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10-6 出版社:吉林人民出版社 作者:王忠 編著 頁數(shù):304 字數(shù):270000
內容概要
蕭綽是遼朝歷史上最富盛名的政治家,她以“承天皇太后”的身份總攝軍國大政。和宋真宗確立了“澶淵之盟”,開創(chuàng)了宋遼和平發(fā)展時期,為推動歷史的進步作出了杰出的貢獻。
本書著力反映了蕭綽這位活躍在遼朝歷史舞臺上近半個世紀的最高統(tǒng)治者充滿傳奇色彩的一生,反映她所生活的那個時代,反映與蕭綽有關的人和事。
書籍目錄
第一章
爭皇權同根相煎急
頻動亂“中衰”堪稱憂
第二章
耶律賢應運登皇位
蕭燕燕奉命人宮闈
第三章
挽狂瀾皇后參大政
親姐妹反目成仇敵
第四章
保燕薊皇后出奇謀
退宋軍高梁河大戰(zhàn)
第五章
遵遺詔皇后攝國政
敗曹彬得勝歧溝關
第六章
妒賢能潘美臭萬年
盡忠死楊業(yè)美名傳
第七章
屢興師太后御征鞍
結秦晉澶淵成和議
第八章
韓德讓遵命輔幼君
得眷遇遠過辟陽侯
第九章
皇太后攝政廿七載
圣宗帝承恩光大業(yè)
章節(jié)摘錄
插圖:以公元907年契丹迭剌部酋長耶律阿保機建立大契丹國為標志,這個中國北方古老少數(shù)民族的歷史進入了一個全新的發(fā)展階段。其中最突出的表現(xiàn)就是契丹奴隸主最高統(tǒng)治集團通過對外征服和兼并戰(zhàn)爭,掠奪人口,擴大疆土,攫取財富,他們把這作為增強自己勢力最便捷、最有效的途徑,而且連年征伐,樂此不疲。遼太祖耶律阿保機在位時期,就率領精甲騎兵以所向披靡、不可阻擋之勢,橫掃長城以北,先后臣服突厥、吐渾、黨項、沙陀、烏古、阻卜、渤海等部族和政權,在中國歷史上第一次把長城以北的廣大地區(qū)置于一個統(tǒng)一政權的管理之下。契丹族統(tǒng)治者發(fā)動的戰(zhàn)爭,與五代時期的中原紛攘、動蕩相表里,給各族人民,包括漢族人民和契丹族人民帶來深重災難,但卻給契丹族統(tǒng)治者帶來巨大的實惠和利益。遼太宗耶律德光即位后,把對外侵擾、掠奪的矛頭對準了長城以南的中原大地,其最大收獲是五代后唐(923—936年)末年應河東(今山西太原)節(jié)度使石敬瑭之邀,以出兵助其滅后唐讓他當皇帝為條件,得到了今河北、山西省北部的16個州的土地,即所謂的燕云十六州。然而,正當契丹統(tǒng)治者的對外征服和掠奪獲得極大成功的時候,契丹上層統(tǒng)治集團內部兩種政治勢力之間的分裂和斗爭卻愈演愈烈,經常兄弟反目,骨肉相殘,動輒釀成流血沖突。當時,契丹國家政權雖然已經從原來氏族制的基礎上建立起來,但是,在契丹上層統(tǒng)治集團的政治生活中不可避免地帶有氏族社會的影響和痕跡,如在權力和利益分配問題上,耶律阿保機就與其諸兄弟及諸部貴族發(fā)生過多次流血沖突。在這一特定的歷史發(fā)展階段中,契丹統(tǒng)治集團內部矛盾與斗爭,其基本內容是堅持推進契丹社會的改革與進步,還是頑固堅持契丹族在氏族社會階段的各種陳規(guī)陋習。隨著契丹族自身的不斷發(fā)展和在對外擴張中越來越多地接觸到先進的封建文明,使得這種矛盾和斗爭日益激烈。這一斗爭的核心是由哪一種政治勢力掌握契丹的最高統(tǒng)治權,而且這一斗爭又與契丹貴族內部諸多的矛盾錯綜交織在一起,更賦予這種新與舊的斗爭長期性和復雜性的特征。從遼太祖耶律阿保機死去至蕭燕燕登上遼朝的政治舞臺的四十余年間,契丹最高統(tǒng)治權力在新舊勢力間的反復爭奪即說明了這一點。(一)遼太祖天顯元年(926年),耶律阿保機在率領契丹大軍東進忽汗城(今黑龍江寧安東京城),滅亡渤海后的回軍途中,突然得病,死于扶余城(今吉林四平境)。按照耶律阿保機的生前安排,皇位的繼承者應為嫡長子耶律倍,因為早在耶律阿保機稱帝建國的神冊元年(916年),他就被冊立為皇太子。然而,因事出倉促,契丹統(tǒng)治集團內部兩種政治勢力間的斗爭再掀波瀾,更由于守舊勢力的代表,遼太祖的皇后述律氏把持了朝中大權,使皇太子耶律倍的皇位合法繼承人地位受到極大的挑戰(zhàn)?;侍右杀蹲杂茁斆鞣f慧,又能刻苦讀書,對中原漢族的高度文明極為仰慕,成年以后,通曉陰陽之術,精于醫(yī)藥之學,又對音樂、繪畫有很深的造詣,他的工筆畫《射騎圖》、《獵雪騎》、《千鹿圖》等作品流入中原,被后來宋朝的宮廷畫院作為精品收藏。他通曉漢文和契丹文,能夠用這兩種文字寫出文采綺麗的詩賦和文章,他曾經把漢文的道家經典《陰符經》翻譯成契丹文。耶律倍不滿足于北方文化落后、文獻缺少的狀況,專程派人去中原乃至長江以南尋訪和購求圖書典籍1萬卷,而且在醫(yī)巫閶山(今遼寧西部)的山頂修筑了藏書的望海堂。由于唐朝末年以來的長期割據混戰(zhàn),中原社會動蕩,圖書典籍難逃戰(zhàn)火焚毀厄運,而耶律倍所藏圖書之豐富,就是流入契丹統(tǒng)治地區(qū)的漢族士大夫也不由得為之擊掌叫絕,因為他們在耶律倍的望海堂看到了已許久未看到的珍異版本的圖書。耶律倍在契丹貴族眾多向往漢族封建文明的人中堪稱佼佼者,又由于他對中原王朝的統(tǒng)治制度了解得比較多,所以在事關契丹統(tǒng)治方針的重大原則問題上,他積極主張大張旗鼓地吸收和學習中原王朝的統(tǒng)治制度和經驗就不足為奇了。遼太祖耶律阿保機在世時,有一次與蕃漢文武臣僚們議論圍家大事,太祖問:“秉承天命統(tǒng)治萬民的君王,理應敬奉上天和諸路神仙,朕想設壇祭祀對于我大契丹國有大功勞者,以何者為先,諸愛卿不妨直言。”當時,佛教已經在契丹統(tǒng)治地區(qū)廣泛傳播,尤其在社會上層的貴族和契丹平民中有眾多的信徒,于是,參加議論的許多人都表示應當把祭祀佛祖釋迦牟尼放在首要地位。而太祖聽罷則表示了相反的意見,他說:“佛祖釋迦牟尼本不是我中國人,佛教也不是我中國本土固有的宗教,若優(yōu)先祭祀,恐難以服眾。”耶律倍也在座,他起身奏道:“孔子是我國歷史上最偉大的圣人,世世代代受到天下萬民的敬仰,堪為君王師表,若論宜于優(yōu)先祭祀者,兒臣以為莫過于孔子?!币杀兜囊环捳羞|太祖之懷,不由得龍顏大悅,對耶律倍的卓見與己之所思不謀而合贊不絕口。遼太祖隨即頒布詔令,在都城(今內蒙古昭烏達盟巴林左旗林東鎮(zhèn)南)之內修建孔廟,并令皇太子耶律倍在春秋二季按時祭奠。
編輯推薦
《遼承天皇太后蕭綽傳(彩色插圖版)》:中國古代名后傳記叢書
圖書封面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