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醫(yī)學

出版時間:2008-6  出版社:匡安仁、 李林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8-06出版)  作者:匡安仁,李林 編  頁數:353  
Tag標簽:無  

前言

讀書、教書、寫書,我們正沿此道前行。如何編寫教材?就是變沼澤為溪流。即將浩如煙海、看似雜亂無章的知識沼澤變?yōu)槊}絡明晰的溪流,化繁為簡,變深為淺,宜教宜學。強調技能與知識并重、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yǎng)和縱深發(fā)展的潛力蓄積并重。教材承載的知識和技能是學科大廈的基石,是學科發(fā)展的生長點,是學子登高的起點,反映學科進步,突出學科特點與優(yōu)勢,借鑒、融合相關學科之精華,是教材生命力所在。學與教的經歷,使我們對教材有各自不同的理解和認識,只有充分張揚這種感悟,才能百花齊放,使教材有編者特色、學校特色、主編特色。打造精品教材、惠澤千萬學子的責任心和使命感,使我們深感手中筆重千鈞。根據培養(yǎng)目標確定教材的編寫原則及內容取舍是我們組織編寫的主旨。本教材的使用者主要是臨床醫(yī)學專業(yè)(5、7、8年制)學生及相關專業(yè)的學生,培養(yǎng)目標是使他們成為合格的臨床各科醫(yī)師,而不是專門從事核醫(yī)學專業(yè)的工作者。所以編寫中突出核醫(yī)學能做什么和能解決什么問題,以及核醫(yī)學的獨特優(yōu)勢。主要讓學生在臨床工作中掌握如何選擇利用核醫(yī)學的診療方法進行診斷、鑒別診斷、治療及療效評價,如何利用核醫(yī)學知識解決他們在臨床工作中遇到的問題。所以重點是適應證、禁忌證、診斷及鑒別診斷、療效評價等與臨床應用直接相關的內容。重點突出核醫(yī)學在臨床實踐中被廣泛應用的優(yōu)勢項目,如心肌灌注顯像、骨顯像、腎功能測定、腫瘤顯像、核素治療等是本教材的特色之一。客觀、實事求是地與相關學科進行比較,以突出核醫(yī)學不可替代的優(yōu)勢并強調學科之間的互補性。我們盡量引用系統分析的結論和數據,主要根據國內外的相關規(guī)范、指南說明核醫(yī)學診斷和治療某種疾病的地位。診斷與治療并重,既是核醫(yī)學的發(fā)展戰(zhàn)略,也是本教材編寫的指導原則之一。除對核醫(yī)學治療的經典項目進行深入細致的介紹之外.還著重介紹了核醫(yī)學分子影像的發(fā)展對放射性核素靶向治療發(fā)展的促進,通過核醫(yī)學顯像與治療關系的討論,展示了核素治療發(fā)展的基礎、特點及廣闊前景。我們提倡多引用國內的文獻和數據,融入更多編者的經驗和觀點。對目前有爭議的問題,根據國內外相關規(guī)范、指南及編者的臨床經驗和觀點加以分析,有編者明確的傾向性,在反映主流觀點的基礎上,力圖較全面地反映不同的觀點和看法。絕不僅僅是文獻的羅列和模棱兩可的觀點。含主要內容的章配有英文簡介,通過英文簡介學習就可把握本章的重點。重要項目的適應證和禁忌證都有英文表述,所有的圖題、圖注均采用英文。將核醫(yī)學專業(yè)知識與專業(yè)英語的學習相結合,便于學生把握重點、加深理解和強化記憶,獲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內容概要

《核醫(yī)學》是“十一五”國家級規(guī)劃教材,主要是為臨床醫(yī)學及其他相關專 業(yè)的核醫(yī)學教學而編寫。全書共23章,主要包括臨床核醫(yī)學放射性核素顯 像診斷、放射性核素治療、核醫(yī)學功能測定及體外分析等內容。本教材診 斷與治療并重,重點突出臨床應用較普及的項目,突出核醫(yī)學的特色與優(yōu) 勢。注重與相關學科進行比較,強調不同方法的互補性。對含重要內容的 章配有英文簡介,重要項目的適應證和禁忌證也都配有英文,全書的圖題 、圖注都采用英文,將核醫(yī)學專業(yè)知識的學習與專業(yè)英語的學習緊密結合 ,達到加深理解,強化記憶的目的。本書注重反映核醫(yī)學的最新進展,如 分子核醫(yī)學、核醫(yī)學分子影像、圖像融合、核素靶向治療等,在相關章節(jié) 進行了較詳細介紹,有利于學生開闊視野,拓展思路。 本教材可供臨床、基礎、口腔、法醫(yī)、預防、護理、婦幼保健等專業(yè) 使用。

書籍目錄

第一章 緒論第二章 核醫(yī)學物理基礎、設備和輻射防護第一節(jié) 核物理基礎第二節(jié) 核醫(yī)學放射性測量儀器第三節(jié) 輻射防護第三章 核醫(yī)學儀器第一節(jié) γ照相機、SPECT及SPECT/CT第二節(jié) PET/CT第四章 放射性示蹤與顯像技術第一節(jié) 放射性藥物第二節(jié) 放射性核素示蹤技術第三節(jié) 放射性核素顯像第五章 體外分析技術第一節(jié) 放射免疫分析第二節(jié) 免疫放射分析第三節(jié) 其他放射免疫分析技術第四節(jié) 非放射性標記免疫分析第五節(jié) 常用體外分析項目和臨床意義第六章 心血管系統第一節(jié) 概論第二節(jié) 放射性核素心肌灌注顯像第三節(jié) 存活心肌檢測第四節(jié) 心血池顯像第五節(jié) 其他心血管核醫(yī)學檢查方法第六節(jié) 心血管系統核醫(yī)學顯像進展第七章 內分泌系統第一節(jié) 甲狀腺功能測定第二節(jié) 甲狀腺顯像第三節(jié) 分化型甲狀腺癌的全身顯像第四節(jié) 甲狀旁腺顯像第五節(jié) 腎上腺顯像第六節(jié) 內分泌激素測定及其臨床意義第八章 骨骼系統第一節(jié) 骨顯像第二節(jié) 關節(jié)顯像第三節(jié) 骨、關節(jié)顯像的臨床應用第四節(jié) 骨密度測定第九章 泌尿系統第一節(jié) 腎顯像第二節(jié) 腎功能測定第三節(jié) 膀胱顯像第四節(jié) 陰囊顯像第十章 腫瘤第一節(jié) 腫瘤代謝顯像第二節(jié) 其他親腫瘤顯像第三節(jié) 腫瘤核醫(yī)學進展第四節(jié) 腫瘤標志物測定及臨床意義第十一章 神經系統第一節(jié) 腦血流灌注顯像第二節(jié) 神經系統其他顯像方法第三節(jié) 腦脊液間隙顯像第十二章 呼吸系統第一節(jié) 肺灌注顯像第二節(jié) 肺通氣顯像第三節(jié) 肺栓塞第四節(jié) V/Q顯像在其他疾病中的應用第五節(jié) V/Q顯像與其他相關方法在PE診斷中的比較第六節(jié) V/Q顯像的進展第十三章 胃腸系統第一節(jié) 唾液腺顯像第二節(jié) 異位胃黏膜顯像第三節(jié) 胃腸道出血顯像第四節(jié) 尿素呼氣試驗第五節(jié) 胃腸功能測定第十四章 肝膽系統第一節(jié) 肝膽顯像第二節(jié) 肝動脈灌注與肝血池顯像第三節(jié) 肝膠體顯像第十五章 炎癥顯像第一節(jié) 67Ga炎癥顯像第二節(jié) 標記白細胞炎癥顯像第十六章 血液及淋巴系統第一節(jié) 骨髓顯像第二節(jié) 脾顯像第三節(jié) 淋巴顯像第十七章 放射性核素治療第一節(jié) 放射性核素治療的原理第二節(jié) 放射性核素治療進展第十八章 131Ⅰ治療甲狀腺疾病第一節(jié) 131Ⅰ治療Graves病第二節(jié) 131Ⅰ治療自主功能性甲狀腺結節(jié)第三節(jié) 131Ⅰ治療非毒性甲狀腺腫第四節(jié) 131Ⅰ治療分化型甲狀腺癌第十九章 131Ⅰ-MIBG治療腎上腺素能腫瘤第二十章 骨轉移腫瘤的核素治療第二十一章 32P治療增生性血液病第一節(jié) 32P治療真性紅細胞增多癥第二節(jié) 32P治療原發(fā)性血小板增多癥第二十二章 放射性核素介入治療第一節(jié) 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療第二節(jié) 放射性微球治療肝癌第三節(jié) 冠狀動脈腔內近距離輻射預防再狹窄第二十三章 其他放射性核素治療第一節(jié) B射線敷貼治療第二節(jié) 放射性膠體治療第三節(jié) 類風濕性關節(jié)炎的99Tc-MDP治療附錄參考文獻索引

章節(jié)摘錄

插圖:(1)建立和完善核醫(yī)學MI方法:系統、全面和動態(tài)地反映和描述基因表達、蛋白質相互作用、生物信息傳遞、細胞分裂增殖及畸變過程。應用核醫(yī)學MI在生物體內驗證體外分子生物學已取得的成果,拓展和探索體外實驗難以或不可能涉及的領域.獲得更多和更有價值的真正意義上的生命或疾病過程中的“在線實時”數據和信息。(2)建立動態(tài)顯像方法和反映生物過程的數學模型:體內的生物反應常是多個分子參與、多種機制相互制衡的過程,所以單一的或分離孤立的靶點分子顯像,不能客觀準確地反映和描述復雜的生命現象。建立能同時反映和描述生物事件過程中多個關鍵靶點分子、多個主要信號通道活動的動態(tài)顯像方法和最能接近真實反映體內生物過程的數學模型,是核醫(yī)學MI面臨的最大挑戰(zhàn),這使關注的重點由單一的靶點分子的結構、數量、分布和功能轉向體內的生物分子網絡的信號傳遞、相互作用,核醫(yī)學MI將從點(單一的靶點分子信息)、面(多個孤立的靶點分子信息)和立體的(完成一生物功能的多個靶點分子及其信號通道的信息)不同水平和層次描述和認識生命現象。如放射性碘甲狀腺顯像,涉及TSH作用于甲狀腺濾泡細胞TSH受體的調節(jié)作用、鈉一碘同向轉運體攝取碘的功能,過氧化物酶和甲狀腺球蛋白參與的碘的有機化過程,以及甲狀腺素的合成、儲存及釋放等多個環(huán)節(jié)。同時觀察和描述多個分子之間的相互作用和影響,多個環(huán)節(jié)之間的聯系,才能更深入的認識和理解生物反應中分子網絡和信息通道的復雜性。

編輯推薦

《核醫(yī)學(供臨床基礎口腔法醫(yī)預防護理婦幼保健等專業(yè)用)》注重反映核醫(yī)學的最新進展,如分子核醫(yī)學、核醫(yī)學分子影像、圖像融合、核素靶向治療等,在相關章節(jié)進行了較詳細介紹,有利于學生開闊視野,拓展思路。本教材可供臨床、基礎、口腔、法醫(yī)、預防、護理、婦幼保健等專業(yè)使用。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核醫(yī)學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0條)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