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06-6 出版社:中國經濟 作者:陳遠志 頁數(shù):283
內容概要
《中國直接融資體系的配置效率研究:理論框架與綜合評估分析》基于開放經濟視角研究直接融資體系的配置效率問題,強調信息要素對于直接融資體系資源配置效率的制約性,重點研究漸進開放過程中外商直接融資與資本市場的動態(tài)關聯(lián)機制以及資本市場配置效率的決定要素和決定機制?! 吨袊苯尤谫Y體系的配置效率研究:理論框架與綜合評估分析》的總體框架是在詮釋筆者博士論文主體模型的直觀含義基礎上加入若干的現(xiàn)實問題探討和實證分析章節(jié)后形成的,其主旨在于基于開放視角闡明一國直接融資體系的廣義內涵,揭示各國融資體系發(fā)展的典型事實并重點探討直接融資體系發(fā)展的內在動態(tài)關聯(lián)機制以及資本市場配置效率的決定要素和決定機制,進而明晰我國直接融資體系的主要缺陷以及動態(tài)變革路徑?! 吨袊苯尤谫Y體系的配置效率研究:理論框架與綜合評估分析》基于開放視角詮釋一國直接融資體系的核心內涵,在綜合評析中國直接融資體系的發(fā)展現(xiàn)狀和揭示各國融資體系發(fā)展的若干典型事實的基礎上提出問題,通過構建系統(tǒng)的分析框架集中探討了一國直接融資體系資源配置效率的決定要素和決定機制,強調信息要素對于直接融資體系資源配置效率的制約性,重點研究了漸進開放過程中外商直接融資與國內直接融資市場(即資本市場)的動態(tài)關聯(lián)機制以及資本市場配置效率的決定要素和決定機制,在此基礎上明晰了我國直接融資體系的主要缺陷以及動態(tài)變革路徑?! ”狙芯康玫饺A南理工大學人文社科基金項目(N7306273;B16N7050550)以及中山大學笸川優(yōu)秀青年研究基金的資助。
作者簡介
陳遠志,男,1976年6月生于廣東茂名,1994年獲免試保送資格就讀于中山大學嶺南學院,獲國際金融專業(yè)學士學位,1998年免試攻讀金融學碩士學位,2000年提前一年免試攻讀博士學位,主攻資產定價與金融工程研究方向,2003年6月獲中山大學經濟學博士學位,現(xiàn)任教于華南理工大學工商管理學院財務管理系。曾多次榮獲專業(yè)學術獎勵,博士論文獲中山大學笸川良一優(yōu)秀青年研究基金博士重要創(chuàng)新研究的資助,在重要的專業(yè)核心期刊發(fā)表論文十數(shù)篇,編著教材和參譯英文原著兩部,主持或作為項目組主要成員參與國家級、省部級和校級科研項目多項。目前的主要研究興趣集中于財務建模、金融計量學、企業(yè)跨境上市融資行為、金融經濟學等領域。
書籍目錄
引言1.選題的意義2.研究對象與資本市場的含義界定3.理論邏輯框架與研究重點4.本書的結構安排第1章 問題的提出1.1 中國在全球資本市場中的位置1.2 中國直接融資體系在國內經濟中的作用1.3 各國融資體系發(fā)展的典型事實與中國直接融資體系的主要特征第2章 直接融資體系資源配置的理論邏輯2.1 封閉經濟條件下資本市場資源配置的理論邏輯2.2 開放經濟條件下直接融資體系外延的拓展2.3 本書的理論研究思路第3章 中國直接融資體系的國際化進程3.1 中國直接融資體系的發(fā)展邏輯3.2 外資流入的資源配置作用與實際效應3.3 中國的國際直接融資結構缺陷與變革思路3.4 中國直接融資體系的漸進式開放進程第4章 資本市場的完備性與完備化進程4.1 完備資本市場的理論內涵與基本屬性4.2 完備資本市場的實現(xiàn)形式4.3 中國資本市場的完備性4.4 中國資本市場的完備化進程第5章 中國資本市場的信息結構與信息效率5.1 資本市場的信息結構與信息效率的基本含義5.2 信息不對稱的資本市場效應5.3 中國資本市場信息結構的微觀作用機制5.4 中國資本市場信息結構的目標框架第6章 資本市場的公司治理機制與資源配置效率6.1 資本市場的配置效率與公司治理效率的邏輯關聯(lián)6.2 委托--代理問題與最優(yōu)激勵機制6.3 董事會與股東監(jiān)督有效性的實證分析6.4 公司治理的外部約束機制的適用性與有效性分析6.5 基于代表性行業(yè)面板數(shù)據(jù)的行業(yè)特征、股權結構與公司績效的實證分析6.6 上市公司治理結構的優(yōu)化與中國資本市場的配置效率第7章 資本市場公共信息的價值與政府的職能定位7.1 資本市場公共信息的價值7.2 不同信息效率條件下資本市場公共信息的價值7.3 現(xiàn)階段中國資本市場中政府監(jiān)管行為的特點7.4 漸進開放進程中政府職能的轉變與重新定位第8章 總體結論與政策建議參考文獻附錄后記
圖書封面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