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09-1 出版社:中華書局 作者:中國國家博物館 編 頁數(shù):275
Tag標簽:無
前言
這部《文物中國史》是中國國家博物館研究中國歷史與考古的專家、學者們合作撰寫的一部圖文并茂的著作。設定的讀者對象主要是正在學習中國歷史的年輕人或對中國歷史文化感興趣的各界人士。在讀者閱讀本書之前,我覺得有幾個問題需要先向讀者說明。一、顧名思義,所謂“文物中國史”,是以文物為線索來講述中國歷史,這當然與一般主要依據(jù)文獻史料講述歷史的著作不同。文物是歷史文化遺存,每一件文物都蘊含著豐富的歷史信息.是歷史的實物見證.或稱物化的歷史。透過文物,我們可以更真實地感受歷史。
內容概要
本書的作者都是在博物館工作的專家,有著比較豐富的文物展覽王作經(jīng)驗。所以,我相信讀者讀這部書,會有走進一座恢宏的歷史博物館的感覺。精心選擇的、優(yōu)美的典型文物圖像, 附以簡練的文字介紹,使讀者既可以了解歷史,又可以領悟與欣賞文物,增加許多文物知識。這應該是本書最突出的特點。當然,據(jù)我所知,類似的著作在中國內地、香港以及日本都出版過,體例并非本書首創(chuàng),但是由于本書作者們均具有博物館專家、學者身份,故而本書在文物選擇之得當與詮釋之準確方面,應該是同類書很難達到的。 本書雖不屬于學術專著, 但是,從將文物、考古資料與歷史文獻結合,通過文物去研究、闡釋歷史方面看,本書顯然具有較強的學術性。我認為,以文獻研究為主的歷史學只能稱為狹義的歷史學,如何將其更好地與考古學相結合,使二者真正成為歷史科學研究的雙翼,這個問題雖已開始受到歷史與考古學界的重視,兩種學科的交流、融合也不斷產生著新的成果;但是目前大學歷史學科的教學內容與教學方法,似仍未能充分重視從文獻史學與考古學兩 個方面全方位地培養(yǎng)學生,從這個角度看,本書對于促進歷史學科教學的發(fā)展,特別是進一步合理化、科學化是有裨益的。
書籍目錄
第一章 盛世序曲 第一節(jié) 大勢所趨 第二節(jié) 周隋禪代 第三節(jié) 平定江南 第四節(jié) 北除憂患 第五節(jié) 揚國威·徠遠人 第六節(jié) 大廈傾倒 第二章 隋朝治國之策與發(fā)展繁榮 第一節(jié) 厘革制度 第二節(jié) 興文教、開科舉 第三節(jié) 走向繁榮 第三章 大唐帝國的興衰 第一節(jié) 晉陽起兵 第二節(jié) 掃滅群雄 第三節(jié) 宮門喋血 第四節(jié) 貞觀善政 第五節(jié) 武周革命 第六節(jié) 開元全盛 第七節(jié) 山雨欲來 第八節(jié) “安史之亂” 第九節(jié) 內憂外患 第十節(jié) 末世烽煙 第十一節(jié) 帝國末日 第四章 臻于成熟的唐代典制 第一節(jié) 嚴密的官制 第二節(jié) 科舉之盛 第三節(jié) 修訂唐律 第四節(jié) 均田制與租庸調制 第五節(jié) 賦役改革:兩稅法 第六節(jié) 府兵制的興衰 第五章 百業(yè)俱興的唐代經(jīng)濟 第一節(jié) 農業(yè)興旺·倉廩豐實 第二節(jié) 百工千行·爭奇斗艷 第三節(jié) 都市繁榮·商業(yè)興隆 第六章 民族融合 華夏一統(tǒng) 第一節(jié) 天可汗與突厥 第二節(jié) 回鶻與高昌故城 第三節(jié) 松贊干布與文成公主 第四節(jié) 德化南詔 第五節(jié) 渤海國:車書本一家 第七章 絲綢之路—東西方交流的橋梁 第一節(jié) 無數(shù)鈴聲遙過磧 第二節(jié) 眾教東來 第三節(jié) 玄奘西天取經(jīng) 第四節(jié) 被遺忘的使臣 第五節(jié) 遣唐使與鑒真東渡 第六節(jié) 海上絲綢之路 第七節(jié) 異域風采 第八章 燦爛的唐代文化 第一節(jié) 文壇異彩 第二節(jié) 藝苑群芳 第三節(jié) 學術宗教 第四節(jié) 科技發(fā)明 第九章 多彩的社會生活 第一節(jié) 衣食住行 第二節(jié) 文化娛樂 第三節(jié) 婚喪禮俗 第十章 晚唐余音—五代十國 第一節(jié) 從亂世紛爭走向統(tǒng)一 第二節(jié) 經(jīng)濟重心的南移 第三節(jié) 科學文化的新發(fā)展 參考書目 后記
章節(jié)摘錄
第一章 盛世序曲 在中國歷史上,隋朝(581—618)是一個重要時期,但是因為國運短促,被后繼者唐朝的光芒所覆蓋。其實在史學界,如同“秦漢。一樣,“隋唐”往往并稱。通常把“安史之亂。作為唐朝前、后期的分界線,而隋朝是與唐玄宗以前的盛唐連在一起的。中間雖有隋代末年的離亂,經(jīng)唐初的休養(yǎng)生息,很快又恢復到承平盛世。從隋到唐,這是一個持續(xù)發(fā)展上升的歷史時期。公元581年,隋文帝建國;589年,隋朝滅掉南方的陳,統(tǒng)一全國,結束了魏晉南北朝以來數(shù)百年的分裂局面。這個開創(chuàng)歷史新紀元的王朝,盡管享國不長,卻能承前啟后,厘革制度,從中央到地方建立起一整套相當嚴密的統(tǒng)治機構,大大加強了中央集權,推動了社會經(jīng)濟文化的發(fā)展和繁榮。繼之而起的唐朝則全面承襲隋制,又加以調整改革,從而走向近三百年的輝煌。隋代的“開皇之治”與唐代的“貞觀之治”、 “開元盛世”一起,成為這一時期鼎盛局面的集中體現(xiàn)。特別要提到的是隋代開鑿了大運河。這項工程貫通南北,規(guī)模巨大,溝通了海河、黃河、淮河、長江、錢塘江五大水系,成為以后歷代漕運的要道,極大地促進了南北經(jīng)濟文化的交流和繁榮。大運河贏得了開萬世之利的贊譽,讓后世受益深遠。
后記
1997年4月,我從國家文物局調動工作至中國歷史博物館,任陳列部主任。時值俞偉超館長主持的中國通史陳列(隋唐至明清部分)修改后重新布展。同年9月,歷時九年的中國通史陳列修改工作全部結束,以嶄新面貌接待觀眾。在修改中國通史陳列的研究探討過程中,俞偉超館長、杜耀西副館長等都有在理論研究和資料積累的基礎上編一套書的想法,并積極支持我和陳列部的業(yè)務人員著手去做。這個項目得到陳列部同仁的積極參與。從1997年下半年起開始啟動,研究總體體例、編撰細則以及確定每卷撰稿人,接著討論試寫的樣章、樣條和部分初稿。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