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文學鑒賞自得論

出版時間:2008-11  出版社:中華書局  作者:左健  頁數(shù):212  

前言

  左健于上個世紀80年代畢業(yè)于南京大學中文系,取得碩士學位,論文日《自得說——中國古代文學鑒賞理論探索》。自此之后繼續(xù)攀登,于90年代出版了《古詩鑒賞法》一書;今又作了深入的探討與全面的開拓,完成了《中國古代文學鑒賞自得論》這一新著。我有幸一一先讀這些著作,今略敘觀感如下:  一曰:這是一本很有特色的新著。目下有關(guān)中國文學批評方面的文字可謂汗牛充棟。大而至于幾百萬字的大著,小而至于一字一句的專題,都有人鉆研,都有人發(fā)掘。但觀其選題,一般都著眼于與當今文藝理論有關(guān)者,如用內(nèi)容與形式的關(guān)系分析“辭情”,用風格說分析“體性”等,這類題目易于與西方理論相比對,可將中國的舊有命題轉(zhuǎn)化為容易被人接受的新理論。有的專家喜歡討論“意象”“境界”等說,這也可與新的美學理論比附,采用西方最時新的學說加以審視,藉以顯示個人修養(yǎng)之高,又能有所參照而易奏功效。左健此書,則以鑒賞為中心,進而探討“自得”之說。這一選題,以前似未見有人涉及;即偶有觸及者,也只是涉及其中的部分內(nèi)容,而像這樣全面深入進行探討者,學界似未出現(xiàn)過。如果真是如此,那就可以認為這是一本有特色的書。如用當下常用的話表達,也可說是填補了中國學術(shù)的空白?! 《唬哼@是一本可以滿足學界要求的書。讀者如果用另一角度觀察,或會提問:這書的選題何以會顯示新的特色?閱讀全文,可知作者提出了一種根本性的看法,首先對鑒賞與批評這一對文學理論中常用的概念作了細致的區(qū)分。作者認為,批評每著眼于群體的接受,一些群體常持相同的觀點,遵循共通的準則,對文藝方面的問題進行順理成章的剖析。

內(nèi)容概要

  左健于上個世紀80年代畢業(yè)于南京大學中文系,取得碩士學位,論文曰《中國古代文學鑒賞自得論》。自此之后繼續(xù)攀登,于90年代出版了《古詩鑒賞法》一書;今又作了深入的探討與全面的開拓,完成了《中國古代文學鑒賞自得論》這一新著。

作者簡介

  左健,1954年生,江蘇濱海人,1987年畢業(yè)于南京大學中文系,獲文學碩士學位?,F(xiàn)為南京大學出版社社長兼總編輯,編審,兼南京大學中文系文藝學專業(yè)碩士研究生導師。主要從事古代文學鑒賞理論研究與編輯出版理論研究。出版《古詩鑒賞法》(專著)、《喜劇理論》(譯著)、《美育辭典》(主編)、《體大思精的》(專著)、《哲人思絮》(合作)等。

書籍目錄

序引論第一章 自得說與鑒賞主體性的歷史考察第一節(jié) 先秦兩漢時期的文學鑒賞意識第二節(jié) 魏晉至唐時期的文學鑒賞觀念第三節(jié) 宋代提出“自得說”與文學鑒賞主體性的確立第四節(jié) 明清時期的自得說與文學鑒賞主體性的高揚第二章 自得說與文學鑒賞的創(chuàng)造性第一節(jié) 親身歷練以培自得第二節(jié) 守持虛靜以待自得第三節(jié) 熟讀吟詠以孕自得第四節(jié) 神游想象以達自得第三章 自得說與兩大審美對象關(guān)系的考察第一節(jié) 自得說與含蓄之境第二節(jié) 自得說與不可言說之境第四章 自得說與西方現(xiàn)代文學接受理論第一節(jié) 西方現(xiàn)代文學接受理論略述第二節(jié) 關(guān)于讀者的功能與地位第三節(jié) 鑒賞趣味與文本結(jié)構(gòu)的關(guān)系第四節(jié) 關(guān)于文學史的觀念結(jié)語后記

章節(jié)摘錄

  第一章 自得說與鑒賞主體性的歷史考察  主體性,是個現(xiàn)代名詞,是法國存在主義哲學家薩特著意強調(diào)的一個觀念。它意味著個人的自我選擇,自我造就;它強調(diào)每一個人都是按照自己的計劃,自覺地把自己推向未來的存在,一方面追求自我本質(zhì)力量、自我價值的肯定和實現(xiàn),一方面必須對自己的行為和本性負責。文學鑒賞的主體性,就是指讀者在文學鑒賞活動中所體現(xiàn)出來的自我能動性、自覺性和自我價值的實現(xiàn)。在中國古人關(guān)于文學鑒賞的論說之中,我們發(fā)現(xiàn),“自得”一說在相當程度上體現(xiàn)了文學鑒賞主體性的內(nèi)涵,反映了古代讀者文學鑒賞的主體性精神,“自得”說從宋以前宥蔽、宋代發(fā)生到清代發(fā)揚光大的過程,揭示了中國人對鑒賞主體性,對讀者的作用、價值、地位以及對文學鑒賞創(chuàng)造性功能認識的歷史過程。通過對這一過程的揭示,可以見出中國古代文學鑒賞論富有民族特色的基本內(nèi)涵。同時,也會讓人們看到,“自得”說不僅是古典主義的,也頗具現(xiàn)代意義。   第一節(jié) 先秦兩漢時期的文學鑒賞意識  一、先秦兩漢時期鑒賞意識的孕育  先秦時期,文學觀念還不具備完全獨立的品格,自然,文學鑒賞觀念也處于孕育之中。但隨著文學的發(fā)展,《三百篇》和《楚辭》兩大系統(tǒng)的文學創(chuàng)作,如兩座高峰,輝映南北。有文學作品就有文學鑒賞實踐,有鑒賞實踐就有鑒賞意識和觀念的產(chǎn)生?!渡袝び輹吩唬骸霸娧灾?,歌永言,聲依永,律和聲。”既是講作詩的道理,也是講賞詩的道理,可以說是我國最早的文學欣賞談。

編輯推薦

  《中國古代文學鑒賞自得論》以鑒賞為中心,進而探討“自得”之說。這一選題,以前從未見有人涉及;即使偶有觸及者,也只是涉及其中的部分內(nèi)容,而像這樣全面深入進行探討者,學界似未出現(xiàn)過。如用當下常用的話表達,也可說是填補了中國學術(shù)的空白。

圖書封面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中國古代文學鑒賞自得論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0條)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