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金屬礦加工與應用

出版時間:2009-1  出版社:化學工業(yè)出版社  作者:鄭水林  頁數(shù):214  
Tag標簽:無  

前言

  非金屬礦是與人類生產、生活密切相關的礦產資源之一,其被人類應用的歷史可以追溯到舊石器時代。伴隨人類文明的進步和科學技術的發(fā)展,被發(fā)現(xiàn)的可供人類利用的非金屬礦物和巖石的品種越來越多,非金屬礦及其深加工產品越來越廣泛地用于建材、化工、石油、冶金、輕工、機械、農業(yè)、藥品等傳統(tǒng)工業(yè)部門和以微電子、航空航天、生物化工、新材料和新能源為代表的現(xiàn)代高新技術產業(yè)以及環(huán)境保護和生態(tài)建設領域。同時滿足現(xiàn)代高新技術產業(yè)、傳統(tǒng)產業(yè)技術進步或產品升級、環(huán)境保護等要求的非金屬礦加工和應用技術也在現(xiàn)代科學技術發(fā)展的大背景下取得了巨大進步?! ∥覈鞘澜缟戏墙饘俚V產資源品種較多、儲量較為豐富的國家之一。許多非金屬礦種,如石墨、滑石、菱鎂礦、重晶石、螢石等的儲量和年產量居世界前列。根據(jù)工業(yè)發(fā)達國家發(fā)展的經驗,在經濟和社會發(fā)展到一定程度后,非金屬礦及非金屬礦物材料的消費量和產值必然要大于金屬礦及金屬材料,非金屬礦及其材料產業(yè)將像一輪朝陽冉冉升起。我國是一個經濟和社會正在迅速發(fā)展和變化的世界大國,高新技術產業(yè)的快速發(fā)展、傳統(tǒng)產業(yè)的技術進步、環(huán)保國策的全面落實以及在未來20年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發(fā)展目標的實施將給我國非金屬礦工業(yè)帶來前所未有的發(fā)展機遇。緊緊抓住這一難得的歷史機遇,不僅將全面提升我國非金屬礦加工應用的水平,而且將成為我國經濟發(fā)展的新的增長點,促進我國高新技術產業(yè)、傳統(tǒng)產業(yè)以及環(huán)保產業(yè)等的全面發(fā)展和進步。但是,我國目前非金屬礦加工應用的廣度和深度還遠遠不夠,在非金屬礦加工應用方面的原創(chuàng)技術還較少,每年出口的大量非金屬礦產品中原礦和初加工產品仍占大多數(shù)。由于非金屬礦種類多、應用廣,新礦種和新的應用領域層出不窮,因此,非常有必要出版一本系統(tǒng)介紹非金屬礦加工與應用的專門知識和發(fā)展的著作,以促進我國非金屬礦加工與應用技術的開發(fā)和產業(yè)的發(fā)展。本書正是基于這一背景編寫完成的。

內容概要

  本書在簡要介紹非金屬礦共性加工技術的基礎上從礦石性質和磿物結構特點出發(fā),介紹了六大類、四十余種非金屬礦的應用領域及其發(fā)展、產品標準和技術指標要求,以及以精選提純、超細粉碎、精細分級、表面與界面改性為特征的深加工技術和相應的礦物功能材料與礦物化工技術?! ”緯晒氖碌V物材料、化工、輕工、建材、冶金機械、電子、環(huán)保、新材料等領域的工程技術人員、管理人員及大專院校有關專業(yè)師生參考。  本書自初版以來,承蒙廣大讀者厚愛先后多次重印。但是,近年來非金屬礦產品及礦物材料的應用領域不斷擴大,市場需求量快速增長,產品的行業(yè)標準和規(guī)范不斷制定和修訂;同時,由于市場驅動和現(xiàn)代科學技術的發(fā)展,非金屬礦加工與應用技術得到了快速發(fā)展,出現(xiàn)了許多新技術、新工藝和新設備。為了及時反映這些變化和發(fā)展,應廣大讀者要求對本書進行了修訂。本書在修訂時對于各章節(jié)的技術標準部分以新的行業(yè)標準或國家標準代替原標準,在各礦種的加工技術部分,增設加工技術的新進展。同時,修訂時還保留了初版的結構和特點,實用性更強。本書第二版將伴隨著廣大讀者,繼續(xù)親歷進入21世紀以來我國非金屬礦工業(yè)的快速發(fā)展和壯大。

書籍目錄

第1章 緒論1.1 現(xiàn)代產業(yè)發(fā)展與非金屬礦1.2 非金屬礦的分類與用途1.3 非金屬礦加工技術的主要內容1.3.1 顆粒制備與處理技術1.3.2 非金屬礦物材料加工技術1.3.3 非金屬礦物化工技術1.4 非金屬礦加工的特點1.5 非金屬礦加工技術的發(fā)展趨勢第2章 非金屬礦共性加工技術2.1 破碎與篩分2.1.1 破碎2.1.2 篩分2.2 磨礦與分級2.2.1 磨礦2.2.2 分級2.3 選礦提純2.3.1 概述2.3.2 揀選2.3.3 洗礦2.3.4 重選2.3.5 浮選2.3.6 磁選2.3.7 電選2.3.8 其他選礦方法2.4 超細粉碎與精細分級2.4.1 概述2.4.2 超細粉碎設備2.4.3 精細分級設備2.5 表面改性2.5.1 概述2.5.2 表面改性工藝2.5.3 表面改性設備2.5.4 表面改性劑2.5.5 表征與評價方法2.6 脫水方法及設備2.6.1 概述2.6.2 沉淀濃縮2.6.3 過濾2.6.4 干燥第3章 碳酸鹽礦物3.1 方解石、白堊3.1.1 礦石性質與礦物結構3.1.2 應用領域及技術指標要求3.1.3 加工技術3.2 石灰石3.2.1 礦石性質與礦物結構3.2.2 應用領域及技術指標要求3.2.3 加工技術3.3 白云石3.3.1 礦石性質與礦物結構3.3.2 應用領域與技術指標要求3.3.3 加工技術3.4 菱鎂礦3.4.1 礦石性質與礦物結構3.4.2 應用領域與技術指標要求3.4.3 加工技術第4章 硅酸鹽礦物4.1 石英及石英巖4.1.1 礦石性質與礦物結構4.1.2 應用領域與技術指標要求4.1.3 加工技術4.2 長石及霞石正長巖4.2.1 礦石性質與礦物結構4.2.2 應用領域與技術指標要求4.2.3 加工技術4.3 高嶺石4.3.1 礦石性質與礦物結構4.3.2 應用領域與技術指標要求4.3.3 加工技術4.4 膨潤土4.4.1 礦石性質與礦物結構4.4.2 應用領域與技術指標要求4.4.3 加工技術4.5 伊利石4.5.1 礦石性質與礦物結構4.5.2 應用領域與技術指標要求4.5.3 加工技術4.6 滑石4.6.1 礦石性質與礦物結構4.6.2 應用領域與技術指標要求4.6.3 加工技術4.7 葉蠟石4.7.1 礦石性質與礦物結構4.7.2 應用領域與技術指標要求4.7.3 加工技術4.8 云母4.8.1 礦石性質與礦物結構4.8.2 應用領域與技術指標要求4.8.3 加工技術4.9 石棉4.9.1 礦石性質與礦物結構4.9.2 應用領域與技術指標要求4.9.3 加工技術4.10 硅灰石4.10.1 礦石性質與礦物結構4.10.2 應用領域與技術指標要求4.10.3 加工技術4.11 透輝石和透閃石4.11.1 礦石性質與礦物結構4.11.2 應用領域與技術指標要求4.11.3 加工技術4.12 藍晶石、紅柱石、硅線石4.12.1 礦石性質與礦物結構4.12.2 應用領域與技術指標要求4.12.3 加工技術4.13 蛭石4.13.1 礦石性質與礦物結構4.13.2 應用領域與技術指標要求4.13.3 加工技術4.14 珍珠巖、黑曜巖、松脂巖4.14.1 礦石性質與礦物結構4.14.2 應用領域與技術指標要求4.14.3 加工技術4.15 沸石4.15.1 礦石性質與礦物結構4.15.2 應用領域與技術指標要求4.15.3 加工技術4.16 海泡石4.16.1 礦石性質與礦物結構4.16.2 應用領域與技術指標要求4.16.3 加工技術4.17 凹凸棒石4.17.1 礦石性質與礦物結構4.17.2 應用領域與技術指標要求4.17.3 加工技術4.18 鋯英石4.18.1 礦石性質與礦物結構4.18.2 應用領域與技術指標要求4.18.3 加工技術4.19 石榴石4.19.1 礦石性質與礦物結構4.19.2 應用領域與技術指標要求4.19.3 加工技術4.20 累托石4.20.1 礦石性質與礦物結構4.20.2 應用領域與技術指標要求4.20.3 加工技術4.21 電氣石4.21.1 礦石性質與礦物結構4.21.2 應用領域與技術指標要求4.21.3 加工技術4.22 硅藻土4.22.1 礦石性質與礦物結構4.22.2 應用領域與技術指標要求4.22.3 加工技術第5章 硫酸鹽礦物5.1 重晶石5.1.1 礦石性質與礦物結構5.1.2 應用領域與技術指標要求5.1.3 加工技術5.2 天青石5.2.1 礦石性質與礦物結構5.2.2 應用領域與技術指標要求5.2.3 加工技術5.3 石膏5.3.1 礦石性質與礦物結構5.3.2 應用領域與技術指標要求5.3.3 加工技術5.4 明礬石5.4.1 礦石性質與礦物結構5.4.2 應用領域與技術指標要求5.4.3 加工技術第6章 碳質非金屬礦第7章 其他非金屬礦第8章 天然復合非金屬礦參考文獻

章節(jié)摘錄

  第1章 緒論  1.3 非金屬礦加工技術的主要內容  1.3.1 顆粒制備與處理技術  顆粒制備與處理技術是指通過一定的技術、工藝、設備生產出滿足應用領域要求的具有一定粒度大小和粒度分布、純度或化學成分、物理化學性質、表面或界面性質的非金屬礦物粉體材料或產品,是非金屬礦產品生產所必需的加工技術之一?! 。?)粉碎與分級是指通過機械、物理和化學方法使非金屬礦石粒度減小和具有一定粒度分布的加工技術。根據(jù)粉碎產物粒度大小和分布的不同,可將粉碎與分級細分為破碎與篩分、粉碎(磨)與分級及超細粉碎(磨)與精細分級,分別用于加工大于1mm、10~1000Nm及0.1~10um等不同粒度及其分布的粉體產品?! 》鬯榕c分級是以滿足應用領域對粉體原(材)料粒度大小及粒度分布要求為目的的粉體加工技術。主要研究內容包括:粉體的粒度、物理化學特性及其表征方法;不同性質顆粒的粉碎機理;粉碎過程的描述和數(shù)學模型;物料在不同方法、設備及不同粉碎條件和粉碎環(huán)境下的能耗規(guī)律、粉碎和分級效率或能量利用率及產物粒度分布;粉碎過程力學;粉碎過程化學;粉體的分散;助磨劑的篩選及應用;粉碎與分級工藝及設備;粉碎及分級過程的粒度監(jiān)控和粉體的粒度檢測技術等。它涉及顆粒學、力學、固體物理、化工原理、物理化學、流體力學、機械學、巖石與礦物學、晶體學、礦物加工、現(xiàn)代儀器分析與測試等諸多學科?! 。?)表面改性 是指用物理、化學、機械等方法對礦物粉體進行表面處理,根據(jù)應用的需要有目的地改變粉體表(界)面的物理化學性質,如表面組成、表面結構和官能團、表面潤濕性、表面電性、表面光學性質、表面吸附和反應特性以及層間化合物等。根據(jù)改性原理和改性劑的不同,表面改性方法可分為物理涂覆改性、化學包覆改性、沉淀反應改性、機械力化學改性、插層改性、高能處理改性等。  表面改性是以滿足應用領域對粉體原(材)料表面或界面性質、分散性和與其他組分相容性要求的粉體材料深加工技術。對于超細粉體材料和納米粉體材料表面改性是提高其分散性能和應用性能的主要手段之一,在某種意義上決定其市場的占有。主要研究內容包括:表面改性的原理和方法;表面改性過程的化學、熱力學和動力學;表面或界面性質與改性方法及改性劑的關系;表面改性劑的種類、結構、性能、使用方法及其與粉體表面的作用機理和作用模型;不同種類及不同用途無機粉體材料的表面改性工藝條件及改性劑配方;表面改性劑的合成和應用研究;表面改性設備;表面改性效果的檢測和表征方法;表面改性工藝的自動控制;表面改性后無機粉體的應用性能研究等。它涉及顆粒學、表面或界面物理化學、膠體化學、有機化學、無機化學、高分子化學、無機非金屬材料、高聚物或高分子材料、復合材料、生物醫(yī)學材料、化工原理、現(xiàn)代儀器分析與測試等諸多相關學科。

編輯推薦

  《非金屬礦加工與應用》可供從事礦物加工與礦物材料、化工、輕工、建材、冶金、機械、電子、環(huán)保、新材料等領域的工程技術人員、管理人員及大專院校有關專業(yè)師生參考。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非金屬礦加工與應用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0條)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