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08-6 出版社:復旦大學出版社 作者:顧平 頁數:211
內容概要
《近現代中國畫教育史》研究的對象屬于教育范疇,因此對教育觀念與方式的關注便成為研究的基本立足點。也只有厘清不同時期的教育觀念,分析其優(yōu)劣高低、成敗得失,才能真正廓清中國畫教育現代演進的歷程,從而構筑真正意義上的中國畫教育現代性模式。而教育觀念的形成與不同時期的文化思想與觀念密切相關,因為教育價值貼合于文化價值的選擇正進行著現代觀念的演變,文化價值的選擇正影響著教育價值的選擇,教育價值取向隨著文化選擇的轉換而轉換。另一方面,這一特殊教育的教學內容又為中國畫,其本身又是文化觀念最直接的形態(tài)顯現。所以,《近現代中國畫教育史》的研究將從“文化學”的視角展開探討,通過對不同教育模式呈現出的不同特征的分析,破解其文化選擇的社會、人為因素,對比當時的社會實際,分析在不同性質文化互動中不同的處理方式,從而看出中國畫的教育觀念與教育方式,最后作出價值判斷。
作者簡介
顧平,男,1965年6月出生,安徽蕪湖人。1991年畢業(yè)于安徽阜陽師范學院美術系,獲碩士學位。1999年畢業(yè)于南京藝術學院,獲藝術史博士學位。2004年浙江大學人文學院出站博士后?,F為上海大學藝術研究院副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新視覺藝術》雜志主編,《中國美術研究》執(zhí)行主編等。研究方向為藝術史與藝術教育?! ≈饕晒袑V读诛L眠》(1999)、《學校美術教育方法研究》(2002)、《皇家贊助與文化認同:南宋院體山水畫風成因研究》(2004)、《美術教育學》(2006)、《返本開新——藝術史、藝術批評與藝術教育論集》(2006)等10部。發(fā)表學術論文50余篇。主持教育部人文社科項目、江蘇省教育科學規(guī)劃課題、上海市哲學社會科學規(guī)劃課題各一項。獲第三屆全國美術教育論文評比一等獎(2001)、江蘇省高校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成果二等獎(2002)、江蘇省哲學社會科學優(yōu)秀成果三等(2005)、江蘇省優(yōu)秀博士論文(2005)。
書籍目錄
導言一、問題的提出二、關于“中國畫教育現代性”的思考三、理論的選擇四、內容框架與重要觀點第一章 20世紀中國文化特征與中國畫觀念的不同選擇第一節(jié) 20世紀中國文化的基本特征第二節(jié) 思想界的“領袖”們對中國畫的主張第三節(jié) 重要美術教育家不同中國畫觀念的呈現第四節(jié) 本章小結第二章 百年中國畫教育諸模式述評第一節(jié) 引言第二節(jié) 徐悲鴻中國畫教育模式一、徐悲鴻的文化選擇——唯科學主義二、徐悲鴻中國畫教育模式的內容三、徐悲鴻中國畫教育模式的評判第三節(jié) 潘天壽中國畫教育模式一、潘天壽的文化選擇——本位傳統(tǒng)人文主義二、潘天壽中國畫教育模式的內容三、潘天壽中國畫教育模式的評判第四節(jié) 中國畫教育其他模式的述評一、“調和中西”與林風眠的中國畫教育主張二、“無為而治”與劉海粟的中國畫教育三、高劍父與金城的中國畫教育第五節(jié) 本章小結第三章 中國畫教育現代型制的構想第一節(jié) 問題與資源:百年中國高等美術教育的宏觀審視一、問題二、資源第二節(jié) 中國畫教育現代型制的內容板塊一、中國畫教育對當代文化選擇的路徑二、中國畫教育的目標定位三、中國畫教育的內容選擇四、中國畫教育體制與方法五、中國畫教育的評估第三節(jié) 本章小結結語附錄一 20世紀中國畫教育紀事年表附錄二 參考文獻后記
章節(jié)摘錄
第一章 20世紀中國文化特征與中國畫觀念的不同選擇 第三節(jié) 重要美術教育家不同中國畫觀念的呈現 20世紀中國畫教育模式的形成,與這一時期一些代表性的美術教育家對中國畫觀念的選擇直接有關。所以,本節(jié)將選取后文中要論及的中國畫教育家,看看他們有怎樣的中國畫觀念。為了方便分析,我們將觀念相對接近的放在一起,并比較相近中的相異性?! 〉谝唬鸪桥c潘天壽 金城1878年出生,潘天壽則生于1897年,相差近20歲。在年齡上他們可算作是兩代人,但在“中國畫”這一方陣地上,這一前一后兩位“大師級”人物,共同守護著傳統(tǒng),前者偏于晉唐宋元,后者立足于文人畫傳統(tǒng)而努力實現現代性演進?! 〗鸪浅砷L的年代,處于鴉片戰(zhàn)爭后的洋務運動時期。顯然金城的早期教育“中學”、“西學”已趨于對稱,但“中體西用”仍是主流,故偏于“傳統(tǒng)”的觀念十分盛行。1902年,金城24歲便赴歐留學,入英國鏗司大學專攻法學,學成回國后一直從事與法律相關的政府工作。金城一生主要工作似與中國畫沒有任何聯系,他之所以熱衷于中國畫,與其少時對丹青的雅好十分有關。金城竭力推崇傳統(tǒng),也致力于傳統(tǒng)中國畫的發(fā)展與演進。也許是他政府要員身份之故,并又得大總統(tǒng)徐世昌的鼎力支持,他創(chuàng)辦了他樂于從事的“中國畫學研究會”,網羅京城中國畫名家,共同探討中國畫創(chuàng)作,獎掖后學,影響極大,故有民初北京畫壇“領袖”之稱。
圖書封面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