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民俗史(隋唐卷)

出版時間:2008-2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作者:韓養(yǎng)民 等著,鐘敬文 主編  頁數:563  字數:596000  
Tag標簽:無  

內容概要

民俗學與宗教學、語言學。搞民俗學,不能不懂得宗教學,兩者也有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至于語言,是民俗的載體,在民俗學的研究上,語言學一直是很重要的。日本民俗學者柳田國男甚至認為,研究民俗應該從研究語言入手,他的《蝸??肌肪褪菑恼Z言學進入的。在我國,迄今為止,還沒有一本語言學著作是專門研究底層文化語言的。美國的語言學家薩匹爾(E.Sapir)就做過這樣的工作,我看現(xiàn)在翻譯過來的他的書,還是他的一般著作,不是他的這類專門著作,能有這樣的著作更好。我記得在日本時,有一個日本學者,是受法國教育的,搞語言社會學,已經很接近我所說的那種底層語言學。我國語言學者陳原先生也是搞社會語言學的,但他不是專門注意底層文化的,是搞一般性的社會語言研究的,不過陳老的書也可以參考。所以,對語言學和語言學史,也要有一定的知識。明年有一個畢業(yè)的同學研究家鄉(xiāng)的方言民俗,就是一種新的工作。將來如果能有人能寫出一本《從(說文解字)看古代民俗》的博士論文,那一定會是一種很好的學術建設。      民俗學與地理學。民俗學和地理學也有關系,聽說有人寫了民俗地理學,很有意思。    中國民俗是一塊色彩斑斕的瑰寶是世界公認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中國民俗史》叢書是一套普及民俗知識、增添生活趣味、開拓審美視野的大型文化讀物。它從不同的方面展示了中國民俗的形成、發(fā)展、演變的歷史進程,描繪了一幅五彩繽紛的民俗風情畫卷。是一套普及民俗知識、增添生活趣味、開拓審美視野的大型文化讀物。   本書為《中國民俗史》之(隋唐卷。從民俗學的角度,對(隋唐時期的民俗事象進行系統(tǒng)的清理。為讀者展示絢麗的(隋唐民俗畫卷。

作者簡介

鐘敬文,(1903~2002),廣東海豐人。1927年人廣東中山大學任教,參與民俗學會的組織活動,編輯《民俗》刊物與民俗叢書。1928年任職浙江大學,在杭州開展中國民俗學會工作。1934年赴日本早稻田大學文學部研究院研修神話學、民俗學。1941年回中山大學任教。1949年任教于北京

書籍目錄

總序 中國民俗史與民俗學史導言第一章 物質生產民俗  第一節(jié) 農業(yè)生產民俗    一、農事活動民俗    二、農時民俗    三、畜牧業(yè)生產民俗    四、祈谷禳災民俗  第二節(jié) 手工業(yè)與商業(yè)民俗    一、手工業(yè)生產民俗    二、商業(yè)民俗第二章 物質生活民俗  第一節(jié) 服飾民俗    一、服飾的時代特點    二、男性服飾    三、女性服飾    四、隋唐服飾的社會影響  第二節(jié) 飲食民俗    一、主食    二、副食    三、飲酒習俗    四、飲茶習俗  第三節(jié) 民居民俗    一、城市民居    二、鄉(xiāng)村民居    三、園林別墅    四、民居風水    五、家具陳設  第四節(jié) 行旅民俗    一、道路設施    二、交通工具    三、驛站    四、旅店    五、郊游、折柳相送第三章 歲時節(jié)日民俗  第一節(jié) 道教    一、道教的鼎盛    二、道教的禮儀     三、道士生活    四、文人的道教信仰    五、庶民的道教信仰  第二節(jié) 佛教    一、佛教盛行    二、民間出家習俗    三、庶民百姓的佛教信仰    四、寺院制度    五、寺院生活習俗  第三節(jié) 其他宗教    一、摩尼教的傳布    二、景教的傳布  ……第四章 人生禮儀民俗第五章 姓名與社交民俗第六章 信仰民俗第七章 民間文學第八章 民間藝術第九章 民間工藝第十章 民間游戲娛樂參考文獻后記跋

章節(jié)摘錄

第二章 物質生活民俗第一節(jié) 服飾民俗隋唐五代三百年,在中國服飾發(fā)展的歷史長河里是變化極為顯著的一個階段。隋唐服飾一方面具有承前啟后的特點,中國古代在每次改朝換代時,統(tǒng)治者都要“改正朔,易服色”,這種“易服色”也是改朝換代的重要標志之一,隋唐時期也不例外。從歷史傳承的角度來看,魏晉南北朝以來,國家長期分裂割據,南北服飾特征各不相同,隨著國家統(tǒng)一,隨著民族大融合服飾也在不斷變化中而趨于大融合。另一方面,隋唐時代社會風氣開放,與此相適應的服飾也呈現(xiàn)出多元化的開放性,極具有明顯的歷史階段性特征,特別是社會風氣的開放性與多元化,尤其表現(xiàn)在婦女服飾、化妝方面。隋唐時期也是中國封建社會發(fā)展到最繁榮昌盛的時期,經濟發(fā)達、文化昌盛、特別是絲綢及紡織工藝聞名世界,為服飾爭奇斗艷的發(fā)展提供了堅實的物質基礎。所以,我們必須根據隋唐社會特殊歷史時期的發(fā)展特征,來探索這個時代服飾特點。一、服飾的時代特點在中國數千年封建社會里,“易服色”是改朝換代的象征,每個歷史時期人們的衣著服飾與社會政治密切相關。本來談的是隋唐時代的民俗服飾,但是我們不能不簡述公服與常服的基本區(qū)別。服飾不論男女一般都要分為公服與常服,也就是禮服與便裝。公服除帝王服裝外,還包括王公貴族、大小各級官吏在上朝或各級衙署所穿的服裝。特別是大臣上朝時所穿公服又代表著官階品級,尤為重要,所以也叫朝服。同樣婦女服飾也有禮服與常服,禮服如皇后嬪妃、文武百官家庭的妻女在各種正式場合衣著打扮,特別是受朝廷冊命的命婦在受封、各種典禮或進宮謁見時所穿戴的服飾。這種“公服”性質的服飾在特定時期是嚴格禁止一般庶民百姓穿戴。而常服便裝則是平時所穿的服裝,無高低品級之分,也無特殊限制,官員及其妻女平時可穿戴,而一般普通百姓也可以穿?!耙追敝饕菍?。公服與常服便裝說起來法令規(guī)定嚴明,界限清楚,但是在實際上互相既有依存關系,又有互相因果聯(lián)動的內在因素。隨著時代變化很多公服又演變?yōu)槌7?,庶民百姓也可以穿戴了,即因時遷而風俗易。隋唐時期民間服飾鮮明的時代特點就是因時空易換而風俗變,所以服飾具有多樣性,一方面出現(xiàn)南北服飾交會融合;另一方面民間服飾可能影響宮中,宮中服飾花樣又下傳流布民間,都城流行胡服風尚,整個社會風氣開放、婦女審美多元化、面容化妝及首飾爭奇斗艷。

編輯推薦

《中國民俗史:隋唐卷》是國家社科基金成果文庫。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中國民俗史(隋唐卷)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6條)

 
 

  •   買了兩套,很不錯的值得收藏的套系。
  •   我對這套書籍的評價都是“好書”!這套書籍的品質是如此的整齊,因此,都當得了“好書”兩字。我注意到,這套書籍有簡裝和精裝兩種。我認為,精裝的更便于收藏。
  •   很好,精裝版果然不錯
  •   書很好,當當在運送書時對書的保護不佳,需改進!
  •   以前買過的書,精裝的有點小貴。
  •   書本身還可,國家社科基金成果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