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1991-05 出版社:農業(yè)出版社 作者:中國農業(yè)百科全書
書籍目錄
前 言 凡 例 生物學 條目分類目錄 附:彩圖插頁目錄 正 文 索 引 條目漢字筆畫索引 條目外文索引(index of articles) 內容索引
章節(jié)摘錄
版權頁: 插圖: 比較解剖學的證據(jù) 對各類生物解剖結構的比較研究,可觀察到在許多種類相近的生物中,某些器官雖然形態(tài)和功能已大不相同,但其結構有高度相似性,可以證明它們是同一來源,經長期演變而產生差別,這稱為同源器官。脊椎動物四肢的構造是一個明顯的例子,從兩棲類、爬行類到人類,四肢骨胳結構都有共同格局,甚至魚類的鰭也有某些可見痕跡。在哺乳類動物中,鯨的前肢表現(xiàn)為鰭,蝙蝠表現(xiàn)為翼,牛、馬等為前肢,人直立后為上肢,但其解剖結構都是一致的。從各種脊椎動物某些系統(tǒng)和器官的比較也可以看出進化的順序,如循環(huán)系統(tǒng),魚類心臟為一心房一心室;兩棲類為兩心房一心室;爬行類為兩心房兩心室。但低等爬行類兩心室未完全分開,左右相通j鳥類和哺乳類為左右完全分開的兩心房兩心室,形成了體循環(huán)和肺循環(huán)兩條血液循環(huán)路線。許多動物保持了一些已沒有作用的器官,稱為痕跡器官,如鯨沒有后肢,但在身體相當后肢的部位仍有后肢骨的痕跡;人類盲腸很短小,而且無用,但仍保存。痕跡器官的存在,說明它們是生物進化中殘存的構造。 胚胎學的證據(jù) 德國??藸枺‥.H.Haeckel)曾提出生物發(fā)生律(又稱重演律)。認為生物在個體發(fā)育的各階段中,要按順序重現(xiàn)系統(tǒng)的發(fā)育過程。各種生物的胚胎都從一個受精卵開始,相當于單細胞的原生生物;動物胚胎發(fā)育早期經歷囊胚、原腸胚(二胚層)至中胚層分化等階段,相當于低等動物中海綿動物,腔腸動物到扁形動物的進化過程;高等動物在胚胎后期發(fā)育中,也都呈現(xiàn)出某些相對低等動物的特點。如脊椎動物在胚胎發(fā)育早期各綱之間極為相似。以后依次出現(xiàn)特殊性狀以至各種動物的專門性狀。以人的胚胎發(fā)育為例,初期與其他脊椎動物相似;以后出現(xiàn)哺乳類的共同特征;人與其他靈長目動物的共有性狀則出現(xiàn)得更遲一些;而人的專有特征則至胚胎發(fā)育晚期才出現(xiàn)。 生理學和生物化學的證據(jù) 進化的歷程也反映在生理功能方面,對各類生物生命活動的比較研究提供了生物進化的證據(jù)。以動物排泄含氨廢物的生物活動為例,魚類以氨的形式排出;兩棲類的幼體(蝌蚪)與魚一樣排氨,成體時則排泄尿素;爬行類和鳥類排泄尿酸。而鳥類在胚胎發(fā)育時也有個演變過程,如雞在胚胎早期(4天左右)排氨,以后(6~8天)排泄尿素,最后(10天以后)才排泄尿酸。以血清學方法研究各種動物間的抗原抗體反應,進行血清鑒別,從而可確定其進化位置。以人血清為抗原制成帶有抗人血清抗體的兔血清,再與各種動物血液混合,可發(fā)生不同程度的反應。與人血混合,可產生100%的沉淀反應,而與其他動物的血混合,其反應程度依次為:黑猩猩97%;大猩猩92%;狒狒75%;狐猴37%;刺猬l7%;豬8%;袋鼠為0。這從另一個側面證明了生物的進化。
編輯推薦
《中國農業(yè)百科全書:生物學卷》是一部薈萃中外古今農業(yè)科學知識的大型工具書。
圖書封面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