民群眾的關系,夯實黨在城市的組織基礎和群眾基礎,鞏固城市基層政權,鞏固黨的執(zhí)政地位:有利于維護城市的政治穩(wěn)定,促進城市現代化建設和精神文明建設:同時也是全面貫徹黨的十六大精神的重要舉措。

內容概要

《社會學基礎》是根據中國高等職業(yè)技術教育研究會社區(qū)管理類專業(yè)建設委員會的教材建設計劃,集體編寫的一本專業(yè)基礎課教材。本教材旨在以學界認同的基本知識,培養(yǎng)學生以社會學的視角觀察、分析社會問題的能力。

書籍目錄

第一章  社會學概述  第一節(jié)  社會學的概念    一、社會學的性質與特征    二、社會學研究的對象    三、社會學的研究領域  第二節(jié)  社會學發(fā)展概況    一、社會學產生的社會歷史條件    二、西方社會學簡史    三、社會主義社會學簡史  第三節(jié)  研究社會學的意義和方法    一、研究社會學的意義    二、研究社會學的方法第二章  社會  第一節(jié)  社會的含義與特征    一、社會概念的歷史考察    二、社會學對社會概念的界定  第二節(jié)  社會結構    一、什么是社會結構    二、社會結構與社會運行  第三節(jié)  社會制度    一、社會制度的內涵    二、社會制度的形成和類型    三、社會制度的構成與功能    四、制度建設第三章  社會運行的條件  第一節(jié)  社會運行的概念    一、社會運行的內涵    二、社會運行的狀態(tài)    三、社會運行的條件  第二節(jié)  自然環(huán)境與社會    一、什么是自然環(huán)境    二、自然環(huán)境與社會  第三節(jié)  人口與社會    一、人口的內涵    二、人口構成與社會    三、人口變動的理論    四、人口發(fā)展與社會發(fā)展應注意的幾個比例關系  第四節(jié)  文化與社會    一、文化的內涵    二、文化的功能    三、中國文化與中國社會第四章  人的社會化  第一節(jié)  社會化的概念    一、社會化的內涵    二、社會化的類型    三、社會化的意義  第二節(jié)  社會化的條件    一、個人內在的生物條件    二、社會外在的環(huán)境條件  第三節(jié)  社會化的內容    一、生活技能社會化    二、行為規(guī)范社會化    三、政治社會化    四、社會角色社會化    五、人格社會化  第四節(jié)  社會化的過程與結果    一、社會化的理論依據    二、社會化的過程    三、社會化的結果第五章  社會角色  第一節(jié)  社會角色的概念    一、社會角色的內涵    二、社會角色的類型    三、角色集  第二節(jié)  社會角色的扮演    一、社會角色的認知與確定    二、社會角色的表現……第六章  社會群體第七章  社會分層第八章  社區(qū)第九章  社會行為第十章  社會控制第十一章  社會變遷與社會現代化第十二章  社會問題第十三章  社會政策參考文獻

章節(jié)摘錄

  社會控制是一種過程和機制,具有一整套體系,存在一個總體結構。簡單地說,社會控制體系的總體結構是由社會控制的主體、社會控制的客體、社會控制的手段三個要件構成的;完整地說,應該是包括社會控制的目的(或目標)、結構、功能、過程、運行方式、效果等各因素組成的有機統(tǒng)一體。此處僅按前者加以說明?! ∫?、社會控制的主體  社會控制的主體是指實施社會控制的承擔者,一般為社會組織、群體及管理體系,社會或組織成員個人有時也擔當這個角色。其中國家政權是最高的社會組織與管理體系,由其實施對全社會的控制,在整個社會控制體系中居于主導地位,對于社會控制的客體最具權威性和影響力,對于社會的運行與發(fā)展,具有決定作用。它所控制的對象是全體社會成員,從而構成最龐大的、系統(tǒng)的社會控制體系。次一級的社會控制主體有國家政權次級及各層機關、受其控制或指導下的社會團體或管理體系,如警察、軍隊、黨團組織、文化管理機構等。其所控制的對象也具有全社會性。再往下為一般社會團體、群體及一般管理體系,如各種協會、民間團體、工廠、公司、醫(yī)院、家庭等。但其控制對象一般僅限于內部成員,或某行業(yè)聯合內的成員。一般社會成員成為社會控制的主體,有三種情形:一是任何社會控制的具體實施,往往是由個人去執(zhí)行的,不過這個個人是由其角色所規(guī)定的,一般不能代表個人作為社會控制者。例如,一個交通警察執(zhí)勤時,有權制止司機或行人的違章行為,或給予處罰,這是由他的角色——警察的職責所決定的,而不是他這個個人的行為。二是以個人身份聯合或單獨實行社會控制。

圖書封面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社會學基礎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1條)

 
 

  •   給單位買的,讓別人學習吧。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