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08-09 出版社:中華書局 作者:汪辟疆 撰,王培軍 箋證 頁數(shù):857
Tag標簽:無
前言
詩壇點將錄之作,清詩人鐵云舒氏所創(chuàng)也。其源蓋出自前代之《東林點將錄》,而化宦海黨爭之具,為詞場評鷺之資,猶演兵事而為行棋,善哉,其誰曰不可哉?而談藝論文,自此遂別開一體。其取《水滸》渠魁以配當日詩流,雖游戲之舉,實比擬之道也。以比擬為人倫,古人蓋有之矣。傳曰:「子貢方人?!狗秸弑葦M也。端木氏比擬之詳,今不可得而知矣。忖度之,想亦以人方人,不出「似之耶、不類耶、勝之耶、不如耶」四者范圍耳。此以同類為比擬者也。比擬之用,取之以寓彰癉也。 亦有以異類為比擬者焉,其旨亦猶是也。古人月旦之辭多喜為之,如鍾仲偉
內(nèi)容概要
汪辟疆的《光宣詩壇點將錄》,為近代詩史研究的名著,撰成于民國八年(1919),民國十四年(1925),分五期刊于《甲寅》雜志(第一卷第五號至第九號)。后十年,再刊于《青鶴》雜志民國二十三年(1934)第三卷第二號至二十四年(1935)第七號。民國三十三、四年(1944-45)間,又加修改厘為定本。而定本一直未曾刊布?!拔母铩逼陂g,遂遭焚毀。后其弟子程千帆先生據(jù)三種殘存的定本草稿合校,收入1988年上海古籍出版社《汪辟疆文集》。 汪辟疆的這部著作,實可視為一部近代詩史,或者一部近代詩史的大綱。其書簡明謹嚴地勾畫了光宣時代的詩史,其中涉及的192名詩人,基本囊括了晚清詩壇的主要作者。汪辟疆通過“點將錄”的形式,區(qū)別了192名詩人的造詣、名位、風格及派別。這部著作不但涉及史料范圍至廣,其評論近代詩人亦多中肯,于研究者俱有很高的參考價值。而從現(xiàn)代學術(shù)角度考慮,將其加以箋證疏解,輯錄作者的相關(guān)意見,及有關(guān)詩人的論評材料,使其匯于一處互為參證,必更能提高其詩學的參考價值。
作者簡介
汪辟疆,汪辟疆(1887—1966)名國垣,號辟疆,晚號方湖,江西彭澤人。1909年入北京京師大學堂,1912年畢業(yè),1918年任江西心遠大學教授。1927年起在南京第四中山大學、中央大學、南京大學任教授。其間曾任監(jiān)察院委員、國史館纂修。汪專經(jīng)學、文學、目錄學。著有《光宣詩壇點將錄》、《近代詩人述評》、《光宣以來詩壇旁記》,均為近代詩學的重要著作。又《唐人小說》為收唐人小說之重要之作,貴在校訂和考釋。其詩作輯有《方湖類稿》,其他論著還有《目錄學研究》、《漢魏六朝目錄考略》等,近出《汪辟疆文集》。
書籍目錄
劉序前言凡例原序卷一 詩壇舊頭領(lǐng)一員 王闔運 附嚴咸、鄧輔綸、高心夔、陳兆奎、夏壽田、楊莊 詩壇都頭領(lǐng)二員 陳三立 鄭孝胥 掌管詩壇機密軍師二員 陳寶琛 附黃柳謙 清道人李瑞清 一同參贊詩壇軍務(wù)頭領(lǐng)一員 陳衍掌管錢糧頭領(lǐng)二員 寶廷 附子壽富 李慈銘卷二馬軍五虎將五員 袁昶 林旭 范當世 附妻姚蘊素、子罕、王賓基、李剛己、王守恂 張之洞 樊增祥 馬軍大驃騎兼先鋒使八員 陳曾壽 曾習經(jīng) 沈曾植 周樹模 附左紹佐 趙熙 梁鼎芬 沈瑜慶 楊增犖卷三 馬軍小彪將兼遠探出哨頭領(lǐng)一十六員 黃節(jié) 俞明震 一作 王存 張佩綸 一作 吳觀禮 柯劭態(tài) 一作 柳詣?wù)? ……卷四卷五卷六卷七額外頭領(lǐng)附錄《光宣詩壇點將錄》定本跋附錄一附錄二后記
章節(jié)摘錄
李瑞清(一八六七!一九二?!罚种禀?,號梅盒,江西臨川人。光緒二十一年《一八九五》進士。既 通籍,念母切,請假歸省。三十一年(一九。五》,改官道員,分發(fā)江蘇,攝江寧提學使。任兩江師范 學堂監(jiān)督。又嘗赴日本考察教育。辛亥后,為道士裝,匿姓名隱滬上,自署「清道人氣遂以書畫名 世。體素碩,健啖,喜持螯,因號「李百蟹氣丁巳復(fù)辟,授「學部侍郎」職。與曾熙交篤亦擅書,名 相埒。著有《清道人遣集》《圍城記》。見《清史稿》卷四八六、柳肇嘉《清道人傳》、蔣國榜《臨川李 文潔公傳略》(俱《清道人遣集》附》、黃維翰《江寧布政使李公瑞清傳》《《稼溪文存》卷二》、吳宗慈 《李瑞清傳》(《國史館館刊》第一卷四號》。
編輯推薦
《光宣詩壇點將錄箋證》(套裝上下冊)作者對書中所涉及的詩人,征引相關(guān)文獻,逐一作了箋證,并對汪辟疆的安排也作了扼要的評述。使得《光宣詩壇點將錄箋證》(套裝上下冊)不僅具有詩史的價值,同時還成為光宣詩壇的資料匯編,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