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簡牘研究六十年

出版時間:2011-10  出版社:福建人民  作者:鄭有國  頁數(shù):208  
Tag標簽:無  

內(nèi)容概要

  本書在論述臺灣簡牘研究的分期、貢獻和歷史地位基礎(chǔ)之上,詳細介紹了勞干、吳福助、馬先醒等學者的簡牘研究成就,展現(xiàn)出簡牘學研究在臺灣的發(fā)展狀況。

作者簡介

  鄭有國博士。福建社會科學院研究員。福州大學、福建師范大學兼職教授、研究生導師。日本國立長崎大學訪問學者。主要研究方向為學術(shù)史、經(jīng)濟史。先后出版有《中國簡牘學綜論》、《中國市舶制度研究》、《福建市舶司與海洋貿(mào)易研究》、《簡牘學綜論》等專著七部。

書籍目錄

序言
第一章 臺灣簡牘研究的分期
第二章 勞干與臺灣初期的簡牘研究
第一節(jié) 勞干與居延漢簡(一)
第二節(jié) 勞干與居延漢簡(二)
第三節(jié) 勞干與居延漢簡(三)
第四節(jié) 臺灣簡牘研究之初起
附:顛沛流離的居延漢簡
第三章 1974~1990年的臺灣簡牘研究
第一節(jié) 馬先醒與簡牘學研究(一)
第二節(jié) 馬先醒與簡牘學研究(二)
第三節(jié) 臺灣漢簡研讀班與《居延漢簡新編》
第四節(jié) 漢簡研究
第五節(jié) 睡虎地秦簡研究班
第六節(jié) 秦簡研究
第七節(jié) 吳福助與《睡虎地秦簡論考》
第四章 1991~2009年的臺灣簡牘研究
第一節(jié) 中國簡牘學國際學術(shù)研討會
第二節(jié) 史語所漢簡整理小組
第三節(jié) 《居延漢簡補編》
第四節(jié) 弱水簡牘研讀會
第五節(jié) 臺北簡牘學會三訪舊居延
第六節(jié) 其他一些機構(gòu)和組織的簡牘研究
第七節(jié) 兩岸同步的臺灣簡牘研究
結(jié)語 簡牘學的框架構(gòu)想
附錄:臺灣簡牘讀書會釋例
釋例一:弱水簡牘研讀會研讀報告
釋例二:四分溪簡牘研讀會研讀報告

章節(jié)摘錄

  陳文豪在研究中心的申請計劃書中提到:“臺灣地區(qū)雖尚未見簡帛出土,但是簡帛研究卻不亞于其他地區(qū),甚至超越之。究其原因,除前輩學者如勞貞一教授等人的啟迪與影響外,華崗學子的奉獻亦不容忽視。華崗簡帛研究風氣的建立,得力于本校史學系前系主任馬先醒教授的提倡。馬教授為倡導簡牘學研究……創(chuàng)辦《簡牘學報》……并培育簡牘學者十余人,散布各大專院校,使簡牘研究已在臺灣各地開花結(jié)果,并進而擴及帛書的探究,研究者亦不僅限于史學界,旁及文學、哲學,貢獻至偉。”還說到“簡帛研究已成為國際顯學,為庚續(xù)弘揚華崗簡牘學研究精神,因此本校史學、中文與哲學系所有志于簡帛研究之同道,遂組成簡帛中心,擬透過科際整合的方式,運用集體的力量,整合簡帛的研究與教學?!雹佟 『啿芯恐行某闪⒑?,在陳文豪的努力下,先后舉辦了三屆兩岸簡帛研究學者的盛會?! ?999年12月10日到12日,第一屆簡帛學術(shù)討論會舉行,兩岸學者共39人到會,提交41篇論文?! ∵@些論文中引用的簡帛史料有郭店楚簡、包山楚簡、睡虎地秦簡、龍崗秦簡、居延漢簡、居延新簡、敦煌漢簡、尹灣漢簡、懸泉漢簡、走馬樓吳筒、樓蘭簡牘及馬王堆帛書,其中懸泉漢簡的釋文當時尚未公布,走馬樓吳簡也尚未出版。會議集中討論的問題有簡帛學綜論與理論、歷史事實的詮釋、政治制度的探討、法制史的研究、歷史地理的探研、學術(shù)思想的闡述、古文字學及語言學的分析、簡帛藝術(shù)、簡帛材料所反映的術(shù)數(shù)等等?!  ?/pre>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臺灣簡牘研究六十年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0條)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