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酵原理

出版時間:2005-5  出版社:科學出版社  作者:張星元  頁數(shù):338  

內容概要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國家級規(guī)劃教材:發(fā)酵原理(第2版)》分別從能量流、物質流和信息流三個方面揭示了微生物代謝的運動本質,首次提出了發(fā)酵學關于微生物生命活動的“三個基本假說”。并把微生物育種和微生物培養(yǎng)的工藝視為一個整體,以“三個基本假說”為依據(jù),提出了關于現(xiàn)代工業(yè)發(fā)酵的一系列應剛性推理,將工業(yè)發(fā)酵提升到現(xiàn)代生物技術及生物工程的高度?!栋l(fā)酵原理》認定微生物是工業(yè)發(fā)酵的行為發(fā)生主體,是發(fā)酵生產線上必不可少的細胞機器,并且為典型的工業(yè)發(fā)酵的細胞機器建立了工作模型,在這個模型的基礎上提出了工業(yè)微生物代謝的“五段式”和工業(yè)發(fā)酵的“五字策略”?!镀胀ǜ叩冉逃?ldquo;十一五”國家級規(guī)劃教材:發(fā)酵原理(第2版)》示范了與微生物平等友好、合作共贏的思維方式,希望能有益于讀者在生物技術及其應用方面的開創(chuàng)性工作?!  镀胀ǜ叩冉逃?ldquo;十一五”國家級規(guī)劃教材:發(fā)酵原理(第2版)》適合于生物工程、生物技術專業(yè)的高年級本科生使用,并可供生物工程、生物技術領域的教師、研究生和科研人員參考。

書籍目錄

第二版前言第一版前言英文縮寫與中文全稱對照表緒論復習題第1章 工業(yè)發(fā)酵生產線上的細胞機器1.1 工業(yè)發(fā)酵生產線上的細胞機器1.1.1 生物機器和細胞機器的概念1.1.2 發(fā)酵工廠關鍵的生產機器1.2 微生物細胞機器的工作模式1.2.1 活細胞的基本性能1.2.2 微生物細胞機器的工作模式1.2.3 創(chuàng)新思路的理論基礎復習題參考文獻第2章 發(fā)酵學第一假說:代謝能支撐假說2.1 微生物細胞過程的熱力學2.1.1 生命系統(tǒng)是開放系統(tǒng)2.1.2 經典熱力學與微生物代謝2.1.3 吉布斯自由能和代謝能2.2 微生物細胞內外的物質交換2.2.1 微生物細胞與其所處環(huán)境的關系2.2.2 化學物質的跨膜過程2.3 化能異養(yǎng)型微生物的生物氧化2.3.1 氧化還原反應2.3.2 微生物進行生物氧化的細胞器及ATP合成酶2.3.3 生物氧化過程中輔酶的關鍵作用2.3.4 化能異養(yǎng)型微生物生物氧化的方式2.4 化能異養(yǎng)型微生物代謝中的能量形式轉換2.4.1 氧化還原對及其氧化還原電位2.4.2 電子載體與高能(磷酸)鍵載體2.4.3 生物學體系中的能量耦合2.4.4 與呼吸、發(fā)酵對應的代謝能轉換機制2.5 質子運動勢和活細胞的質子回路2.5.1 化學滲透假設及質子運動勢2.5.2 微生物細胞內代謝能的形式的轉換2.6 代謝能對微生物生長和維持的支撐2.6.1 微生物細胞的牛長能學2.6.2 用于維持的ATP消耗2.6.3 微生物能量的儲存2.7 微生物細胞對所處環(huán)境的自主響應(參考閱讀)2.7.1 微生物對環(huán)境做出響應的機制2.7.2 微生物活性與溶解氧的關系2.7.3 氧化還原電位2.7.4 對CO2的響應2.7.5 水活度對微生物活性的影響2.7.6 氫離子濃度(pH)對微生物活性的影響2.7.7 溫度對微生物活性的影響2.7.8 培養(yǎng)基的選擇和設計2.7.9 總體控制策略復習題參考文獻第3章 發(fā)酵學第二假說:代謝網絡假說3.1 微生物代謝網絡的中心板塊3.1.1 葡萄糖的分解代謝途徑3.1.2 葡萄糖降解途徑之間的關系3.1.3 微生物代謝網絡的中心代謝途徑3.2 微生物代謝網絡的向心板塊3.2.1 向心途徑在代謝網絡和在細胞機器工作模式中的位置3.2.2 微生物分解代謝途徑與代謝網絡中的向心途徑3.3 微生物代謝網絡的離心板塊3.3.1 離心途徑在代謝網絡和在細胞機器工作模式中的位置3.3.2 微生物的合成代謝途徑與代謝網絡的離心途徑3.4 代謝網絡及“聯(lián)網”問題3.4.1 代謝網絡3.4.2 注入式的“聯(lián)網”——發(fā)酵原料范圍的擴展3.4.3 延伸式的“聯(lián)網”——發(fā)酵產品范圍的擴展3.5 代謝網絡中代謝物流的形成3.5.1 研究代謝網絡中的代謝物流的思路3.5.2 工業(yè)發(fā)酵的理想載流路徑及其“五段式”3.5.3 微生物代謝的多樣性和生長環(huán)境對微生物代謝流的拉動3.6 代謝網絡假說的形成和發(fā)展3.6.1 從目的產物假說到代謝網絡假說3.6.2 代謝網絡假說的科學基礎與應用前景復習題參考文獻第4章 發(fā)酵學第三假說:細胞經濟假說4.1 細胞經濟假說的微生物學與分子生物學基礎4.1.1 微生物細胞中代謝調節(jié)的部位4.1.2 微牛物細胞中酶(蛋白質)的自動調節(jié)4.1.3 微牛物細胞質膜及其自動調節(jié)4.1.4 微十物代謝途徑的調節(jié)模式4.1.5 信息傳遞與信息流4.2 微生物細胞經濟體系的運行規(guī)律4.2.1 微生物的細胞經濟體系4.2.2 微生物細胞的經濟結構——微生物代澍的三個子系統(tǒng)4.2.3 微生物的細胞經濟學4.3 代謝網絡中碳架物質流的調動4.3.1 碳架物質在代謝網絡中流經的節(jié)點及其流量分配4.3.2 過量合成與微生物的異常代謝4.3.3 溢出代謝4.3.4 代謝流治理的可能性和現(xiàn)實性4.4 細胞經濟假說與細胞經濟學4.4.1 工業(yè)發(fā)酵與細胞經濟的對立和統(tǒng)一4.4.2 代謝網絡剛性理論的包容性和代謝工程的精確性4.4.3 細胞經濟假說與細胞經濟學的萌芽4.5 遺傳學與生理學相結合優(yōu)化氨基酸的生產(參考閱讀)4.5.1 氨基酸生產的代謝基礎4.5.2 氨基酸生物合成的代謝流的流量分析4.5.3 基質的跨膜吸收與氨基酸的跨膜輸出4.5.4 過量合成氨基酸的代謝設計策略4.5.5 小結與展望4.6 抗生素的設計育種(參考閱讀)4.6.1 次級代謝產物(抗生素)菌種改良的基本看法4.6.2 用遺傳工程的手段改良次級代謝產物(抗生素)菌種復習題參考文獻第5章 發(fā)酵學基本理論框架5.1 科學研究與科學方法5.1.1 觀察5.1.2 設問5.1.3 多方求索5.1.4 似說的構建5.1.5 對假說的檢驗5.1.6 理論和定律的導出5.1.7 交流5.1.8 有關概念5.1.9 討論(參考閱讀)5.2 發(fā)酵工程的基本理論5.2.1 自然規(guī)律:微生物生命的3個基本假說5.2.2 應用性推理:發(fā)酵工程的8個預測5.2.3 創(chuàng)新思路5.3 “五字策略”氨基酸設計在育種巾的應用(參考閱瀆)5.3.1 基質吸收的問題5.3.2 回補反應的問題5.3.3 引入生長限制的問題:L-Lys5.3.4 酶活力的問題5.3.5 表達水平的問題:L-Thr5.3.6 分支點的問題:L-Trp5.3.7 供氮問題5.3.8 供硫問題:L-Cys5.3.9 代謝流量的協(xié)同增長的問題:L-Ile5.3.10 產物的選擇性跨膜問題:輸出5.3.11 前景5.4 生物學與經濟學的哲學思考(建議閱讀)5.4.1 生物體和經濟實體都是有機體5.4.2 生物學與經濟學是相通的5.4.3 從細菌細胞入手研究生命活動5.4.4 細菌細胞是典型的耗散結構5.4.5 細菌細胞是復雜系統(tǒng)中的耗散結構5.4.6 微生物生命活動的基本假說的提出5.4.7 經濟、細胞經濟與細胞經濟假說5.4.8 復雜系統(tǒng)中的自主調節(jié)的框架5.4.9 細胞經濟體系只是維護其發(fā)生主體的利益5.4.10 細胞經濟學說正在發(fā)酵界萌芽復習題后記

章節(jié)摘錄

  碳是有機物的特有元素,是生物分子的結構中心。碳原子可彼此反應并形成穩(wěn)定的“c-c”共價結合的化合物,可形成鏈式或環(huán)式的結構,其長度和大小幾乎是無限度的,成為各種有機分子的骨架。碳原子可與許多元素如H、()、N、S、P等形成穩(wěn)定的共價鍵。碳原子的四面體構型產生了大量的同分異構體。碳原子如此多樣而穩(wěn)定的結合方式,是導致生物分子種類繁多的原因之一?! ∥⑸锛毎捌浯x產物中包含了無數(shù)有機化合物。所有有機化合物都有碳架。本課程現(xiàn)階段主要研究有機化合物的代謝。有的有機化合物既屬元素營養(yǎng)又屬能源營養(yǎng),如對化能異養(yǎng)型微生物來說,葡萄糖既可作為碳元素營養(yǎng),又作為化學能源營養(yǎng)。凡可構成微生物細胞及其代謝產物碳架來源的營養(yǎng)物質,均稱為碳源。微生物對碳源的需要極其廣泛,從簡單的無機碳化物,如COz、CO(對自養(yǎng)型微生物),到復雜的天然有機含碳物,如糖類、醇類、有機酸、脂肪、烴類等(對異養(yǎng)型微生物)都可被不同種類的微生物利用。對化能異養(yǎng)型微生物來說,碳源的生理功能可總括為兩點:一是構成細胞物質和各種代謝產物的碳架;二是提供細胞活動所需的能量。有機碳化合物經分解代謝,產生生物可以直接利用的能量形式的能量(以ATP為代表的代謝能)和一系列重要的中間代謝物,供合成代謝所需?! ”菊掠懻摯x能對細胞生命活動的支撐,這與含磷化合物的關系密切。磷在細胞中的磷酸并非呈游離態(tài)存在,主要是與各種有機化合物通過酯鍵連接而成為細胞中的有機組分。例如,與脂類分子以磷酯鍵連接,形成各種磷脂化合物(參與膜的結構);與糖類分子形成酯鍵,使其成為活化態(tài)的代謝物,如糖核苷酸、糖磷酸酯,它們能活躍地參與合成、分解代謝,還能活躍地參與輸送;與蛋白質(酶)的結合或解離,實現(xiàn)酶或載體蛋白的活性的共價調節(jié)。磷酸的一個重要生物學作用是架橋,除上述磷脂類化合物外,最重要的是借磷酸的架橋作用將各種核苷酸連成長鏈,組成DNA和RNA。磷酸可自我架橋成為多聚體,如焦磷酸、三磷酸和多聚偏磷酸等,多磷酸化合物對細胞的生命活動非常重要,是細胞能量代謝中一個主要的調節(jié)物。所有生物都依靠三磷酸及二磷酸化合物,如ATP和ADP作為代謝能(生物可以直接利用的能量形式)周轉的分子形式,細胞直接利用這些多磷酸化合物所含的能量做各式各樣的生物學功。幾乎所有微生物都可利用無機磷酸鹽。有機磷化合物經磷酸酶作用后也可作為磷源。幾乎所有生物體都有磷酸酶(按其作用最適pH分為酸性磷酸酶和堿性磷酸酶),通常位于周質區(qū)域,處于這一位置使它們更易與外界含磷化合物發(fā)生反應。    ……

圖書封面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發(fā)酵原理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0條)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