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08-5 出版社:工人出版社 作者:趙富海 頁數(shù):87 字數(shù):70000
Tag標簽:無
內(nèi)容概要
枯燥的地理知識,以通俗易懂的擬人手法寫出,便多了一份情致。對“嵩陽運動”、“中岳運動”、“少林運動”則以“家族記憶”切入,“使地球生動起來”、“悲壯的褶皺”、“最后的搏擊”等嵩山運動,完成了這座神山圣士的36億年成長之路。行云流水般的筆觸描繪了“達摩面壁石本是天然生”、“石上亦自有山魂”、“三皇五媚”,而對嵩山的生命底蘊,則用“誰持彩練染嵩山”、“紅葉有情”等貫穿獨具魅力的嵩山文化和人文精神。
書籍目錄
第壹章 石頭有言 [山石祭]第貳章 家族記憶 [使地球生動起來] [悲壯的褶皺] [跨越的力度] [水漫金山] [最后的搏擊] [族譜大系]第叁章 基因碎片 [山上掉下的啟母石] [達摩面壁石本是天然生] [盧崖二百萬年前是冰坎] [石淙河蹤跡]第肆章 自然教化 [人在此山中] [難上青天峻極] [風中少林] [三皇五媚]第伍章 生命底蘊 [山呼海嘯] [紅葉有情] [嵩山有老樹]第陸章 大美無涯 [美自時空深處凸現(xiàn)] [誰持彩練染嵩山] [石上亦自有山魂]
章節(jié)摘錄
插圖:第壹章 石頭有言[山石祭]石文化自遠古天地玄黃、宇宙洪荒始而成萬類文化之祖。毛澤東有詩說:“人猿相揖別。只幾個石頭,磨過小兒時節(jié)?!倍鞲袼拐f:“西方的歷史是石頭寫成的。”雨果說:“人類的任何思想,都寫在石頭上。”他們精到地概括了石頭記載人類文明的進程。祭山供石,是初民的圖騰崇拜。4000多年前夏朝臣民已對嵩山腳下啟母石頂禮膜拜了,大禹治水的傳說與石共存于今。人類賴以生存的世界是由石頭構成、承載起來的。石頭大者為山為岳,石頭小者為沙為土。多少大石小石成沙或泥,才能使我們得以土生土長。4000多年后,在嵩山被確認為世界地質(zhì)公園時,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的埃得先生贊道;嵩山是石頭與人文景觀的融和。石山嵩岳,作為世界地質(zhì)公園進入全球人類視線,石頭,經(jīng)人之手、人之心,愈加有了文化內(nèi)涵與悟性。古往今來,用石愛石賞石拜石之人給我們留下了諸多佳話軼事。陶淵明、白居易、蘇東坡、柳宗元、米芾、米萬鐘與石結(jié)緣廣而悟道深。陶淵明出身貧苦,不為五斗米折腰而“采菊東蘺下,悠然見南山”。他后室有石塊可坐可臥,喝醉時可當床安歇醒酒。他稱此石為“醉臥石”。他在《歸園田居》中說:“少無適俗韻,性本愛丘山?!弊跃右讋t親自造山石盆景,他見兩片“云誦石”,即賦詩:“回頭問雙石,能伴老夫否?石雖不能言,許我為三友?!币允J朋呼友者,“詩魔”也。蘇東坡賞石種類多,升官或流放,必有一石隨身攜帶。他的雪浪石經(jīng)久傳世。1952年,毛澤東賞石后久不忍離去,為此石專門建亭加以保護。柳宗元玩石側(cè)重研究,自他始玩石者才以形、質(zhì)、色、聲品評石頭高下。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