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08-8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作者:袁越 頁數(shù):282
Tag標簽:無
內容概要
作為一個1960年代出生的人,我已不可能緊跟這個時代。我所能做的就是記錄下嘻哈文化的發(fā)展歷史,從中尋找規(guī)律,發(fā)現(xiàn)嘻哈文化的生命力之所在。所有的專家都說,嘻哈文化包含了嘻哈樂、霹靂舞和涂鴉這三種藝術形式,但術業(yè)有專攻,本書將重點研究嘻哈樂的發(fā)展史,我將告訴大家,為什么嘻哈樂被認為是上個世界流行音樂領域里的最后一種草根藝術。
作者簡介
袁越,男,1968年出生于上海,1990年畢業(yè)于復旦大學生物系生物工程專業(yè),1992年留學美國,獲生物學碩士學位;1994年至2004年在美國從事生物技術研究;2005年回國定居,并受雇于華納唱片公司,從事歐西唱片進口業(yè)務,現(xiàn)在《三聯(lián)生活周刊》擔任記者,樂評文字見于《音像世界》、《我愛搖滾樂》和《輕音樂》等多家刊物,專著有《來自民間的叛逆》(2003)。
書籍目錄
前言第一章 布朗克斯的璧畫第二章 窮人的舞蹈第三章 霹靂舞第四章 三位一體第五章 說的比唱的好聽第六章 饒舌歌手的喜悅第七章 西蒙斯兄弟第八章 絕對即興第九章 斗嘴第十章 黑色嘻哈樂第十一章 彩色嘻哈樂第十二章 脾氣暴躁的黑鬼第十三章 通俗饒舌樂第十四章 鮮血鑄成的榮耀第十五章 劫后余生第十六章 嘻哈樂的超級王國后記
章節(jié)摘錄
第一章 布朗克斯的壁畫 先知的話就寫在那些廉價公寓和地鐵站臺的墻壁上 如果美國也像中國一樣設立直轄市的話,紐約肯定第一個當選,因為她和其它美國城市完全不一樣,是一個獨立的小聯(lián)合國。站在曼哈頓的大街上,你會看到世界上各個民族的人并肩同行,加長豪華轎車和小販的推車爭道,珠光寶氣的白領麗人和衣衫襤褸的乞丐一起走出地鐵隧道。不同民族和文化的交融使紐約成為孕育新潮流的溫床,無數(shù)新的藝術形式就在這里誕生?! 〖~約的白天雖然光怪陸離,魚龍混雜,可一到了晚上,人們還是會按照各自的種族和貧富差別,回到各自的街區(qū)。哈萊姆、皇后區(qū)、布魯克林、格林威治村……一個個響當當?shù)拿执碇粋€個個性鮮明的亞文化圈子。布朗克斯(Bronx)是其中唯一一個和美國本土連在一起的街區(qū),也是紐約最窮的街區(qū)。自上個世紀60年代開始,這里就被黑人和來自中北美洲的拉丁裔居民所占領。他們住在政府修建的設備簡陋的貧民公寓里,外面是破敗的街道和荒蕪的雜草。許多人為了騙取保險金而縱火,那段時間幾乎每天都會聽到救火車的警笛聲?! 〗洑v了1950年代的民權運動之后,美國黑人的地位有了明顯的提高,他們終于獲得了選舉權,也可以名正言順地上各種學校,去任何地方購置房產——只要他們出得起錢。事實上,在經過了兩百多年的種族歧視政策之后,美國黑人無論是教育水平還是經濟地位都遠遠落后于白人,兩者根本不在同一條起跑線上。貧富差距代替了種族歧視政策,成了黑白之間新的分界線。貧窮的黑人們聚集在房租便宜的街區(qū),聽著自己的音樂,說著自己的語言,崇拜著自己的明星。 那時布朗克斯的黑人青少年們極為崇拜黑人歌星,包括雷·查爾斯(Ray Charles)和詹姆斯·布朗(James Brown)。大名鼎鼎的吉米·亨德理克斯(Jimi Hendrix)則不在此列,雖然他是黑人,但他的音樂是屬于白人世界的。黑人們還極度崇拜李小龍,這個來自東方的小個子影星在電影里敢于和龐大的惡勢力作對,而且他總是單項匹馬,用拳頭(而不是語言)征服世界。這樣的獨行俠特別符合黑人青少年的審美觀。不過,黑人們最崇拜的明星當屬黑人職業(yè)運動員,尤其是籃球明星,朱利葉斯·歐文(Julius Erving)的一頭非洲爆炸式卷發(fā)和炫耀性的扣籃成為當時青少年竭力模仿的對象。對他們來說,打籃球不是為了贏,而是為了出人頭地。一個精妙的過人或者歐文般的大力灌籃比最后的比分更能讓黑人小伙子們興奮?! ‘斎唬蚯蜻€有一個更重要的目的:金錢。多年的貧窮生活使得黑人青少年極度崇拜金錢,當職業(yè)運動員是他們迅速致富的一條捷徑。那段時間布朗克斯區(qū)內不多的幾塊籃球場上經??梢钥匆娨蝗喝汗庵蜃拥暮谌诵』镒釉诖蚧@球,許多人脖子上都帶著指頭粗的金項鏈。對金錢的崇拜使得當眾炫耀財富成為布朗克斯區(qū)的一種時尚?! 班洁洁健?,場外響起了傳呼機的叫聲,這種時髦玩意在當時除了醫(yī)生以外,就屬布朗克斯的黑人們用得多,以至于一場精彩的籃球比賽經常會被“嘟嘟嘟”的叫聲所打斷。你會看到一個正在打籃球的小伙子走到場外,拿起傳呼機看了看,然后沖同伴嘀咕幾句,拿起衣服匆匆離去。當?shù)厝硕贾?,又有一筆生意做成了?! ∵@人賣的是毒品?! ∥驹诤谌松鐓^(qū)有著很長的歷史,當年紅遍紐約的“比波普”(Bebop)爵士樂手有很多都是海洛因的癮君子,參加越戰(zhàn)的美軍士兵也有很多人迷上了海洛因,其中黑人士兵尤甚。美國政府在那段時間策略性地忽略了對毒品的控制,坊間更有傳言CIA利用販賣毒品得到的錢支持南美反政府游擊隊。種種原因加在一起,使得毒品(尤其是海洛因)在布朗克斯泛濫成災,毒品販子大發(fā)橫財,販毒成了職業(yè)體育以外布朗克斯黑人致富的另一條途徑。那時最流行的毒品叫“快克”(Crack)——一種可供吸食的廉價海洛因,許多癮君子依靠販賣“快克”來滿足自己的毒癮,因此毒品販子的隊伍不斷壯大,成為當?shù)刈畲蟮墓?。他們毫不掩飾自己的財富,大街上經常可見渾身珠光寶氣的販子們開著敞篷卡迪拉克轎車招搖過市,為自己的買賣做著活廣告,他們衣著打扮和行為舉止成了布朗克斯年輕人學習的榜樣?! 〕艘酝?,還有一類人也很吃香,那就是老鴇。在中國,男人靠女人吃飯是沒本事,可在黑人社會,這樣的男人反到是個寶。很多老鴇都屬于很有魅力的男人,能說會道,黑白兩道通吃,有名的老鴇手下往往控制著不止一個妓女。和毒品販子相比,老鴇們不但有錢有閑,而且手里有女人,因此他們尤其深得正處于青春期的男孩們的崇拜,他們的一舉一動,尤其是他們對待女人的態(tài)度,影響了很多年輕人?! ‘斎唬@兩種行當都是非法的,不管是被警察抓住,還是被街頭小混混盯上,結果都不太美妙。因此這些人紛紛組織起幫會來保護自己。一時間布朗克斯涌現(xiàn)出無數(shù)黑社會組織,什么“原始骷髏”、“野蠻浪人”、“標槍隊”、“皇家巫師”、“七皇冠”等等,不一而足。他們穿著統(tǒng)一的服裝,成群結隊地從布朗克斯街區(qū)招搖而過。幫派分子把布朗克斯分成了一個個勢力范圍,用暴力保護販毒和賣淫業(yè)的利益?! 〔贿^,有很多加入幫派的青少年們的動機并沒那么復雜,他們就是想尋找一種歸屬感。在他們天真的想象中,幫派就像是李小龍電影里描寫的那樣,一伙人團結起來和對手打架,并在打架的過程中建立永恒的友誼。于是,在那幾年里布朗克斯到處都在打架,暴力成了家常便飯。著名的“黑桃黨”領袖“非洲王班巴塔”(Afrika Bambaataa)曾經這樣形容當時布朗克斯街頭的情形: 如果你無意中撞了某人一下,或者誤踩了某人的腳,甚至多看了某人幾眼,立刻就會招來一大群人的圍攻。如果你說錯了一句話,一場小型戰(zhàn)爭就會打響,而且這種戰(zhàn)爭將會持續(xù)到整個布朗克斯,乃至整個紐約,因為一些大的幫會,如“原始骷髏”和“野蠻浪人”等勢力很大,在整個紐約,甚至外州都有他們的分部?! 【拖褚獯罄趲托≌f和中國武俠電影里描述的那樣,布朗克斯的黑幫們都對自己的領地有一種近乎神圣的忠誠。不用說搶生意了,外幫的人在自己的街區(qū)走一趟就是打架最好的理由。一些敵對的幫派出于挑釁的目的,派人在深夜里偷偷溜進敵對方的領地,用噴漆罐在墻上涂寫自己幫派的名字,就好像國內旅游景點常見的“到此一游”。他們給這種行為起了個準確的名字——“貼標簽”(Tag)。不用說,一個標簽的出現(xiàn)往往意味著一場血戰(zhàn)的開始?! ∧嵌螘r間整個布朗克斯到處可見涂寫得歪歪扭扭的幫派符號,混雜著“廁所文學”似的猥褻圖案。美國報紙形容布朗克斯“就像一個原始人聚居地”。難怪有人會把涂鴉和原始人聯(lián)系在一起,因為人類最早的文字和繪畫就是刻在墻上的,那些壁畫是史前人類留下的唯一的文明記錄??呻S著紙張的出現(xiàn),壁畫反倒成了不開化的標志。尤其是當城市出現(xiàn)后,現(xiàn)代人似乎已經習慣了建筑物光潔的表面,任何圖案都成了一種破壞,一種反文明的精神污染?! ∪绻祭士怂沟谋诋嬘肋h停留在幫派標簽的時代,那后人恐怕也就沒什么好說的了??墒?,幾個有繪畫天賦的人出于對簡陋的幫派標簽的不滿,開始自己設計新標簽,從此,這些幫派符號變得好看起來。再后來,一批富有造反精神的非幫派畫家終于意識到,墻是世界上最便宜、最實用的畫布,他們開始行動了。從此,一種新的藝術形式——“涂鴉”(Graffiti)誕生了。 真正意義上的涂鴉藝術家大多數(shù)都和幫派無關,他們都是來自底層的窮人,噴漆罐和顏料都是從商店里偷來的。他們都是一些有想法的人,從此紐約的墻上出現(xiàn)了警世格言。他們都是一些有才華的人,許多繪畫方面的新鮮筆法(尤其是美術字體)由此出現(xiàn)。更重要的是,他們都是一群極富表達欲望的人,他們沒有報酬,心甘情愿地常年出沒在紐約的黑夜里,為的只是讓行人看一眼自己的作品。為了和幫派的“貼標簽者”,以及頭腦簡單的涂鴉者劃清界限,他們把自己叫做“作家”(Writer),而不是“畫家”(Painter)。 為了不讓警察抓住,也為了給自己的作品增添一種神秘的色彩,這些“作家”都給自己設計了一個簽名。他們的簽名大都是一個簡單的單詞,加一個數(shù)字后綴。第一個被報紙?zhí)峒暗摹白骷摇泵小癟aki 183”,那篇文章出現(xiàn)在1971年的《紐約時報》上。主角真名叫做德米特利斯(Demitrius),Taki是德米特利斯的希臘文簡稱,183是他居住的街道的名字。那篇報道是第一篇比較嚴肅的討論涂鴉文化的文章?! 『芸?,涂鴉者們就不滿足于靜止不動的墻了,他們打起了地鐵車廂的主意。紐約有著世界上最發(fā)達的地鐵系統(tǒng),鐵軌像街道一樣遍及整個紐約市。那時,上早班的紐約居民經常會驚訝地發(fā)現(xiàn),昨晚還好好的地鐵車廂突然變成了一個流動的涂鴉展覽會,上面畫滿了五顏六色的圖案。那些字母都好像是一個個氣泡,充滿了動感。最絕的是,換了一趟車,居然還是一樣的圖案!于是,他們記住了一個簽名:Phase 2?! ∵@個Phase 2是1970年代初期最有名的涂鴉畫家,他原名叫隆尼·伍德(Lonny Wood),畢業(yè)于布朗克斯區(qū)克林頓中學。這個中學曾是早期涂鴉畫家開會的地方,離這里不遠就是紐約交通局的停車場,報廢的地鐵車廂就囤積在那里。因此那個停車場成了他們練手的地方。伍德是個黑人,極富才華。他創(chuàng)造的“氣泡字母”是布朗克斯涂鴉風格的最佳代表,被譽為是涂鴉界的邁爾斯·戴維斯(Miles Davis,著名的爵士小號手)。 繼Phase 2之后,紐約的涂鴉又經歷了多次風格轉變,出現(xiàn)了三維字母,列車動畫(一系列人物動畫,地鐵列車開起來之后人物就活動起來)等一系列新創(chuàng)意。一批有才華的涂鴉畫家成了明星,比如SUPER KOOL 223、El Marko174、Staff 161、Cliff 159、Flint 707等等。當時的紐約市長林賽對此采取了睜一只眼閉一只眼的態(tài)度,因為混亂的紐約市有許多遠比涂鴉更重要的事情等著他處理。市政府的放任自流是涂鴉藝術,乃至整個嘻哈文化得以發(fā)展壯大的重要原因?! 〖~約的所謂“上流”藝術家多次試圖把涂鴉藝術據為己有。幾個畫商曾經于1973年在曼哈頓的SoHo區(qū)舉辦過一次大型涂鴉畫展,吸引了眾多媒體的關注。他們讓涂鴉畫家把作品畫在畫布上,放在展廳內標價出售。結果可想而知,展覽遭到了評論家們的蔑視。那幾個畫商忽略了這樣一個事實:只有那些畫在公寓的墻上或者地鐵車廂外的作品才是真正的涂鴉?! 『髞恚粋€名叫福萊迪(Freddie)的人把一批涂鴉畫家組織起來,到位于紐約下城的朋克搖滾俱樂部里進行推銷,獲得了一定的成功。他手下的一個名叫薩莫(Samo)的涂鴉畫家以其出色的技巧和個人魅力贏得了很大的知名度。這個出身布魯克林區(qū)的畫家真名叫做讓-米歇爾·巴斯奎(Jean-Michel Basquiat),此人無論是在涂鴉領域,還是在畫布上作畫,以及后來的立體雕塑,都取得了傲人的成績。更重要的是,他本人一直過著波西米亞式的生活,是一個活著的涂鴉作品。一部以他為背景的記錄片《紐約垮掉派電影》(New York Beat Movie)真實地記錄了他一天的生活,為后人留下了寶貴的資料??上У氖?988年巴斯奎死于吸毒過量。后人經常把他同搖滾界的元老,吉米·亨德理克斯相比?! 〗涍^這一次短暫的復興之后,涂鴉藝術便在美國銷聲匿跡了。政府日趨嚴格的管理讓涂鴉者們心驚膽戰(zhàn),廣告商們對涂鴉技巧的模仿則讓涂鴉者們徹底失去了動力。但是,在世界其它一些管理松懈的城市,涂鴉藝術至今方興未艾。1989年的那次實況轉播讓許多人第一次欣賞了柏林墻上的涂鴉杰作。無論是歐洲的馬德里還是南美的布宜諾斯艾利斯,直到今天仍能在大街上和地鐵站里見到涂鴉藝術家們的作品?! ‰m然有一些涂鴉愛好者堅持不承認涂鴉藝術和嘻哈文化之間有任何直接的聯(lián)系,但兩者之間緊密的關系是不容置疑的。它們都起源于紐約的布朗克斯區(qū),都與紐約的幫派有著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很多早期涂鴉畫家同時也是嘻哈樂DJ或MC,早期很多嘻哈音樂會的廣告畫也都是出自涂鴉藝術家之手。更重要的是,兩者在精神上是相通的,它們都是來自草根的藝術,是被社會遺忘的弱勢群體集體發(fā)出的聲明:雖然我們沒有話語權,但我們仍然有話要說。 美國民謠歌手保羅·西蒙在他那首家喻戶曉的歌曲《寂靜的聲音》里唱到: 先知的話就寫在那些廉價公寓 和地鐵站臺的墻壁上 那么,先知們究竟想對我們說些什么呢? 第二章 窮人的舞蹈 因為經濟等原因,用唱片伴舞漸漸成為時尚。英國的“北方靈歌”現(xiàn)象為后來的嘻哈樂發(fā)展提供了一種新模式。迪斯科舞曲從紐約傳向全世界,DJ弗朗西絲·格拉索第一次把唱片當作制造新音樂的工具,一種新的DJ方式由此誕生?! 拔覀冞@兒是挺危險的,可整個社區(qū)都充滿了暴力!”布朗克斯區(qū)內的一家名叫“迪斯科狂熱” (Disco Fever)的舞廳老板薩爾·阿巴提羅(Sal Abbatiello)這樣說道,“我的舞廳開了10年,總共才死過3個人!我雇傭的一個保鏢就是其中之一,他就死在我懷里,只是因為他勸一個顧客不要當眾吸食海洛因。可比起外面來,我的舞廳要安全多了!布朗克斯恨不得每周都要死一個人,所以我不在乎。我這個舞廳每周開7天,從來不關門。來跳舞的什么人都有,大家都對暴力事件習以為常了。有一天晚上舞廳里有人開了一槍,大家呼啦一下子跑了出去,可卻都賴在門外不走。不時地有人推門進來打聽:“你們把那個尸體運走了沒有???外邊還有好多人等著進來跳舞呢!” 是的,他們窮,沒有工作,沒有醫(yī)療保險,前途黯淡無光。可布朗克斯人只要還活著,就要跳舞!生活的重擔不能阻止他們尋找快樂,舞蹈幾乎是布朗克斯的居民們惟一的娛樂?! 《嗄甑亩Y教束縛和理性文明的熏陶讓許多中國人忘記了舞蹈的歡樂,甚至很多人把身體的自由擺動當作一種淫穢的惡習。可對于大多數(shù)非洲和南美洲的居民來說,沒有什么比舞蹈更能帶來靈魂的解放。即使在今天的非洲,每當黑夜來臨的時刻,你總能看到人們對著月亮張開雙臂,圍著篝火盡情舞蹈。對他們來說,跳舞是一種休息,一種釋放,是和神對話的惟一方式。領舞的人是村子里的巫師,他負責指定時間地點,負責招集村民,負責發(fā)放致幻的毒蘑菇,負責領舞。對于舞民來說,他就是上帝。在現(xiàn)代化的城市里,巫師是不存在的。頂替他位置的人名叫DJ。在嘻哈文化的發(fā)展過程中,DJ是必不可少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在詳細介紹嘻哈樂的前輩DJ之前,先讓我們先來了解一下DJ的歷史。
編輯推薦
不知從哪個樂隊開始,嘻哈的時代又到了,我們的時尚青年從1980年代穿著喇叭被手提錄音機當街跳起霹靂舞,到1990年代穿著牛仔被手拿電吉他模仿朋克搖滾,再到21世紀穿著低腰被手拿MP3播放器模仿痞子饒舌,轉了一圈又回到了原地?! 鴥冉陙碛楷F(xiàn)出不少新的饒舌樂隊,他們在外觀上都把國外樂隊模仿得難辨真假,可骨子里卻沒有學到饒舌樂的精髓,他們其實沒什么話要說,很多MC甚至連中國話都說不利索,除了翻來覆去地直稱他們的時代到了之外,說不出別的內容,這樣的饒舌樂隊充其量只能說是饒舌樂的高級歌迷而已,離一個真正的饒舌歌手還差得很遠。 嘻哈樂(Hip-Hop)在上個世紀末席卷全球,成了令人不可思議的青年文化。這種寄生在街頭巷尾的表演,在經歷了漫長的演變之后,成了唱片業(yè)的寵兒,并把它傳播的更廣。如今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都嘻哈起來,那么,什么是嘻哈樂?它的文化形態(tài)與其他音樂有什么不同,又有什么內在關聯(lián)?它究竟要表達出年輕人哪些方面的氣質?從本期開始,我們將連載袁越先生撰寫的《20世紀最后的草根藝術:嘻哈文化發(fā)展史》,通過《20世紀最后的草根藝術:嘻哈文化發(fā)展史》,你將了解到一個更清晰的嘻哈文化歷史。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