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法概論

出版時間:2010-11  出版社:北京大學  作者:彼得·海  頁數(shù):403  譯者:許慶坤  
Tag標簽:無  

前言

本書如今再次得以與中國的法學同行和有興趣的非法律人士見面,筆者感到非常高興和榮幸。筆者早期之作的兩個中文譯本分別出版于1983年和1997年,但它們均不如本書的內(nèi)容全面或新穎。本書自2000年在歐洲以英文和德文發(fā)行,并定期同步更新和擴展。中美之間的貿(mào)易和文化交往已經(jīng)相當廣泛。除了貨物貿(mào)易,這種交往已延伸到服務貿(mào)易、直接投資、技術轉(zhuǎn)讓、人員的專業(yè)交流和文化交流,以及的確舉足輕重的旅游。與之相伴而生的是了解彼此法律的需要,它既包括作為整體的法律體系,也包括對方國家法律運作的文化背景。為更好地理解中國法律和社會制度,美國方面付出了諸多努力。目前的中文譯本意在使中國讀者更容易了解美國的法律和法律文化。這部中文譯本是基于2010年在歐洲出版的英文第三版,而兩者均基于2008年德文第四版,但內(nèi)容已更新至2009年,許多方面更新至2010年年初。翻譯成中文的艱巨任務是由許慶坤副教授承擔的:我們之間富有成效的交往如今已屆四年(其中一年是他在埃默里(Emory)大學作訪問學者)。許慶坤副教授本人非常熟悉美國的法律資源和法律觀念,對其翻譯工作和表現(xiàn)出的毅力以及大力支持我深表謝意!

內(nèi)容概要

本書乃享譽歐美的法學家彼得·海教授積三十余年之功的最新力作。本書從大陸法系讀者的視角全面介紹了美國法律制度,結構宏闊而內(nèi)容精當,由宏觀到微觀,由傳統(tǒng)到未來,比較分析與歷史分析穿插其中,鉤玄探微而收放自如,非常適合繼受大陸法傳統(tǒng)的中國讀者了解美國法律的脈絡與精巧。本書的一大特色是注釋詳盡新穎,讀者借此不僅可深究制度之本源,亦可洞見學界各家之妙論。
本書原著為在德國貝克出版社出版的英文第三版,其實為作者概論之作的第五版。相對于舊版本,本書不僅內(nèi)容更加詳盡,而且資料更加新穎,最新的判例法和著述更新至2010年年初。本書不僅涵蓋美國的實體法和程序法,而且介紹了美國的法律教育與法律職業(yè)、判例法分析方法;不僅全面剖析了美國聯(lián)邦和州的法律制度,而且深入到美國法律發(fā)展面臨的各種挑戰(zhàn)和學界的爭議,實為欲了解美國法的學者、律師、法官、學生以及其他人士的必備參考書。

作者簡介

彼得·海(Peter
Hay),為美國國際私法界的權威之一,他曾多年擔任伊利諾伊大學法學院的院長,現(xiàn)為Emory大學法學院的Lamar講席教授和德國Dresden大學的教授。譯者,許慶坤,山東大學法學院教師。

書籍目錄

2010年中文版序言
第三版序言
第一版序言
縮略詞表
第一章 歷史概況、法律淵源、美國法的本質(zhì)和法律方法
一、歷史淵源
二、美國法的法律淵源
第二章 公法
一、憲法
二、基本權利
三、移民法問題
四、行政法
第三章 司法制度:法院和民事訴訟法
一、簡介
二、法院的組織和事項管轄權
三、對人管轄權和對物管轄權
四、民事訴訟程序
五、替代性爭端解決方式
第四章 沖突法(國際私法)
一、引言
二、法律淵源
三、歷史演進和當前關于法律選擇的爭論
四、一般原則(普遍問題)
五、具體領域的法律選擇
第五章 私法
一、合同法
二、恢復原狀和不當?shù)美?br />三、侵權法
三、財產(chǎn)法
四、家庭法
五、繼承法和信托
第六章 商法和經(jīng)濟管理法
一、商事組織法和資本市場法
二、破產(chǎn)法
三、競爭法
四、雇傭法和福利法
第七章 刑法和刑事訴訟法
一、刑法
二、刑事訴訟法
附錄一 判例法實例和評論
附錄二 合眾國憲法
附錄三 美國的法律教育與法律職業(yè)
附錄四 聯(lián)邦上訴法院和地區(qū)法院地圖
判例總表
索引
譯后記

章節(jié)摘錄

(4)當事人合并當事人合并同樣有強制性(必需的)合并與任意性(僅值得考慮的)合并之分。出現(xiàn)了強制性合并的情況(規(guī)則19),所有相關者都要作為共同原告或共同被告參加訴訟;缺少了他們,將無法對案件確定無疑地作出裁判。這意味著:只要訴訟會判定一件影響他人利益的爭議事項,而他或她不是訴訟當事人,為了作出最終有效的裁決,就必須使其成為當事人一方。另一方面,當事人可以主張的權利來自同一類(set)事實,這時就出現(xiàn)了任意性合并的情況(規(guī)則20)。晚近的規(guī)定和判例法更加便利對當事人的送達。但是,跨越州界對當事人送達依然難度不小。因此,當事人合并經(jīng)常由于承辦法院缺乏對人管轄權而受到阻礙。(8s]此外,提出的每一個訴訟請求都應當屬于受理法院(在此處所用事例中是指聯(lián)邦法院)的事項管轄權范圍。在異籍案件中,不存在上文所述與聯(lián)邦問題管轄權有關的那種補充管轄權。確切而言,《聯(lián)邦成文法大全》第28篇第1367條第2款要求完全異籍,因此對異籍的要求(參見上文第111段)同樣適用于訴訟中的所有第三人。結果,聯(lián)邦法院只有在擁有聯(lián)邦問題初審管轄權的情況下才可能享有補充管轄權。此外,對于每個增加的當事人,法院地都應當是適當?shù)膶徟械亍?/pre>

后記

本書的原著是德國貝克出版社出版的英文第3版。彼得·海教授早年曾分別于1976年和1991年在北荷蘭出版公司和巴特沃斯法律出版社出版過兩版英文的《美國法入門》,該書的這兩版由北京大學的沈宗靈教授翻譯成中文[1],并分別于1983年和1997年由北京大學出版社出版。后來,彼得·海教授以《美國法概論》德文第2版為基礎,更加全面和深入地提煉和評論了美國法,于2002年在德國貝克出版社出版了英文的《美國法概論》,此后分別于2005年和2010年出版了英文第2版和第3版。我在著手翻譯時依據(jù)的是英文第2版,但在翻譯中收到了作者發(fā)來的第3版更新內(nèi)容,并對原有譯文作了相應更新。因此,讀者面前的這部譯著與在德國出版的英文第3版內(nèi)容相同。本書翻譯耗時兩年多。翻譯之事起始于2005年11月我同彼得·海教授的第一次面談。當時我作為訪問學者到埃默里(Emory)大學法學院研修美國沖突法,彼得·海教授為我的指導老師。他在對我的研究計劃提出諸多中肯建議的同時,詢問我是否有意將《美國法概論》譯為中文,并特別強調(diào)該書與內(nèi)容陳舊的《美國法入門》已大不相同,也無版權上的關聯(lián)。我愉快地答應了翻譯之事。經(jīng)過艱難的多次溝通協(xié)調(diào),北京大學出版社于2008年初與德國貝克出版社達成中文版權協(xié)議,我于當年5月正式開始翻譯。當年8月我有幸跟隨黃進教授開始在武漢大學國際法研究所從事美國沖突法的博士后研究工作,翻譯時間陡然變得緊張。好在沖突法本身涉及實體法和程序法的諸多方面,研究美國沖突法恰好需要全面深入地把握美國法,翻譯該書也就自然成為我博士后研究的一項基礎工作。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美國法概論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7條)

 
 

  •   對美國法進行概括總結,具有很強的引導性
  •   是國際私法老師推薦的一本書。書的作者是我們學校的老師,其用兩年的時間翻譯此書,此書的作者平時做研究相當嚴肅認真,此書的內(nèi)容必定值得一讀
  •   送達及時,包裝完好
  •   導師的書,買來學習學習,書的質(zhì)量不錯,收到時也沒有擠壓、褶皺,挺好的
  •   翻譯的比較拗口,初步了解了一下美國的法律,但是越看越迷糊
  •   好書,就是太詳略
  •   對美國司法體制有個全面的了解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