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07-7 出版社:南京大學 作者:宋炳輝 頁數(shù):244
Tag標簽:無
內(nèi)容概要
在中外關系中,弱勢民族文學對于中國作家來說是一種被引為知己的異域文化,有著貫穿始終的被關注、介紹和翻譯的過程。而《弱勢民族文學在中國》主要介紹了弱勢民族文學譯介和接受研究的意義,20世紀上半期弱勢民族文學譯介與主體選擇,20世紀下半期弱勢民族文學譯介與民族文化建構(gòu),世界語理想與弱勢民族文學譯介,米蘭·昆德拉在中國的譯介及其接受,弱勢民族文學的影響接受與中國現(xiàn)代文學的主體建構(gòu)等八章內(nèi)容。
書籍目錄
序(陳思和)第一章 弱勢民族文學譯介和接受研究的意義第一節(jié) 現(xiàn)代民族意識的覺醒與中國世界觀的轉(zhuǎn)變第二節(jié) 被壓抑和遮蔽的中外文學關系線索第三節(jié) “弱勢民族文學”及其相關概念的厘定第四節(jié) 揭示中國文學現(xiàn)代性內(nèi)涵的有效場所第五節(jié) 論述目的和展開路徑第二章 20世紀上半期弱勢民族文學譯介與主體選擇第一節(jié) 20世紀前30年的弱勢民族文學譯介第二節(jié) 20世紀30至40年代的弱勢民族文學譯介第三節(jié) 民族話語的意識形態(tài)性和知識分子的不同選擇第三章 東、南、北歐諸國文學在現(xiàn)代中國的譯介史述第一節(jié) 東、南、北歐文學譯介概述一、東歐國家文學在中國二、南歐國家文學在中國三、北歐國家文學在中國第二節(jié) 重要作家和作品在20世紀上半期的譯介情況一、顯克維奇(Henryk Sienkiewicz,1846~1916年)二、裴多菲(Peitofi Sander,1823~1849年)三、鄧南遮(Gabriele DAnnuazio,1863~1938年)四、安徒生(Hans Christian Andersen,1805~1875年)五、塞萬提斯(Miguel de Cervantes Saavedra,1547~1616年)六、易卜生(Henrik Ibsen,1828~1906年)七、斯特林堡(Johan August Strindberg,18494~1912年)第四章 20世紀下半期弱勢民族文學譯介與民族文化建構(gòu)第一節(jié) “十七年”弱勢民族文學譯介第二節(jié) 八九十年代弱勢民族文學譯介第三節(jié) 本土文化規(guī)范與外來文學的創(chuàng)生性第五章 民族意識與世界意識的糾纏:泰戈爾在中國的譯介和接受第一節(jié) 泰戈爾在20世紀中國的譯介簡述第二節(jié) 泰戈爾的民族意識與世界意識第三節(jié) 20年代東西文化之爭中的泰戈爾批判第四節(jié) 泰戈爾對于中國新文學的意義第六章 世界語理想與弱勢民族文學譯介第一節(jié) 國際世界語運動及其理想在中國的傳播第二節(jié) 以世界語為中介語的弱勢民族文學譯介第三節(jié) 中西關系壓力下的反抗努力及其內(nèi)在緊張第七章 米蘭·昆德拉在中國的譯介及其接受第一節(jié) 米蘭·昆德拉在中國譯介的概況第二節(jié) 不約而同的選擇:李歐梵的推薦與韓少功的譯介第三節(jié) 是什么打動了中國:米蘭·昆德拉對中國影響的因素分析第四節(jié) 民族身份感的暗合:中國接受主體與米蘭·昆德拉的世界/民族文學意識第五節(jié) 米蘭·昆德拉的變奏與致意:在創(chuàng)造中延續(xù)和展開的經(jīng)典第八章 弱勢民族文學的影響接受與中國現(xiàn)代文學的主體建構(gòu)主要參考書目文獻后記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