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09-1 出版社: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作者:歐陽肅通 頁數:469 字數:360000
Tag標簽:無
內容概要
本書是一本宗教社會學專著,書分上下篇兩部分。上編主要討論理論方面的宗教社會學總是,它們涉及到如何理解宗教在傳統(tǒng)及現代社會中的性質,結合中國的歷史詮釋了馬克思斯•韋伯的理論;而下編則引入一個案研究,是對湖南君山良心堡鎮(zhèn)基督教人的考察。這兩篇是有機聯系的,在上編中得出的結論將在下編的實證研究中得到具體的應用。自改革開放以來,宗教在中國農村出現了明顯復興的勢頭,尤其是某些宗教如基督教更是獲得了很大的發(fā)展。這些現象的出現,乃是和當今中國農村的社會轉型處于同步的,因此其前景值得關注。但遺憾的是,迄今為止,還未能有一部針對當代中國農村宗教現象、特別新發(fā)展起來的基督教做出有力分析的實證性著作。本書力圖填補國內這一研究的空白。
作者簡介
歐陽肅通,男,1975年9月生,江西贛州人。1997年和2000年于北京大學哲學系分別獲得哲學學士與碩士學位,2005年于香港浸會大學宗教學系獲得宗教學博士學位,現任華中科技大學人文學院講師,主要研究方向為比較宗教學和基督教研究。曾在不同學術刊物上發(fā)表論文多篇。目前主要關
書籍目錄
前言上編 轉型視野下的宗教社會學 第一章 傳統(tǒng)中國宗教的巫術形態(tài)及其根源——中國農民宗教的基本特征與社會學基礎(一) 第一節(jié) 農民宗教與巫教 第二節(jié) 佛教與中國中世共同體 第三節(jié) 教會與國家 第四節(jié) 結論 第二章 官僚制帝國的宗教形態(tài)與基礎——中國農民宗教的基本特征與社會學基礎(二) 第一節(jié) 農民革命還是邪教運動:從一場奇怪的反叛說起 第二節(jié) 中國回民與官僚制帝國的宗教基礎 第三節(jié) 權力結構中的宗教集團與儒教官僚集團 第四節(jié) 結論 第三章 走向現代社會的宗教市場——一個比較研究的視角 第一節(jié) “美國例外”還是“西歐例外” 第二節(jié) 現代宗教市場中的“國有企業(yè)”與“民營企業(yè)” 第三節(jié) 現代宗教市場的形成與細分 第四章 邪教問題之分析:緣起、歷史與比較 第一節(jié) 從一貫道的獨特命運看邪教的界定問題 第二節(jié) 中國傳統(tǒng)社會之“邪教”的特征及其原因 第三節(jié) 摩門教:一個“邪教”從良的實例下編 轉型社會中的鄉(xiāng)村基督教——良心堡教會的考察 引子 第一章 背景與緣起 第一節(jié) 當代中國農村基督教的發(fā)展及原因之探討 第二節(jié) 個案選取的前提:社會主義農村的基礎與性格 第三節(jié) 君山及其宗教概況 第二章 良心堡教會的過去與現在 第一節(jié) 良心堡教會的起源與發(fā)展 …… 第三章 良心堡教會的信仰與生活 第四章 良心堡教會的社會關系 第五章 良心堡的宗教市場尾聲附錄 赤壁調查記事參考文獻后記
章節(jié)摘錄
第一章 傳統(tǒng)中國宗教的巫術 形態(tài)及其根源——中國農民宗教的基本特征與社會學基礎(一) 第一節(jié) 農民宗教與巫教 關于中國人、特別是中國農民的宗教意識,我們常常可以聽到這樣的說法: 中國人缺乏宗教意識,信仰上往往具有很強的功利性、實用性?!捌綍r不燒香,臨時抱佛腳”,“有用時磕頭,沒用時就扔一邊”是中國人宗教上的一貫態(tài)度?! ≈袊巳狈ψ诮叹?,雖然不能像西方人那樣產生宗教文化上的崇高感,可是也因此在歷史上避免了那種殘酷的宗教戰(zhàn)爭,各種宗教都能夠求同存異,并行不悖。所以在中國文化中能夠具有宗教寬容的精神,各種外來宗教在中國最終都被同化或本土化了?! 「唧w地說,第一個特征可能是更為根本的,第二個特征乃是從第一個特征那里派生出來的。上述種種說法不僅經常出于一般人之口,即便是很多學者也這樣看。這一說法究竟是否事實呢? ……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