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07 出版社:浙江人民出版社 作者:趙暉 頁數(shù):318
Tag標簽:無
內容概要
近年來西學東漸研究逐漸升溫,而以往那些被人忽視的儒家基督徒學者也日益受到研究者們的重視?!兑逯豪钪濉钔Ⅲ迋鳌返膬晌粋髦?,均為亦耶亦儒的儒家基督徒。他們的生平與思想,很值得研究者深入地探討和挖掘,希望《耶儒柱石:李之藻、楊廷筠傳》能對此有所助益。 李之藻與徐光啟為明末西學傳人我國之祖;又與楊廷筠號稱中國天主教三大柱石,合王徵為四賢。研究楊廷筠和李之藻的生平、思想之所以重要,是由于他們在文化對話中所占的地位,他們處于早期中西方文化的接觸點,也處于理學與基督宗教接觸的核心。
作者簡介
趙暉,1970年出生于浙江海寧。2005年獲浙江大學歷史系博士學位。現(xiàn)任教于浙江大學思想政治教育系。主要從事中外關系史、中國近現(xiàn)代史方面的教學與研究。主要著作有《西洋人東來之后——地理大發(fā)現(xiàn)后的中西關系史專題研究》(合著),發(fā)表的論文有《“九一八”事變前后的張學良和蔣介石》、《一邊倒外交政策的緣起》等。
書籍目錄
引言李之藻傳第一章 初窺西學家世與早年事跡初識利瑪竇坤輿萬國全圖第二章 由西學至西教西方科學知識的傳播者實學實用情感型皈依第三章 西炮、西歷與西教波折重重的修歷事業(yè)挽救大明危亡的努力第四章 西學東漸的推動者《名理探》與《寰有詮》景教碑適應路線之爭嘉定會議《天學初函》北上修歷第五章 中西交流的中堅西學翻譯大師柱石與疇人李之藻大事年表楊廷筠傳第一章 家世、地方官、御史臺楊氏科第甲于武林治理地方御史臺沉浮第二章 皈依天主教信仰的轉變虔誠的信徒第三章 南京教案教案起因教案始末余波:鶚鸞不并鳴說第四章 辟佛與合儒辟佛之爭合儒楊廷筠的最后歲月第五章 中國本位化天主教儒學的開創(chuàng)者耶儒互補的思想觀中國本位化天主教儒學的產生楊廷筠大事年表參考文獻后記
章節(jié)摘錄
利瑪竇融合中西文化的傳教路線吸引了以徐光啟、李之藻、楊廷筠為代表的士大夫階層中的部分成員皈依天主教,這些中國基督徒為晚明時期耶穌會的在華傳教事業(yè)作出了極其重要的貢獻。他們在發(fā)生教案時挺身而出維護傳教士,為他們提供藏身之所,平常則贊助教會進行的各種活動,為教會從事的各項事業(yè)慷慨解囊。他們熱情地傳播天主教教義,勸引他人加入天主教。沒有他們的支持和幫助,耶穌會在華傳教事業(yè)很難取得較大的進展和成功。 入華傳教士們在知識傳教的過程中,先后把西方自然科學知識和天主教理論體系傳人了中國。以徐光啟、李之藻等為代表的儒家基督徒在接受和傳播西方自然科學知識方面走在明末士人的前列。他們與傳教士合作,翻譯、編譯了大批西方數(shù)學、天文學、邏輯學、地理學書籍,為中國學者接受西方古典科學知識作出了重要貢獻。他們還力圖將中西科學加以會通和融合。正如徐光啟所言:“欲求超勝,必先會通,會通之前,先須翻譯。”在翻譯和吸收大量西方古典科學知識的基礎上,徐光啟、李之藻等嘗試以西算中的原理體系來補充、修正乃至改造中算體系。雖然他們在構建新的歷算學體系方面未競其功,但也極大推動了晚明時期中國科學技術的發(fā)展。 在皈依天主教后,徐、李、楊等仍然保持著對于傳統(tǒng)儒家文化的信仰。在遵奉天主的同時,他們也盡量將傳入的西方天主教教義和傳統(tǒng)儒家學說相結合,將傳人的西學和中學相融合?! ⌒旃鈫⒄J為天主教“可以補儒易佛”,天主教理論與儒學的結合可以“補益王化,左右儒術,救正佛法”。李之藻認為:“東海西海,心同理同。”楊廷筠主張:“西學以萬物本乎天,天惟一主,主惟一尊,此理至正至明,與吾經(jīng)典一一吻合。”所以“夫‘欽崇天主’即吾儒昭事上帝也;‘愛人如己’即吾儒民我同胞也”。在三柱石看來,儒學與天主教教義并不沖突,天主教教義和儒學道統(tǒng)之間并無分歧,古儒所傳儒學真詮與天主教教義無二。“儒者本天,故知天、事天、畏天、敬天,中華先圣治學也。詩書所稱,炳如日星,可考鏡已。自秦以來,天之尊始分,漢以后,天之尊始屈。千六百年天學幾晦,而無有明其不然者。”楊廷筠這段帶有復古主義色彩的敘述,反映了晚明儒家基督徒們承認天主教與儒學正統(tǒng)一致的共同心聲。 正是基于認同天主教教義正統(tǒng)性的立場,晚明的儒家基督徒們開始有意識地以天主教的教義、理論來重新解釋、評定乃至重構其原有的儒家文化傳統(tǒng)。這種做法,與利瑪竇以天主教傳統(tǒng)解釋儒家文化相類似。但也存在著不小的差異。對于利瑪竇而言,他是以自己的基督教傳統(tǒng)來解釋、部分吸收和融合中國傳統(tǒng)文化,而三柱石等則是以其接受的基督教思想觀念,去解釋、重估以及重建自己的思想傳統(tǒng),實現(xiàn)中西文化在一定程度上的融合?! ∶髂┣宄醯闹形魑幕涣髟谥袊酥潦澜鐨v史上都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法國著名漢學家謝和耐稱這場交流“實際上是兩個完全獨立發(fā)展的偉大文明第一次真正的接觸”。對于這場交流取得的成果,國內學界長期以來一直偏重于研究西方科技的傳播,而把耶穌會士帶來的基督教文化視為保守甚至是反動的,因此忽視了基督教文化與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碰撞和融合。而國外學界也有不少學者認為當時的中西文化模式相差太遠,中國士人是不可能全面接受基督教文化的。像謝和耐就認為:“不管怎樣,中國人的智能傳統(tǒng)、思維模式和世界觀都顯然不同于歐洲人。這些差異結合中國的社會組織和政治傳統(tǒng),對基督教文化構成了不可逾越的障礙。” 中西文化之間確實存在著巨大差異,在西學東漸的100多年中也發(fā)生過兩大文化的多次碰撞和沖突。但中國士人階層對于傳入西方文化的反應仍然是非常復雜的。一方面,中國士大夫階層中的保守力量對西學采取了極端排斥的立場,視天主教教義和各種西方思想為洪水猛獸。但另一方面,在中國士人中也存在著這樣一個群體,他們歡迎西學的傳人,為西學和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相似和一致而歡欣鼓舞。他們接受了天主教的理論,并把它和中國的文化傳統(tǒng)相結合。當我們深入研究三柱石等儒家基督徒的生平和思想時,我們不能不得出這樣的結論,基督教文化與傳統(tǒng)中國文化在一定程度上的融合是可能的?! ‘斀袷澜绲娜蚧顺狈脚d未艾。如何在趨同和存異中取得某種平衡?如何在中國傳統(tǒng)與世界發(fā)展潮流之間達成合理的取舍?深入研究探討明清之際中西交流的歷史,研究中西文化交流的歷史軌跡,或許能給我們更多的啟發(fā)?! ?hellip;…
媒體關注與評論
之藻博學多通,時輩罕有其匹。其為文汪洋浩瀚,才氣四溢,時西士寓書羅馬者無不稱之藻為此間才士,以故之藻于西土,殊有名。……其于圣教,未信時,不輕信,既信后,則拳拳服膺而弗失。其后半生精力,更盡瘁于譯書刻書,輸入西洋學術,以弘圣教,業(yè)亦偉矣,后人僅以疇人視之,淺乎哉! ——陳垣 研究楊廷筠的生平、思想之所以重要,是由于他在文化對話中所占的地位,他處于早期中西方文化的接觸點,也處于理學與基督宗教接觸的核心?! ?mdash;—鐘鳴旦
編輯推薦
當今世界的全球化浪潮方興未艾。如何在趨同和存異中取得某種平衡?如何在中國傳統(tǒng)與世界發(fā)展潮流之間達成合理的取舍?深入研究探討明清之際中西交流的歷史,研究中西文化交流的歷史軌跡,或許能給我們更多的啟發(fā)?!兑逯豪钪?、楊廷筠傳》的兩位傳主,均為亦耶亦儒的儒家基督徒。他們的生平與思想,很值得研究者深入地探討和挖掘,希望《耶儒柱石:李之藻、楊廷筠傳》能對此有所助益。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